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廚房養生——讓廚房守住健康防線
炒菜用鋁鍋,損害腦神經
鋁鍋、鋁製餐具是家庭中常見的廚房用具。但對於老年人來講,不宜常用鋁製品餐具。
鋁可使腦內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和5-羥色胺的含量明顯降低,並使神經遞質傳導阻滯,因而引起腦功能衰退,導致老年癡呆症。老年人腸壁屏障功能降低,吸收量大為增加;老年人的腎功能減退,排泄又大為減少;再加上老年人機體衰老後,大腦防禦能力減退,尤其是人血腦屏障失調時,鋁很容易進入腦神經細胞內,對腦神經造成傷害。
因此,老年人應盡量不使用鋁或鋁合金餐具,特別不要用鋁製餐具長時間存放鹹、酸、堿性食物及菜肴,以減少鋁元素的攝入。
細節小警鍾:
在生活中不要用鐵鍋煮綠豆,因為綠豆中含有元素單寧,在高溫條件下遇鐵會變成黑色的單寧鐵,使綠豆湯汁變黑,有特殊氣味,不但影響食欲,而且對人體有害。
茶水煮飯可防病
茶水煮飯有去膩、潔口、化食和防治疾病的好處。據營養學家研究,常吃茶水煮的米飯,可以防治四種疾病。
1.防治心血管疾病
科學實驗證明,茶多酚可以增強微血管的韌性,防止微血管壁破裂出血。而且,茶多酚可降低血膽固醇,抑製動脈硬化。
2.預防中風
腦中風的原因之一,是人體內生成過氧化脂質,從而使血管壁失去了彈性,而茶水中的單寧酸,正好有抑製過氧化脂質生成的作用,能有效地預防中風。
3.具有防癌作用
茶多酚可以抑製亞硝胺在人體內的合成,從而達到防治消化道腫瘤的目的。
4.預防牙齒疾病
茶葉所含氟化物,是牙本質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如能不斷地有少量氟浸入牙組織,便能增強牙齒的堅韌性和抗酸能力,防止齲齒發生。
細節小警鍾:
蒸幹飯時間長,維生素B1損失會超過30%。如在蒸飯時撇去米湯水,維生素損失會超過40%。所以蒸幹飯時間不宜過長,蒸飯時也不要撇去米湯水。
花生最好“煮”著吃
花生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卵磷脂、氨基酸、膽堿及油酸、硬脂酸、棕櫚酸等。花生的產熱量大大高於肉類,比牛奶高1倍,比雞蛋高4倍。
花生的吃法也是多種多樣,可生食,可油炸、炒、煮,在諸多吃法中,以水煮為最佳。用油煎、炸或用火直接爆炒,對花生中富含的維生素以及其他營養成分破壞很大。另外,花生本身含有大量植物油,遇高熱蒸製,會使花生甘平之性變為燥熱之性,多食、久食或體虛火旺者食之,極易上火。水煮花生保留了花生中原有的植物活性化合物,如植物固醇、皂角苷、白藜蘆醇、抗氧化劑等,對防止營養不良,預防糖尿病、心血管病、肥胖具有顯著作用。尤其是β-穀固醇有預防大腸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及心血管病的作用。此外,其中的白藜蘆醇具有很強的生物活性,不僅能抵禦癌症,還能抑製血小板凝聚,防止心肌梗塞與腦梗塞。花生集營養、保健和防病功能於一身,對平衡膳食、改善中國居民的營養與健康狀況具有重要的作用。
細節小警鍾:
以下幾類人不宜吃花生:
1.高血脂症患者
花生含有大量脂肪,高血脂症患者食用花生後,會使血液中的脂質水平升高。
2.膽囊切除者
花生裏所含的脂肪需要膽汁去消化,膽囊切除後儲存膽汁功能喪失,這類人如果吃花生,會引起消化不良。
3.消化不良者
花生含有大量脂肪,腸炎、痢疾等脾胃功能不良者食用後,會加重病情。
飛火炒菜有害健康
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一種景象:廚師在用旺火爆炒一些菜肴時,原料剛放入鍋內,鍋的邊沿立刻會躥出許多火苗,或者在旺火中顛鍋、翻炒時,鍋沿也會冒出火苗。廚師把這種現象稱為“飛火”。發生飛火時,廚師大多仍然烹調不止,許多人都把這種飛火烹調當做一種高超的技藝來欣賞。實際上,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這種飛火烹調對人體健康是有害的。
飛火是由兩個方麵的原因造成的:一是當菜肴原料剛下鍋或者是顛鍋翻炒時,有少量的油脂沾在鍋沿上,遇到爐內升騰的旺火被引燃;另一個原因是原料進入高溫油鍋後,原料外表所帶的水分經高溫油的作用迅速汽化,形成一定數量的水蒸氣蒸發出來,這時有少量的油脂以微粒形式與水蒸氣一同向外逸出,遇爐內明火產生飛火。由飛火烹製的菜肴常常有一些油脂燃燒後產生的焦味。這種燃燒後的殘留物被人吃了以後,會對健康產生不利影響,還可能引起癌變等。飛火越嚴重,產生的殘留物就越多,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就越大。
故專家告誡:在日常烹調中,別用飛火烹調。正確的做法是勿將油脂過度加熱,如果在烹飪中出現飛火現象,應立即將鍋迅速撤離火源,蓋上鍋蓋,使之與空氣隔絕,將飛火熄滅,以防食物燒焦,危害健康。
細節小警鍾:
用燉、燜、燴等方法做菜,應使用小火和微火。例如燉雞、燉鴨、燉蹄膀,都需用小火長時間加熱,才能使之肉酥湯濃。燜、燴一類半菜半湯的菜肴,用文火才適合,如果火力過大,原料枯熟而無味,湯汁在大火中易耗幹,重新加水則滋味流失。
碘鹽“炸鍋”害處多
碘是人類健康必需的微量元素,能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特別對大腦和神經係統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孕婦缺碘會導致後代出現呆、傻、聾、啞、矮等一係列疾病。兒童、青少年時期缺碘可造成智力低下、生長發育遲緩、學習成績下降等。
為避免缺碘,目前我國常用的人體補碘措施主要是食用加碘食鹽。這是一種最經濟、最簡便、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雖然這種方法好,但如果不正確使用,仍會造成碘的流失,失去補碘的作用。因為碘鹽是由食鹽加入碘酸鉀製成,碘是一種不穩定的化學物質,具有揮發性,特別是遇熱極易揮發。有些人在炒菜時不注意這一點,往往在油熱後再加入食鹽“炸鍋”,認為這樣炒的菜香,豈不知這樣一來,碘在熱油中幾乎全部失去了。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在菜即將出鍋時再加入碘鹽,這樣效果好,能使人體充分吸收利用碘鹽中的碘,達到補碘的目的。同時由於碘具有揮發性,碘鹽應該密封保存,以減少碘的揮發。
細節小警鍾:
燒豬蹄時略加一點醋,可使豬蹄中的蛋白質易於被人體吸收,並使骨細胞中的膠質分解出磷和鈣來,進高營養價值。
熱水洗豬肉使不得
有些人常把買回來的新鮮豬肉放在熱水中浸洗,認為這樣能洗幹淨。其實這樣做,會使豬肉失去不少營養成分。
豬肉的肌肉組織和脂肪組織內,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豬肉蛋白質,可分為肌溶蛋白和肌凝蛋白兩種。肌溶蛋白的凝固點是15℃~60℃,極易溶於水。當豬肉置於熱水中浸泡的時候,大量的肌溶蛋白就溶於水中而流失。同時,在肌溶蛋白裏含有機酸、穀氨酸和穀氨酸鈉鹽等各種成分,這些物質被浸出後,會影響豬肉的味道。因此,豬肉不要用熱水浸泡,而應用幹淨的布擦淨,然後用涼水快速衝洗幹淨。
細節小警鍾:
豬肉沾上髒物,用清水難以清洗,若用淘米水浸泡數分鍾再洗,髒物即可洗淨。
做菜時蔥薑蒜別亂放
蔥、薑、蒜、椒,人稱調味“四君子”,它們不僅能夠調味,而且能殺菌去毒,對人體健康大有裨益。
但在烹調中如何投放才能更提味、更有效,卻是一門高深的學問。
1.肉食重點多放椒
燒肉時宜多放一些花椒,牛肉、羊肉、狗肉更應多放。花椒有助暖作用,還能夠去毒。
2.魚類重點多放薑
魚腥氣大,性寒,食之不當會產生嘔吐症狀。生薑既可緩和魚的寒性,又可解腥味,做時多放薑,可以幫助消化。
3.貝類重點多放蔥
大蔥不僅僅能夠緩解貝類(如螺、蚌、蟹等)的寒性,而且還能夠抵抗過敏。
不少人食用貝類後會產生過敏性咳嗽、腹痛等症狀,烹調時就應多放一些大蔥,避免過敏反應。
4.禽肉重點多放蒜
蒜能夠提味,烹調雞、鴨、鵝肉的時候宜多放蒜,這樣使肉更香、更好吃,也不會因為消化不良而腹瀉。
細節小警鍾:
在止痛方麵,口嚼花椒能有效緩解牙痛,而將其與食鹽蒸炒後敷於腹部,又可治療由於寒凝氣滯導致的痛經。
炒豆芽加醋好處多
在有益壽延年功效的食品中,排第一位的就是豆芽。因為豆芽中含有大量的抗酸性物質,具有很好的抗老化功能,能起到有效的排毒作用。為了使豆芽在烹飪中營養不流失,最好放點醋。
1.豆芽中富含蛋白質,炒豆芽放醋,能夠使蛋白質更快、更容易溶解,使豆芽中的蛋白質更易被人體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