第四篇 冬之吻——擁抱沉睡的靈魂3-1
十二月 合理飲食,吃出健康人生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人們都知道吃好的重要性,卻常常忽視了安全和健康。怎樣吃才更合理更健康?掌握合理飲食秘訣,吃出健康的人生。
此外,這個月份節日很多,節日裏切勿暴飲暴食,破壞了平時的生活習慣。節假日既要吃好更要吃出健康。
冬季喝湯有益健康
冬天一到,一些家庭認為,天冷人不出汗,熱量散發少,因此吃飯就不用喝湯。其實,這是一個誤解。湯不僅夏天要喝,冬天也要多喝。冬季喝湯不僅利於消化吸收,更能養身健身。
冬天是進補養身的最佳時節,同時氣候寒冷,人易患感冒,多喝湯是防治感冒的有效方法。雞湯、骨頭湯、魚湯、菜湯可使人體得到充足的補充,有增強人體抵抗力和淨化血液的作用,能及時清除呼吸道的病毒,有效地抵禦感冒發生。
此外,將芝麻、豬排、海帶、生薑放在一起燒湯喝,能起到清火、解毒、潤膚、健肌的作用,並能增強體力。
冬天需要多補充一些營養,於是不少人喜歡喝帶有補品的湯,這其實是一個生活誤區。
正常人體內的各種營養是保持平衡的,其相互間的比例也是一定的,無論哪一種營養過多或過少,都會導致營養失衡,進而影響身體健康。所以,就一般健康的人來說,絕對沒有必要人為地去打破這個平衡,為了所謂的更健康而進食帶有大補性質的湯類。另外,青少年和嬰幼兒一般情況下也不要喝滋補類的湯,那樣對身體弊大於利。但是,一旦受了外傷或生病之後,為了使體內的各種營養在短暫的失衡之後恢複平衡,則應該喝一些補湯,如骨頭湯、老母雞湯或者是參湯等。
冬季天冷,吃飯時喝一碗熱乎乎的素菜湯或雞、魚、骨頭湯,既有營養,又是一種享受。但是,燉湯時應注意不要破壞湯的營養,更不能因此影響健康。
首先,要注意湯的涼熱。大家都知道太冷的湯不宜喝,所以有的人喜歡喝比較熱的湯,其實這也是一個生活誤區:太燙的湯和熱飯一樣,容易燙傷食管,也很容易致癌。其次,燉湯要掌握好火候。有的人總認為湯燉的時間越長越好,燉得越濃越好,其實不是這樣的。一般說來,魚湯、骨頭湯燒到發白就可以停火食用了,如果再繼續燉的話,就會破壞其營養,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過火了。所謂湯燉的時間越長越濃,是湯中的水分蒸發了的緣故。再次,吃剩的湯不能反複熱。
一碗湯的營養價值不容忽視,既能調節營養均衡,又能為餐桌增光添彩,所以,大家行動起來,經常為自己和家人做一碗湯,喝出健康來。
細節提醒:
飯前先喝湯,勝過良藥方。從口腔、咽喉、食道到胃,猶如一條通道,是食物必經之路。吃飯前,先喝幾口湯,等於給這段消化道加點“潤滑劑”,使食物能順利下咽,可有效防止幹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
所以,營養學家認為,養成飯前及吃飯時不斷進點湯水的習慣,可以減少食道炎、胃炎的發生,那些常喝各種湯、牛奶和豆漿的人,消化道也最易保持健康狀態。
飯前喝湯有益健康,並不是說喝得越多越好。一般中晚餐前以喝半碗湯為宜,而早餐前可適當多些,這是因為一夜睡眠後,人體水分損失較多,需要補充水分。
多吃鮮薑能夠暖胃
薑味辛、氣微溫、氣味輕、無毒,四季不缺。生拌煎炒做湯均可放薑,所以說薑是飯桌上不可缺少的佐料之一。
由於生薑辣味特殊,不少人望而卻步,殊不知生薑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生薑所含的阿斯匹林(乙酰水楊酸)對降血脂、降血壓、預防心肌梗塞有特殊作用;薑所含的薑酚具有較強的利膽作用,可防治膽囊炎、膽石症;薑還可以調節前列腺機能——在控製前列腺素血液黏度等方麵具有重要作用。
最新醫學科學研究還顯示,經常食用生薑能夠除去“體鏽”——老年人的體表尤其是臉部的褐斑,俗稱“老年斑”,這是體內自由基作用於皮膚引起的“鏽斑”。體內自由基作用於各髒器形成類似的體鏽,如果自由基過度活躍,可致人早衰。
營養學家研究發現,生薑所含的薑辣素和揮發油能夠刺激神經係統,激發人的靈感。薑辣素和揮發油能夠稀釋血液,血液因而流動更加暢通,給大腦提供更多氧氣。因此,生薑能夠使人思路開闊,產生創造力。專家指出,從事新聞、藝術、寫作的人,應該多吃生薑,這對他們的創作很有幫助。
美食家說,薑、醋是中國食療方麵的智能結晶。要想身體強健,就應該使血液呈微堿狀態。可惜現代人經常“食不厭精”,比如肉食,都是高蛋白質及高脂肪的食物,令人體的血液偏向酸性。醋的味道雖然帶酸,但進入人體後,會將血液變為微堿,黏性很低,能有效清除各種酸性廢物。
醋能將骨頭內的鈣質溶化出來,薑能驅風散瘀。因此中國自古相傳,孕婦產後須食薑、醋,以補充鈣質的流失和調節身體。此外,胃寒的人亦不妨吃些薑、醋,中醫認為薑、醋有暖胃的功效。
因此,不要把生薑當成簡單的調味品。
雖說生薑對人體有益,但是不可多食,因為生薑辛辣,凡陰虛內熱、熱病、瘡瘍、痔疾者忌之。實際上,即使無內熱之人,如果過量久食,也會蘊熱生病。
細節提醒:
吃薑時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不要去皮。有些人吃薑喜歡削皮,這樣做不能發揮薑的整體功效。一般的鮮薑洗幹淨後就可以切絲分片。
2凡屬陰虛火旺、目赤內熱者,或患有癰腫瘡癤、肺炎、肺膿腫、肺結核、胃潰瘍、膽囊炎、腎盂腎炎、糖尿病、痔瘡者,都不宜長期食用生薑。
3從治病的角度看,生薑紅糖水隻適用於風寒感冒或淋雨後有胃寒、發熱的患者,不能用於暑熱感冒或風熱感冒患者,也不能用於治療中暑。服用鮮薑汁可治因受寒引起的嘔吐,對其他類型的嘔吐則不宜使用。
4不要吃爛了的生薑。腐爛的生薑會產生一種毒性很強的物質,它可使肝細胞變性、壞死,從而誘發肝癌、食道癌等。那種“爛薑不爛味”的說法是錯誤的。
5吃生薑並非多多益善。還要適量。
嚴格控製鹽分攝入
鹽攝入過多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
鹽分吃得過多損傷胃。不管我們吃的是什麼食物,胃隻是被動地承受,一般將其消化然後輸入小腸中去吸收用於營養身體。胃靠什麼來保護自己?一層黏液。在胃黏膜的表麵有一層黏液,好像牆上塗了立邦漆,是一個重要的保護膜,而且其中還含有許多消化酶,對食物的消化至關重要。但是這層黏膜最怕的是鹽。鹽分攝入過多會損害胃黏膜,最終不利人體的健康。
有腎病的人也應該少吃鹽,這是因為腎病患者有水腫,過多地攝入鹽分不利於水腫的消退。
根據這個原理,肝硬化、肝腹水的病人、心力衰竭的病人都應該忌鹽。此外,高血壓的病人應該盡量少吃鹽。如果吃得太鹹,血液中的鹽分多,血管周圍組織裏的水分便可能被吸入血管中,血液的總量增加,不但增加了心髒的負擔,還使血壓居高不下。長期高血壓必定會使心髒、腎髒與腦受到損害。我國一些高鹽攝入的地區其高血壓及腦溢血的發病率也高,這是一個應該引起重視的問題。
細節提醒:
鹽不能不吃,但吃多了又影響健康,如何是好?應該每人每天吃多少鹽呢?有營養學家建議每人、每天食鹽的限量為5克,一個3口之家,一天三頓飯皆在家中用餐的人家,一個月用450克,即9兩鹽。不過,每天5克的建議是按氯化鈉中鈉來計算的,我們吃的醬油、鹹菜之中都含有鈉。不過,大家盡量吃得淡些、再淡些應該是可行的。
冬季吃火鍋有講究
冬天是熱騰騰的火鍋季節,火鍋有好多種類:如魚頭鍋、海鮮鍋、豬肉鍋、牛肉鍋、羊肉爐、麻辣鍋、石頭火鍋、家常火鍋等,應有盡有。
涮火鍋時,肉片是不可缺少的一道原料。涮肉時,要注意以下幾點:肉片越新鮮越好。肉片如果儲存時間過長,其營養成分就會大量損失。新鮮肉片要切薄,若肉片厚,涮時不易殺死寄生蟲蟲卵,涮的時間過長還會引起營養的損失。涮肉時間太短。一般來講,薄肉片在沸騰的鍋中燙1分鍾左右,肉的顏色由鮮紅色變為灰白,才可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