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調查”裏的中國經濟生活變局(2 / 2)

具體而言,城裏人比農村人更想創業(66.4%:33.6%);已婚的比未婚的人更想創業(62.3%:29.7%);男性比女性更想創業(56%:44%)。

除了人的因素,此次大調查還勾勒出一幅創業地圖。在過去一年,中國最想自己當老板的人主要集中在海南(21%)、內蒙古(19%)和青海(19%),而2015年很可能將主要集中在廣西(29.4%)、內蒙古(27.5%)、吉林(26%)。

值得注意的是,大調查104個城市樣本和300個縣域樣本顯示,無論是2014年已經創業的比例,還是2015年打算創業的比例,縣域受訪者都高於城市。未來創業的主動力,很可能來自縣域。

哪些行業目前最被百姓看好?排在前三位的是電子商務、健康醫療、金融業(分別為19.9%、18.9%和14%),緊隨其後的是物流(12.3%)、房地產(10.6%)。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的一大特征,是內需尤其是消費需求將會在經濟增長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大調查發現,近5年來中國百姓的消費熱點已從物質產品向精神產品轉移。例如,2015年想去旅遊的人有28.4%,排名第二。而2014年已經旅遊過的人全國超過了三分之一(33.7%)。文化娛樂方麵,過去兩年,文化娛樂選項的消費意願一直排在第九位,而2015年,文化娛樂逆襲升至前四(23.7%)。

與之相對應,2015年有21.4%的人打算購買家電,排名第七。而在過去三年,家電曾連續三年一直是中國百姓最想購買的商品。2015年汽車排位第九,15.6%的人想要買車。而汽車在2012年的排名是第二,2013年和2014年排名是第七。這或多或少地也反映出經濟進入新常態的消費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大調查,在消費意願中,“其他”這一選項位列第一,占到了30%以上(30.4%)。這是曆年調查中首次出現的現象。

那麼,“其他”的背後可能是什麼呢?綜合來自於阿裏巴巴的數據會發現,在去年“雙十一”一天的消費排序中,旅遊和出國遊,分別排第二和第四,除了旅遊,還能看見加油卡、電動遙控飛機、紙抽、純牛奶、貓主糧、輪胎、彩色隱形眼鏡等等。

調查數據還顯示,代表著時尚群體的年輕消費者,他們通過電子商務平台購買的產品,也和其他年齡段有著明顯區別。除了旅遊,排名第一的是可穿戴式設備,還有雞尾酒、牛排。

綜合其他選項九年來的波動對比和專家預測,“其他”選項的大比例提升,意味著傳統消費品和服務的相對飽和。“其他”所代表的百姓消費需求的“個性化”、“多樣化”,正成為消費領域的全新特征。

傾聽百姓心聲,是大調查堅持做了九年的事情。那全國老百姓眼下最心塞的事兒會是什麼呢?大調查的數據顯示,當前中國百姓的家庭困難最主要的仍然是收入、住房和醫療(收入55.4%、住房39.3%、醫療39.0%、養老38.9%、子女教育35.5%、就業18.6%、婚戀問題13.3%、沒有9.9%)。

為什麼說“仍然”呢?因為除了上一屆大調查養老(41.8%)超過了住房排在第三之外,收入、醫療、住房這三樣已經連續八年排在百姓家庭困難的前三位了。三個老大難,要選個“之最”的話,那一定是“收入”。在百姓最期待改善的問題裏,“收入”也連續八年排第一。

“您最期待改善的是什麼”,對於這一問題,從近幾年的調查結果看,“就業壓力”和“房價過高”的排名都越來越靠後,說明就業壓力、房價壓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緩解和改善。

不過,有一些問題的關注度在上升——比如社會保障、食品安全。那麼2015年什麼是百姓最期待改善的呢?除了收入狀況(62.2%),就是貧富差距(40.2%)和社會保障(38.1%)問題了。

房價過高的問題,2010年曾排名第三(37%),而近幾年關注度下降,已排在了食品安全的後麵。看來,百姓對政府房價調控還是比較滿意的。不過,生態環境治理看樣子還得提提速。調查顯示,有22.2%的被調查者把2015年最期待改善的這一票,投給了生態環境,人數比上一年增長了近一倍。

最意外的調查結果,是最想改善生態環境的地區,和我們新聞報道裏經常曝光的那些地方不同,把改善生態環境列為首選三項的,是江蘇、內蒙古、安徽。此外,西藏和河南也比其他地方更想改善生態環境。

關於生態環境,大家最想改變些什麼呢?在六個選項中,全國十萬個家庭比較集中的意見是,優先改善空氣質量、城市綠化和自來水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