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提醒:
風疹是一種由風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孕婦若在妊娠3個月內感染風疹病毒,病毒可以通過胎盤感染胎兒。風疹一年四季均可發病,春季發病率較高。懷孕2個月內感染的孕婦,胎兒畸形率100%;2個月以後感染者為26%;6個月後感染者,胎兒畸形發生率仍有4%。風疹的發病率主要決定於育齡婦女的免疫狀態和風疹的流行程度,當孕婦風疹抗體滴度大於1∶20時,才有保護作用。據流行病學調查,我國各地育齡婦女風疹抗體大多呈陽性,但達到保護水平的不多。
要避免風疹對孕婦、胎兒的危害,關鍵在於預防。給育齡婦女接種風疹活疫苗,是直接保護的免疫方案。注射疫苗後,抗體陽轉率在95%以上,保護率達90%以上,但注射後3個月之內要避免受孕。風疹疫苗注射1次,保護時間持續10年左右,無不良反應,安全有效。
怎樣知道已經懷孕
懷孕1~12周之間稱為早期懷孕。確定是否有早期懷孕很重要,一來可以及早采取措施保護胎兒的生長發育;二來如不需要生育時可以早一點作人工流產,減輕孕婦的痛苦;三來還可以及早發現宮外孕,防止發生意外,有過生育經驗的婦女,多數能夠較早地斷定自己是否懷孕,初婚婦女或從未生育的婦女,一般缺乏這方麵的經驗。婦女懷孕後,身體內發生一係列生理變化,懷孕早期的變化大約有以下幾個方麵:
一是停經:停經是懷孕早期的最早、最重要的“信號”。凡是月經周期一向正常的已婚育齡婦女,如果月經過期超過10天以上,就應考慮到有懷孕的可能,如停經超過2周以上就需要到醫院檢查原因。
二是早孕反應:多數婦女懷孕6周以後可出現頭暈、乏力、嗜睡、唾液分泌增多、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現象,嘔吐多在清晨或空腹時發生。有些孕婦特別喜好吃酸性和生冷食物。上述這些現象稱為早孕反應,多在懷孕後12周左右自行消失。少數人的早孕反應比較嚴重,持續時間也較長。
三是排尿次數增多:懷孕8周以後,可能有排尿次數增多的現象,這是由於子宮增大後壓迫和刺激膀胱引起的。懷孕12周以後,子宮超出盆腔,膀胱不再受壓迫和刺激,尿頻症狀自行緩解。
四是乳房發生變化:懷孕後,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共同刺激下,於第8周起,乳房逐漸長大,乳頭和乳暈部顏色加深,乳頭周圍有深褐色結節等現象,12周以後還會有少許清水樣乳汁分泌。
五是基礎體溫的變化:測量基礎體溫的婦女可以由此知道早期懷孕。婦女正常的基礎體溫呈雙向曲線,即排卵前較低,排卵後升高,如月經到期未來潮,體溫升高後不再下降,並保持在18天以上,這時表示已經懷孕。
婦女常常因環境變化和精神上受到刺激而引起停經或月經推遲,年輕婦女和更年期婦女也往往出現月經不調,所以停經未必就是懷孕;哺乳期婦女月經雖未恢複,也可能引起懷孕;食欲改變、惡心嘔吐也可能是胃部疾病所致;小便次數增多可能是泌尿道感染引起的。所以說,已婚婦女出現上述這些變化僅僅表示有早孕的可能,但也不一定是懷孕,故需要到醫院作進一步檢查。
細節提醒:
黃體酮試驗。對於月經已經過期而懷疑早孕的婦女,每日肌肉注射黃體酮10~20毫克,連用3~5天,如停藥後3~7天內出現陰道流血,就可以排除懷孕,如注藥後超過7天仍未見陰道流血,則早孕的可能性很大。
B型超聲波檢查。采用B型超聲波檢查早期懷孕既方便,又準確,一般在妊娠5周左右就能作出診斷。B型超聲波不但能診斷正常懷孕,還可以診斷宮外孕。
宮頸黏液檢查。早孕婦女的宮頸黏液量少質稠,顯微鏡檢查無羊齒狀結晶。
根據臨床表現以及作了上述這些檢查後仍不能判定為早孕的話,應隔1~2周複查。
樂觀精神麵對孕吐
許多準媽媽對早孕反應感到害怕、擔憂,其實這是人體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對生活和工作影響不大。而且這些早孕現象都是胎兒向媽媽發出的各種信號,是每位媽媽幸福生活的開始。
孕吐是生物界保護腹中胎兒的一種本能。人們日常生活所吃的各種食物,含有對人體有輕微損害的毒素,但對健康並不構成威脅,也不會出現不良反應。可孕婦就不同,腹中弱小的生命不能容忍母體對這些毒素的無動於衷,這些毒素一旦進入胚胎,就會影響胎兒的正常生長發育,所以胎兒就分泌大量激素,增強準媽媽孕期嗅覺和嘔吐中樞的敏感性,以便最大限度地將毒素拒之門外,確保胎兒的生長發育。
孕早期妊娠反應越嚴重,嘔吐越厲害的準媽媽,流產的可能性就越小。
懷孕後,在激素的影響下,胎盤會分泌大量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抑製胃酸的分泌,大大降低消化酶的活性,減少胃腸蠕動,從而影響準媽媽的食欲和消化功能。最典型的表現是晨吐,持續一段時間後會自然消失。
孕早期胎兒正處於萌芽階段,完全沒有外力來表達他的存在。妊娠中晚期,胎兒可以通過胎動來喚起媽媽的注意。因此早孕反應,實際上是胎兒向媽媽傳遞自己存在的信息,提醒媽媽要保護好自己。
孕吐的出現,使得準媽媽不得對日常飲食做出相應調整,以適應腹中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懷孕之後,有些準媽媽愛吃酸味食物,這是因為酸味能夠刺激胃液分泌,提高消化酶的活力,促進胃腸蠕動,增加食欲,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
鑒於孕期的飲食特點,營養學家主張準媽媽的飲食應以“喜納適口”為原則,盡量滿足其飲食的嗜好。應忌食油膩、油炸和不易消化的食物,絕對禁止飲酒和吸煙。鼓勵準媽媽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
進食最好是少食多餐,每隔2~3小時進食一次,食物品種應該多樣化,睡前可適量加餐,以滿足準媽媽和胎兒的營養需要。
在妊娠早期,準媽媽可參加一些消耗能量低的活動,如室外散步、慢跑、短途騎自行車、跳交誼舞、聽音樂、做孕婦保健操等等,這些運動均有減輕早孕反應的作用。
妊娠期間準媽媽在參加運動時,除應掌握上述原則外,還應注意選擇好運動的地點和時間。如條件許可,盡可能到花草茂盛、綠樹成蔭的地方,因為空氣清新、氧含量高、塵土和噪音少的環境對母親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一般情況下,下午4點~7點之間的空氣汙染相對嚴重,準媽媽要注意避開這段時間鍛煉和外出。
很多準媽媽都特別擔心孕吐會影響胎兒的營養供給,希望能夠盡早控製孕吐,其實完全沒有必要。一旦發生孕吐現象,應該順其自然,因為孕期嘔吐症狀一般都較輕微,而且多數在妊娠12周左右自行消失。雖然孕吐暫時影響了營養的均衡吸收,但在懷孕初期,胎兒主要是處於器官形成階段,對營養的需求相對後期要少。真正解決孕吐最好的辦法是消除思想顧慮,適當調整飲食。
細節提醒:
緩解孕吐小竅門
1生薑。研究發現生薑可以幫助緩解孕吐症狀。可以自己試試製作薑茶(一定要事先征詢過醫生的意見):切兩片硬幣大小的生薑,然後用開水浸泡5到10分鍾。取出生薑,加入紅糖、蜂蜜或檸檬就可以了。
2喝水。身體的代謝增加,大量的水除了可幫助代謝,還會降低血液中激素的濃度,以減輕身體的不適。
3蘋果。早起吃一個蘋果,對緩解惡心和嘔吐很有幫助。而且有助於保持腸道暢通,預防便秘。
4黃瓜。黃瓜的清香會讓你不舒服的感覺一掃而空。
5蜂蜜。起床前,將一勺蜂蜜含在嘴裏。可以幫助身體吸收一部分血糖,使血糖濃度不致過低,孕吐的次數就減少了。
孕期科學用藥指南
近年來,人們對孕期安全用藥的意識有所提高,但有關知識尚待普及。由於媒介宣傳及某些誤導,使不少孕婦對孕期用藥顧慮重重,甚至拒絕服用一切藥物。在孕期,可能會合並各種內外科疾病或產科並發症,應需用藥。但不少孕婦即使有病,也不敢用藥,或醫生開了處方,還將信將疑,不去取藥,自己“硬挺”,以致貽誤病情,殃及母子。還有一些孕婦在尚未知道自己懷孕前服用了一些藥物,怕對胎兒有影響,就輕率地做了人流,以致造成終生不孕,後悔莫及;即使繼續妊娠,亦憂心忡忡,終日焦慮不安。
在產前谘詢中,一個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孕早期服藥到底會不會造成胎兒畸形?的確,有些藥物對胚胎或胎兒可能產生流產、致畸或生長發育遲緩等損害。產前谘詢時,醫生不會做出肯定或否定的保證。但他(她)可以根據用藥的種類(性質),用藥時胚胎發育的階段,藥物用量多少以及療程的長短等來綜合分析:是否有終止妊娠的指征,供孕婦及家屬參考。
胎齡與藥物致畸有著極大的關係。胚胎或胎兒在不同的發育階段對藥物的敏感性不同,而且隨著胚胎或胎兒的發育,藥物所造成的危害程度也不同。一般將胎兒的發育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受精至2周的胚胎。此期胚胎對藥物高度敏感,極易受到藥物的損害。雖然如此,但此期是以細胞的分裂為主,分化程度不高,胚胎受損後可能造成的後果隻有兩種,一是胚胎受損嚴重,造成胚胎死亡而發生早期流產;二是受損不嚴重,胚胎可完全修複所受的損害並繼續發育而不發生後遺問題。
第二階段:胚胎和胎兒發育的3周至12周。在這一階段,胎兒對藥物的敏感性極高,同時又是胚胎和胎兒各器官處於高度分化、迅速發育和形成階段。藥物在此期的影響可使某些係統和器官發生嚴重畸形。所以此期用藥應特別慎重。這一階段也叫做“敏感期”。
第三階段:即胎兒發育至12周以後。在此階段,胎兒絕大多數器官已形成,藥物致畸的敏感性降低,雖然不致造成嚴重畸形,但對尚未分化完全的器官仍有可能受損,神經係統如小腦和大腦皮層及泌尿生殖係統在整個妊娠期間持續分化、發育,故藥物的影響一直存在。在妊娠12周以後用藥一般僅能影響生長發育過程,使全身發育遲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