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8

細節36 每天反省五分鍾

美國通用公司總裁傑克?韋爾奇認為:“員工的成功需要一係列的奮鬥,需要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而不會一蹴而就,但是拒絕自滿可以創造奇跡。”作為一名企業的員工,敢於質疑自己的工作,才會在工作中不斷培養出自己的創新能力,並取得驕人的業績。

推薦指數:☆☆☆☆

在通用汽車公司的一次項目會議上,總經理讓他的下屬們針對自己的工作談一些看法,有一個部門經理站起來慷慨陳詞地說:“我現在對自己所從事的這項工作產生一些懷疑。在這兩年中,在首席執行官的指導下,每個部門都接到了上百個項目,有許多項目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資源和資金,往往進行到中途便不了了之,這樣下去,會毀了公司。我們難道不能抓一些大一點的項目?或者我們能不能為每一個部門分配一些不浪費人力資源和資金,又能迅速見到效益的項目?這些項目不必太多,隻要能見到效益,又不會浪費我們的時間和精力,這對我們的發展有莫大的好處。”

這位經理的一番話,震動了總經理和坐在周圍的各位部門經理,他們都為這位經理勇於負責的工作精神所感動。整個下午,大家都放棄了原先開會的議題,針對這位經理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分組討論,重新製定戰略目標,結果,經過重新調整戰略規劃後,為公司節省了許多開支,加快了公司發展的步伐。

作為一名企業的員工,敢於質疑自己的工作,才會在工作中不斷培養出自己的創新能力,並取得驕人的業績。

很多人都滿足於自己的工作狀況,習慣於按照上司的安排埋頭工作,不想學習,也不對自己的工作進行詳細的思考。認為自己按照上司的指令,盡職盡責地努力工作了,縱然出現了失誤和漏洞,也不關自己的事。其實,這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時間長了,這種行為將會讓自己的頭腦中充滿惰性,失去創造的活力和新穎的思想。

職場中謹小慎微的專家認為,要想保住自己的一切,就要按照熟悉的一切工作,不要打破工作的秩序,也不可輕易嚐試新的方法,更不要承接那些自己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否則,就有可能被撞得頭破血流。固然,循規蹈矩的人用大家習慣的做法處理自己的工作,一般不會犯大的錯誤。但僅做到不犯錯誤,是不能成為一名優秀員工的。

我們常說:“成功源於自我分析”,“失敗是成功之母”,“檢討是成功之父”。都是在說明一件事——自我反省。自我分析,自我檢討,與成功有莫大的關係。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生允許出現錯誤,但不允許同樣的錯誤犯第二次,人的一生如果充滿著錯誤,那麼他的結果就無法正確。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錯在哪裏。一個成功的人往往是一個自我反省、自我分析的人。

每件事情都有其相應的時間和空間。既要花時間去實施,又要花時間去反省。我們當中的大多數人並不利用時間進行反省。在我們繁忙的日程表上往往會忽略這一成功秘訣的重要部分。

在一天結束時,一定要花些時間審視一下在這一天中發生的事情——到什麼地方去了,遇見了什麼人,做了什麼,說了什麼,等等。沉思一下做了什麼,沒有做什麼,希望再做什麼和希望不做什麼。一定要盡可能生動而形象地記住那些相關的事件。記住顏色,記住情景,記住聲音,記住交談內容,記住經曆。

亞伯拉罕?林肯曾說:“我希望我是這樣管理我的政府事務的,當我最後將權力的桂冠摘下時,如果我失去了地球上全部的朋友,我還應該剩下一位朋友,那就是我自己的內心。”因為他的內心是不會欺騙他的。

很多人在沒有一點成就的時候,刻苦努力,像老黃牛一樣踏踏實實地勞作;但一旦取得一點成就之後,就欣喜若狂、得意忘形。這種容易滿足的習慣隻能讓自己重新回到以前,甚至變得一塌糊塗。江山靠打,坐吃江山,會有什麼結果?大家都知道烏龜和兔子賽跑的故事:烏龜勝就勝在不滿足;兔子敗就敗在滿足。因此我們必須提醒自己:切忌滿足!

如果你覺得自己潛力很大,本來可以幹出更大的事情,那就要想想自己的問題了。不過要提醒你一點:不斷追求進步、突破是對的,但也不能盲目往前衝撞,否則會連眼前的小小成就都失去了,那就得不償失了。

美國通用公司總裁傑克?韋爾奇認為:“員工的成功需要一係列的奮鬥,需要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而不會一蹴而就,但是拒絕自滿可以創造奇跡。”所以,每天都要對自己進行反省,看自己是否有自滿的態度。

拒絕自滿成大事的人都知道,進步是一點一滴不斷努力得來的。例如,房屋是由一磚一瓦堆砌成的;足球比賽的最後勝利是由一次一次的得分累積而成的;商店的繁榮也是靠著一個一個的顧客造成的。所以每一個重大的成就都是一係列小成就累積成的。

按部就班地做下去是實現任何目標的唯一聰明的做法。就好像讓吸煙的人戒煙,用以下這種方法,成大事的比例比別的方法高。這個方法並不是要求戒煙者下決心永遠不抽,隻是要他們決心不在下個小時抽煙而已。當這個小時結束時,隻需把他的決心改在下一小時就行了。當抽煙的欲望漸漸減輕時,時間就延長到兩小時,又延長到一天,最後終於完全戒除。那些一下子就想戒除的人可能會失敗,因為心理上的感覺受不了。一小時的忍耐很容易,可是永遠不抽那就難了。

想要實現任何目標就必須按部就班地做下去才行。對於那些初級管理人員來講,不管被指派的工作多麼不重要,都應該看成是“使自己向前跨一步”的好機會。推銷員每促成一筆交易,就為邁向更高的管理職位積累了條件。教授每一次的演講,科學家每一次的實驗,都是向前跨一步,更上一層樓的好機會。

在現今這種競爭激烈的經濟社會裏,公司和個人都麵臨著巨大的壓力,隻有不斷質疑自己的工作,才能增強競爭力,推動工作有效進行,促進公司向前發展。

細節提升:

自我反省能讓自己知道明天應該做什麼,應該如何去做,可以讓自己不再盲目地生活。

細節37 將自己的思考模式“轉個彎”

對於一個事物或問題,如果能用全新的角度去觀察它,思考它,對它有一個更深刻、更全麵的認識,將會為最終解決問題創造出更多、更好的環境和條件。

推薦指數:☆☆☆☆☆

全球知名企業“亞馬遜”的創始人貝索斯30歲時已是某金融公司的副總裁。然而當貝索斯偶然看到“網絡用戶一年中猛增23倍”這樣一條信息後,出人意料地就告別了華爾街,而轉為創辦網上商務。

在網絡上先賣什麼東西好?貝索斯列出了20多種商品,然後逐項淘汰,精減為書籍和音樂製品,最後他選定了先賣書籍。為什麼有如此唯一的選擇?因為貝索斯在分析過程中發現傳統出版業有一個根本矛盾:出版商和發行零售商的業務目標相互衝突。出版商需要預先確定某部圖書的印數,但圖書上市之前,誰也無法準確預知該書的市場需求量。為了鼓勵零售商多訂貨,出版商一般允許零售商賣不完就退回,零售商既然囤積居奇毫無風險,也往往超量訂購。貝索斯一針見血地說:“出版商承擔了所有的風險,卻由零售商來預測市場需求量!”

貝索斯所看到的,其實就是經濟活動中無法徹底根除的一種弊病:市場需求與生產之間的脫節。他自信,運用互聯網,省略掉商品流通一係列的中間環節,顧客直接向生產者下訂單,就可以真正做到以銷定產。

四年之後,貝索斯創辦的“亞馬遜”的市值已經超過400億美元,擁有450萬長期顧客,每月的營業額數億美元,貝索斯也成為全球年輕的超級大富豪。

貝索斯之所以成功,是他獨具慧眼,敏銳地從一些微小的事物中認識到網絡裏有無限商機,跟著又發現和利用了別人沒有解決的供銷方麵的矛盾——這是一座大有開發價值的寶山;經過精心篩選,他找到了一個切入點——網上賣書;利用美國的風險基金,經過鍥而不舍的努力,他終於走向輝煌。

對於一個事物或問題,如果能用全新的角度去觀察它,思考它,對它有一個更深刻更全麵的認識,將會為最終解決問題創造出更多、更好的環境和條件。

A公司和B公司都是生產鞋的,為了尋找更多的市場,兩個公司都往世界各地派了很多銷售人員。這些銷售人員不辭辛苦,千方百計地搜集人們對鞋的各種需求信息,並不斷地把這些信息反饋回公司。

有一天,A公司聽說在赤道附近有一個島,島上住著許多居民。A公司想在那裏開拓市場,於是派銷售人員到島上了解情況。很快,B公司也聽說了這件事情,他們唯恐A公司獨占市場,趕緊也把銷售人員派到了島上。

兩位銷售人員幾乎同時登上海島,他們發現海島相當封閉,島上的人與大陸沒有來往,他們祖祖輩輩靠打魚為生。他們還發現島上的人衣著簡樸,幾乎全是赤腳,隻有那些在礁石上采拾海蠣子的人為了避免礁石硌腳,才在腳上綁上海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