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完了麵麵相覷,倒把小敏嚇壞了。有人拍拍她的肩說:“刪掉這篇文章吧,以後不要提……”叫她不提,可私下裏,他們怎麼忍得住:“潔怎麼那麼粗心?走的時候都不‘格式化’硬盤?”“她暗戀了那麼久,王傑說不定是知道的,但卻不理她。她這麼做明擺著是讓這些東西漏出來讓王傑難堪嘛!”“也不一定,說不定她在等著有一天可以傳到王傑耳朵裏,反正他太太也不在上海……”不知道這篇在公司裏傳來傳去的“暗戀日記”最終有沒有傳到王傑那裏,總之小敏在王傑手下幹得很不開心,半年不到就辭職了。臨走前,小敏沒有忘記把硬盤格式化。

每個人都有不願讓大家知道的事情,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私。與人相處時,要極力避免談論別人的隱私,否則就會顯得你人格低下,缺乏修養,甚至破壞你與他人的和睦關係。

避免談論別人的隱私,一是不可在談話中拐彎抹角地刺探別人的隱私,二是不可知道了別人的一點點隱私就到處宣揚。宇宙之大,談資無所不有,何必非要以他人的隱私當做談資而後快呢?

在對待別人的隱私時,要切忌人雲亦雲、以訛傳訛。為什麼這樣說呢?首先你要明白,你所知道的關於別人的事情不一定確鑿無疑,也許另外還有許多隱情你不了解。要是你不加思考就把你所聽到的片麵之言宣揚出去,難免不顛倒是非、混淆黑白。話說出口就收不回來,事後你完全明白了真相時才後悔不迭,但此時已經在同事之間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事實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相當複雜,你如果不知內幕,就不要信口雌黃,以免招惹是非。

現實生活中有一種人,專好推波助瀾,把別人的隱私編得有聲有色,誇大其詞地逢人就說。人世間不知有多少悲劇由此而生。你雖不是這種人,但偶然談論別人的隱私,也許你無意中就為別人種下了禍患的幼苗,其不良後果並非你所能預料的。

要是有人向你說某人的隱私,你唯一的辦法是,聽了像保守自己的秘密一樣,不可做傳聲筒,並且不要深信這片麵之詞,更不必記在心上。說一個壞人的好處,旁人聽了最多認為你是無知。把一個好人說壞了,人們就會覺得你存心不良。

人們好說女人最愛談論別人隱私,其實男人當中也不乏這種人。如果你茶餘飯後要找談話的資料,那天上的星河、地上的花草,無一不是談話的好題目,真是不必一定要說東家長、西家短才能消遣時間。

要是同事能將自己的隱私告訴你,那說明你們之間的友誼肯定要超出別人一截,否則她不會將自己的秘密全盤向你托出。

要是同事在別人嘴裏聽到了自己的秘密被公開曝光,不要說,她肯定認為是你出賣了她。被出賣的同事肯定會在心裏不止千遍地罵你,並為以前付出的友誼和信任感到後悔。因此,不隨意泄露個人隱私是鞏固職業友情的基本要求,如果這一點做不到,恐怕沒有哪個同事敢和你推心置腹。

不要過分關心並談論他人的隱私。敏感和細膩是女性的特質,運用得當,會為自己的人際關係起到潤滑的作用,可若過於主動介入同事的隱私並加以評點,就會引起人們的厭惡感,把你同“長舌婦”等同起來,這豈不冤枉?

即使是相對寬鬆的工作環境,也還是要以工作為重。公私分明的員工是老板欣賞的類型,而敬業不僅僅意味著勤奮地幹活,更意味著以大局為重,不把私人領域的事情帶到工作中來。

有些很個性化的東西,如果不是體現在工作的創意中,最好別表現得太淋漓盡致。因為個性是私人的,而工作是大家的。在工作場合,還是多一點共性,隱藏一點個性為好。

同事是工作夥伴,不是生活伴侶,你不可能要求他們像父母兄弟姐妹一樣真正地包容你,體諒你。很多時候,同事之間最好保持一種平等、禮貌的夥伴關係,彼此心照不宣地遵守同一種“遊戲規則”,一起把“遊戲”進行到底。更多的時候,你需要去體諒別人,站在同事的角度替他們想一想,也許更能理解為什麼有些話不該說,有些事情不該讓別人知道。

同事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組成的,大家都是普通人,有著平常的善良與平常的心計。很少有人刻意去害別人,但彼此知道得太多,無心的傷害便不可避免。

除了自己對隱私的把握尺度以外,如何應對別人的關心或者窺探也是一門藝術。比如當同事在席間親切地問起“你最近怎麼樣?”這類話題時,除了大而化之地說“還行”或者“挺好”之外,你還能怎麼辦?你知道對方是出於善意的關心,你也知道對方期待著你在“還行”或者“挺好”之外能再多說點什麼,以顯示你們的關係比一般同事關係更進一步。但無論如何,這時候必須謹記,千萬別把人家當成心理醫生。

有的人會認為關心別人的私事是一種關係親密的暗示,或者是導向親密關係的途徑。事實上有些東西是不方便與人分享的,所以在希望別人不要探視你的內心世界的同時,將心比心,你也不要用談論私事的方式來拉近和同事的關係。

細節提升:

辦公室裏的隱私,就是一顆重磅炸彈,一不小心點燃了,你就會被“炸”得粉身碎骨。

細節48 不要輕易打越級報告

在公司裏,也許你直接麵對的不是老板,當你的上麵還有主管的時候,那麼你想要以打越級報告的方式接近老板肯定是不可取的,那麼你不妨多動一些腦子,靈活一點,就像成功親近老板的林靈一樣。

推薦指數:☆☆☆☆☆

林靈是剛進百事公司沒多久的新職員,她一直找機會接近經理,思來想去,林靈寫了一份對公司發展前景的意見報告書給主管,主管看後說“很好”,隻是有很多建議的實施自己沒那麼大權力做主。林靈借機說:“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些建議,不如把經理請來和咱們部門座談一下,這樣顯得咱們部門的人都有為公司著想、願與公司共同發展的願望和決心!”主管一聽覺得很有道理,當即邀請經理,經理自然欣然前來。

開會時,為了表示對林靈建議的肯定,主管安排林靈和自己分坐經理的左右。在會上,林靈又大大地表現了一番,當然是在發言上的慷慨陳詞了。

會後,同事們都為能有這樣一次與經理暢談自己想法的機會而感到興奮,主管更是得到了經理的讚揚。其他部門也爭相效仿,誰也沒有歪曲林靈是在搶風頭、拍馬屁。

要想親近老板,讓他注意你,又要上上下下不露痕跡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稍微做得不當就容易被冠上“繁榮馬屁文化”的“桂冠”。就算老板提拔了你,其他同事的議論和指責也會淹沒你。但林靈卻懂得把“苦幹加巧幹”貫徹實施到恰如其分的地步,的確是難能可貴的。最後自然是老板喜歡她,群眾擁護她了!

在公司裏,也許你直接麵對的不是老板,當你的上麵還有主管的時候,那麼你想要以打越級報告的方式接近老板肯定是不可取的,那麼你不妨多動一些腦子,靈活一點,就像成功親近老板的林靈一樣。

打越級報告無異於兩頭點火,而將自身置於中間烤。有這樣一則寓言很好地說明了這問題。

狐狸平時與老虎私交甚好,經常得到老虎的讚賞。為此,狐狸也感到很驕傲。它覺得自己漂亮、聰明和老虎的關係處得特別好,於是走到哪裏都希望別的動物誇它幾句,或見到它時害怕得點頭哈腰才好。

但是有一樣讓狐狸很惱火,它不明白為什麼老虎要讓笨拙的狗熊做自己的主管。狐狸常常想:我這麼聰明,那隻又蠢又笨的狗熊怎麼能領導我呢?它也不配領導我!瞧它那臃腫的身材,行動那麼慢!唉,如果它能有我一半靈活就好了!

狐狸不知道其實狗熊主管也對它特別不滿意,它認為狐狸太浮躁了,做事總是“表麵光”,花言巧語掩飾不了它的虛榮。

就這樣,狐狸與狗熊的“梁子”結下了。狐狸想報複一下它的主管狗熊,就跑到大老板老虎那“告狀”,狐狸的如意算盤打得很好:憑我和老虎的私交,還辦不了狗熊嗎?

然而,意外的是老虎說:“這事你應該先和狗熊主管商量一下,然後讓它來與我說明具體情況。”狐狸一下子傻眼了,它沒想到老虎的回答竟是這樣的!

在工作中有的人可能也會自恃有才華,或與總經理私交甚好,就不把主管放在眼裏。恨不得所有工作都繞過對方,或者認為直接和老板說明情況會更有效,殊不知,越級報告是件兩頭不討好的事。

孟波大學畢業後到某報社文藝部工作,擔任副刊編輯。他畢業於中文係,理論基礎紮實,才思敏捷。參加工作幾年間,由他編輯發表的不少作品被國內多種文摘類報刊轉載。他自己還勤奮創作,先後在各大報刊發表了大量作品,引起業內人士的關注。而且,在他的努力下,文藝部開展了不少群眾性的工作,均取得成功。由於孟波越來越受到同事的尊重,影響漸大。部門主管慢慢地感到他對自己的威脅,開始排擠孟波,對他的合理化建議也不予采納。久而久之,孟波和部門主管的關係變得微妙起來。倆人中間出現了一條無形的溝壑。

孟波不僅多才敬業,而且在事業上具有一定的開拓精神、創新意識。由於和部門主管關係的“不妙”,他的一些想法無法付諸實施。於是,他幹脆越過部門主管直接和總編去談,談他的計劃、設想,希望得到總編的支持。

結果不難預料,孟波的計劃不但沒能得到支持,還引起了部門主管強烈的反感。

對於總編來講,在孟波和部門主管之間,他不能不考慮中層幹部的威信、情緒等因素,不能不維護管理階層;再者,越級報告,事實上破壞了正常的管理模式,使總編為難。

越級報告失敗,孟波的處境可想而知,和部門主管關係的惡化,致使他的工作處於極端被動的狀態。無奈,他提出申請,要求調離文藝部,去其他部門工作。

公司的組織機構是逐級上報的,絕大多數員工都有直屬上司、頂頭上司。在工作中,越級報告意味著要越過直屬上司,直接與頂頭上司說明你的看法或爭取權益。

通常打越級報告是一種危險的行為,會產生眾多不良後果,也往往容易傷害到自己。頂頭上司不喜歡越級報告,一般會“退回原級處理”,你無法收到預期效果。這還有可能導致你與直屬上司之間關係惡化,因為你這樣做明顯是對他的不尊重。事後就算他不炒你魷魚,也難對你委以重任。你的報告如果被同事們知道了,他們可能會攻擊你而使你“裏外不是人”。

就算你的報告是非常正確的,你也破壞了單位的正常運行程序,這會使頂頭上司頭疼。即使你成功了,他們也會心存芥蒂,認為你對他們也可能采取同樣的行為。所以,一般情況下,不要打越級報告。

如果你把一個自鳴得意的企劃秘密地送到老總的桌上,然後以為最高決策層會對你的才華另眼相看,你會發現,這麼做的結果無非有兩種:

一是老總把你的報告送回部門經理那裏,令其按常規程序辦;二是老總將你的報告按下不動,好像沒有這回事一般,另行啟用你所在的部門呈上的第二份計劃。

這兩種結果都不是你所要的,你這一“積極”,竟遭受了三重打擊,第一重打擊是,權衡再三,老總對你的急切心態持不置可否的態度,如果在挫傷部門經理的積極性和挫傷你的積極性之間選一個,他無奈中隻能選後者;第二重打擊是,部門經理十有八九會對你從此“另眼相看”;第三重打擊是,通過這件事,眾人視你為急功近利之徒,這是否得不償失?

相信自己單槍匹馬的能量,是辦公室新人自負的體現。其實,在熟悉整個公司的流程,學會考慮各方的利益之前,一個人的奇思妙想常常是“空中樓閣”,是經不起推敲的。

在工作中,你若是想打越級報告,需要先檢視一下自己的動機,是為公司利益著想而不是為了個人利益。確認了這一點,你就能選擇正確的做法了。

所以,在工作中你有什麼建議需要打報告時,一定要逐級上報。最好先與直屬上司進行溝通,這樣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細節提升:

打越級報告的人最後傷害的往往是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