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使大腦負重不可取
工作強度大,經常加班加點,大腦就容易產生疲勞,就會對工作產生抵觸,這時應該停止工作,此時,若強製大腦繼續工作,則會加重心理疲勞,造成腦細胞的損傷,或使腦功能恢複發生障礙。
那麼如何科學用腦呢?
1.多活動
我們的腦袋隻占體重的2%,但是卻要消耗攝入氧氣的20%。這就是為什麼長時間坐辦公室用腦過度的人,會覺得特別容易疲倦的原因。要改善這種長期坐姿帶來的慢性疲倦,除了增加身體的攝氧能力,做到每周至少30分鍾的運動之外,還可以試試下麵的辦法:與其1~2個小時才休息10分鍾,不如每15~20分鍾小小伸展15~30秒。你可以站起來轉轉腰,做幾個擴胸動作,或者讓眼睛離開電腦,全身放鬆,看著遠處做幾個深呼吸也很好。
2.不要在饑餓時和飯後工作
人在饑餓狀態下工作,腦細胞正常活動所需的能量不能得到滿足,大腦的神經細胞就逐漸走向抑製,再加上空腹造成的饑餓刺激不斷作用於大腦,使注意力分散,而影響工作效率。一般說來,飯後半個小時左右,再工作為好。
3.要保持良好的工作情緒
工作時精神過度緊張、憂鬱、焦躁,會引起腦細胞能量的過度消耗,並且使注意力無法集中、工作活動被抑製。所以在工作時,要調節好自己的情緒,以最佳的狀態投入到用腦工作的活動中去。
4.保證大腦的營養需求
大腦的神經細胞在進行工作時,要消耗大量的能量,除需要大量的氧氣外,還需要大量的葡萄糖、蛋白質等營養成分。可多吃一些堅果,如鬆子、核桃等,多吃魚、動物肝髒、深色的蔬菜等。
細節小警鍾:
多用腦是件好事,但有個限度問題,要保證大腦的休息,不能無限製地用腦,睡眠是大腦休息的最好方式。此外,不要抽煙、喝酒,因為抽煙、喝酒會使腦細胞受到損壞。
長期飽食有損大腦
日本專家發現,大約有30%~40%的老年性癡呆病人,在青壯年時期都有身體肥胖或長期飽食的習慣。
由於經常飽食,尤其是晚餐吃得過飽,及喜愛吃過甜、過鹹、過膩食品的人,因攝入的總熱量遠遠超過機體的需要,致使機體脂肪過剩、血脂增高,導致腦動脈硬化,引起纖維芽細胞因子明顯增加,這種物質能使毛細血管內皮細胞的脂肪細胞增生,促使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
一方麵,長期飽食,大腦內生長因子增加,會導致腦血管硬化,而供給大腦的氧和營養物質就會減少,使人記憶力下降、思維遲鈍,嚴重者可發生中風。
另一方麵,由於長期進食過量,使體內的血液,包括大腦的血液大部分調集到胃腸道,以供胃腸蠕動和分泌消化液的需要,而人的大腦活動方式是興奮與抑製相互誘導的,若主管胃腸消化的神經中樞——植物神經長時間興奮,其大腦的相應區域也就會出現興奮,這就必然引起語言、思維、記憶、想象等區域的抑製,就會出現肥胖和“大腦不管用”現象。
目前,還沒有有效的藥物來控製長期飽食對纖維芽細胞因子的增加,但通過調節飲食,可減少纖維芽細胞因子在大腦中的分泌,所以古人說的“人帶三分饑和寒,歲歲保平安”也就是這個道理。
細節小警鍾:
在日常生活飲食中,有些食物是不能常吃的,否則有損於大腦和身體的健康,這些食物包括:鬆花蛋、臭豆腐、味精、方便麵、葵花子、烤牛羊肉、醃菜、泡菜和油條等。
用濃茶解酒會加重心髒負擔
人們通常認為,醉酒後飲濃茶有利於解酒,而醫學專家指出,用濃茶解酒等於火上澆油。
酒精進入人體內對神經係統有興奮作用,會使心跳加快、血管擴張、血液流動加速。當人醉酒時,這種興奮作用會加劇轉變為一種不良刺激。而茶葉所含茶堿、咖啡因同樣具有興奮作用,這對醉酒人的心髒來說,等於火上澆油,更加重了心髒負擔。
專家還指出,酒後喝茶,特別是醉酒後飲濃茶,茶葉中的茶堿等會迅速通過腎髒產生強烈的利尿作用,這樣一來,人體內的酒精會在尚未被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時,過早進入腎髒,對人的健康產生危害。
細節小警鍾:
飲酒過量中毒輕者,立即吃香蕉3~5根,可清熱涼血、潤肺解酒。另外,喝點蜂蜜效果也比較好,因為在蜂蜜的成分中,含有一種大多數水果中不含有的果糖,其主要作用是可以促進酒精的分解和吸收。因此,有利於快速醒酒,並解除飲酒後的頭痛感。
太累了喝點酸梅湯
從營養成分上來說,酸梅中的有機酸含量非常豐富,如檸檬酸、蘋果酸等。其中,有一種特殊的枸櫞酸,它能有效地抑製乳酸,並驅除使血管老化的有害物質。身體內乳酸含量過高,是導致人疲勞的重要原因。因此,當熬夜工作或覺得精神疲憊時,喝杯酸梅湯可以起到很好的提神作用,讓肌肉和血管組織恢複活力。另外,酸性物質還可以促進唾液腺與胃液腺的分泌,不僅生津止渴,出外遊玩時也能避免暈車,或者在喝酒過多後,起到醒酒的作用。
酸梅中含有多種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B2含量極高,是其他水果的數百倍。雖然味道酸,但它屬於堿性食物,肉類等酸性食物吃多了,喝點酸梅湯更有助於體內血液酸堿值趨於平衡。
從中醫學上來講,肝火旺的人更宜多吃酸梅。它不但能平降肝火,還能幫助脾胃消化、滋養肝髒。另外,酸梅還是天然的潤喉藥,可以溫和滋潤咽喉發炎的部位,緩解疼痛。
細節小警鍾:
兒童最好少吃酸梅類食品。因為他們的胃黏膜結構薄弱,抵抗不了酸性物質的持續侵蝕,時間久了,容易引發胃和十二指腸潰瘍。
珍惜唾液,強身健體
唾液被我國傳統醫學美稱為“華池之水”,人的唾液中99%是水,有機物主要是唾液澱粉酶、黏多糖、黏蛋白及溶菌酶等,無機物有鈉、鉀、鈣、氯和硫氰離子等。唾液是一種值得珍惜的健身之寶:唾液可防止口腔幹燥,潤滑食物;清潔口腔,衝洗殘留在口腔裏的食物殘屑;唾液有排泄作用,排出體內有害物質及一些病毒,如碘化鉀;唾液具有抗菌和凝血的作用,所以口腔裏的傷口往往比其他地方好得快等。
不同的時間、不同的食物,唾液的分泌量也不同。如美味的食物、幹燥的食物、酸類的食物都能引起唾液分泌增多,我們常說的“望梅止渴”、“饞涎欲滴”就形象地描述了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增多的現象。反之,無味的食物則難以促進唾液分泌。睡眠時唾液分泌幾乎停止,精神恐懼、心情緊張、情緒憂鬱或受到嚴重的精神創傷時,都會抑製唾液分泌,缺水也可使唾液分泌減少。
所以,不要隨便唾棄唾液來增加唾液,你可以通過叩齒多咀嚼,叩齒的方法是:精神放鬆,口唇緊閉;心神合一,默念叩擊;先叩臼齒,再叩門牙;輕重交替,節奏有致。終結時,再用舌頭攪動口腔,激發口腔津液後吞下,這樣叩齒效果會更好。
細節小警鍾:
別再用手蘸唾液翻書點錢,因為用手蘸唾液翻書點錢時,病菌已經侵入了你的體內。鈔票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因經手次數多,很容易成為疾病傳播的媒介。科學衛生的使用方法是:用錢包裝錢,盡量避免孩子直接接觸鈔票,養成拿錢後洗手的良好習慣。為了你和他人的健康,請別再用手蘸著唾液翻書或點錢了!
起床後先刷牙後喝水
早晨起床後,先喝一杯白開水已經成了大多數人都認可的常識,覺得這樣既清腸,又能將唾液中的消化酶帶進腸胃,吃東西時,可以更充分地分解食物。但實際上,不少人都忽視了一點,那就是喝水前最好先刷牙。
不可否認,早晨起來喝白開水是一種健康的生活習慣,但是,喝水之前,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應該是刷牙。因為夜晚睡覺時,牙齒上容易殘存一些食物殘渣或汙垢,當它們與唾液的鈣鹽結合、沉積,就容易形成菌斑及牙石。如果直接喝水,會把這些細菌和汙物帶入人體。
不過,有些人可能會說,如果先刷牙,就會把唾液裏的消化酶刷走,豈不可惜?
其實,唾液裏的消化酶隻有在吃東西的時候,才有分解消化食物的作用,不吃東西時,它處於“休息”狀態。而人們在睡覺時,唾液分泌本就很少,因此產生的消化酶也很少。並且,人體的腸胃道裏本身就有消化酶,唾液產生的隻是很少一部分,它的消化作用微乎其微,即使在刷牙時被刷去,也不會影響人體對食物的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