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關注白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2 / 3)

長期熬夜會出現失眠、健忘、易怒、焦慮不安、神經質等亞健康症狀的表現。

7頭痛

熬夜的隔天,上班或上課時經常會頭昏腦漲、注意力無法集中,甚至會出現頭痛的現象,長期熬夜,對記憶力也有無形的損傷。

8生育力下降 

經常性熬夜會影響男性精子活動力與數量;也會影響女性荷爾蒙分泌及卵子的品質,自然月經周期也可能會受影響。

在不得不熬夜時,事先、事中、事後做好準備和保護是十分必要的,至少可以把熬夜對身體的損害降到最低。

事先準備工作:

1按時進晚餐

多補充一些含維生素C或含有膠原蛋白的食物,這有利於皮膚恢複彈性和光澤。魚類、豆類產品有補腦健腦之功能,也應納入晚餐食譜。另外還要注意晚飯不能吃太飽。

2晚睡不“晚洗”

一般而言,皮膚的作息時間是在22∶00~23∶00之間進入晚間保養狀態。這時是皮膚吸收養分的好時機。如果有條件的晚睡族群,在這段時間裏,一定要進行一次皮膚清潔和保養。用溫和的潔麵用品清潔之後,塗抹一些保濕營養乳液,這樣,皮膚在下一個階段雖然不能正常進入睡眠,卻也能正常得到養分與水分的補充。

3多喝白開水

熬夜過程中要喝足夠多的白開水,或者可以喝枸杞大棗茶或菊花茶,既補水又有去火功效。

4少喝濃茶或咖啡

由於睡眠的缺失,喝濃茶或咖啡、酒類等維持興奮是晚睡人習慣采用的方法,但這樣做容易出現黑眼圈、眼袋等。

5注意保暖

特別要注意肚子的保暖,防止凍著了肚子。

熬夜過程中要注意的事項:

1熬夜切忌中間上床休息,要等忙完再休息。熬夜的時候我們會感覺很累,但是無論多累,中間最好不要上床休息,就像機器一樣,突然開突然關,對身體非常不好,一定要等事情忙完再休息。

2若困乏的時候事情還沒有忙完,則可喝咖啡或茶水等有刺激性的飲品來提神,但要注意應熱飲,濃度不要太高。

3熬夜時,大腦需氧量會增大,應時時做深呼吸。

4忙完後,一定要注意收心。

熬夜後的補救措施:

1熬夜後要補充睡眠。熬夜後,可以適當通過午睡或晚起“把失去的睡眠補回來”,但是不能一直賴床不起。

2睡前或起床後用5~10分鍾敷一下臉,來補充缺水的肌膚。

3起床後洗臉用冷、熱水交替刺激臉部血液循環。

4塗抹保養品時,先按摩臉部5分鍾。

5早上起床後先喝一杯枸杞茶補氣養身。

6做個簡易的柔軟操,讓精神旺起來。

7早飯一定要吃飽,並保證營養豐富,但是不能吃涼的食物。

8做一些運動,如跑步、瑜伽、打羽毛球、打乒乓球等,這可幫助你擺脫熬夜後萎靡的狀態,也有助於身體健康和精神愉快。 

危險的快節奏

快節奏是現代生活的需要,快節奏生活使人心靈振奮、精力充沛、思維敏捷、辦事利索。但,也不能忘記,“科學發展觀”要“綠色GDP”,不要單純的高速度。

快吃、快咽的“快餐”使人營養丟失,卻快速發胖;填鴨教學灌得多忘得也快,使燦爛的童年黯淡無光;超負荷工作使職場年輕人隱患叢生,患消化道炎、內分泌功能失調、失眠症、偏頭痛以及心腦血管等疾病比比皆是,英年猝死也已不是新聞;當代人的生活被束縛在“毫微秒文化”中,人們的時間被切分到最小,一周7天每天24小時不停工作,日常生活被忙碌和焦慮充斥。

這種微毫秒文化發展到極致,人的身心超負荷運轉,長期處於亞健康狀態,

首先是心理亞健康。根據歐洲健康協會的調查,憂鬱症已經成為繼癌症和心血管病之後的第三大疾病,並且發病年齡在不斷下降。其最主要原因,正是長期生活在緊張的狀態中、沒有人可以傾訴煩惱、生活不規律且節奏太快。人一旦慢下來,就能有更多的時間品味生活,豐富閱曆,從而達到減壓的目的。

其次就是生理亞健康。心理學家瓦格納?林克指出,壓力會導致人體產生大量的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皮質激素。它們通過動脈傳遍全身,使感官、神經係統、免疫係統、肌肉等都出現緊張反應。時間一長,就會出現失眠、健忘、噩夢頻繁、焦慮、工作中失誤增多等現象。慢下來,帶來的是壓力的降低、神經和內分泌係統的恢複,同時還能避免體能的過分消耗。

很多平常忙碌的人在度假的時候病倒;有些人工作時沒事,退休之後反而突發心肌梗死。林克指出,如果一個人長期處於緊張中,身體就會習慣於這種狀態。一旦緊張因素消失,對身體來說就是一種反常現象,腎上腺素大量減少,使器官失控,導致各種疾病。“慢一族”倡導在生活中有機會就慢下來,正是一種循序漸進地改善生活、促進健康的好辦法。

熱愛生活的人們,不要總是讓自己步履匆忙,眼中隻有遠處的高峰,慢下來,看看沿途的風景,會讓你的人生有更多享受與回味。著名的“慢生活家”卡爾?霍諾指出,“慢生活”不是支持懶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時間,而是讓人們在生活中找到平衡。

如果你想要慢生活,可以考慮一下“慢生活”支持者的獨特生活方式。

1慢餐飲

“慢生活”支持者們反對快餐,認為應該在輕鬆的環境中吃精心烹製的食品,講究飲食的營養搭配和製作工藝,從頭到尾地享受食物帶來的樂趣。

2慢工作

為了對抗現代工作的快節奏,“慢一族”把辦公室搬到了家裏,形成“慢工作”的生活方式。在法國,3%的企管人員在家辦公。這樣不僅沒有耽誤工作,而且還簡化了人事管理。此外,“慢一族”還強調花更多的時間處理一件事,而不是在不同的事之間周旋。

3慢讀書

“一目十行”是對閱讀高手的讚美,但是,很多美國“慢一族”開始放慢閱讀速度。他們認為“細嚼慢咽”地讀書可以完全沉浸在書籍的氛圍中,給予細節更多的關注,這樣做不僅閱讀效果好,同時還能夠帶來更多心靈上的愉悅。隨著“慢”的追隨者越來越多,歐美社會逐漸受到這股潮流的影響,開始崇尚“慢”。如今,“慢”的理念已經滲入到歐美社會的各個角落。時間研究員、時間經理、抗緊張培訓班等聞所未聞的名詞不斷出現。在美國,甚至出現了一個“放慢時間協會”,在全球擁有700多個“盟友”。

4慢運動

如今,無論是在忙碌的美國還是在浪漫的澳洲,一種“每天一萬步”的健身方法相當流行。醫學研究表明,每天步行1小時以上的男子,心髒局部缺血症的發病率比很少參加運動的人低4倍。中醫認為,腳掌是人體的“第二個心髒”,人體的五髒六腑都與兩隻腳息息相關。人類腳踝以下有51個穴位,其中腳底有15個穴位。日行萬步,就等於不斷地在按摩第二個心髒。那麼,請試想一下,在離家還有三站地距離的時候,如果改乘車為走路,你覺得如何?或許你會不假思索地說:“又耽誤了寶貴的15分鍾。”但換個角度想,這15分鍾裏,你的全身肌體都在運動,你又享受到了什麼?

5慢休閑

去迪廳蹦迪,到練歌房狂喊,這種大肆宣泄的現代休閑方式為“慢一族”敬而遠之。不接受任何大規模聚會邀請,看一盤輕鬆愉快的影碟,預約一次美容護理,和家人外出野炊郊遊,就是他們心目中理想的休閑方式。

6慢旅行

緩慢旅行強調並不是去哪裏,而是在哪裏。除了從曆史遺跡入門,了解曆史宗教對當地人的影響,更可以到街巷上的百年老店,去品味當地人表現在日常生活中的美感意識。緩慢的城市更需要緩慢的步調。你可以不搭電車、巴士,用腳踏車或步行穿梭在大街小巷。你會發現,有緣接近各地世世代代傳承的幸福,是多麼的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