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親情可以幫你做大事1
第十九章 親情可以幫你做大事
俗話說:“是親三分近。”當人們遇到困難時,肯定會想到找親戚幫助。親戚之間大都有血緣或親緣關係,這種特定的關係決定了彼此之間聯係的親密性。畢竟血濃於水,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作為親戚,對方也大都會很熱情地向你伸出援助之手。充分地利用親情關係,可以幫助你做大事。
親情是你生命的支撐
親人的愛能夠給你創造無窮的樂趣,讓你的生活充滿溫馨的色彩,也讓你的生命充滿無盡的希望。世代同堂,骨肉親情,是令無數人羨慕和推崇的親情關係。的確,有了親情的支持,你的生命才會更加充實而完整。
在任何時候,親人的關懷與希望都會使你充滿生活的信心和生命的信念。
1989年,一次82級的地震幾乎夷平了美國的一座城市,在不到4分鍾的短短時間裏,上萬人因此喪生!
在混亂之中,有位父親將他的妻子安全地安置好了以後,跑到他兒子就讀的學校,所見的卻是被夷為平地的校園。
看到這令人傷心的一幕,他想起了曾經對兒子所做的承諾:“不論發生什麼事,我都會在你身邊。”至此,父親熱淚盈眶。麵對看起來是如此絕望的瓦礫堆,父親的腦中仍記著他對兒子的諾言。
他開始努力回想兒子每天早上上學的必經之路,終於記起兒子的教室應該就是那幢建築物,他跑到那兒,開始在碎石中搜尋兒子的下落。
當父親正在挖掘時,其他悲傷的學生家長趕到現場,紛亂地叫著:“我的兒子呀!”“我的女兒!”有些好意的家長試著把這位父親勸離現場,告訴他“一切都太遲了”,“無濟於事的”,“算了吧”,等等。麵對這種勸告,這位父親隻是一一回答他們:“你們要幫助我嗎?”然後依然繼續進行挖掘工作,尋找他的兒子。
不久,消防隊隊長出現了,也試著把這位父親勸走,對他說:“火災頻發,此處隨時可能發生爆炸,你留在這裏太危險了,這邊的事我們會處理,你快點回家吧。”而父親卻仍然回答著:“你們要幫助我嗎?”
警察也趕到現場,同樣讓父親離開。這位父親依舊回答:“你們要幫助我嗎?”然而,卻沒有一個人幫助他。
為了弄清親愛的兒子是生是死,父親獨自一人鼓起勇氣,繼續進行他的工作。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挖掘工作持續了38小時之後,父親推開了一塊大石頭,聽到了兒子的聲音。父親尖叫著:“阿曼!”他聽到了回音:“爸爸嗎?是我,爸,我告訴其他的小朋友說,如果你活著,你會來救我的。如果我獲救了,他們也獲救了。你答應過我‘不論發生什麼事,你都會在我身邊’,你做到了,爸爸!”
“你那裏的情況怎麼樣?”父親問。
“我們有33個人,其中隻有14個人活著。爸,我們好害怕,又渴又餓,謝天謝地,你在這兒。教室倒塌時,剛好形成一個三角形的洞,救了我們。”
“快出來吧!兒子!”
“不,爸,讓其他小朋友先出去吧!因為我知道你會接我的!不管發生什麼事,我知道你都會在我身邊!”
親情可貴,血濃於水。有時候,親人的一句承諾就會支撐起你的生命,給予你生存的勇氣和信念。親人的鼓舞與支持更會給你帶來無盡的動力和希望。
巧借名聲得“厚愛”
我們的親戚之中可能不乏一些有權有勢者,我們不僅可以使用他們的權力來為自己辦事,必要的時候我們還可以借用一下他們的名聲辦事。因為我們的社會是講究人情的社會,許多人也都習慣以勢利的眼睛對人對事,借用有權有勢的親戚的名聲,辦事情就會順利許多。
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當我們求一些有地位、有名望的親戚為自己辦事時,親戚礙於身份,不好直接出麵,但我們打著他的大旗,去求別人辦事,因為別人也知道是親三分向的道理,出於人情事故,他們往往也會給一些麵子。
借親戚的名聲辦事,當然是要辦一些正當的事情。如果借用親戚的名聲去辦一些雞鳴狗盜的事情,那麼不僅會壞了親戚的名聲,而且自己也會遭到眾人的恥笑。
當然借用親戚的名聲辦事,需要有有權有勢的親戚。如果沒有有權勢的親戚,必要的時候也可以冒充一回“名人”的親戚。用這種方法辦事,更需要慎重,必須是正當的、合情合理的事情。
藺梅在環衛局工作,她與男朋友談了五六年的戀愛,如今到了辦婚事的時候。然而萬事俱備,隻差新房。小夥子的單位不能解決,要他自己想辦法,而藺梅的父母又都是平常百姓,要排隊等房子,不知是猴年馬月的事。兩人愁眉苦臉,後來決定還是先領結婚證書,然後排隊等房子,一旦有了房子,馬上就舉行婚禮。
藺梅先到派出所去開證明,然後再去領結婚證書,當時所長值班,他一邊開證明,一邊與藺梅話家常。看到藺梅姓藺,所長問道:“你這姓可不多啊!”藺梅無心扯談,答道:“嗯!”所長接著又說:“咱們縣長也姓藺,那你和他是親戚嘍?”藺梅又未置可否,因為她沒有心思與他閑扯,隻等所長開完證明去領結婚證。所長沒有抬頭,進一步推理說:“縣長沒有女兒,那你一定是他的侄女了。恭喜你,藺梅。”所長十分利落地把證據開完,又熱情地把藺梅送出去。
經所長之口,縣長侄女很快要結婚的消息,在縣城傳開了。藺梅回到單位,領導馬上找她說:“你是藺縣長的侄女,怎麼不早說呢?現在的年輕人像你這樣默默無聞的實在是很少,不錯。”接著又說:“考慮到你工作一貫認真、負責,決定給你換個工作,你調到局裏辦公室,調令不久就會下來,好好幹吧,小藺,前途無量啊!”
沒多久,房管局的副局長親自找到藺梅,說:“對不起,藺梅,我們工作實在太忙,要房子的太多,所以沒有及早替你辦理好。我們討論、研究了很久,現在沒有很好的房子,隻有江邊新建的一套二室一廳的房子,你看合意的話……這是房子鑰匙。藺縣長那裏還望小姐以後多多美言幾句。”說罷,起身告辭。藺梅喜出望外,最難解決的房子問題輕而易舉就解決了,工作也已經調動了,真是三喜臨門。看來,縣長的麵子還真不小!
有了房子,藺梅的婚禮如期舉行。參加婚禮的人很多,除了親戚,還有各局室的負責人,他們帶著禮品早早的就趕來了,因為他們想:縣長的侄女結婚,縣長肯定會參加。他們當然不願放棄這個討好縣長的好機會,自然藺梅的婚禮是熱鬧非凡,收禮頗多。
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藺梅想不到借用縣長之名,竟然讓她獲得了如此“厚愛”。
在現代社會,巧借名人的手段已被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外交等各領域廣泛運用,而且大有日趨擴展之勢。對於我們普通百姓來說,有時能巧借名人親戚,同樣可以達到為自己辦事的目的。
建立一個親情資源庫
俗話說:“是親三分近。”親戚之間大都是血緣或親緣關係,這種特定的關係決定了彼此間關係的親密性。這種親屬關係是提供精神、物質幫助的源頭,是一種應該能長期持續、永久性的關係。因此,人們都具有與親屬保持聯係的義務。在平常保持好親戚密切的關係,在困難時期,求助親戚才最有利。
親戚關係“不走不親”,“常走常親”,這是中國人一貫的觀點,隻有經常的禮尚往來,才能溝通聯係,深化感情,密切親戚關係。
有人認為走親戚挺麻煩的。此話不對,純潔摯密的親戚關係,是中國傳統的一種人情味較濃的人際關係,不能蒙上庸俗的麵紗。隻有建立在親近、相互關心、常聯係的基礎上,才能建立真誠的親戚關係,如果彼此間少了經常性的走動,那就可能會出現“遠親不如近鄰”的局麵了。親戚間常走動,多聯係,遠親也會變成近親,將會為你建立一個取之不竭的強大的親情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