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篇 第五季——別樣人生同樣精彩2-2
更年期女性要護心
女性在未進入更年期之前,體內的荷爾蒙具有保護心髒的功能,因此女性患上心髒病的危險比男性來得低。但是,在進入更年期之後,女性患上心髒病的可能性就追上男性了。
女性和男性大致上都有相同的致病因素,這包括:
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高、高血壓、吸煙、肥胖、糖尿病,缺少運動。但是,有些致病因素在女性和男性當中就發揮著不同的作用。例如,糖尿病可以使女性患者體內的血脂和血膽固醇含量增加得比男患者多。
心髒病最常見的症狀是壓迫性的胸疼。這個症狀在男性患者當中比較普遍,一般女性患者所顯示的症狀,都是含糊不清和無害的。因此,女性患者一般都是在病發得較嚴重時,才會被診斷出來。
女性患者可能出現的症狀與男性的不同,這包括:極度的疲勞——使得她無法完成日常工作,暈眩、惡心——特別是用力之後,心怦怦跳或急跳,暈倒,呼吸急促——尤其在起身之後,胸疼或背部上半身感覺壓力……千萬不要輕視這些症狀。如果你是一名女性,擁有家族病曆(尤其在55歲之前)、身體超重、吸煙、患有糖尿病、高血壓或高血脂或高血膽固醇,你應該找醫生檢查身體。
雖然女人得心髒病的概率不亞於男人,也比較嚴重,但女性得心髒病的概率逐漸升高的年齡比男性晚10歲左右。這一切全仰賴女性獨有的荷爾蒙保護。在更年期前,因為有女性荷爾蒙,尤其是“動情激素”使得血管比較不容易硬化、阻塞。更年期以後,身體內的動情激素大幅減少,心髒血管缺乏緩衝適應力,所以心髒血管病的發生率就急劇增加。
最怕的是,更年期以後,很多人把一些可能是心髒病的症狀當作更年期的正常現象,得了心髒病也不自知。
美國的研究也指出,45~60歲的女人有四分之一的人補充荷爾蒙是為了減輕更年期症狀,隻有約10%的人有預防心髒病和中風的意識。
過了更年期,女人心髒病的危險因素都比男人高,得心髒病的死亡率也比男人高。不過,這並不表示更年期前女人就一定不會罹患心髒病,隻是概率較小。
從罹患糖尿病、高血壓或高血脂的人數來看,45歲以上的女人得心髒病的概率大增,65歲以上更超越男性。美國的研究表明,同樣有糖尿病,女人比男人得冠狀動脈心髒病的比例較高,也更容易死於心髒相關疾病,雖然原因尚不明確,但這些數據都顯示出,女人年齡愈大,罹患冠狀動脈心髒病的概率愈大。
細節提醒:
女人的心髒病診斷棘手,因此,如果心髒病發作,女人往往比男人嚴重。而女人一旦罹患冠狀動脈心髒病,死亡率比男人高,可能的原因是,女人通常得心髒病時年齡比較大,55歲以後為得心髒病的高峰期,所以複原較差,另外,也可能是女人往往錯誤認知,以為女人不受心髒病威脅,等到尋求治療時,病情已經變得比較嚴重。不過,也有醫生認為,女人血管脆弱、容易受損、血管硬化的機製比較快,修複功能比較差,都可能是女人心髒病比男人嚴重的原因之一。
更年期警惕卵巢癌
卵巢是子宮的左右兩側成對的器官,和分泌雌性激素、排卵、月經有密切的關聯,其形狀如杏仁大小。
通常婦女在停經之後,卵巢會萎縮,然而卵巢癌患者的卵巢會變硬、腫大。卵巢是身體內部的器官,無法在體外觸摸、察覺,並且初期卵巢癌無任何自覺症狀,所以卵巢癌除了內診之外,別無他法。
九成以上的卵巢腫瘤屬良性的,但是卵巢是身體內部組織,不像乳癌多發病在身體表麵,也不像子宮癌易於著手檢驗,所以基本上卵巢癌是一種不易檢診的癌症,即使用超音波斷層掃描法,也難以判別腫瘤屬良性還是惡性,目前最好的辦法是切除腫瘤,永絕後患。
卵巢瘤為女性生殖係統的常見腫瘤。多發生於中年婦女。分為良性卵巢瘤和惡性卵巢瘤。
良性卵巢瘤生長緩慢。一般腫瘤較小時多無自覺症狀,往往在婦科檢查時偶然發現;當腫瘤中等大小時,可感到腹脹、下腹部不適或自己發現腫塊,多位於腹部一側,大小不等,呈球形,表麵光滑,可移動;如發生扭轉,突然下腹一側疼痛、惡心嘔吐,發現腫瘤迅速增大,有壓痛。腫瘤長大時,則腹部明顯增大,出現尿頻、尿急、消化障礙、呼吸困難、心悸以及下肢水腫等壓迫症狀。腹部可隆起,腫瘤界限不清,瘤體叩診呈濁音。
卵巢惡性腫瘤早期也可無自覺症狀,因其生長迅速易在早期擴散,故短期內即有腹脹感,消化不良,惡心及上腹部不適。可引起腹痛、腰痛或坐骨神經痛,一側下肢浮腫,尿頻、排尿困難,大便不暢等壓迫症狀。晚期病人可有月經異常或絕經後出血等,多伴有腹水。檢查腹部腫塊最好在清晨未起床排尿前,仰臥於床上,兩腿屈曲用手緩慢地由上而下的觸摸腹部,如發現腫塊,應予高度重視。不明原因的腹部不適、消化不良、很快消瘦、有腹水等情況的中年婦女,應立即去醫院婦科進一步檢查,可做B超、腹水細胞、陰道塗片、腹腔鏡等檢查,以明確診斷,及時治療。
細節提醒:
近10年來,卵巢癌的患病率增加了30%,死亡率也增加了18%,因而,人們常將卵巢癌形容為女性惡性腫瘤中的“無聲殺手”。
有關專家提醒,女性平時除了要注意生殖係統衛生和正常飲食習慣外,還要養成1~2年進行一次婦科檢查的習慣,以便在有病情的情況下及早發現,及時治療,這是保護女性身體健康的關鍵。
骨質疏鬆正確補鈣
骨質疏鬆症是婦女進入中老年後常見的一種病症,其防治的關鍵是保持有足夠的鈣的攝入。這是一個從婦女進入更年期前一直延伸到老年期的長期過程。為此,每個婦女都應掌握補鈣的原則。
(1)早補。婦女體內的鈣質從40歲前後開始就“支出”大於“收入”了,因此,一般從此時開始就應該補鈣。而對骨質疏鬆症的預防也相應的從更年期前就應加以重視了。
(2)食補。人們每天都要進食,要注意選擇食物的種類,盡量利用含鈣量高的食物,有意識地從中得到鈣的補充,並長期堅持。
(3)注意攝入時機。牛奶中含鈣量最高,食入後腸道對鈣的吸收在餐後3~5小時即能完成。尿液中鈣的排出,主要是從血液中轉入尿液,夜間入睡後空腹時排的尿鈣,則幾乎完全來自骨鈣的丟失。故睡前喝牛奶較為適宜,同時,睡前喝牛奶還能改善睡眠。這裏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有些食物中動物蛋白和鈉含量過高會增加尿鈣的排出,抗酸藥中的鋁也會顯著增加鈣的丟失。所以在補鈣時,應注意這些因素的影響,或錯開服藥時間。此外,補鈣最好不要在空腹時補,否則吸收不佳,而要在飯後服用。
(4)補鈣藥物的選擇。傳統的葡萄糖酸鈣,因其含鈣量太低,已很少使用。目前推薦的是碳酸鈣和葡萄糖醛酸鈣。對這類鈣劑的要求是:含鈣量高,價格適中,容易吸收,不含鈉、鉀、糖、膽固醇和防腐劑,對糖尿病、腎病、高血壓患者無影響,最好同時含有維生素D。這類鈣劑如鈣爾奇-D,它每片含鈣600毫克,還含有維生素D3,服後容易吸收,適合於中老年婦女補鈣的需要。
除此之外,根據統計,以下幾種人患骨質疏鬆的幾率也高於一般人,應提早預防並定期做骨質密度測定:
年齡:過了30歲,不論男女,由於骨質的吸收大於製造,骨會漸漸減少。
營養:特別是在青春期,飲食長期缺乏鈣質。
活動量:過少或甚至不動者。
女性荷爾蒙(動情激素)的缺乏:停經後6~10年,骨質將會迅速減少。
身材過瘦:因缺乏脂肪細胞而無法有效轉化男性荷爾蒙成為女性荷爾蒙。
抽煙:導致不正常的動情激素代謝。
過量飲酒或咖啡因:導致鈣由尿液流失。
高磷飲食:如過量的運動飲料或大多數的紅肉,其中所含大量的磷酸根常在消化道中與鈣結合,而減少消化道對鈣質的吸收。
疾病:患有腎病或肝病、糖尿病、腎結石、高血鈣、甲狀腺機能亢進、副甲狀腺機能過盛、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等患者,及少數的內分泌疾病或卵巢、子宮、胃或小腸切除者,較容易引發續發性的骨質流失。
藥物:長期服用類固醇、抗痙攣藥、利尿劑、抗凝血劑、胃藥、止痛藥。
細節提醒:
磷會妨礙鈣質的吸收,速食品或加工食品中含多量磷質,如果食用過量,即使刻意補充含鈣質的食物,也無法使鈣質發揮功效,這點必須特別留意。
另外骨骼必須接受相當程度的外來壓力,才會強健,所以適度的運動是不可或缺的。把骨骼固定在石膏之中,即使隻是短短的一段時間,骨骼也會迅速地變細,由此可見運動的重要性。運動,以全身性的運動,如遊泳、慢跑等效果最佳,即使隻是走路,也具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