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一會兒,隨著音樂幕布再起,醜女們一個個塗脂抹粉,霓虹燈下果然是另一番模樣。
觀眾無不歎服,自此香奈爾公司生產的化妝品在市場上成為暢銷貨。
人在成長過程中,往往會承受諸多壓抑、打擊、挫折、失敗,久而久之,積習難返。由於害怕再次遭遇失敗,人們不願再次嚐試,不願突破現有的思維模式,不敢創新,直到徹底放棄對成功的渴望,畫地為牢,坐以待斃。因為害怕改變,所以將未來定義為“沒有辦法”;因為“沒有辦法”,所以不思進取。這樣自我設限,創造力、欲望和潛力被自身扼殺,人生被束縛在舊有的圈子裏,白白浪費掉大好時機。
成功崛起的富人,不是因循守舊、沒有任何壓力的觀光客,而是積極投入、努力創新的參與者。善於捕捉機遇,以創造性思維迎接機遇的人,最有希望與財富為伍。
創意無處不在。如果你掌握了創意思維的技巧,就能從失敗中找到正確的方向,使你絕地逢生,從而逆轉不利的人生經濟狀況。
美國有一家生產牙膏的公司,其產品優良,包裝精美,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記錄顯示,公司前10年每年的營業增長率為10%~20%,這令董事們十分興奮。不過,在隨後的幾年裏,公司的業績卻停滯不前,每個月維持同樣的數字。董事長對業績感到不滿,便召開全國經理級高層會議,以商討對策。
會議中,有名年輕經理站起來,對董事長說;“我手中有張紙,紙裏有個建議,若您要使用我的建議,必須另付我5萬美元。”
總裁聽了很生氣地說:“我每個月都支付薪水給你,另有分紅、獎金。現在叫你來開會討論,你還要另外付你5萬美元。是不是過分了?”
“總裁先生,請別誤會。若我的建議行不通,您可以將它丟掉,一分錢也不必付。”年輕的經理解釋說。
“好。”總裁接過那張紙,看完後馬上簽了一張5萬美元支票給那位年輕的經理。
那張紙上隻寫了一句話:將現有的牙膏管口的直徑擴大1毫米。
總裁馬上下令更換新的包裝。
試想,每天早上,每個消費者擠出比原來粗1毫米的牙膏,每天牙膏的消費量將多出多少呢?
這個決定,使該公司隨後一年的營業額增加了30%。
創業成功最關鍵的是創意,更重要的不在於創意本身有多少美妙和神奇,而在於它在多大程度上的不可複製、市場潛力的大小以及實施計劃的可行性。
要選擇彼此充分了解的、互補型的創業合作夥伴,選擇一個合適的創業切入點,選擇一個非成熟市場,這樣就會使創業早日成功的幾率大一些。創業就好比走鋼絲,稍微在哪個地方不小心,就會前功盡棄,甚至有生命危險,控製創業的風險是創業者保全自己的技巧。
創業者優點明顯,他們往往熱情和有韌性,有知識有勇氣,但往往缺點也很明顯。要麼是懂技術的不懂管理,要麼是在管理經驗上有一手但缺乏技術的前瞻性。但隨著市場上的摸爬滾打,很多創業者慢慢變成了多麵手。
創業所需的內部文化環境包括相互信任、核心人物、共同的信念。創業者所需的外部環境,如社會對創業者的理解和支持,政府以種種社會資源支持創業者,等等。隻有適宜的文化環境方可保障創業自由。在創業之前就把事業發展的規劃全想明白,經過反複論證是不現實的,如果全想明白了,可能機會已有人搶先了。創業時的環境往往大多數人不看好,這給少數看好這些業務的人以機會。這時用常規的方法去論證,往往會得出結論說這個業務將會失敗。
創業需要有創意的想法,但創意不等於創業,創意屬於意識範疇,創業屬於實踐範疇。創業至少需要技術、資金、人才、市場經驗、管理等因素中的二三項,否則貿然去創業,隻有失敗一條路。爭取和利用資源,才能力爭創業成功。
獨辟蹊徑才能創造出偉大的業績,在街道上擠來擠去不會有所作為。
——布萊克
遠見卓識是富人的標簽
曾經有這樣一則故事:
三個年輕人一同結伴外出,尋找發財機會。在一個偏僻的小鎮,他們發現了一種又紅又大、味道香甜的蘋果。由於地處山區,信息、交通等都不發達,這種優質蘋果僅在當地銷售,售價非常便宜。
第一個年輕人立刻傾其所有,購買了10噸最好的蘋果,運回家鄉,以比原價高兩倍的價格出售。這樣往返數次,他成了家鄉第一個萬元戶。
第二個年輕人用了一半的錢,購買了100棵最好的蘋果苗運回家鄉,承包了一片山,把果苗栽種。整整3年時間,他精心看護果樹,澆水灌溉,沒有一分錢的收入。
第三個年輕人找到果園的主人,用手指著果樹下麵,說:“我想買些泥土。”
主人一愣,接著搖搖頭說:“不,泥土不能賣。賣了還怎麼長果樹?”
他彎腰在地上捧起滿滿一把泥土,懇求說:“我隻要這一把,請你賣給我吧,要多少錢都行!”
主人看著他,笑了:“好吧,你給一塊錢拿走吧。”
他帶著這把泥土返回家鄉,把泥土送到農業科技研究所,化驗分析出泥土的各種成分、濕度等。接著,他承包了一片荒山,用整整3年的時間,開墾、培育出與那把泥土一樣的土壤。然後,他在上麵栽種了蘋果樹苗。
現在,10年過去了,這三位結伴外出尋求發財機會的年輕人命運迥然不同。第一位購蘋果的年輕人現在每年依然還要購買蘋果運回來銷售,但是因為當地信息和交通已經很發達,競爭者太多,所以賺的錢越來越少,有時甚至不賺錢反而賠錢。第二位購買樹苗的年輕人早已擁有自己的果園,因為土壤的不同,長出來的蘋果有些遜色,但是仍然可以賺到相當的利潤。第三位購買泥土的年輕人,他種植的蘋果果大味美,和山區的蘋果不相上下,每年秋天引來無數購買者,總能賣到最好的價格。
這個故事其實就是在講遠見,最有遠見的第三個年輕人賺取了最多的錢。
每個創富的人都是必須擁有遠見,以使你的決策能讓你從中獲取利益,賺取錢財。
亞吉波多曾這樣評價洛克菲勒:“洛克菲勒能比我們任何人都看得遠,他甚至能看到拐彎過去的地方。”
19世紀80年代中期,當賓州的油田由於瘋狂的開采而趨向枯竭時,蘊藏量更大的俄亥俄州的油田正在開發起來。
當時新發現的利馬油田,地處俄亥俄州西北與印第安交納東部交界的地帶。那裏的原油有很高的含硫量,反應生成的硫化氫發出一種雞蛋腐敗的難聞氣味,所以人們都稱之“酸油”。沒有原油公司願意買這種低質量的原油,除了洛克菲勒。
當洛克菲勒提出自己要買下油田的建議時,幾乎遭到了標準石油公司執行委員會所有委員的反對,包括亞吉波多、普拉特和羅傑斯等。因為這種原油的質量實在太低了,每桶隻值015美元,雖然油量很大,但誰也不知用什麼方法才能對它進行有效的提煉。隻有洛克菲勒堅持有一天會找到煉去高硫的方法。亞吉波多也說,如果那兒的石油提煉出來的話,他將把產生出來的石油全部吞進肚子。不管亞吉波多怎麼說,洛克菲勒總是固執地保持沉默。亞吉波多最終失望了,他當即表示將他的部分股票以每一美元減到85美分出售。
麵臨著非此即彼的選擇,執行委員會同意了。標準石油公司第一次以800萬元的最後價格購買了油田,這是公司第一次購買產油的油田。
洛克菲勒始終是樂觀的,美孚托拉斯的前景如此輝煌,他的樂觀簡直變成了如癡如狂。他從自己的腰包裏掏出300萬美元,讓一位頗有名氣的化學家——德國移民赫爾曼·弗拉希來研究一種可將石油中的硫提取出來的方法。
弗拉希一頭紮進了實驗室。洛克菲勒不懂科學,但知道科學家的工作是不能受到幹擾的。對弗拉希的要求,他一概有求必應。用於研究的經費是巨大的,幾萬美元維持幾個月時間就算不錯了。弗拉希提煉利馬石油的工作進展緩慢,研究費用卻持續地迅速增高,從幾萬美元增加到幾十萬美元。美孚公司的巨頭們再次開會,討論是否立即放棄利馬石油,把準備投到那兒的資金抽往別處。亞吉波多以勝利者的姿態,幽默地對洛克菲勒說:看來他已經沒必要喝光提煉出來的利馬石油了。他為自己轉讓股票的行為而感到慶幸。
然而,洛克菲勒仍以微笑作答,對大家的提醒不置一詞。
利馬石油的價格,在兩三年內一跌再跌。到1888年初,它已跌到每桶不到2美分,擁有利馬油田股票的人紛紛拋出,並自歎倒黴。
弗拉希的工作沒有中斷,他常常通宵達旦地待在實驗室裏。研究工作其實已有了些眉目。當洛克菲勒詢問他究竟有多大把握時,弗拉希謹慎地回答:至少有50%以上的把握。
於是,洛克菲勒不再說什麼。他命令手下到交易所收購那些廉價拋售的利馬石油股票,他要幹就要幹到底。
事實證明洛克菲勒是正確的。一段時間以後弗拉希的研究成功了,他找到了一種完善地處理含硫量過高的利馬油田的脫硫法,並因此獲得專利,這種方法從此就被稱為弗拉希脫硫法。
利馬油田的股票價格迅速上漲,短短的時間就上漲將近10倍。洛克菲勒收進的那些股票又賺了一大筆。
正是洛克菲勒的遠見卓識使他賺了這筆錢。
要成為成功的商人,就要有敏銳的心思,可以預知未來的情勢,不要眼光短淺,隻貪眼前的蠅頭小利,那樣的人永遠隻能跟在人們後邊,賠錢是肯定的。
縱觀曆史,預測人類的行為,顯然比預測天氣更容易。
智者切麵包時,計算10次才動刀;倘若換成愚者,即使切了10下也不會測量估算一下,因此切出來的麵包,總是大小不一或數量不對。這就是智者和愚者做事時思考模式的不同。
華爾街的金融巨子摩根也是那種善於把握變化趨勢,具有非凡洞見和遠見卓識的少數人之一。1871年,普法戰爭以法國戰敗而告終,法國因此陷入一片混亂,既要賠德國50億法郎的巨款,又要盡快恢複經濟。這一切都需要錢,而法國現政府要維持下去,就必須發行25億法郎的國債。麵對如此巨額的國債,再加上一個變數頗多的法國政治環境,法國的羅斯查爾德男爵和英國的哈利男爵(他們分別是兩國的銀行巨頭)不敢接下這筆巨債的發行任務,而其他小銀行就更不敢了。麵對風險,誰也不敢鋌而走險。這時,摩根敏銳地感到:當前的環境,政府不想垮台就必須發債,而這些債務將成為投資銀行證券交易的重頭戲,誰掌握了它,誰就可以在未來稱雄。但是,誰又敢來冒這個險呢?摩根想到:能不能將華爾街各行其是的各大銀行聯合起來?
把華爾街的所有大銀行聯合起來,形成一個規模宏大、資財雄厚的國債承購組織——“半迪加”,這樣就把需由一個金融機構承擔的風險分攤到眾多的金融組織頭上,無論在數額上,還是所承擔的風險上都是可以被消化的。摩根這套想法從根本上開始動搖和背離了華爾街的規則與傳統。不,應該是對當時倫敦金融中心和世界所有的交易所投資銀行的傳統的背離與動搖。當時流行的規則與傳統是:誰有機會,誰獨吞;自己吞不下去,也不讓別人染指。各金融機構之間,信息阻隔,相互猜忌,互相敵視,即使迫於形勢聯合起來,為了自己最大獲利,這種聯合也像六月的天氣,說變就變。各投資商都是見錢眼開的,為一己私利不擇手段,不顧信譽,爾虞我詐。鬧得整個金融界人人自危,提心吊膽,各國經濟烏煙瘴氣,當時人們稱這種經營叫海盜經營,而摩根的想法正是針對這一弊端的。各個金融機構聯合起來,成為一個信息相互溝通、相互協調的穩定整體。對內,經營利益均沾;對外,以強大的財力為後盾,建立可靠的信譽。摩根堅信自己的想法是對的,摩根憑借過人的膽略和遠見卓識看到:一場暴風雨是不可避免的。
正如摩根所料想的那樣,他的想法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在華爾街乃至世界金融界引起了軒然大波。人們說他“膽大包天”、“是金融界的瘋子”,但摩根不為所動,他相信自己的判斷沒有錯,他在靜默中等待著機會的來臨。後來的事實無疑證明了摩根天才的洞察力,華爾街的辛迪加成立了,法國的國債也消化了。摩根改變了以前海盜式的經營模式,後來又積極向銀行托拉斯轉變。華爾街無疑從投機者的樂園變成了全美經濟的中樞神經,而摩根及其龐大的家族也成了全美最大的財團之一。
我們知道,預見性想像對創富成敗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一個錯誤的決策往往與其預見能力不足有關,而一個正確的預見則可以幫助你快速獲得財富。曾一度令整個歐洲瘋狂的聯邦德國“電腦大王”海因茨·尼克斯多夫就是以其超前想像先聲奪人而取勝的。
海因茨原在一家電腦公司裏當實習員,隻是搞一些業餘研究,還常常不被采納,於是他自己外出兜售,得到了一家發電廠的賞識,預支了他3萬馬克,讓他在該廠的地下室研究兩台供結賬用的電腦。1965年,他獲得了成功,創造出了一種簡便、成本低廉的820型小型電腦。由於當時的電腦都是龐然大物,隻有大企業才用得起。因此,這種小型電腦一問世,立即引起了轟動。他為什麼要搞這種微型電腦呢?他自己的回答是:“看到了電腦的普及化傾向,也因此看到了市場上的空隙,意識到微型電腦進入家庭的巨大潛力。”在其富於想像的大腦中,他甚至“看到”每個工作台上都有一台電腦。可以說,正是這種預見和想像使他獲得了成功,並成為巨富。
1975年3月的一天,菲力普為在當天報紙上偶然看到的一條新聞興奮不已:墨西哥發現了類似瘟疫的病例。他馬上聯想到:如果墨西哥真的發生了瘟疫,則一定會傳染到與之毗鄰的加利福尼亞州和得克薩斯州,而從這兩州又會傳染到整個美國。事實是,這兩州是美國肉食品供應的主要基地。如果真如此,肉食品一定會大幅度漲價。於是他當即找醫生去墨西哥考察證實,並立即集中全部資金購買了鄰近墨西哥的兩個州的牛肉和生豬,並及時運到東部。果然,瘟疫不久就傳到了美國西部的幾個州。美國政府下令禁止這幾個州的食品和牲畜外運,一時美國市場肉類奇缺,價格暴漲。菲力普在短短幾個月內,因此淨賺了九百萬美元。
曾經有人把當前的社會稱為“想像力經濟”時代,要想在這個時代淘到金錢,你必須具有超凡的想像力,而想像力必須依托於遠見力,隻有遠見的人,才能準確地預測市場,看到未來的發展趨勢,從而取得成功。
是的,洛克菲勒能比我們任何人都看得遠,他甚至能看到拐彎過去的地方。
——亞吉波多
億萬富翁能從蛛絲馬跡中洞察財源
在股市之中,巴菲特縱橫馳騁,無人可敵。他以不斷進取的精神、冷靜敏銳的判斷力贏得了人們的尊敬。其實巴菲將最不同尋常的地方就是他的洞察力,正是這種洞察力為他帶來了滾滾財源。要想成為億萬富翁,培養你的洞察力是必須的。
1962年,柏克夏·哈撒威紡織公司因為經營管理不善而陷入危機,股票因此下跌到每股8美元。而巴菲特計算,柏克夏公司的營運資金每股在1650美元左右,是它股價的兩倍。於是,巴菲特以合夥人企業名義開始購進。到了1963年,巴菲特的合夥人企業已經成為柏克夏公司的最大股東,巴菲特也成為該公司的董事。
盡管柏克夏公司的形勢不斷惡化,工廠不斷關閉,銷售下降,公司虧損不斷,但巴菲特還是繼續買進。
很快,他的合夥人公司擁有了柏克夏49%的股份,並掌握了公司的控股權。作為傑出的股票投資天才,巴菲特接管柏克夏公司以後,再也沒有將收回的效益返回到紡織業上去,而是對存貨和固定資產進行了清理。他改變了柏克夏公司的資本源向,改變了企業的經營方向,使它從紡織業轉向了保險業。因為在巴菲特看來,紡織品行業需要廠房和設備投資,故而很消耗資金,而保險業卻是能直接產生現金的,它的收益馬上就可以得到,而債務卻是在很久以後才償付的。在保險公司收到資金到最後償付債務之間的時間內,它就可以擁有一大筆可以用來投資的基金,在貿易中叫做“籌款”。在巴菲特看來,開展保險業務就等於打開了一條可用於籌資和投資的現金通道。1967年,巴菲特以860萬美元收購了奧馬哈國際保險公司,從此以後,柏克夏就有了資金來源。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巴菲特又用柏克夏保險公司的“籌款”並購了奧馬哈太陽極公司和規模更大的伊利諾伊國民銀行及信托公司。到了今天,柏克夏公司的股票是紐約證券交易所最昂貴的股票,它的價格已由當初最低每股760美元上升到每股3 000美元,最高達到每股9 000美元。
1964年,由於色拉油事件的謠傳越來越多,美國捷運公司的股票再次跌至每股35美元。華爾街的證券商們好像商量好了,同唱著一個調子——“賣”。
就在這時候,巴菲特毅然逆潮流而動,將自己1/4的資產投入到這種股票上。
很快,他被自己這種類似賭法的投資所鼓舞了,美國捷運公司很快走出了色拉油謠傳的陰影,到了1965年,股價升到了7350美元一股,是收購價的1倍多。巴菲特合夥人企業在那一年創下了超過道·瓊斯工業指數33個百分點的驚人業績。
在巴菲特經營合夥人企業的第二個5年中,扣除巴菲特應得的利潤份額後,巴菲特有限責任合夥人的投資額上升了7042%,是道·瓊斯贏利的6倍。投資者們開始崇拜巴菲特了,因為他使他們每一個都變成了百萬富翁,他的地位達到了神話般的程度。《奧馬哈世界先驅報》這樣寫道:“全美國最成功的投資企業之一是在奧馬哈由一位在年僅11歲時就買了第一張股票的年輕人所經營的。”
買股票當然需要預測力和洞察力,因為在風雲變幻的股市上,時刻都變化萬千,沒有出色的洞察力,就不可能取得成功。其實不僅在股市上,在很多地方都需要洞察力才能取得財富。
老希爾頓創建希爾頓旅店帝國時,曾指天發誓:“我要使每一寸土地都長出黃金來。”
無疑,他是天才,天才特有的目光使他從不忽略任何一次發財的機會,任何一寸他所管轄的土地都不會休閑靜睡。
70年前,希爾頓以700萬美元買下華爾道夫——阿斯托裏亞大酒店的控製權之後,他以極快的速度接手管理了這家紐約著名的賓館。一切欣欣向榮,很快進入正常的最佳營運狀態。在所有的經理們都已認為充分利用了一切生財手段、再無遺漏可尋時,希爾頓依舊像園丁一樣,一言不發地尋找著可能被疏忽閑置的菜地。
人們注意到,他的腳步時常在酒店前台有所停頓,他的目光像鷹一樣,注視著大廳中央巨大的通天圓柱。當他一次次在這些圓柱周圍徘徊時,侍者們都意識到,又有什麼旁人意想不到的高招兒閃耀在他的頭腦裏了。
希爾頓獨自推敲過這些柱子的構造後發現,這4根空心圓柱在建築結構上沒有支撐天花板的力學價值。那麼它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呢?美觀嗎?但沒有實用價值的裝飾,無異於空間的一種浪費。希爾頓最不能容忍的就是一箭隻射一雕。
於是,他叫人把它們迅速改造成4個透明玻璃柱,並在其中設置了漂亮的玻璃展箱。這回,這4根圓柱就不僅僅是裝飾性的了,在廣告競爭激烈的時代,它們便從上到下充滿了商業意義。沒過幾天,紐約那些精明的珠寶商和香水製造廠家便把它們全部包租下來,紛紛把自己琳琅滿目的產品擺了進去。而老希爾頓坐享其成,每年都由此淨收20萬美元租金。
希爾頓就是希爾頓,他的洞察力的確不同凡響。世上許多地方,時時處處皆有財源,就看你是否有一雙發現的眼睛。培養洞察力,是致富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
有許多人想幹一番大的事業,但總是強調沒有資金或其他必備的條件。實際上,隻要思路開闊,能夠想別人想不到的主意,即使空氣和水也能賣錢。例如日本商人將田野、山穀和草地的清新空氣,用現代技術儲製成“空氣罐頭”,然後向久居鬧市、飽受空氣汙染的市民出售。購買者打開空氣罐頭,靠近鼻孔,香氣撲麵,沁人肺腑,商人因此獲得了高額利潤;美國商人費涅克周遊世界,用立體聲錄音機錄下了千百條小溪流、小瀑布和小河的“潺潺水聲”,然後高價出售。有趣的是,該行業生意興隆,購買水聲者絡繹不絕;法國一商人別出心裁,將經過簡易處理的普通海水放在瓶子中,貼上“海洋”商標出售;國外還有人銷售月亮上的土地、星星的命名權,等等。
聯邦政府重新修建自由女神像,但是因為拆除舊神像扔下了大堆大堆的廢料。為了清除這些廢棄的物品,聯邦政府不得已向社會招標。但好幾個月過去了,也沒人應標。因為在紐約,垃圾處理有嚴格的規定,稍有不慎就會受到環保組織起訴的。
猶太人麥考爾正在法國旅行,聽到這個消息,他立即終止休假,飛往紐約。看到自由女神像下堆積如山的銅塊、螺絲和木料後,他當即就與政府部門簽下了協議。消息傳開後,紐約許多運輸公司都在偷偷發笑,他的許多同事也認為廢料回收是一件出力不討好的事情,況且能回收的資源價值也實在有限,這一舉動未免有點愚蠢。
當大家都在看他笑話的時候,他已開始工作了。他召集一批工人,組織他們對廢料進行分類:把廢銅熔化,鑄成小自由女神像;舊木料加工成女神的底座;廢銅、廢鋁的邊角料做成紐約廣場的鑰匙;甚至把從自由女神身上掃下的灰塵都被他包裝了起來,賣給了花店。
結果,這些在別人眼裏根本沒有用處的廢銅、邊角料、灰塵都以高出它們原來價值的數倍乃至數十倍賣出,而且居然供不應求。不到3個月的時間,他讓這堆廢料變成了350萬美元。他甚至把一磅銅賣到了3 500美元,每磅銅的價格整整翻了1萬倍。這個時候,他搖身一變,成為麥考爾公司的董事長。
麥考爾的洞察力使他變廢為寶,化腐朽為神奇,賺了一大筆,洞察力的作用在此可見一斑。
6年前,傑克·巴倫奇正與妻子艾米在愛荷華家中,忽然電視畫麵上出現了阿爾加礦泉水的廣告。當微量元素溶入水中發出“噗噗”的聲音時,一個靈感也在他腦中冒泡了:“我們為什麼不製造一種能投入水中的固體清潔劑呢?”
靠著一位化學家幫助,傑克開始研製名為仙人掌傑克的全效清潔劑——一種狀似子彈的藥丸,它能將一誇脫水變成一種清洗液,清洗從地板到鏡子、甚至寵物等各類東西上的汙跡。他接著又研製了一種汽車擦洗和上蠟藥丸,以及一種形似藥片、可以替代去垢劑、漂白劑和織物柔軟劑的洗衣“維生素”。一年下來,他的產品銷售毛利超過了200萬美元。
1861年,摩根在鄧肯商行做事,受命前往古巴的哈瓦那,采購魚、蝦、貝類及砂糖等貨物。在返回的途中,輪船停泊在新奧爾良,他信步走過充滿巴黎浪漫氣息的法國街道,來到了嘈雜的碼頭。這時,一位陌生白人拍了拍他的肩膀,問道:“小夥子,想買咖啡嗎?”此人自我介紹說,他是往來美國和巴西的貨船船長,受委托到巴西的咖啡商那裏運來一船咖啡。沒想到美國的買主已經破產,隻好自己推銷。如果給現金,他可以以半價出售。這位船長大約看摩根穿著考究,像個有錢人,就拉他到酒館談生意。
摩根考慮了一會兒,就打定主意買下這些咖啡。於是,他帶著咖啡樣品,到新奧爾良所有與鄧肯商行有聯係的客戶那兒推銷,但誰都不敢接手。他就大著膽子以鄧肯商行的名義買下了全船咖啡,並發電報給紐約的鄧肯商行說,已買到一船廉價咖啡。然而,鄧肯商行回電嚴加指責,“不許擅自用公司名義!立即取消這筆交易!”他隻好發電報給倫敦的父親朱尼厄斯·摩根,向他求援。在父親的默許下,摩根用父親在倫敦的戶頭,償還了原來挪用鄧肯商行的金額。在那名船長的介紹下,他又買了其他船上的咖啡。
結果,他賭贏了!這個成功是他第一次的成功,當然也是一直到後來,他最念念不忘、最值得懷念的一次成功。就在他買下大批咖啡不久,巴西咖啡因受寒而減產,價格一下子猛漲了2~3倍。他大賺了一筆,不但鄧肯對他讚不絕口,連他遠在倫敦的父親也誇他有出息。
從某種意義上說,洞察力就是財源。要想成為億萬富翁,沒有洞察力是不行的。眾人都能觀察到的商機,即使你看到了又有何作用呢?隻有洞察眾人所不察的商機,才能獲取財富。
腦袋裏的智慧,就像打火石裏的火花一樣,不去打它是不肯出來的。
——莎士比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