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創業和創新是致富必走的兩條道路?(1 / 3)

第四章創業和創新是致富必走的兩條道路

沒有投資,你永遠是窮人

很多人相信努力工作致富,這並不是一種錯誤的想法。如果努力工作,而所得又足夠多的話,確實可以致富。但現實並非如此,很多人工作之後才發現,工資永遠是那麼少,除了基本生活開支,剩下的收入不值一提。不用說那些諸如汽車、房子等奢侈消費品無法企及,就是那些稍貴一些的東西,在購買時,也會讓人舍不得掏腰包。所以,羅伯特·清崎在《窮爸爸,富爸爸》裏說:窮人是為錢工作,而富人則讓錢為他工作。這意味著,沒有投資,你永遠是窮人;隻有投資,你才能富有。

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投資家,你的投資將決定你的一生。

格林先生前一陣子還在為失業而犯愁,可現在,他手頭已經有100萬美元了。前幾天,他買了兩張彩票,沒想到幸運之神降臨到他的頭上,他買的彩票中有一張中了頭等獎。整整100萬美元,這對格林先生來說是個天文數字,這些錢他幾乎一輩子也掙不來。“去他媽的工作吧,”格林先生想,“我應該好好享受一下,這麼多錢怎麼也花不完。”馬上,格林先生開始籌劃如何花他的100萬,他現在可以擁有那些做夢才會想要的東西。他首先買了一棟豪華的別墅,然後又為他妻子和他自己各買了一輛進口的高級轎車,還買了一大堆以前想得到的東西。100萬已經用了一半了,該買的似乎也都買了,格林先生和他的妻子開始待在家裏享受生活。

兩年後,格林先生又開始工作了,他的錢被他全花光了,現在他又身無分文。可是,麻煩的是他改不了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不久他便負債累累,銀行警告他如果再不還債,就要將他用於抵押的房子拍賣來還清債務了。

像格林先生這樣一下子暴富起來,不久又變窮的人並不少,他們雖然曾經有過一大筆錢,但錢並不能幫他們形成富人的思維模式,他們不能留住這些錢,而這些錢卻助長了他們不良的習慣,使他們在花光錢後又負債累累。

有一則這樣的新聞報道,一個年僅29歲的年輕人因為幹活時不願意摘下他手上的冠軍戒指,而被洗車站的老板解雇了。這個年輕人曾經是一個籃球明星,他在職業生涯中掙了幾百萬美元。可是在他退出籃壇後,他的朋友、律師、會計師把他的錢全拿走了,他隻能去做一名薪水低廉的洗車工人。而現在,他連洗車工也幹不了了。

這位年輕人的籃球技術很好,這種特殊的技能讓他掙了一大筆錢,可是他的財商很低,雖然有幾百萬美元,但思維模式卻沒有因為錢多而改變,仍是窮人的思維模式。他對法律和財務知識一無所知,他的錢很快全被別人騙去了。這位籃球明星很能掙錢,但都是替別人掙錢,他為自己什麼也沒留下。

胡誌標對家電有一種天生的愛好,從小就以組裝半導體為樂。成年後,他不知從哪兒弄到一本鬆下幸之助的自傳,從此夢想著要當“中國的鬆下幸之助”。1995年,胡誌標聽到一個消息:有一種叫“數字壓縮芯片”的技術正流入中國,用它生產出的播放機叫VCD,用來看盜版碟片比正流行的LD好過百倍。這個東西一定會賣瘋,這消息給胡誌標很大的刺激。經過市場調查,胡誌標得知萬燕公司已正式在國內市場推出VCD產品。胡誌標決心加以仿製。

當年10月,“真心實意,愛多VCD”的廣告便在當地電視台播出,效果很好。於是胡誌標孤注一擲,將千辛萬苦從銀行貸到的幾百萬元大部分都投進了中央電視台,買下體育新聞前的5秒標版,這是出現在中央台上的第一條VCD廣告。通過廣告轟炸,愛多迅速打開市場。在廣東市場站穩腳跟後,胡誌標買了一張中國地圖掛在牆上。他發誓要將愛多的紅旗插遍全中國。隨後胡開始了征服全國的旅程。第一批隨胡出征的業務員千奇百怪,有賣鹹魚的,有賣雪糕的,有賣假肢的,有賣水泥的,還有剛剛賣完三株口服液的,唯獨沒有賣過家電的,但也正是這一奇怪組合,使胡誌標可以百無禁忌,奇招迭出。不出幾年,愛多就成為我國VCD行業的佼佼者。

擁有致富欲望的人,他的終極目標不是成為一個雇員,通過努力工作來實現生存與發展,而是創建自己的事業,從自己的事業中獲得生存與發展。他們在學習或為別人工作中,都始終在為自己投資,這些投資不是簡單意義上的投資,它還包括對自己的財商教育。如果你現在還沒有為自己投資過,不管你是在學習還是在為別人工作,從今天開始,拿出一部分時間、精力和金錢開始為自己投資吧。每天投資一點,你會真正感覺到為自己活著。為自己活著,才能活得更加輕鬆、更加瀟灑,才能真正感覺到生存的意義。

廣東巨星影業公司的老板鄧建國是那種其貌不揚,走在街上絕沒有回頭率的人。1991年,鄧建國兜裏揣著一千元錢,肩上扛著一台由別人抵債而來的舊攝像機來到廣州尋找機會,不久他發現拍專題片有錢可賺。幾年時間下來,鄧建國靠拍專題片就賺到了十幾萬元。

1995年,當過6年鄉村電影放映員的鄧建國開始籌拍電影,但是處女作《廣州故事》讓他虧損了200萬。次年,鄧建國東山再起,注冊巨星影業公司,將港台明星湯鎮宗、任達華、溫兆倫等簽於旗下。鄧建國一邊笑著付給明星們大把大把的鈔票,一邊苦著臉四處販賣自己的影視計劃。其實這時是他一生中最窮困的時候,比他當年在農場打工還窮。那時候他身上至少還沒有債,現在卻負債累累。鄧建國頂著巨大的壓力,當年就投拍了《珠江恩仇記》、《廣州教父》、《鴉片戰爭演義》等影片。1997年,巨星影業公司一舉創下廣告貼片一億一千萬元的驚人收入。此後他的事業漸入佳境,先後拍了《反貪風暴》、《康熙微服私訪記》、《東方母親》、《美麗人生》、《風流才子紀曉嵐》、《猛龍過江》等20多部影視劇,成績斐然。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安全區。如果你想跨越自己目前的成就,就請不要劃地自限,要勇於充實自我,要接受挑戰去冒險,你一定會發展得比想像中更好。

人在應付生活中的各種危險時,常常憑著經驗和本能。比如,你不會去站在不穩的石頭上,也不會把手伸進火裏。之所以這樣,就因為你有過痛苦的經曆與血的教訓。在同一個地方跌倒的情況是很少的,燙過一次手你就不會再去玩火。失敗是一種寶貴的經曆,它會讓人得到經驗,變得聰明。然而,他也會讓人失去冒險精神,從而失去成功的機會。

犯錯誤不可怕,可怕的是對犯錯誤的恐懼。

很多窮人總是擔心自己創業會失敗,又失去了現有的穩定收入,落得個偷雞不成倒蝕一把米。

所謂的穩定收入是很多人行動的障礙,猶如人生的雞肋,說到底還是缺乏自信。對絕大多數窮人來說,靠薪水永遠隻能滿足生活的基本要求。老板之所以雇你,不是要讓你發大財的,也不是要和你共同富裕。所以最終,要創造自己的幸福,還得靠你自己。

“隻要安穩地過一輩子就行了,不必賺太多的錢。”假如你的頭腦被這種念頭占據,你一輩子也賺不了大錢。隻有不滿足現狀,奮發向上,才是賺錢發財的前提。不願意過單調無意義的生活,想過更充實的生活,這種念頭才是引導你奮發向上的最佳動機。這並不是鼓勵你欲壑難填或貪得無厭,而是鼓勵你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

假如你是一個機關的職員,每天固定上下班,雖然收入穩定,但不免有買房和供子女上學的壓力。如果你不滿足現有的生活水平,那麼你將會想辦法使你的收入增加500元,甚至10 000元。隻要有這種需要,就會激發強大的動力,你就會通過努力不斷實現這些目標。反之,如果你滿足於現狀,那麼你恐怕不能保持現狀,因為物價可能上漲,貨幣可能貶值,意外開銷隨時都可能出現。

汽車大王福特曾說過:“一個人若自以為有許多成就而止步不前,那麼他的失敗就在眼前。”

因此,如果一再謀求安逸,不思進取,不去投資,你就隻能永遠貧窮。當然,要投資也不能老想著一蹴而就。

許多人一提致富,就想一夜暴富。固然,一夜暴富的可能性不是沒有,如中六合彩之類,但畢竟有此運氣的人不多,絕大多數人還得依靠勤奮努力逐漸積累財富。一次調查顯示,美國41萬個百萬富翁中,78%的人年齡超過50歲,他們的財富都通過連續二三十年每周7天做相對枯燥的工作而獲得的。

這個統計數字告訴我們:每當一個“英雄”創辦了一個航空公司、一個計算機公司,或者一個巧克力餅幹公司,同時就有成千上萬個“成功者”在新聞機構沒有被人注意到的崗位默默無聞幹著同樣出色的工作。

既然一夜暴富是不現實的,我們唯有靠早行動才能早致富。美國人查理斯調查了美國170位百萬富翁,發現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很早就強迫自己將收入的1/4左右用於投資。

越早開始投資,就能越早達到致富目標,從而使自己與家人能越早享受致富的成果。而且越早開始投資,利上滾利時間越長,時間充裕,所需投入之金額就越少,賺錢就越輕鬆且愉快!

沒有最好,隻有更好。

——諺語

隻有創業才能走上致富的道路

曾經有人說:“淘金者需要夢想,發財者需要膽量。”一個人若想成為億萬富翁,隻有創業才能達到目標。

生活中,許多窮人都僅僅滿足於當一名雇員,替別人打工,生活雖然有保障,但永遠不會大富大貴。而大多數富人都選擇做企業主或投資者,因為富人更相信自己的能力和眼光,選擇做企業主和投資者更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他們都是善於抓住機會的人,一旦有了一個很好的機會,他們就會去投資或創業,但如果你隻是想當一名雇員的話,那麼即使有好的機會也無法抓住。富人還具有強烈的欲望,總是希望自己能夠幹一番大事出來,這也是為什麼他們會選擇做企業主和投資者的原因。

李斯特先生在大學讀了兩年就退學了,經濟上的原因使得他早早開始了工作。他在一家剛開張的公司做推銷員,推銷家具。他的工作幹得非常好,很快就升遷當了培訓主管。受此成功的鼓舞,他要找一個比作零售更掙錢的職位。他去了一家大型跨國公司幹了幾個月的見習推銷員,但由於一些人在工作上刁難他,他不得不離開這份工作。他又找了一家很大的家具公司推銷地毯。短短4年中,李斯特先生在整個家具業的市場銷售中占據了一個製高點,他每年為公司帶來幾百萬美元的利潤,年薪達到幾十萬美元。

李斯特在工作方麵是一名極其優秀的雇員,雖然他才25歲,但已是一名銷售經驗豐富的老手。這位年輕且高收入的奇跡創造者,認為自己是戰無不勝的。他是地毯業一流的銷售經理,是公司的支柱。他一天到晚都忙著工作,從來沒有想過將他收入中的一部分拿來投資。他隻是不停地為公司掙錢,當然,他自己拿了其中的一小部分,但這已足夠他花的了。他住在豪華的別墅裏,屋內擺設著奢侈的家具,一切看來都很美妙。

一天早上,李斯特先生被告知他的公司已被賣了。更糟糕的是,買家沒有興趣要李斯特先生繼續擔任銷售經理。這個消息不啻是一個晴天霹靂,頃刻之間,他感到自己的一切夢想都成了泡影,他又要落到小時候的那種貧困的生活中去了。這種失落的痛苦在李斯特先生身上持續了好幾個月。終於,李斯特先生從痛苦中走了出來。他認識到,以前自己的命運都掌握在別人手中,為什麼不能讓自己來掌握自己的命運呢?他決定自己成立一個地毯銷售中心,並從國際大都市紐約搬到美國地毯之鄉佐治亞達爾頓。這是李斯特先生掌握自己命運的唯一選擇,雖然剛開始時他已身無分文。

用了7年時間,李斯特先生終於從困境中走了出來。現在李斯特先生剛剛50歲出頭,他的地毯公司的資產已達到3 000萬美元,他還有其他許多產業。今天,李斯特先生仍在為自己的事業而工作,隻不過幹的是另一種不同的工作,他的大部分時間用在計劃和管理他的投資上。他已完完全全在為自己工作,而不必再為別人工作了,並實現了他的諾言: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

隻有自己創業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這是李斯特先生的經驗,也是商海中的一條至理名言。

鬆下在五代自行車店工作了整整7年,他雖然年紀不大,但在經營上卻有許多獨到的見解,向老板提出來以後,付諸實踐,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老板對他更加賞識,而他也儼然成了老板的左膀右臂。但在第七個年頭,也就是1910年的6月,鬆下卻突然向老板提出了辭職,因為他想拓展自己的視野,到一個和自行車沒有直接的、必然聯係的行業裏,希望發現一個新的、更有意義的生存環境。盡管老板苦苦挽留,希望鬆下能夠不走,但鬆下的決定卻下得毅然決然。

當時,大阪全市已經動工鋪設有軌電車了,由梅四起經四橋到築港的有軌電車最先通車,而其他的路線正在建設之中。鬆下看到這一切,馬上意識到隨著電車線路鋪設完畢,有軌電車開通,自行車的需求量將會大大降低,自行車產業的前景不容樂觀,而與電車相關的電氣事業則可能會呈蓬勃發展之勢。

從五代自行車店辭職以後,鬆下幸之助到大阪電燈公司求職,成了一名內線見習工。在這之前,他對有關電學方麵的知識,可以說是一竅不通,但由於喜歡,有了鑽研的興趣,進步就顯得非常大。他很快就掌握了電燈的安裝和處理技術,做起工作來得心應手,成了熟練的獨立技工。由於工作出色,在1911年,鬆下被提升為技工負責人。1915年,與井植梅野結成夫妻。1916年又晉升為令所有人都為之羨慕的檢驗員,而當時鬆下幸之助年僅22歲。

在工作的時候,鬆下憑借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對公司的原有產品進行了改良,試製成功了一種新式電燈插頭。這雖然算不上什麼重大的發明創造,但作為次一等的專利——實用新案,向專利局申請,還是通過批準了,編號為42129。

鬆下拿著自己研製的成果去找老板,但卻沒有得到重視。為此,鬆下的自尊受到了一次較為嚴重的傷害。但他並沒有心灰意冷,就此罷休。為了能夠獲得發展,以後取得更大的成就,他下決心要自己獨立門戶,開創事業。

其實現實中有許多人都有與鬆下幸之助相似的經曆,隻不過有些人就甘於在公司中做個職員,不思進取,碌碌無為一生了。但鬆下沒有,他下決心要自己獨立門戶、開創事業,這才有了日後聞名於世的鬆下幸之助。

“從小就要努力學習,將來畢業後找一個好的單位”,這種觀念早已根深蒂固了,這就是人們心中的“出頭之日”,也是所謂的“大有作為”。在這種觀念的指引下,人們紛紛尋找工作,而在尋找工作的過程中屢屢碰壁,嚐到求助他人謀生的艱辛,許多人因找不到工作而走投無路。

惠爾特和普克德在大學畢業之後,就深受這種“傳統”觀念之害,飽嚐了尋找工作的苦。慶幸的是他們後來有所醒悟,轉變了思維觀念:與其找工作,不如自己創業,為別人提供創業機會。擺脫了受雇於人的思想束縛,他們決定幹自己的事業。兩人合夥湊了538美元,在加州租了一間車庫,辦起了公司,分別取二人姓名中的第一個字母為公司名稱,這就是後來聞名於世的惠普公司。

創業之初,迎接他們的是淒風苦雨:他們苦心研製出的音響調節器推銷不出去;試製出的發球出界顯示器無人問津。這並沒有使兩個人氣餒,他們用這些與求助於人、四處尋找工作相比,想到自己在為別人創造工作機會,這點困難算不了什麼,於是他們依然雄心勃勃,夜以繼日地研究、改進,四處奔波去推銷。工夫不負有心人,他們研製的檢驗聲音效果的振蕩器開始有了幾個買主,這令他們感到欣慰。第二年,他們的辛苦終於有了回報,賺了1 563美元。

他們為自己賺的1 563美元感到高興,同時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創業的辛勞,又從這艱辛中體驗到了常人無法感受的快樂。

20世紀70年代初,普克德憑著他在商海搏擊的經驗,認為微電子是工業的未來。於是普克德為惠普定了決策,在“矽穀”創業,以微電子工業作為惠普的發展方向,他們在後來的業務活動的開展中自始至終堅持這一發展方向。1972年,惠普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台手持計算器,這一研製成果為微電腦的創造提供了條件。手持計算器成為微電腦的重要組成部分。1984年,惠普又研製出激光噴墨打印機。時至今日,惠普在電子計算機硬件技術方麵仍然是首屈一指的,是全世界微電子工業最重要的電子元器件、配套設備供應商之一。

人生麵臨著無數次選擇,離校步入社會尋找用人單位幾乎是每個人就業的思維方式。本可以自己獨辟一片天地,可如果跳不出這個思維方式,就隻能四處奔波找工作。

世界上的確有一批幸運兒,他們無須曆經創業的磨難,輕而易舉就能獲得大筆財富。但是,我們也看到這樣不爭的事實,財富使許多富家子弟越來越窮困。這是因為富家子弟隻會守業而不善於創業,缺乏先輩的創業精神,並且常出現揮金如土的“二世祖”,或許等不到先輩過世,其萬貫家財便已揮霍一空。更重要的是,不勞而獲的財富,是最容易消磨一個人的意誌、智慧和品質的。

靠自己獲取財富的首要途徑,就必須勇於自己創業!

創業的意義非同尋常。創業是拚搏精神的體現,與其一個人庸庸碌碌度過一生,倒不如轟轟烈烈幹一番事業,那麼創業就是最好的選擇;創業是經營才幹的體現,紙上談兵算不了好漢,隻有真槍實彈地幹才能分辨是驢是馬;創業是知識價值的體現,知識創造財富,你擁有知識成果,千萬不要賤賣,若想完全實現知識的價值,最佳途徑就是自己創業。

創業應該選擇什麼業種呢?選擇業種必須遵循3大原則:第一,不熟不做。也就是應在自己所處的職業範圍選擇創業,因為你熟悉這個行業的經營方式,你在工作中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這樣你創業時就可以少走彎路。在許多成功的創業者中,他們所選擇的業種都是老行當或與所從事職業密切相關的行業。第二,選擇有市場前景的行業。概括地說,就是選擇朝陽行業,選擇市場的空白點,以及在尚未飽和的行業選擇創業。第三,不要脫離自身的條件。比如房地產開發,需要大資金運作;選擇軟件開發,需要較高的知識技術背景。如果脫離自身的條件進行創業,草率行事,那麼等待你的很可能是失敗。當然,條件不具備,並不等於你不能創業,你可以創造條件:積累資本、學習技術、掌握經驗,準備越充分,你創業的勝算就越大。

對自己不滿足,是任何真正有天才的人的根本特征。 

—— 契訶夫

發掘你的第一桶金

第一桶金是一個人將來邁向輝煌人生的奠基石,隻有先掘得人生的第一桶金,才能施展你更大的抱負,才能走向人生更大的成功。因為任何一個成功者的第一桶金,都浸透著他的智慧與血汗。有了第一桶金,第二桶、第三桶就容易源源不斷地來了,原因並不是因為有了資本,而是因為找到了賺錢的方法。這時候的你,哪怕這第一桶金全部失去了,也有十足的信心與能力重新找回。

曾經有這樣一則故事:呂洞賓看見一個乞丐可憐,就在路邊撿了一塊石頭,用手指一點,那塊石頭就變成了金磚。他將這金磚遞給乞丐,卻遭到了乞丐的拒絕。呂洞賓奇怪地問乞丐:“你為什麼不要金磚?”乞丐的回答卻是:“我想要你那根點石成金的手指。”第一桶金的意義就在於此,不僅賺了錢,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賺錢的方法。

賺取第一桶金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將普通手指變為點石成金的金手指的過程。創業已經成功的人,他的經曆和素質本身就是一筆財富,他可能有失敗的時候,負債累累,比一個窮人還窮,但隻要心不死,可以肯定他還會富起來的。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一些中外企業家賺取第一桶金的過程。

白手起家的富翁剛開始時都不是企業家和資本家,在積累財富和經驗的初期,他們或者是雇員,或者是自己雇傭自己的自由職業者。

新東方的校長俞敏洪是一位超級富翁,他並不是一開始就是一個企業家。俞敏洪198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英語係,畢業後留校任教。當時的薪水每個月僅有120元。他說,他當時唯一的能力就是教英語。1991年底,他開始在一些英語培訓學校兼課,拚命教書賺錢。一天教6個小時可賺60元,兩天就相當於剛開始在北大教課時一個月的工資。次年他就辭掉了北大的教職,專職為別人補習英語。“當時目標簡單,就想教書賺錢,然後出國讀書。”他說。但教著教著,他發現了一個重要的商機,那就是準備出國的人越來越多,他們都有補習英語的需求。1993年10月,俞創辦了新東方。但是,那時的學校員工隻有4個人,而學生也隻有20來個人。然而新東方很快就發展起來了,它收費很低,且處於高校的聚集地北京市海澱區,周圍有北大、清華、人大、北師大等數十所高校,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再加上他有聲有色、帶有激情的講課,吸引了很多學生的到來。1994和1995年,新東方發展特別快,開始在留學夢群體中樹立了權威。1995年,從全國各地走進“新東方”的學員達到了1萬多人,俞編寫的《GRE詞彙精選》被大學生們稱為出國留學考試的紅寶書,幾乎人手一冊,俞敏洪獲得了他從未有過的成功。隨著新東方的迅速發展,俞敏洪開始聘請大量教師和高級管理人員。在新東方,一名普通教師的年薪也能達到10萬以上。2000年,新東方僅教學收入就達9 000萬元。

俞敏洪的第一桶金可謂來之不易,但正是這第一桶金奠定了他事業的基礎。現在,“新東方”已經成為一個響當當的品牌。

在小平同誌“南巡”講話的1992年,55歲的尹明善不顧家人反對,開始創業。

他一開始就將創業核心指向了摩托車發動機,盡管在此之前,尹明善對摩托車是一無所知。當時重慶摩托車有“嘉陵”和“建設”兩大品牌。尹明善的做法是,將建設集團維修部的發動機配件買過來,自己裝配成發動機再賣出去,成本隻要一千四百塊,而賣價可以高達兩千。因為零部件係出名門,產品質量有保證,所以銷路一路看好。尹明善就是這樣借助建設集團的名牌零配件,迅速將銷路打開。為防止建設集團察覺,老謀深算的尹明善還指示手下化整為零,今天買某部分零件,明天再買另一部分零件。同時指示手下仔細研究哪些配件是通用的,容易買得到的,哪些零件是非建設集團不可的,然後積極聯係配套廠,設計替代品。4個月後,等建設集團醒悟過來,下令一個零件也不許賣給尹明善時,尹的替代品已經開發出來了。尹明善從摩托車行業掘得第一桶金高達百萬以上。目前身價五億兩千萬元,列2001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九十六位。

李嘉誠17歲開始自資做生意,當時,有一家貿易公司訂購了一批玩具輸往外國。當貨物已卸船付運,可以向對方收取貨款的時候,忽然,貿易公司的負責人來電通知,外國買家因財政問題,無法收貨,但貿易公司願意賠償損失。李嘉誠覺得,這批玩具很有市場,不愁顧客,損失有限,就不用賠償了。而且他也是考慮要留下一個空間,建立互信的關係,日後就有更多的生意機會了。

後來李嘉誠開始轉營塑料花,也沒有再把這件事放在心上。有一天,一位美國人突然找到他,說經某貿易公司的負責人推薦,認為長江廠是全香港最大規模的塑料花廠,這令他一時語塞,因為當時他的廠房並不太大。後來他才知道,從前那間貿易公司的負責人,認識這位美國人,並告訴他李嘉誠是完全值得信任的生意夥伴,還說了不少好話。

這位外商希望大量訂貨。但是為確證李嘉誠有供貨能力,外商提出須有富裕的廠家作擔保。李嘉誠白手起家,沒有背景,他跑了幾天,磨破了嘴皮子,也沒人願意為他作擔保,無奈之下,李嘉誠隻得對外商如實相告。

李嘉誠的誠實感動了對方,外商對他說:“從你坦白之言中可以看出,你是一位誠實君子。誠信乃做人之道,亦是經營之本,不必用其他廠商作保了,現在我們就簽合約吧。”沒想到李嘉誠卻拒絕了對方的好意,他對外商說:“先生,能受到如此信任,我不勝榮幸之至!可是,因為資金有限得很,一時無法完成您這麼多的訂貨。所以,我還是很遺憾不能與你簽約。”

李嘉誠這番實話實說使外商內心大受震動,他沒想到,在“無商不奸,無奸不商”的說法為人們廣泛接受時,竟然還有這樣一位“出淤泥而不染”的誠實商人,於是,外商決定,即使冒再大的風險,他也要與這位具有罕見誠實品德的人合作一回。李嘉誠值得他破一次例,他對李嘉誠說:“你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可信賴之人。為此,我預付貨款,以便為你擴大生產提供資金。”

這位美國人最後給出了6個月的訂單,更成為長江塑膠廠的永久客戶。他們所需的塑料花逐漸地全部由長江廠供應,使得李嘉誠的塑料業務發展一日千裏。做生意不怕吃虧,也需要以市場知識為依據的判斷,一時吃虧,長遠卻往往有利。正是因為李嘉誠的誠信之舉,使得他掘到了平生的第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