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2+1〗第三節 如何平穩度過危險中年——中年人的自我保健〖BT)〗
飲食保健,中年人預防疾病的妙方
中年是一個重要的生命階段。如果不注意飲食與營養的科學性,不僅會導致疾病,影響中年人能力的發揮,而且會加速衰老的到來。根據中年人生理特點,在飲食方麵需遵循以下原則:
1控製總熱量,避免肥胖
中年人由於脂肪組織逐漸增加,肌肉和活動組織相對減少,所以中年每日攝入的熱量應控製在7 500~8 370卡,這樣體重才能控製在標準範圍內。已有資料和臨床觀察證實,中年人超重越多,死亡的機會就越多。據統計,40~49歲的人,體重超過30%以上的,在中年期男性死亡率達42%,女性死亡率達36%。且胖人易患膽石症、糖尿病、痛風、高血壓、冠心病和某些癌症。因此,安排中年人飲食時,防肥胖對保健具有重要意義。
2保持適量蛋白質
蛋白質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礎物質,是人體組織的重要成分,如在代謝中起催化作用的酶、抵抗疾病的抗體、促進生理活動的激素都是蛋白質的衍生物。蛋白質還有維持人體的體液平衡、酸堿平衡、動載物質、傳遞遺傳信息的作用。中年人每天需攝入70~80克蛋白質,其中優質蛋白應不得少於1/3。牛奶、禽蛋、獸類、瘦肉、魚類、家禽、豆類和豆製品都富含優質蛋白質。大豆類及其製品含有較豐富的植物蛋白質,對中老年人非常有益。由於人體的蛋白質每天都在消耗,所以每天攝入的蛋白質應保持平衡。這對延緩消化係統退行性變大有好處。
3適當限製糖類
有些人有嗜糖的習慣,或者飯量大的習慣,到中年以後要加以限製。因為吃糖過多,不僅容易肥胖,而且由於中年後胰腺功能減退,如食含糖食物過多,就會增加胰腺的負擔,易引起糖尿病。因而除日常供應的碳水化合物外,不宜額外多吃甜食。在限製過多的糖類,自感食量不足時,可增加吃含糖量少、含纖維素多的水果、蔬菜,這些物質還可促進腸道蠕動和膽固醇的清除。在患消化性疾病時如進甜食,還可促進胃酸分泌,可使症狀加重。
4飲食要低脂肪,低膽固醇
中年人每天攝取的脂肪量以限製在50克左右為宜。脂肪以植物油為好,因為植物油含有不飽和脂肪酸,能促進膽固醇的代謝,有防止包括消化器官動脈在內的動脈硬化。動物脂肪、內髒、魚子、烏賊和貝類含膽固醇多,進食過多易誘發膽石症和動脈硬化。
5多吃含鈣質豐富的食物
如牛奶、海帶、豆製品及新鮮蔬菜和水果,對預防骨質疏鬆,預防貧血和降低膽固醇等都有作用。
6注意食用防癌飲食。
7少食鹽。每天進鹽量不宜超過8克,以防傷脾胃和引起高血壓。
8節食
飲食要定期、定量,以免引起消化功能紊亂。尤其要注意避免食用能損害消化器官的食物。中年人膳食的合理安排,對於消化器官的保健和人體健康,尤其是減少過早死亡和減少疾病的發生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中年期的合理膳食與健康長壽有極大關係。
人到中年要“鎂”食
鎂是人體中僅次於鉀的細胞內正離子,它參與體內一係列新陳代謝過程,包括骨及細胞的形成,與神經肌肉和心髒功能有密切關係。一般成年人每日對鎂的需求量,男性為350毫克,女性為300毫克,如果缺鎂,可導致肌肉無力,耐久力降低。由於運動,特別是長時間高強度運動大量消耗體內的鎂,從而降低肌肉的活動功能,甚至還會發生抽搐、痙攣等。專家認為,在正常攝入食物的情況下,一般不存在缺鎂和補鎂的問題。若出現缺鎂症狀時,應多選用含鎂豐富的食物:穀類、豆類、綠色蔬菜、蛋黃、牛肉、豬肉、河鮮產品、花生、芝麻、香蕉等。豆腐中也含有較高的鎂成分,經常吃些鹵水豆腐,可解決由於缺鎂引起的“抽搐病”。
良好休息,中年人不可忽視的健身之道
有些中年人不注意勞逸結合,且缺乏對工作與休息關係的辯證認識,他們似乎忘記了“不會休息就不會工作”、“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些至理名言。他們疲於奔命而又缺乏運動,營養不均衡、吸煙、嗜酒以及睡眠障礙,這些正悄悄地侵蝕著他們的健康。
醫學家告誡:良好的休息,也是一種不可忽視的健身之道。要想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離開良好的休息是不行的。一般的觀點都認為,吃飽喝足,找個舒服的床鋪睡大覺,就是休息。其實這種休息隻是相對於那種耗能高的體力勞動而言的,真正的休息是人體行為的不斷改變,是不拘形式的。
譬如說,坐著工作累了,起來走動走動,就能消除疲勞;走路跋涉累了,坐下來,用熱水燙燙腳,就會感覺很輕鬆;幹體力活累了,洗個熱水澡,然後躺下來,也是很好的休息。改變行為所得到的休息,不僅是指消除身體的疲勞,同時也是指消除精神上的疲勞。
因此說,人體隨時隨地都處在不停地工作和休息之中。有句名言說得好:“不會休息,就不會工作。”所謂會休息,會工作,就是正確地把握了工作與休息兩種行為替換的度,及時地改變行為,使工作與休息交替進行,做到了工作、健康兩不誤。
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工作節奏加快,社會交往活動也很頻繁,因此更需要正確地把握工作與休息兩種行為替換的度,及時適當地改變行為,既不能無止境地工作,也不能無節製地休息。這樣,才能在幹好工作的同時,又得到良好的休息,進而保證有一個健康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