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億萬富翁和你想的不一樣?(2 / 3)

2財商可以助自己實現理想

現在,在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下,許多人紛紛下海淘金,都想圓富翁夢,卻又囿於舊思想、舊傳統,找不到致富之門。財商理念就猶如開啟財富之門的金鑰匙,用財商為自己創富,就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有了錢,相信幹別的也會很順利。

總之,財商可以帶來財富,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也就是說,你就是金錢的主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誌去支配金錢,這時,幸福感就會布滿你全身,這就是財商的魅力。擁有財商,也就是擁有了一種幸福的人生。

有的人天生就有一副賺錢的腦子,生意上八麵玲瓏,如魚得水。有的人則顯得遲鈍緩慢、處處受挫,對自己賺錢的能力產生了極大的懷疑,也就是他對自己的財商失去了信心。這些人抱怨自己天生就沒有足夠的財商是沒有道理的。一個人的財商不是天生就有的,財商的多少,也就是一個人的財商指數,它取決於一個人在成功前吃了多少苦,精明的思考和接受教育的積累程度。打個比方說,就像把一個球放到水裏,壓得越深,最後的反彈越大。

在我們周圍,大多數人陷入賺錢、失敗、再尋找出路的怪圈中不能自拔,最主要的是沒有真正學到關於金錢方麵的知識。一般人每天的工作,大多是拚命地勞動掙錢,日複一日。他們聰明,才華橫溢,受過良好的教育以及很有天賦,而對大腦經濟潛能的開發幾近於零。有些人的掙錢原則其實極為簡單:穩定的工作壓倒一切,而善於運用智慧、發揮財商的人則有遠見得多,他們認為不斷的學習才是一切。他們懂得“雞孵蛋、蛋生雞”的“錢生錢”理論。

我們應該有這樣的決心,摒棄對金錢的恐懼和貪婪之心,讓金錢為人工作,而不是像有些人那樣成天生活在爭取加薪、升遷或退休後的政府養老金的勞動保護之中。從這個角度而言,高財商的人不諱言金錢,卻讓金錢牢固地生根發芽直到逐步壯大,這種對掙錢所特有的激情和對金錢運轉的眼光決定其成功的道路。

財商不是你賺了多少錢,而是你有多少錢,錢為你工作的努力程度,以及你的錢能維持幾代。

——羅伯特·T·清崎

幸福和金錢有關

有一個故事,一個遲暮之年的百萬富翁,在冬日的暖陽中散步,碰到一個流浪漢在牆根處曬太陽,他問流浪漢:“你為什麼不去工作?”

流浪漢答:“為什麼要工作?”

“你可以掙錢呀。”

“掙錢做什麼?”

“掙錢可以住大房子,可以享受美味佳肴,可以和一家人享受天倫之樂。”

“然後呢?”

“當你老了,可以衣食無憂,像我一樣,每天散散步,曬曬太陽。”

“難道我現在不是在曬太陽嗎?”

的確,幸福很多時候與窮富無關,心境的平和也是幸福的重大保證。但就這一個故事來說,隻在一個特定的場景中展開,它恰恰選擇了流浪漢最明媚的生活片斷,並且賦予它哲理和詩意。這樣一來,流浪的生活不僅不可悲,反而還令人羨慕了。

但如果富翁反過來問他,難道曬太陽就是生活的全部?太陽落山以後你怎麼辦呢?流浪漢又該如何回答?

不要自欺欺人了,除了極少數人可以清心寡欲、不食人間煙火外,更多的人,一般的人,如果落到那一步,實在是種無奈。

中國人崇尚知足常樂,以此作為精神境界。如果確實能清心寡欲,那也未嚐不是件好事,但如果想得到而得不到,隻好龜縮在角落裏,喃喃自語著“知足常樂”,那就是一種逃避,一種無能和怯懦。

其實,要想獲得幸福和生活,金錢是不可或缺的一種因素。擁有金錢,也許你並不幸福,但是如果沒有金錢,你就是一定不會幸福。你能指望一個人在沒有一枚硬幣去買一個麵包充饑的情況下,還引吭高歌嗎?顯然不可能。

喬治·蕭伯納在他的著作《巴波拉市長》中這樣說道:“最大的罪行和最壞的罪行是貧困。”

財富是進入社會的通行證,而窮人則是罪惡的開始,富有是社會安定的基礎。為了人生的幸福,你萬萬不可貧窮,貧窮是人生的罪惡,生活的富裕不但是一種抱負,更是人生的一種義務。擁有了財富,你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你的地位才能顯示,否則,就不被大家所認可。

莎士比亞的名劇《威尼斯商人》就告訴了人們,金錢對於人生的重要性。

安東尼奧是個破產的商人,他借了商人夏洛克的高利貸,但不幸的是他的商船在海上遭遇了暴風,貨物全部沉沒海底,按照他們的契約,如果安東尼奧不能按時歸還貸款,就要割下他身上的一磅肉作為賠償。幸虧他的未婚妻佟西婭巧扮律師,以割肉不能流血為條件才製服了夏洛克。

安東尼奧為了自己的生存和發展,在沒有錢的情況下,居然連如果3個月不能還錢,就割下自己身上一磅肉作為賠償這樣苛刻的條件也要答應,說明人在貧困的時候,其困難和無助之情,就像落水的人一樣,即使你給他一把刀子他也會毫不猶豫地抓住。幸虧這份合同有漏洞,他才得以保全了性命,否則,一磅肉割下來,不僅自己的生命不能保全,心愛的未婚妻不知道會如何痛心,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不過是區區3 000美元。這3 000美元就決定了一個人的寶貴生命和一個家庭的幸福。可見,金錢的威力在這個社會是多麼的強大。

不論在古代還是現代,金錢在社會上的作用是絕不可以低估的。如果沒有金錢。就很少有人會器重你,你也將處於一種孤立的邊緣地帶,處於社會的弱者地位。猶太人這樣說:“富親戚是近親戚,窮親戚是遠親戚。”猶太人的曆史一再地驗證了這個事實,他們沒有金錢的時候,就處於社會的底層,人們都看不起他們,說他們是“猶太鬼”,他們走到哪裏都會受到淩辱和壓迫。而等到他們有了錢,就可以和貴族平起平坐,讓人們對他們欽慕和妒忌不已。

那麼,財富即金錢到底都有哪些作用呢?

第一,金錢能給你好心情。

喬·路易曾經說過:“我並不喜歡錢,不過它能使我的心情得到平靜。”這句話很有意思,其間的深意便體現在“平靜”二字之上。富有的人從無家庭日常開支之慮,也不必有欠缺應酬招待親朋好友的鈔票之憂,“貧賤夫妻百事哀”的家庭窘狀從來不會幹擾自己的心情;諸事順遂,生活之中總是充滿著和美甜蜜的氣氛。顯然,無錢與有錢,心情肯定是大不一樣的。

第二,金錢能夠提高生活質量,提高人的生命價值。

這是現代人普遍關心的問題。當然,提高生活的質量並不是指過度的高消費或者過揮金如土的生活,而是指適度的有高雅情趣並有益於身心健康的生活。比如參加高雅的休閑娛樂活動:打高爾夫球、保齡球,登山、滑雪等,還可以到世界各地去旅遊,領略大自然的美好風光,參觀名勝古跡,從而陶冶情操、增長見識。諸如此類的活動,沒有錢,自然無法提到日程之上。

第三,金錢能給你帶來健康。

生命是最寶貴的,而健康則是生命的保障。保護生命,就必須保持健康。而隨時進行身體檢測,進行科學合理的養護等保持健康的措施,是需要有“閑錢”來支付的。窮人在感到身體狀況尚屬良好的情況下便去花費一筆不菲的體檢費用,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是收入較多的人,要花這筆閑錢,也覺得實在冤枉。富人就不同了,他願意並有足夠的財力為自己的健康投入一筆保證金。如果真的有病,有錢人可以進最好的醫院,找最好的醫生,使用最先進的醫療器械,服用最好的藥物,享受最好的醫治和護理,從而使身體盡快康複。財富不能直接等同於健康,但它能夠為你帶來健康。

第四,金錢能為你帶來自信,使你獲得別人的尊重。

有一句話叫人窮誌短,是說一個人如果比較清貧的話,他的內心就會不知不覺地缺乏底氣,缺乏信心,從而喪失遠大的誌向。這話一點都不假!為什麼有一定經濟基礎的人會幹成大事呢?並不是他的能力就是比他人強,而是他的內心比較有底,即使失敗了他仍然有退路,所以他隻要有50%的把握,就敢去努力、去拚搏。

金錢對我們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使我們的信心得到提高。在社交場合,有錢的人什麼場合都敢去,有錢人什麼人都敢去見,有錢人什麼事情都敢去嚐試。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可以說明這一切。比如一個人很富有,他在酒店裏將吃剩的食品打包帶走,他會很自然,人們還會大加讚美,說他珍惜人們的勞動;如果他不打包,他仍然很自然,人們一樣會很隨便地說,反正他家有的是錢,哪裏差這一點兒。相反,如果一個人很清貧,他在酒店裏吃剩了東西就會很難做。他如果將吃剩的東西打包,別人會說他窮酸氣,那麼一點殘羹剩飯還要帶回去;如果他要裝出一副富有的麵孔,將吃剩的東西扔在那裏,結果他還是不對,認識他的人又會說他浪費,家裏過的什麼日子誰還不知道,在這裏擺闊。富人穿闊氣的衣服,人們會說有錢人就是有身價,一身衣服就幾千塊;如果富人穿得很隨便,人們又會說,你看人家有多少錢都是那麼簡樸。窮人穿闊氣的衣服人們說是不自量力,窮人穿簡樸的衣服人們又會說他總是那副窮打扮。就是這樣,沒有錢的人什麼都不對,有錢的人什麼都對。這樣的結果的確是不公平的,但是生活中的大多數人都是這麼認為的,這就是現實,這種現實導致沒有錢的人總是缺乏生活的信心。

第五,金錢能為你帶來自由。

我們生活在一個市場經濟的時代,社會的物質還不是極大地豐富,所以對很多稀缺的商品我們在做不到人人有份的情況下,就必須用金錢的杠杆去調節。越稀缺的商品價格就越昂貴,能夠享受的人就越少。也就是說金錢越多的人就享有越多的自由選擇權,這是市場經濟社會最殘酷的現實。市場經濟社會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金錢的社會,有些時候你要擁有自由的生活你就必須擁有金錢。很多時候我們的自由都是用金錢買來的,這一點我們必須有一個認識上的革命,對花錢購買自由有一個深刻的理解。

第六,金錢能為你帶來時間。

我們每一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每一件事情都自己親力親為,在我們自己的時間不夠用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花錢購買別人的時間。比如我們去上課,其實是我們花錢購買了老師的時間。對我們學習的東西而言,如果我們每一個問題都是自己到浩如煙海的書籍中去螞蟻啃骨頭一樣地尋找,那麼我們用一生的精力也隻能明白一點皮毛,我們的時光就會在這種無休無止的學習中終結,那麼我們對社會還有什麼作用呢?這樣不行。我們的老師用自己的時間去閱讀某一方麵的書籍,然後他將這些知識濃縮,在很短的時間裏將知識傳授給我們,雖然我們花費了金錢,但是我們節省了自己的時間。其實我們一生裏購買和銷售的物品很多,但是歸根結底無非是購買別人的時間,銷售自己的時間。

生活中有很多人常標榜自己貧窮,好像自己很清高,不會為錢而放下自己高貴的人格。不論有多少讚美貧窮的言論,我們都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事實:沒有強大的財富後盾,一個人無法過上真正幸福而美滿的生活;沒有大量的錢財,人就不可能在天賦和精神方麵達到他發展的頂峰。因為精神和天賦方麵的發展要求他必須做很多事,如果沒有錢,這些事他就沒辦法完成。

其實我們也知道,在現實商品社會中,一個人要想在心智、靈魂和身體方麵得到充分、和諧的發展,就得要充實的物質資源為基礎。否則,畫餅充饑是解決不了任何發展問題的。我們人類社會是有秩序的商品社會,一切消費都必須靠金錢才能得以實現。

金錢不是萬能的,這話是千真萬確的;但是沒有金錢是萬萬不能的,這話也同樣是至理名言。

在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社會裏,金錢是一切商品的價值尺度,一切商品都可以換成金錢,金錢也可以換成一切商品。所以,離開金錢人就寸步難行。曾有過一些報道,說在街上問路要花錢;在街上忽然內急,上廁所也要花錢;在風景名勝前照張相要花錢;在路邊搭一個順風車還是要花錢;在路邊停一會兒車也是要花錢。總之,現在隻要你在外邊轉,就沒有不花錢的地方。像瓊瑤小說中那種“一簫一劍走江湖”的瀟灑和浪漫恐怕是一去不複返了。

市場經濟社會有市場經濟社會的運行規則,我們不能老是用計劃經濟的思想來對待眼前的事物。法律麵前,人人平等,金錢麵前,人人平等,這是市場經濟社會裏最基本的原則,相同的金錢辦相同的事情,相同的金錢買相同價值的東西。沒有金錢你就寸步難行,金錢有時候是不相信眼淚的。

再沒有比腰包鼓鼓更能使人放心的了,或者銀行裏有存款、保險櫃裏存放著熱門股票。無論那些對富人持批評態度的人怎樣辯解,金錢的確能增強憑正當手段來賺錢的人的自信心。想想吧,你隻要錢包裏有一張支票,或幾紮現鈔,你就可以周遊世界,買任何錢能買到的東西。

我們常聽人說:“金錢不能讓你快樂。”盡管它有些道理,但沒錢還是不能讓你快樂的。正如羅伯特·清崎所說:“我總感覺當我有錢時,會比較開心。有一天,我在牛仔褲兜裏發現了10美元。盡管隻有10美元,我還是感覺好極了。找到錢的感覺總是比找到一張我欠下的賬單好上許多。至少,這是我自己對金錢的感覺。有錢時我高興,當它離我而去時,我感到傷心。”

實際生活中的許多事情告訴我們,隨著一個人財富的增長,他的自信心也會增強,所謂“財大氣粗”就是這個道理。拿破侖·希爾說:“錢,好比人的第六感官,缺少了它,就不能充分調動其他的5個感官。”這句話形象地道出了金錢對於消除貧窮感的作用。

口袋裏有現鈔、銀行裏有存款使你更輕鬆自在,不必為別人怎麼看你而過多憂慮。如果有人不喜歡你,沒關係,你可以找到新的朋友。

你不必為幾百塊錢的開銷而操心,可以瀟灑地逛商品市場、自由地出入大酒店。

常常感到拮據的人往往怕掌握了他收入的人。有的男人怕被解雇,當他為自己的某種嗜好花了好幾塊錢時,就會有一種犯罪感。因為這筆錢對他的家人來說可以買到其他必不可少的東西,因缺錢而產生的壓力會阻止他做自己想做的事,他的欲望會受到壓抑,他被縛住了手腳。

如果你渴望自由、渴望表現自我,那就把它們作為賺錢的動力吧,這種動力也是強有力的刺激源。有人曾這樣寫道:“讓所有那些有學問的人說他們所能說的吧,是金錢造就了人。”

人們手裏的金錢是保持自由的一種工具。

——盧梭

把每件事情都做好了,你就成功了一半

窮人和富人的一個重要差別就在於富人會把自己做的每件事情都做好,而窮人卻不然。人與人之間在智力和體力上的差異很小,一件事富人能做,窮人也能做,隻是做出的效果不一樣,差別就在於一些細節上所下的工夫,決定著事情完成的質量。正因為這些細微的差別才造成窮人和富人生活境遇的天壤之別。

對於細節的重要性,西方流傳的一首民謠對此作了形象的說明。這首民謠說:

丟失一個釘子,壞了一隻蹄鐵;

壞了一隻蹄鐵,折了一匹戰馬;

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

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鬥;

輸了一場戰鬥,亡了一個帝國。

馬蹄鐵上一個釘子是否會丟失,本是初始條件的十分微小的變化,但其“長期”效應卻是一個帝國存與亡的根本差別。這就是軍事和政治領域中的所謂“蝴蝶效應”。那麼對於一個企業的發展來說,他們的“蝴蝶”又存在於哪裏?應該說,員工的每一次細微的工作、一個產品的包裝設計、一句廣告語的創意、回訪一個客戶……這些微小的行為都和公司這個大家庭的興盛有內在的邏輯關係。

“天下大事,必做於細;天下難事,必成於易”,天下的難事都是從易處做起的,天下的大事都是從小事開始的。海爾總裁張瑞敏先生在比較中日兩個民族的認真精神時曾說:如果讓一個日本人每天擦桌子6次,日本人會不折不扣地執行,每天都會堅持擦6次;可是如果讓一個中國人去做,那麼他在第一天可能擦6遍,第二天可能擦6遍,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會擦5次、4次、3次,到後來,就不了了之。鑒於此,他表示: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隻要你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了,就成功了一半。

如果你把該做的工作做得和想做的工作一樣認真,那麼,你就一定會成功——有人曾說你該永遠同時從事兩件工作:一件是目前所從事的工作;另一件則是真正想做的工作。如果你把該做的工作做得和想做的工作一樣認真,那麼你也正是為將來而準備。你正在學習一些足以超越目前職位,甚至成為行業榜樣員工的技巧。

一天獵人帶著獵狗去打獵。獵人一槍擊中一隻兔子的後腿,受傷的兔子開始拚命地奔跑。獵狗在獵人的指示下也是飛奔而出,去追趕兔子。可是追著追著,兔子不見了,獵狗隻好悻悻地回到獵人身邊,獵人開始罵獵狗了:“你真沒用,連一隻受傷的兔子都追不到。”獵狗聽了很不服氣地回答:“我已經盡力而為了呀。”

兔子帶傷終於跑回洞裏,它的兄弟們都圍過來驚訝地問它:“那隻獵狗很凶呀,你又帶了傷,怎麼跑得過它?”

受傷的兔子回答道:“它是盡力而為,我是全力以赴呀,它沒追上我,最多挨一頓罵,而我若不全力以赴的話,可就真的沒命了!”

人本來是有很多潛能的,但是我們往往會對自己或對別人找借口:“管它呢,我們已盡力而為了。”事實上盡力而為是遠遠不夠的,尤其是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年代,每一個想成為億萬富翁的人都要時常問問自己:“我今天是盡力而為的獵狗,還是全力以赴的兔子?”

1965年,一個四年級小學生到西雅圖景嶺學校圖書館幫忙,管理員讓他把已歸還圖書館卻放錯了位的書放回原處。小學生問:“像是當偵探嗎?”管理員說:“當然。”小學生便不遺餘力地幹起來。第一天,他已經找出3本放錯地方的書。第二天,他來得更早,而且更賣力氣。過了兩個星期,小學生的父母要搬家,小學生擔心地說:“我走了,誰來整理那些站錯隊的書呢?”沒過多久,小學生又來了,高興地對管理員說,那邊的圖書館不讓學生幹,媽媽把他轉回這邊上學,由他爸爸用車接送。“如果爸爸不帶我,我就走路來。”

這個小學生是如此敬業,令圖書館的管理員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小學生後來成為信息時代的天才、微軟電腦公司總裁——比爾·蓋茨。

司特萊底·瓦留斯先生是一位著名的小提琴製造家,他製成一把小提琴,往往要經過不少歲月。但是你可不要以為他太癡了,他所製造的成品現在已成稀有寶貴的珍物,每件價值萬金。可見世上任何寶貴的東西,你如果不付出全部精力,不畏千辛萬苦地去做,是不能成功的。

做事盡善盡美,不但能夠使你迅速進步,並且還將大大地影響你的性格、品行和自尊心。任何人如果要想成功,就非得秉持這種精神去做事不可。

無論到哪裏,一位把工作做得完美無缺的人,總是受人歡迎的。所以你應該努力把任何事處理得至善至美。對於任何事,你都要傾注全副精力去做。

維斯康公司是美國20世紀80年代最為著名的機械製造公司。傑克和許多人一樣,在該公司每年一次的用人招聘會上被拒了。但是他並不灰心,發誓一定要進入這家公司工作。

於是,他假裝自己一無所長,找到公司人事部,提出為該公司無償提供勞動力,請求公司分派給他任何工作,他將不計任何報酬來完成。公司起初覺得簡直不可思議,但考慮到不用任何花費,也用不著操心,於是便分派他去打掃車間的廢鐵屑。

在整整一年時間裏,傑克勤勤懇懇地重複著這項既簡單又勞累的工作。為了糊口,下班後他還得去酒吧打工。盡管他得到了老板及工人的一致好感,但仍然沒有一個人提到錄用他的問題。

1990年初,公司的許多訂單紛紛被退回,理由均是產品質量問題,為此公司將蒙受巨大的損失。公司董事會為了挽救頹勢,緊急召開會議,尋找解決方案。當會議進行了一大半還不見眉目時,傑克闖入會議室,提出要見總經理。在會上,他就該問題出現的原因作了令人信服的解釋,並且就工程技術上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隨後拿出了自己的產品改造設計圖。

這個設計非常先進,既恰到好處地保留了原來的優點,又克服了已經出現的弊病。

總經理及董事覺得這個編外清潔工很是精明在行,便詢問他的背景及現狀。於是,傑克當著高層決策者的麵,將自己的意圖和盤托出。之後經董事會舉手表決,傑克當即被聘為公司負責生產技術問題的副總經理。

原來,傑克利用清掃工到處走動的特點,細心察看了整個公司各部門的生產情況,並一一詳細記錄,發現了所存在的技術問題並想出了解決的辦法。他花了一年時間搞設計,做了大量的統計數據,終於完成了科學實用的產品改造設計圖。

無論是偉人還是普通人,他們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做一些很平凡、很簡單的小事情。然而有很多人,他們不屑於做具體的事,不屑認真對待小事和細節,總是盲目地相信“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殊不知,能把自己所在崗位上的每一件事做成功、做到位就很不簡單了。

喬吉拉德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他每年所賣出去的汽車比其他任何經銷商都多,甚至他的銷售量比第二位要多出兩倍以上,在汽車銷售商中,實屬鶴立雞群。當有人問及喬吉拉德成功的秘訣時,他坦言相告:“我每個月要寄出13萬張卡片。有一件事許多公司沒能做到,而我卻做到了,我給每一位客戶建立了銷售檔案,我相信銷售真正始於售後,並非在貨物尚未出售之前……顧客沒有踏出店門之前,我的兒子就已經寫好‘謝謝惠顧’的短劄了。”

喬吉拉德每個月都會給客戶寄一封不同格式、顏色信封的信(這樣才不會像一封“垃圾信件”,不會在還沒有被拆開之前,就給扔進垃圾筒了),顧客打開信看,信一開頭就寫著:“我喜歡你!”接著寫道:“祝您新年快樂,喬吉拉德敬賀。”2月他會寄一張“美國國父誕辰紀念快樂”的卡片給顧客……顧客都很喜歡這些卡片。喬吉拉德自豪地說:“我給所有的顧客都建立了檔案,我會根據他們的興趣愛好的不同,分別給他們寄不同的卡片。而且,給同一客戶寄的卡片中,絕不會有雷同的卡片。”喬吉拉德通過這些細致的工作,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很多回頭客,而且很多顧客還介紹自己的朋友來喬吉拉德這兒買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