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3〗第十章 把握健康,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JP〗?(3 / 3)

健康始於好習慣

隻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給我們帶來健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保持身體健康的根本。

(一)良好的生活習慣是身體健康的保證

良好的生活習慣是身體健康的保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主要做好以下幾點:

1健康的習慣是身體健康的保證

除了勤洗手、勤剪指甲、勤理發和洗澡等,還要自覺養成不吸煙、少飲酒、多喝茶等良好的習慣。吸煙是引起多種疾病的元凶,是不健康的行為,戒煙可使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下降30%~40%。酒中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適量飲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擴張血管,解除疲勞,但每次不能多喝。茶是健康飲料,茶多酚具有抗氧化作用,還有降脂、防癌和提高免疫功能、抗衰老的作用。但飯後半小時內要少飲茶,否則會影響鐵和鈣等營養素的吸收。還要注意過規律的生活,起居正常,善用閑暇,生活有規律。這是消除疲勞的重要方法。

2讓飲食盡量多樣化

要講究營養價值,注意食物的酸堿平衡,合理設計飲食,既要防止營養不足,又要避免營養過剩,堅持平衡膳食。少食或不食高熱量、高蛋白、高脂肪的加工食品、快餐食品,多吃富含鉀、鎂的新鮮水果蔬菜,少吃富含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動物油、肥肉、全脂奶類食品,多進食亞麻纖維、葵花籽和魚類等食品,以增加必需脂肪酸的攝取量。吃飯最好慢慢吃,用心地咀嚼和享受食物的滋味和口感。倘若盤中食物沒吃完就感覺飽了,那就將筷子刀叉放下,把盤子推開。晚餐過後,把廚房門關上,跟食物說拜拜。如果這樣也無法抑製你吃夜宵的欲望,立即去刷牙,據專家說這樣有助於抑製你的食欲。

3充足的睡眠是精力充沛的前提

“健康的體魄來自睡眠。”不可睡得過晚,睡前不要多喝水,不要喝茶、咖啡等提高大腦興奮性的飲料,睡不熟的老年人最好白天做些體力活動或睡前散步二三十分鍾以助睡眠,睡前不要吃得過飽,睡時不要穿得過多,被子要輕柔保暖,注意臥室的通風換氣。

4心理健康才有身體的健康

做好自我心理調整,是健康行為的重要一環。首先,應培養一些有益健康的愛好,如繪畫、書法、集郵等,作為人的心理寄托,是保持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條件;其次,要與社會保持密切聯係,堅持社會活動,參加公益的集體勞動,做好人好事,往往會使精神和身體都健康,人體的衰老過程也會延緩。要與人為善,自尊自重,大事不糊塗,小事不計較。心胸豁達,情緒樂觀,善於處理各種矛盾和複雜的人際關係。記住,凡事斤斤計較、小肚雞腸是健康的大敵。

(二)養成放鬆的好習慣

養成放鬆的好習慣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

1學會幽默

一陣輕鬆的笑可以使你肌肉放鬆,血壓降低,並能抑製與緊張情緒密切相關的某種激素的生成,同時也可以強化你的免疫係統。當你感到工作壓力很大時,不妨想一想自己最喜愛的喜劇演員在遇到了這種壓力的時候會如何做。

2多給自己一些時間

每天留出幾小時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比如說,整理一下柵欄,在假期中留出一些固定時間和家人、朋友聚會等。多給自己一些時間,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才能從緊張的工作中解脫出來。

3常飲綠茶

很多飲料如咖啡、可樂等,大都含有咖啡因,這種物質往往刺激人的神經係統,更容易使人產生緊張情緒。如果你想喝點提神的東西,那麼你不妨選擇綠茶。研究表明,綠茶含有一種類似咖啡因的物質,這種物質能夠降低膽固醇,還具有抗癌的功效。

4進行體育鍛煉

在緊張工作了一天之後,適當的鍛煉可以緩解焦慮和沮喪的情緒,但同時要注意不要使鍛煉本身成為一種壓力,即使是每天30分鍾的散步,也是如此。最好是陪著家人一起散步,效果更好。

5享受美食

一位心理學家在極度緊張時,便吃一兩塊米糕。他的研究表明,碳水化合物能調節大腦中細胞反應的次數,從而達到使全身放鬆的效果。緊張的表現如生氣、易怒、注意力分散等,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得到調節。所以,他建議在極度緊張的日子裏,可以多吃一些自己喜歡的零食,使體內的熱量達到適當的水平。

6經常做深呼吸

在工間休息時,可以做一些鍛煉,比如用腹部呼吸,可以使肺部擴張,同時增加大腦所需要的氧氣。

健康生活八要素:

1營養:生活中飲食營養要均衡,不但要吃多種穀物和粗糧,還要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更得注意少油、低鹽、無糖,控製主食量。

2鍛煉:堅持安全適量的有氧運動,每天至少走路2~3公裏。

3水:每天要喝足夠而清潔的水,利用冷熱水來調整身體的某些不適。

4陽光:多在戶外活動,接受自然陽光的照射(防止暴曬)。

5節製:節製欲望和不良嗜好,不吸煙,不飲酒。

6空氣:多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鮮空氣。

7休息:生活中要勞逸結合,養成良好的休息習慣和有規律的睡眠。

8信念:相信科學的指導,建立信心,保持對人生的樂觀態度和平和的心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