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處四:粗雜糧有助於控製血糖。用粗雜糧代替部分細糧有助於糖尿病患者控製血糖。近年來的研究表明,進食粗雜糧及雜豆類的餐後血糖變化一般小於小麥和普通稻米,利於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製。
好處五:常吃粗雜糧能夠預防中風。美國長達12年的研究表明,大量食用全穀物食物(粗糧),可使患中風的危險性顯著降低。研究表明,與每天食用不到半片全麥麵包或等量全麥食品的婦女相比,食用粗糧多者(相當於每天吃2~3片全麥麵包)患缺血性中風的可能性低30%~40%。
好處六:粗雜糧有助於改善心血管功能,如黃豆。實驗證明,黃豆及其製品對心血管有特殊的作用。經常食用黃豆食品,可有效地降低血清膽固醇,並幫助修複動脈血管壁已遭受的損害。
好處七:粗糧還有減肥之功效,如玉米。玉米中還含有大量鎂,鎂可加強腸壁蠕動,促進機體廢物的排泄,對於減肥非常有利。玉米成熟時的花穗玉米須有利尿作用,也對減肥有利。
可見,粗糧的營養價值相當高。但是,過量地吃粗糧對健康也會造成不良影響。
1使胃腸道“不堪重負”
一次性攝入大量不溶性膳食纖維,容易加重胃排空延遲,可能造成腹脹、早飽、消化不良等。特別是一些兒童和老人,還有一些胃腸道疾病患者,或胃腸功能較弱者。
2影響礦物質吸收
大量進食粗糧,在延緩糖分和脂類吸收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身體內礦物質的吸收,特別是鈣、鐵、鋅等元素。這對於本身就缺乏這些元素的中老年人和患者而言,無異於“雪上加霜”。
3降低蛋白質的消化吸收率
大量進食粗糧,其中的不溶性膳食纖維,將導致胃腸蠕動減緩,使蛋白質的消化吸收能力更弱。加之一些老年人因顧忌體重、血脂和血糖而有意減少肉、蛋、奶等含優質蛋白質食物的攝取,使血漿蛋白質水平降低,長此以往,將出現蛋白質-熱量營養不良。
4導致發生低血糖反應
有些糖尿病患者突然在短期內由低纖維膳食轉為高纖維膳食,在導致一係列消化道不耐受反應同時,也會使含能量的營養素(如糖類、脂類等)不能被及時吸收而導致低血糖反應。這一點注射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尤應注意。
那麼,怎樣吃粗糧對健康更有意義呢?
1粗糧與細糧搭配
因各種糧穀類食品中所含的營養素的種類和數量不一致,搭配食用可提高食品營養價值。
聯合國糧農組織最新頒布的纖維食品指導大綱規定,健康人常規飲食中應該含有30~50克纖維。研究發現,飲食中以6分粗糧、4分細糧最為適宜。
2粗糧與肉蛋奶搭配
粗糧的蛋白質中賴氨酸含量較少,與肉蛋奶類副食搭配可補其不足。
3粗糧細吃P
把粗糧熬粥或者與細糧混起來食用,可避免口感及吸收較差的問題。
粗糧的適宜人群與慎用:
適宜人群:健康人都可適量食用;患有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高體重、便秘等病症者;長期坐辦公室者;接觸電腦較多者;飯局較多者。
慎用人群:運動員、體力勞動者要少吃粗糧;有胃腸疾病、胃腸功能較差的老年人(60歲以上)及消化功能不健全的兒童要少吃粗糧,並且要粗糧細吃;有腎髒受損者少用豆類食物。
苦味食品防病又健身
單純的苦味是不可口的,但是苦味在調味和生理上卻有著獨特的作用,所以我們要學會“自討苦吃”。
苦味食品對人體的味覺感受起著獨特的作用,人對苦味最敏感。當人體出現消化道障礙、味覺減退、食欲不振時,苦最易達到使其恢複的目的。
苦味與甜、酸和其他味道調配得當時,能起到豐富和改進食品風味的作用。苦瓜、蓮子、白果、萵苣、芫荽、柚子等,均被視為美味,而茶葉、咖啡、啤酒也廣泛受到人們的喜愛。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吃些苦味食品,對健康是大有裨益的。
首先,吃苦味食品能促進食欲,幫助消化。苦味食品能刺激舌頭上的味蕾,激活味覺神經,刺激胃液和膽汁的分泌,溶解脂肪,促進食物消化,使人吃得有滋味,精力也更旺盛。
其次,常吃苦味食品不僅對保護心腦血管有益,而且能提神益思,消除疲勞。苦味物質具有增強心肌和血管壁彈性的作用,有益於提高微血管彈性和擴張血管。因此,苦味食品能預防血壓上升、動脈硬化而造成的心髒血管疾病。
第三,常吃苦味食品能泄熱通便、排毒清腸。中醫認為,苦味屬陰,能除燥濕,有疏泄作用。苦味物質還能清除人體內的汙物和有害物質,促使腸道內有益菌群繁殖,抑製有害菌群生長,使其保持正常平衡狀態,並使體內的毒素和積熱隨糞便排出體外,具有“除邪熱,祛汙濁,清心明目,益氣提神”之功效。
中老年人多吃苦味食品,既防病又健身。
肉類,兼吃並蓄
肉是人們經常吃的一種食品之一,但是你知道什麼肉營養價值最高,什麼肉對健康最有益嗎?
各種肉類都有其特定的口味和營養特點,都可作為美味佳肴。但目前我國很多地區仍以畜肉,特別是豬肉為主要進食的肉類。
針對這種現狀,有些營養專家建議:吃四條腿的不如吃兩條腿的,吃兩條腿的不如吃沒有腿的。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所謂四條腿的,主要是指豬、牛、羊肉。這些肉類中蛋白質含量較高,但其脂肪以飽和脂肪酸為主,過多進食不利於減肥和降低血脂。其中豬肉含飽和脂肪酸尤其多,應少吃肥豬肉。
所謂兩條腿的,主要是指雞、鴨、鵝、鵪鶉、鴕鳥等禽肉,其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又易於消化、吸收,是良好的肉類食品。
沒有腿的主要是指魚類,也包括其他水產品,盡管其中蝦、蟹、烏賊的腿挺多。這些肉類所含蛋白質容易被消化、吸收,所含脂肪中不飽和脂肪酸,尤其是多不飽和脂肪酸量大,對身體較為有利。
總之,各種肉類都可以吃,但最好能夠兼吃並蓄,比如說四條腿的、兩條腿的和沒有腿的各占1/3。
肥胖者適合吃哪些肉呢?
1兔肉
兔肉與一般畜肉的成分有所不同,其特點是含蛋白質較多,每百克兔肉中含蛋白質215克;含脂肪少,每百克僅含脂肪04克;含有豐富的卵磷脂;含膽固醇較少,每百克含膽固醇隻有83毫克。由於兔肉含蛋白質較多,營養價值較高,含脂肪較少,因此是肥胖者比較理想的肉食。
2牛肉
牛肉的營養價值僅次於兔肉,每百克牛肉含蛋白質20克以上。牛肉蛋白質所含的必需氨基酸較多,而且含脂肪和膽固醇較低,因此,特別適合肥胖者和高血壓、血管硬化、冠心病及糖尿病病人適量食用。
3魚肉
一般畜肉的脂肪多為飽和脂肪酸,而魚的脂肪卻含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具有很好的降膽固醇作用。所以肥胖者吃魚肉較好,既能避免肥胖,又能防止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的發生。
4雞肉
每百克雞肉含蛋白質高達233克,而脂肪含量隻有12克,比各種畜肉低得多。所以適當吃些雞肉,不但有益於身體健康,也不會引起肥胖。
花生油,健康食用油的未來
國內營養專家預言,隨著國內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食用花生油的群體日益壯大,不久的將來,花生油將成為“東方第一油”,與早已風靡世界,被譽為“西方第一油”的橄欖油形成“東西抗衡”的局麵。
花生油與橄欖油都作為國內外消費者所喜愛的食用油,它們在食用健康標準上具備許多相同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