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鄭袖把新妃的麵容給毀掉了。情敵沒有了,鄭袖又得到了楚王的獨寵。
曆史上這種小人排除異己、陷害別人的例子舉不勝舉,而現實生活中同樣不乏這樣的小人。他們總會假裝友善,卻暗施冷箭,為害作惡。
在利益麵前,各種人的靈魂都會赤裸裸地暴露出來。比如,在一起工作的同事,平日裏大家說笑逗鬧,關係融洽。可是到了晉級時,名額有限,“僧多粥少”,有的人就把真麵目露出來了。他們再不認什麼同事、朋友,在會上擺自己之長,揭別人之短,在背後造謠中傷,四處活動,千方百計把別人拉下去,自己擠上來。
所以,不要被某些人的表麵言行所迷惑,要用洞察人心的慧眼,這樣才可避免被冷箭所傷。為人要善良,但不能沒有點心機,否則行錯善的話,自己財物遭損失,精神受打擊不說,還助長了對方的氣焰,有可能間接害了另外的人。
識透人心才能瀟灑四方
人生的道路從來都不是平坦寬闊的。我們的世界其實遠沒有達到想像中的那樣美好。看看一個個失去井蓋的地方釀出了多少的悲劇,我們就能明白識透人心的必要。唯有學會識別人心,才能讓自己的人生之路更順利些。
巴爾紮克說過:“沒弄清對方的底細,絕不能掏出你的心來。”
荀子在論人性時說:“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固然有些偏激,但現實生活中的確要在與人打交道時謹慎小心一些,對交往不深的人不妨多點戒心,考慮一些防患對策,為自己留些“逃生”的餘地,才不至於在事情發生之際追悔莫及。
東晉大將軍王敦去世後,他的兄長王含一時感到沒了依靠,便想去投奔王舒。王含的兒子王應在一旁勸說他父親去投奔王彬,王含訓斥道:“大將軍生前與王彬有什麼交往?你小子以為到他那兒有什麼好處?”王應不服氣地答道:“這正是孩兒勸父親投奔他的原因。江州王彬是在強手如林時打出一塊天地的,他能不趨炎附勢,這就不是一般人的見識所能做到的。現在看到我們衰亡下去,一定會產生慈悲憐憫之心;而荊州的王舒一向保守,他怎麼會破格開恩收留我們呢?”王含不聽,於是徑直去投靠王舒,王舒果然將王含父子沉沒於江中。而王彬當初聽說王應及其父要來,悄悄地準備好了船隻在江邊等候,但沒有等到,後來聽說王含父子投靠王舒後慘遭厄運,深感遺憾。
好欺侮弱者的人,必然會依附於強者;能抑製強者的人,必然會扶助弱者。作為子輩的王應,他的一番話說明他是深諳世情的,在這點上,他要比他的父親王含強得多。
成功離不開一定的社會環境,換言之,離不開你每天所要打交道的那些人。一個生活在“真空”裏不和人交際的人,既算不上聰明人,更談不上成功不成功。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這樣說:一個人的成功,取決於其處世水平,也即識人水平的高低。
如何與人打交道?如何了解對方的心理活動?是你掌握處世技巧的第一課。掌握“讀心”術,是建立成功人際關係的秘訣。
熟悉下象棋的人都有這樣的經驗,若你想贏得這盤棋,除了要清楚棋盤上的棋子外,還必須要看透對方下這步棋的用意,並進而判斷出其後的布局,方能最後贏棋。正所謂“高手前後看三步”,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讀心”亦然,既不能僅看表麵和片斷,更不能僅從無意中聽到的一句話,就輕率地斷定是對方的肺腑之言,或許這正是對方為了掩飾自己的行動而故意施放的“煙幕彈”。一定要記住:人心是無法僅從浮淺的表麵所能夠了解的。
正確地掌握“讀心”技巧,徹底解讀對方複雜的內心活動,就無異於擁有一把鋒利無比的寶劍,足以使你“笑傲商海”,縱橫天下,瀟灑走四方。
知彼才有勝算
我們周圍的人千差萬別,世界也因此而豐富多彩。由於每個人的先天稟賦及後天經曆的不同,使得我們每個人的個性情心理都很不一樣。有的人精明強幹工於心計,有的人則質樸厚道大大咧咧;有的人率真明快,有的人則深藏不露,等等。
所以我們必須嚐試著去了解他人的性情,並學會與不同性情的人進行交往。每一種個性都有其獨有的特征,有其喜好和厭惡的地方。了解了周圍人的個性,再針對對方喜惡之不同,施以不同的手段,才能在與人的博弈中獲得勝算。
明太祖朱元璋駕崩後,燕王朱棣起兵,乘勝包圍了濟南。業時擁護建文帝的山東參政鐵鉉隨軍監督糧草,便和參將盛庸固定濟南。
朱棣攻城心切,調來火炮轟擊城牆。
濟南城牆雖厚,也難以抵擋火炮的轟擊,一旦城牆被毀,城池也就被攻破了。
這時,鐵鉉心生一計,命人在一塊大白木牌上寫道:太祖高皇帝之靈。讓士兵高舉靈牌,立於城牆之上。
朱棣驀然見到父皇朱元璋的靈位,大驚失色,拜伏在地,叩頭不止,又傳令軍中不許放炮轟城,以免誤傷父皇靈位。
鐵鉉借機修補城牆,全力防守,燕軍雖然仍猛力攻城,但無火炮輔助,士氣減弱不少,圍攻濟南三個多月,也未能進城一步。
此時大將平安率兵二十萬,要攻打德州,切斷燕軍的糧餉通道。朱棣見勢不妙,隻好忍痛放棄濟南,撤回北平。
朱棣自起兵以來,幾乎百戰百勝,軍威未曾受挫,卻慘敗於濟南城下。
這是鐵鉉看透了朱棣起兵與侄子爭奪皇位,心裏一定會覺得愧對父親,因為建文帝是朱元璋生前就確立的合法繼承人。他起兵造反,雖說是迫不得已,但是和朱元璋的意旨違背。所以他一見到靈牌,就驚慌失措,拜伏在地,不敢仰視,正是他心裏的罪惡感在起作用。而且朱棣起兵造反,最怕“師出無名”而失去民心,如果炮轟先皇靈牌,就會背上背叛孝道的惡名,這是他最忌諱的。
因此朱棣一攻城就見到父皇靈牌,攻城之誌已被無形中奪去。曠日持久,燕軍的士氣也逐漸消磨殆盡,各種攻城手段均被鐵鉉巧妙破解,士氣也萎靡不振。
朱棣的這種心理一般人很難猜得到,鐵鉉不僅猜到而且加以利用,讓朱棣“投鼠忌器”,才能用塊白木牌抵禦住了萬馬千軍。這也正是應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道理。
不管身邊人的心機程度如何,知彼是尤其必要的,麵對懷有不軌意圖的人更是如此。隻有知曉敵人和對手的狀態,才能做到百戰不殆。
唐高祖李淵的兒子李元嬰被封為滕王,他非常荒淫,身邊許多官員的妻子都被他玷汙了。他最常用的伎倆是假稱王妃召喚某位夫人,然後人一到王府,他就強行無禮。有一天,崔簡的妻子鄭氏被王府召喚,想不去,又怕滕王的淫威;要是去肯定會受汙辱。鄭氏最後對丈夫說:“沒關係,我有辦法。”鄭氏去了滕王府中門外的小閣樓,滕王正在閣樓內,見鄭氏進來就想逼迫她。鄭氏大聲呼喊道:“大王豈能做出這等事,一定是奴才!”說著拿鞋底把滕王的頭打破,還用手指把他的臉抓出了血。王妃聽見動靜出來,鄭氏才得以回家。滕王感到羞慚極了,十天不理政事。後來滕王出堂就座,崔簡上前去謝罪。滕王麵有愧色,隻得將崔簡夫婦調出王府。而那些曾被滕王侮辱過的官員之妻對比之下,都個個自愧不如。
鄭氏麵對滕王的淫威,沒有屈服。但出於現實情況,又不能直截了當地揭穿滕王的無恥嘴臉。於是根據滕王可能采取的措施想出了這個既能保全自己貞節,又能給滕王一個退步的一舉兩得的計謀,圓滿地處理了這件棘手的事情。
社會生活中的人際關係可以說是一種“長期的測驗”。即使你無意測驗別人,但是一個人的一舉一動,你都會看在眼裏,這些舉動的累積,很自然地會成為你對別人的評價。所以你可以留意別人的一舉一動,做到洞悉他人,在人際關係之中才會有勝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