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你為什麼不是億萬富翁?(3 / 3)

不幸的是,對於打工者而言,延長工作時間不等於創造更多的財富。《今日美國》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半數美國工人的銀行存款不足2500美元。當工人們被問及他們失去工作後多久會沒有錢支付賬單時,54%的工人的回答是“3個月或更短”。

如果你想通過更努力地工作創造財富,那你就找錯地方了!打工沒有錯,許多人都需要打工,富人在剛開始時也需要打工,但那是他們創業前的一種過渡,而不是長久的選擇。無論是誰,都不能僅僅依靠打工的薪水來使自己獲得財務自由!

有一句古老的格言說:“工作的意義就是比破產強一些。”大部分人都按照他們的方式生活,這個方式就是幹活掙錢,支付費用,所剩無幾。

還有一種可怕的管理理論這樣說:“工人付出最高限度的努力工作以避免被解雇,而雇主提供最低限度的工資以防止工人辭職。”

好比農業時代的地主和佃農。佃農沒有土地,替別人耕種,得到很少,永遠都是窮人,因為你不是土地的主人。擁有自己土地,播種、收獲,你才能致富。

打工者也是如此。在工業時代和信息時代,打工者不是企業的擁有者,沒有機器、設備、廠房、自然資源,隻是為企業主去工作,而自己卻無法致富。

在中國曆來有平均主義傳統,“不患寡,患不均”,習慣了在大鍋裏舀飯,誰碗裏多了一勺,群眾的眼睛都是雪亮的。

靠工資吃飯的人,要想靠在單位裏和別人拉開檔次來提高收入是不現實的。據專家研究,現在一般企業基本工資最高與最低標準相比,相差僅為3倍左右;機關單位最高工資僅是最低工資的428倍(不含工齡工資);事業單位基本工資最高與最低標準相比隻有281倍(不含工齡工資)。

比起國外大企業的CEO動輒就高達數億美元的年收入,中國任何一個企業管理者的收入都是小兒科,年薪上億美元,這在中國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在西方,CEO們被戲稱為“文明世界的掠奪者”。在美國,管理者和一般工人的收入差別可以達到上千萬倍,而在中國,無論你怎麼奮鬥,如果靠工資,隻能是比同事略高一籌。

如果單位是個好單位,這種比同事略高的收入也算不錯了。如果單位不景氣,這種略好就隻夠活命。最好的單位是那種具有壟斷權的單位,既不擔心下崗,又不擔心過勞,日子一到就隻管上財務室領錢,逢年過節還可以拿個紅包。

但也僅限於此而已,你的一切都將被拴在你的單位裏,你的一切聰明才智都將在別人的土地上隨時間的消逝而荒廢,就此而碌碌一生。

三、混在窮人圈,不願交富朋友

每個人都有一個生活環境,環境和命運息息相關。

窮人喜歡生活在窮人中間,久而久之,心態成了窮人的心態,思維成了窮人的思維,做出來的事也就是窮人的模式。窮人身邊都是窮人,每天談論著打折商品,交流著節約技巧,雖然有利於訓練生存能力,但窮人的眼界也就漸漸囿於這樣的瑣事,而將雄心壯誌消磨掉了。

窮人羨慕富人,但又對富人有種天然的抵觸,他們在談論富人時就難免用一種譏諷的語氣,並且在內心藏起一把手術刀,隨時準備著解剖富人的醜陋,以便讓自己的優秀凸現出來。生活在窮人中間,很難對富人有一種理性的認識,更難用平和的心態去向富人們學習。

窮人也有自己的智慧,但那更多是在生存的層麵上。一個生活在窮人堆中的窮人,要想躍上富人的台階,必須先和自己這個階層說拜拜。

但窮人不願意,同富人交朋友需要一定的自信、需要一些技巧,甚至有些時候還需要降低一些自尊,擺脫虛榮心的幹擾,低聲下氣地去向富人請教。所以窮人不願意。有時窮人想通了、願意了,卻沒有門路去和富人交往,那就另當別論了。沒有門路可以去創造門路,但如果你的心態沒有改變過來,依舊抱著不願意,那就隻能永遠做窮人了。

四、坐等運氣降臨

在英國,有這樣一則寓言:

伊塔幾天一直坐在他的地邊而不挖已經成熟的土豆,他的鄰居安第問他為什麼不幹活,伊塔說:“我不用受累,我的運氣好極了。有一次我正要砍幾棵大樹,忽然一陣颶風把大樹刮斷了。又有一次我正要焚燒地裏的雜草,一個閃電把它們全燒光了。”

“噢,你的運氣真不錯,那你現在在幹什麼呢?”安第問。伊塔回答說:“我在等地震把我的土豆從土裏麵翻出來。”

這個故事和中國的守株待兔故事有異曲同工之妙。可想而知,那些成熟的土豆直到爛掉了也不會被地震翻出土來。

李彥從念大學的時候起,就一直夢寐以求地想當電視節目主持人。

她覺得自己具有這方麵的才幹,因為每當李彥和別人相處時,即便是陌生人也都願意親近她並和她長談。

她知道怎樣從人家嘴裏“掏出心裏話”。她的朋友們稱她是他們的“親密的隨身精神醫生”。

李彥自己常說:“隻要有人願給我一次上電視的機會,我相信一定能成功。”

但是,她為達到這個理想而做了些什麼呢?什麼也沒做!

李彥在等待奇跡出現,希望一下子就當上電視節目的主持人。這種奇跡當然永遠也不會到來。因為在她等奇跡到來的時候,奇跡正與她擦肩而過。

坐著等待是窮人的通病,他們從不肯自己去行動、去追求。

人們創業創富和成功,當然需要一些運氣,但運氣不是創富的唯一和首要條件。

許多白手起家的百萬富翁肯定會告訴你,財富的增加需要冒經濟風險、努力工作、有教養、要執著等條件和因素。然而,還有約八分之一的百萬富翁相信,運氣是解釋他們在經濟上成功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在高淨資產與百萬富翁所謂的運氣之間存在著某種很有趣的關係。

隻有約9%高收入的非百萬富翁和約9%擁有100萬美元到200萬美元淨資產的百萬富翁相信,運氣可以解釋經濟上的成功。在千萬富翁之中,有五分之一以上(22%)的人相信,運氣對於解釋他們在經濟上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有五分之二的人覺得運氣是重要的。

如果運氣是成為百萬富翁的關鍵,那麼我們就應該去賭博。然而,這些百萬富翁所說的運氣並不是賭場的老主顧和抽獎愛好者的運氣。百萬富翁並不是賭博業中最好的顧客——隻有四分之一的百萬富翁在過去的12個月中進過賭場,而且在這些人中,有一部分是由於他們所參加的商業展示或專業會議是在賭場的旅館或附近舉辦的。

因此,百萬富翁們大都是根據自己的定義,認為一種不同類型的運氣在解釋經濟收益中具有某種作用。那些堅信運氣作用的人覺得:“你越是努力工作,就越有運氣!”

五、容易走極端

在窮人身上很容易看到兩種極端,一種是極其粗暴,一種是極其懦弱。

因為窮人在極其艱難的生活狀態下,其成長的過程中充滿著不平,充滿著各種衝撞,各種頭破血流,他要麼退避,要麼以更強硬的姿態對抗。一旦選擇了,就成為定式,不斷固化,以至成為性格特征。

在粗暴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很難真正有分寸地待人。要麼逆來順受,以求少受皮肉之苦,以尊嚴換和平;要麼就更加粗暴地待人,以毒攻毒,以暴抗暴,靠強硬獲得地位。窮人的狀況也往往如此。

以牙還牙,以血還血,絕不妥協,絕不寬容。鐵血的主張在窮人中向來就有很高的支持率。

所有的繁文縟節都產生於富人之中,無論是精神貴族還是物質上的富人。窮人沒有那麼多講究,既沒有必要,也沒有條件。

窮人不知道變通是什麼,所以他們總是容易吃虧,而且太極端,就會導致他們往往不能控製自己的命運,越發的貧窮下去。

小王是剛從學校畢業的大學生,他很有才華,深得單位領導的賞識,領導決定培養他以後做自己的部門經理。小王也將這一切看在眼裏,決心好好工作。

企業其實就像一個小社會,不會一切都很順利順心,很快小王就對公司中的一些問題產生了不滿,他開始對別人發脾氣,在工作中鬧情緒。最初,老板考慮到他剛剛畢業,又欣賞他的才華,就幾次三番開導他。然而,在一次老板布置給他一個稍微有點難的任務時,他卻忽然去老板那裏遞交辭職信。於是老板也沒有辦法,隻好放棄了他。

本來小王在公司裏會有一個很好的前程,但由於他太情緒化,做事太極端,最終隻能自毀前程,加入失業大軍行列。

六、把工作當作差事來應付

在現實的工作中,有很多窮人隻知道報怨公司,卻不反省自己的工作態度,似乎根本不知道被公司重用是建立在認真完成工作的基礎上的。他們整天應付工作,並發出這樣的言論:“何必那麼認真呢?”“說得過去就可以了。”“現在的工作隻是個跳板,那麼認真幹什麼?”結果,他們失去了工作的動力,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更不能在工作中取得斐然成績。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失去了本應屬於自己的升遷和加薪機會。

邁克在一家貿易公司工作了1年,由於不滿意自己的工作,他憤憤地對朋友說:“我在公司裏的工資是最低的,並且老板也不把我放在眼裏,如果再這樣下去,有一天我就要跟他拍桌子,然後辭職不幹。”

“你對那家貿易公司的業務都清楚嗎?對於做國際貿易的竅門完全弄懂了嗎?”他的朋友問道。

“沒有!”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我建議你先靜下來,認認真真地對待工作,好好地把他們的一切貿易技巧、商業文書和公司組織完全搞通,甚至包括如何書寫合同等具體事務都弄懂了之後,再一走了之。這樣做豈不是既出了氣,又有許多收獲嗎?”

邁克聽從了朋友的建議,一改往日的散漫習慣,開始認認真真地工作起來,甚至下班之後,還留在辦公室研究商業文書的寫法。

一年之後,那位朋友偶然遇到他。

“你現在大概都學會了,可以準備拍桌子不幹了吧?”

“可是我發現近半年來,老板對我刮目相看,最近更是委以重任了,又升職、又加薪。說實話,現在我已經成為公司的紅人了!”

“這是我早就料到的!”他的朋友笑著說:“當初你的老板不重視你,是因為你工作不認真,又不努力學習;而後你痛下苦功,擔當的任務多了,能力也加強了,當然會令他對你刮目相看。”

很多窮人都像故事中的邁克一樣,把工作當作差事來應付,不順心了就想到要跳槽。他們從來都不知道,隻有努力工作,業績才會優秀。把工作當作差事來應付,這也是一種典型的窮人思維導致的窮人行為。

七、投資太衝動

曾經有人對投資人做過這樣的分析,一個能夠製勝的合格的投資人必須要具有以下幾個方麵的素質。

(1)理性。投資人要有理性,要有對市場及投資活動的客觀態度。投資人的投資活動應受理智,而不是個人願望和感情控製。缺乏理智的人,過分感情化和情緒化的人往往難以在投資中獲得成功。

(2)自信心。自信心使投資人按照自己既定的交易戰略和自己的思考進行交易,而不是輕易地被表麵現象、小道消息所迷惑。缺乏自信心的投資人往往盲目跟風,按照別人而不是自己的判斷進行交易。在投資造成的所有損失中,最嚴重的莫過於喪失對自己能力的信心。

(3)耐心。投資決策是否正確需要時間來證實,投資人不可急於求成,不能急功近利。市場波動具有一定的時間性,對市場趨勢的判斷是否正確也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市場信號是否可靠也要時間來證實。因此,對投資人而言,耐心是一種必不可少的素質。耐心與捕捉時機、果斷決策並不矛盾。在經過觀察和分析確認某一市場信號的可靠性和某一投資決策的正確性之後,投資人應果斷地采取行動,捕捉獲利的可能性並將其轉化為現實。

(4)嚴謹作風。嚴謹的作風使投資人的投資活動有條不紊。嚴謹的作風可以使投資人避免犯一些不該犯的錯誤,如發生錯誤指令、忘記某重要事項等。在存在巨大風險的市場上,一個操作失誤可能造成致命的損失。因此,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嚴謹的工作作風是投資人必備的基本特點。

(5)自製力。缺乏自製力的投資人在投資活動中往往表現出焦慮、緊張與衝動,從而在市場壓力與利潤的誘惑下做出不符合投資戰略的決策。缺乏自製力的投資人往往會違背投資計劃進行交易,並出現過度交易等危險行為。

窮人在投資時往往不具有以上幾個方麵的素質,他們通過道聽途說的信息得知哪項投資能賺錢,往往不去實地考察,輕易就將錢財投入其中,結果往往和他們夢想的大相徑庭,損失錢財。

投資太衝動,這也是窮人的通病。

八、不重視時間

窮人從不重視時間,他們總認為時間有的是而拖拖拉拉、懶懶散散,最終隻能一事無成。有一個故事很好地說明了窮人不重視時間的現象。

一個危重病人迎來了他生命中的最後一分鍾,死神如期來到了他的身邊。他對死神說:“再給我一分鍾好嗎?”死神回答:“你要一分鍾幹什麼?”他說:“我想利用這一分鍾看一看天,看一看地。我想利用這一分鍾想一想我的朋友和我的親人。如果運氣好的話,我還可以看到一朵綻開的花。”

死神說:“你的想法不錯,但我不能答應。這一切都留了足夠的時間讓你去欣賞,你卻沒有像現在這樣去珍惜,你看一下這份賬單:在60年的生命中,你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覺;剩下的30多年裏你經常拖延時間;曾經感歎時間太慢的次數達到了10 000次,平均每天一次。上學時,你拖延完成家庭作業;成人後,你抽煙、喝酒、看電視,虛擲光陰。

“你的時間明細賬羅列如下:做事拖延的時間從青年到老年共耗去了36 500個小時,折合1520天;做事有頭無尾、馬馬虎虎,使事情不斷地要重做,浪費了大約300多天;因為無所事事,你經常發呆;你經常埋怨、責怪別人,找借口、找理由、推卸責任;你利用工作時間和同事侃大山,把工作丟到了一旁毫無顧忌;工作時間呼呼大睡,你還和無聊的人煲電話粥;你參加了無數次無所用心、懶散昏睡的會議,這使你的睡眠遠遠超出了20年;你也組織了許多類似的無聊會議,使更多的人和你一樣睡眠超標;還有……”

說到這裏,這個危重病人就斷了氣。死神歎了口氣說:“如果你活著的時候能節約一分鍾的話,你就能聽完我給你記下的賬單了。哎,真可惜,世人怎麼都是這樣,還等不到我動手就後悔死了。”

如果按照一個人80歲的壽命來計算,嬰幼兒到上學期平均占1~20歲,退休養老期60~80歲,那麼隻有20~60歲40年的黃金時間。而在這40年當中,吃飯睡覺至少又占去1/3的時間,日常交際、旅遊休閑、生病等又占去了1/3的時間,還不包括你偷懶、賴皮、玩遊戲等沉迷消磨的時間粗粗一算,一個人一生當中,真正被恰當利用的有效時間不會超過15年。

那個危重病人也許至死都沒有明白,他的一生浪費了多少時間。他也許還不知道,窮人就是這樣,從不重視時間,致使歲月從手邊輕輕溜走。



我們思想的大小決定了我們成就的大小。

——約翰·D·洛克菲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