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機遇創造億萬富翁,?機遇其實也是創造出來的(1 / 3)

第五章機遇創造億萬富翁,機遇其實也是創造出來的

機遇是產生金錢的“酶”

機遇是產生金錢的重要因素,任何人都會遇到,隻不過有的人多一些,有的人少一些,有的人不斷獲取,有的人卻逐漸失去。“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當你懂得打開機遇大門時,你就找到了致富的“酶”。

丹皮爾從哈佛大學畢業後,進入一家企業做財務工作,盡管賺錢很多,但丹皮爾很少有成就感,經常被沮喪的情緒籠罩著。他不喜歡枯燥、單調、乏味的財務工作,他真正的興趣在於投資,做投資基金的經理人。

丹皮爾為了消除自己的沮喪情緒,就出去旅行。在飛機上,丹皮爾與鄰座的一位先生攀談起來,由於鄰座的先生手中正拿著一本有關投資基金方麵的書,雙方很自然地就轉入了有關投資的話題。丹皮爾特別開心,總算可以痛快地談論自己感興趣的投資,因此就把自己的觀念,以及現在的職業與理想都告訴了這位先生。這位先生靜靜地聽著丹皮爾滔滔不絕的談話,時間過得很快,飛機很快到達了目的地。臨分手的時候,這位先生給了丹皮爾一張名片,並告訴丹皮爾,他歡迎丹皮爾隨時給他打電話。這位先生從外表來看,是一名普通的中年人,因此丹皮爾沒有在意,就繼續自己的旅程。回到家裏,丹皮爾整理物品的時候,發現了那張名片,仔細一看,丹皮爾大吃一驚,飛機上鄰座的先生居然是著名的投資基金管理人!自己居然與著名的投資基金管理人談了兩個小時的話,並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丹皮爾毫不猶豫,馬上提上行李,飛到紐約。一年之後,丹皮爾成為一名投資基金的新秀。

如果沒有在飛機上的這次機遇,丹皮爾也許還要在那家企業的財務崗位上繼續待下去。機遇為丹皮爾帶來了財運。

機遇是往往在瞬間就決定了人生和事業的命運,抓住了機遇,就徹底地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前途。機遇,是瞬間的命運。

伯納德·巴魯克是美國著名的實業家、政治家和哲人,20多歲就已經成為盡人皆知的百萬富翁。同時,在政壇上也鵬程萬裏、呼風喚雨,從而贏得事業、權力的雙豐收。1916年,他被總統威爾遜任命為“國防委員會”顧問和“原材料、礦物和金屬管理委員會”主席。事隔不久又被政府任命為“軍火工業委員會”主席。1946年,巴魯克的政績又躍上一個新台階,他有幸成為美國駐聯合國原子能委員會的代表,在70多歲的高齡時雄風不減。當年,他曾提出過建立一個以控製原子能的使用和檢查所有原子能設施的國際權威的著名計劃——“巴魯克計劃”。

和別的美國商人一樣,巴魯克在創業伊始時也曆盡千辛萬苦,正是因為他擁有一雙善於發現事物之間聯係的眼睛,在常人看來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物,巴魯克卻發現它們之間存在的聯係,從這種聯係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意機會,並一夜暴富。

1899年,即巴魯克28歲那年的7月3日晚上,他在家裏忽然聽到廣播裏傳來消息說,聯邦政府的海軍在聖地亞哥將西班牙艦隊消滅。這意味著很久以前爆發的美西戰爭即將告一段落。

7月3日,這天正好是星期天,第二天即7月4日,也就是星期一,一般而言,證券交易所在星期一不營業,但私人的交易所則依舊工作。巴魯克馬上意識到,如果他能在黎明前趕到自己的辦公室大把吃進股票,那麼就能大賺一筆。

在19世紀末唯一能跑長途的隻有火車,但火車晚上不運行。在這種讓人幹著急的情況之下,巴魯克在火車站個人承包了一列專車,火速趕到自己的辦公室,做了幾筆讓人羨慕的生意。

《克雷洛夫寓言》中有一個小故事說,當幸運女神光臨一家隻有三個弟兄的茅舍時,老大去經商,發了財;老二去做官,當了大官,也發了財;老三去捕蒼蠅,成了百發百中的捕蠅能手。半年後,當幸運女神離去時,隻有老三仍然貧窮,仍然哀歎自己沒有得到幸運女神的照顧。

這個寓言對自我發展中如何利用時機是很有啟迪的,每個人常常麵臨著多種機遇,比如,在同樣兩小時內,去看書,看電影,幹活,打撲克,吹牛……所有這些就是所謂機遇。可是在這些機遇中,它們的成本是不一樣的,花幾美元看一場電影,成本是否僅是幾美元?不是,因為還耗費了兩個小時的時間,兩個小時又會給你帶來多大價值呢?這就是機遇價值了。

王誌遠——一位20世紀70年代從大陸到香港謀生的打工仔,便是靠成功的投機發家的。

1976年春,王誌遠來到香港,在一家小工廠裏做工。但繁重的工作和微薄的薪金使這個誌向高遠的小夥子感到非常不滿足。一天他看到了一則廣告:“如果閣下對目前的處境感到不滿,希望有所改變的話,請到香港××中心二樓D一談。”懷著一線希望,王誌遠來到了廣告中所說的地點。

排在他前麵的人很多,一個個信心百倍地走進那扇辦公室的大門又一個個垂頭喪氣地出來。王誌遠心中捏了把冷汗,十分緊張,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夠入選。

好不容易輪到王誌遠了,他在門外長長地舒了口氣,定了定神,然後大方地走了進去。房間裏麵早已坐好了5個人,像一排法官,眼裏透著嚴厲的光逼視著王誌遠。

問話開始。有人問道:“王先生,你知道什麼是期貨嗎?”

“期貨”,一個完全陌生的名詞,在王誌遠的頭腦中完全沒有這個詞的印象,他隻好老老實實地回答:“不知道。”

“那麼什麼叫做商品呢?”

“不知道。”

“那你一定沒在金融業供過職吧?”

“沒有,我隻是一個大陸來的打工仔。”

5個主考官對視了一下,都紛紛搖了搖頭,這時一位主考官又問了他一個問題:“現在有兩份工作,一份月薪3 000元,每年加薪5%,但是薪水是固定的;另一份工作月薪2 000元,但是有一份傭金靠你自己去爭取,也許是一筆數額巨大的金錢。如果讓你選擇,你會選哪一份呢?”

王誌遠遲疑了一會兒,說道:“我會選後麵的一份。”

“為什麼呢?”

“因為我看中了第二份工作中可以爭取的機遇。”王誌遠平靜地說道。

5個主考官臉上露出了欣喜的表情,在金融業便需這種敢於抓住“機遇”的勇氣。“王先生,你回去吧,我們研究後會告訴你結果的。”

結果是令人興奮的,對期貨一無所知的王誌遠就這樣進了期貨貿易這個陌生的天地,開始了他的奮鬥。

期貨市場是投機者的樂園,搞期貨交易的人必須要深謀遠慮,要在別人之前搶先抓住機遇,才能夠賺大錢。王誌遠初入期貨市場,對期貨一無所知,但是他全憑著對於投機的靈感,而做成了一筆又一筆的大生意。

“你們都付出了同樣的努力,但是有人成功了,有人卻失敗了,原因何在呢?在商業活動中,時機的把握甚至完全可以決定你是否有所建樹,抓住每一個致富的機遇,哪怕那種機遇隻有1實現的可能性,隻要你抓住了它,就意味著你的事業已經成功了一半。”

卡耐基的話明確道出了為何有人失敗,有人成功的原因。機遇,是一個多麼重要的東西,它對於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關鍵就在於你能不能夠牢牢地將它握在手中,成為你財緣的指南針。

每個成功者的背後都有許多條交錯往複的路,而機遇就像是在每條道口旁的路標,指引著善於把握時機者踏入成功之途,而拋棄無所用心者於迷茫之中。

有人說:“機遇是上帝的別名。”那麼,機遇究竟是什麼呢?其實機遇是一種有利的環境因素,讓有限的資源發揮無窮的作用,借此更有效地創造利益。具體地說,機遇就是指在特定的時空下,各方麵因素配合恰當,產生有利的條件。誰能最先利用這些有利條件,運用手上的人力、物力,從事投資,誰就能更快、更容易地獲得更大的成功,賺取更多的財富。

機遇之所以成為社會主體成功與發展的因素,有一種理論是這樣解釋的:任何係統的演化一方麵取決於係統內部運動,同時必然受到環境的影響和製約,係統能不能達到目的,是係統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同樣或類似係統在不同環境中會形成決然不同的演化方向,有的達到目的,有的沒有達到目的,一個特別有利於達到目的的環境對於該係統來說,就是係統優化的一個機遇。

首先要善於發現和抓住機遇。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說的是事業成功取決於兩方麵的因素,一是主觀努力,二是客觀機遇。因此,一個成功企業家必須具備的重要素質就是“是否善於發現和抓住機遇”。機遇是產生金錢的“酶”,隻要你能抓住那稍縱即逝的機遇,你就相當於抓住了金錢。

機會來的時候像閃電一般短促,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利用。

——巴爾紮克

億萬富翁是機遇創造的

中國有句古話說得好,“時勢造英雄”,把它放在創富這件事依然成立,時勢為時代創造出創富的機遇,這些機遇造就了一大批富人。因此,可以說,億萬富翁是機遇創造出來的。

人與人之間的窮富本沒有距離,卻因機遇被利用的程度,而形成了三六九等。

詹姆斯先生本來在波士頓一家百貨公司裏當打字員,工作辛苦,薪水卻不多,一個月才2 000多塊錢,僅夠糊上一家八口的嘴巴,不致挨餓。

但不幸的是,詹姆斯卻意外地卷入到一樁糾紛之中,失業了,他們一家的生活,現在隻有靠他妻子替人家洗衣服來維持了!

有一天,他在教兩個大孩子認字,忽然來了一陣風,把桌上的紙吹走了,掉得滿地都是,他氣惱萬分,蹲下身去把紙張逐一撿起來,疊成一疊。他無意中想到,假如用一個小夾子把這些紙夾起來,這樣不是不會被風吹走了嗎?

這樣的夾子,不是沒有。可是市麵上賣的夾子體積很大,用起來不方便。如果,有人能造出一種輕便的夾子把紙張夾住,那是多好的事啊!

有一天晚上,他剛剛用鐵線替他太太編好一個籃子,剩下一些零碎、長短不齊的鐵線丟在桌子上。他隨手拿起一條,無目的地扭弄著,時而扭向東,時而扭向西。

這時,他的嶽母在給孩子們講一個民間故事,最後附上幾句格言,深深打動了他的心:

“太陽下的每一災禍,

必有法子補救,或者沒有法子補救。

若有,去尋求補救。

若無,不要有內疚。”

他重複著這句話,想到自己的失業,孩子們的失學,太太的操勞,丈母娘的眼淚,偶然他也想到那個夾文件的小夾子。

忽然,他靈機一動,就把那根小鐵線扭成一個回形夾子,把它夾在一疊紙張上,拿起來一看,居然把紙張夾得牢牢的。

他一興奮,又扭起第二個,扭得更美觀些。

再扭第三個,當然又更進一步。不由得令他想到:如何能夠把這些鐵線夾子扭得更快!更好!

想了好幾天,扭了好幾十次,他終於想出製造“萬字夾”的方法來了。

他和妻子商量好一會,希望他太太能想辦法向人家借來2 000元,試行製造這種萬字夾出售。

他的妻子勉為其難地答應了他的要求。幾番奔波,才向人家借來2 000塊錢。他就用這2 000塊錢製成了一架小型的手搖機器,買進了幾十磅鐵線,開始製造萬字夾了。

製好以後,他又親自拿著萬字夾到各文具店推銷。因為是新產品,不知道銷路如何,所以大多數文具店不肯代銷,隻有少數商店勉為其難答應代銷。

沒想到,由於是新產品,而且用起來確實很方便,用的人倒不少。訂購萬字夾的文具店越來越多了,有不少店主,還親自跑到貧民區去找他要貨。

他,由兩個星期銷出70磅萬字夾,變成為一天內銷出700磅萬字夾了!

8年後,詹姆斯,成為了擁有8家大工廠的萬字夾大王!

沒有經曆失敗的痛苦,沒有偶然發現的“萬字夾”的機遇,就沒有詹姆斯的成功,正是機遇造就了他這個“萬字夾大王”。

有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機會是上帝的別名。”在特定的時間裏,各種因素配合恰當,就會產生有利的條件。誰最先利用這些有利的條件,運用手上的人力、物力從事投資,誰就能更快、更容易獲得更大的成功,賺取更多的財富。這些有利條件的總和便是機會,高財商的人往往善於把握這些得到財富的機會。

李敏打小就酷愛養花弄草。在家鄉的小鎮上,家家戶戶均房前屋後都種滿了花草樹木。李敏的父親更是對種養花草一往情深,把自家院落布置得像個大花園。在父親的影響下,她從小就有一個不大的夢想——開一家屬於自己的鮮花店。但是,曆史的機遇讓她的夢想在她職業高中畢業後拐了一個彎,她走進一家大型國有商場。繁忙的工作並沒有把她的夢想淹沒,她時常到花市走走看看,還訂閱了一些花卉報紙雜誌研讀。

1997年,李敏所在的商場因經營不善而倒閉,下崗後的她很快找到了另一份工作——在一家私營通訊公司做營銷員,並包攬了一個縣城的全部業務。搞營銷的經曆鍛煉了李敏經營方麵的才能,更增強了她開鮮花店當老板的念頭。

兩年後,她離開通訊公司,靜下心來調查家鄉鮮花市場的行情。她發現,當地鮮花店越開越多,競爭非常激烈,如果涉足,風險很大,幾乎沒有成功的機會。於是,她把眼光轉向盆栽的綠葉植物,一番調查後,她得到了與鮮花市場同樣的結論。

有沒有既美觀大方、有品味,又容易養護、生長時間長的花卉品種呢?正當李敏為此苦苦思索時,一篇關於瑞士“拉卡粒”無土栽培技術及其他一些關於水培技術和無土栽培花卉的文章深深吸引了她,看著圖片上那些生長在透明玻璃瓶裏,在五顏六色的營養液裏伸展著可愛的根部的花卉,李敏的心被觸動了,“這不正是我日夜尋找的東西嗎?”

李敏認真思考起這種花卉的市場前景。不用土、沒有異味、沒有汙染、不生蟲,還能觀賞從葉到根植物生長的全過程,正常情況下,半個月左右換一次水就可以了。

現代人生活節奏加快,讓人在閑暇之餘變得更“懶”了,對越方便的東西越青睞。這就為李敏那讓人不費勁就能享受到綠葉鮮花的“懶人植物”提供了機遇。

“我何不嚐試把它叫做‘懶人花卉’呢?”

李敏按圖索驥,找到了那位研究水培花卉技術的工程師。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經過幾天的學習,她就掌握了這項少有人問津的新技術。

帶著“拉卡粒”、“營養液”和胸有成竹的自信,李敏匆匆趕回家鄉。在家中,她獨自對吊蘭、多子斑馬等十幾個品種進行了兩個星期的實驗,相當成功。

看準了“懶人花卉”的龐大市場,李敏說幹就幹,在家鄉成立了首家“懶人花卉”培育中心。這個中心擁有大型苗圃,采取連鎖經營的方式,在花草魚蟲市場、超市和居民小區等入口集中地區開出分店,為人們美化居室提供服務。

“懶人花卉”一亮相,就受到人們的喜愛,顧客蜂擁而至。

李敏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機遇的催生下,李敏成功了。李敏的成功給我們一個重要啟示,善於發現機遇並抓住機遇,機遇就會造就你的成功。

綜觀中國現代的富人群體,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那就是所有的富人都來自於改革開放以來的四次創富機遇,正是這四次機遇造就了現在的富人。

在20個世紀80年代個體戶還是個貶義詞,是一些待業青年、無業遊民的代名詞。但偏偏就是這幫人,趕上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機遇,趕上了流通領域的市場化,他們就開始不務正業練攤、倒騰。倒服裝,倒電器,把廣州的東西運回內地來賣,就憑跑個差價,硬是發了,成了萬元戶。那時候機關人員的月薪也就是一兩百元,萬元戶是個什麼概念!與其說他們抓住了機遇,還不如說機遇抓住了他們,但不管怎麼說,抓住了,命運就變了,他們成為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一批富人。

第二次創富機會是生產資料市場化的時期產生的。20世紀80年代後期,“雙軌製”是個財富關鍵詞,由此而衍生出“批文”、“官倒”、“腐敗”等熱門字眼。生產資料不是小生意,也不是民間可以隨意做的,比如鋼鐵、木材、土地,等等,在計劃內計劃外那麼一倒騰,利潤就不得了,於是第二批富人就此產生了。

第三次創富機會是在20世紀90年代,金融領域的市場化湧現的。因為有了股市,就有了上市公司,就有了原始股,有了上市資格的審批者,也有了股民、股評家和操盤手,大家都來分這一杯羹,共同富裕,共同繁榮。股市的神話是很多的,造就了一大批投機取巧的富人。在這個階段,百萬已經是個很普通的數字,“十萬元才起步,百萬元不算富,千萬元還馬虎”,至於萬元戶,基本上也就和窮人差不多了。時代在進步,富人的標準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這都是20世紀90年代的事了,股市的神話基本上都在那時產生,20世紀90年代末期進入股市的,已經機會很少,暴利不可能持續,過了那個村,就沒有那家店了,這就叫機遇。

20世紀90年代後期是第四次創富的機遇,這次機遇來自於知識與技術市場化,俗稱知識經濟。這個時期的英雄是丁磊、張朝陽、王誌東這些網絡軟件英雄們。英雄迅速地誕生,又迅速地死亡,媒體上每天都能看到一夜暴富的故事,知本家一時成為眾人結論的話題。

從以上論述可以看出,富人和機遇的關係,富人從何而來?若沒有這四次機遇,他們又如何能夠富有?由此看來,富人是由機遇創造的。目前,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越來越深入,社會越來越開放,機遇無處不在,隻要你能夠搭上機遇的快車,你就能夠富起來。

如果沒有機會,沒有運氣,沒有人提攜,即使再有才幹的人也都無法出人頭地。

——小普林尼

窮人等機遇,億萬富翁做機遇的CEO

“設計運氣,就是設計人生。所以在等待運氣的時候,要知道如何策劃運氣。這就是我,不靠天賜的運氣活著,但我靠策劃運氣發達。”這是美國石油大亨約翰·D·洛克菲勒的一句話。這個世界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窮人,因為窮人隻知道等機會,像“守株待兔”故事中的農夫一樣,從早到晚,從日出到日落,可機遇永遠不會自動上門。真正的富人卻自己為自己創造機會去成功。

1860年美國南北戰爭爆發了。

隨著戰爭形勢的迅猛發展,為了保證軍需用品的供應,華盛頓聯邦政府把重點放到東西橫向的大量鐵路的修建上。不久,大鐵路網修建告成,投入使用,它連接了大西洋沿岸的東北部城市和大陸中部的密西西比河穀,這使新興城市克利夫蘭的交通樞紐地位更加突出。

洛克菲勒對這種天時地利的好機會是絕對不會放過的。

“戰爭,戰爭。”洛克菲勒興奮地在辦公室裏來回踱步,和他往常沉靜的模樣判若兩人。

“戰爭怎麼樣呢?莫非你想去打仗?”克拉克不解地問。

“打仗?除非我瘋了。”洛克菲勒頓了頓,又說:“咱們要抓緊時機。”

“對,抓緊時機大幹一場。連續兩年的霜害使許多個州的農作物遭到災難性的打擊,現在戰爭又開始了,你知道這一切將意味著什麼?將意味著食品和日用品的大量短缺,意味著大規模的饑荒。”

洛克菲勒滔滔不絕地說著,這是他第一次像個演說家。金錢在任何時候都是超級興奮劑,眼下更是如此。

但是他們公司的所有積蓄加到一塊兒,也不夠買下洛克菲勒想要吃進的那麼多貨物。然而時間即金錢,戰火已在蔓延,物質短缺的現象已經發生。現在,向銀行貸款對洛克菲勒來說已經不是難題了,這次他不是貸2 000,而是貸20 000。

然而銀行一眼看透了洛克菲勒想借戰爭發財的念頭,盡管洛克菲勒有足夠的信譽,仍然隻給他2 000元。

洛克菲勒還想說什麼,但銀行的漢迪先生揮揮手,讓他出去。

2 000元就2 000元吧,洛克菲勒向漢迪先生鞠了一躬。

他的心思已經全部集中到這一場賭博一般的生意是否能賺錢,銀行的貸款是否有能力償還。

洛克菲勒通過對戰爭形勢的時刻分析,使投機生意做得越來越紅火,從中賺取的利潤成倍增長,那些從中西部和遙遠的加利福尼亞購進的食品甚至連華盛頓聯邦政府的需求都不能滿足,另外從密西根套購的鹽也因為供求數量的懸殊而大賺特賺。

把握機遇的並非命運之神,而恰恰是我們自己,正如伊壁鳩魯所說:“我們擁有決定事變的主要力量。因此,命運是有可能由自己來掌握的,願你們人人都成為自己幸運的建築師。”

有些人,由於平時沒有養成利用機遇、挑戰機遇的精神,當機遇忽然來臨時,反而心生猶豫,不知該不該接受。於是,在患得患失之際,機遇擦肩而過,悔之晚矣。因此,在平時就應養成利用機遇、挑戰機遇的精神。比如,若有在眾人麵前表現或發表意見的機遇,就應盡量利用,一方麵克服心理障礙,一方麵訓練自己的膽識。

一個不善利用機遇的人,就好像茫茫大海中一隻沒有航向的漂流小船一樣,一旦沒有了順風的吹動,它將永遠盲目地在海上獨行,如果遇到了暗礁,會立刻撞得粉身碎骨。

拉菲爾·杜德拉,委內瑞拉人,他是石油業及航運界知名的大企業家。他以善於“創造機會”而著稱。他正是憑借這種不斷找到好機會進行投資而發跡的。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裏,他就建立了投資額達10億美元的事業。

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杜德拉在委內瑞拉的首都擁有一家玻璃製造公司。可是,他並不滿足於幹這個行當,他學過石油工程,他認為石油業是個賺大錢且更能施展自己才幹的行業,他一心想躋身於石油界。

有一天,他從朋友那裏得到一則信息,說是阿根廷打算從國際市場上采購價值2 000萬美元的丁烷氣。得此信息,他充滿了希望,認為躋身於石油界的良機已到,於是立即前往阿根廷活動,想爭取到這筆合同。

去後,他才知道早已有英國石油公司和殼牌石油公司兩個老牌大企業在頻繁活動。無疑,這本來已是十分難以對付的競爭對手,更何況自己對經營石油業並不熟悉,資本又並不雄厚,要成交這筆生意難度很大。然而,他沒有就此罷休,而是采取迂回戰術。

一天,他從一個朋友處了解到阿根廷的牛肉過剩,急於找門路出口外銷。他靈機一動,感到幸運之神到來了,這等於給他提供了同英國石油公司及殼牌公司同等競爭的機會,對此他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他旋即去找阿根廷政府。當時他雖然還沒有掌握丁烷氣,但他確信自己能夠弄到,他對阿根廷政府說:“如果你們向我買2 000萬美元的丁烷氣,我便買2 000萬美元的牛肉。”當時,阿根廷政府想趕緊把牛肉推銷出去,便把購買丁烷氣的投標給了杜德拉,他終於戰勝了兩個強大的競爭對手。

投標爭取到後,他立即加緊籌辦丁烷氣。他隨即飛往西班牙。當時西班牙有一家大船廠,由於缺少訂貨而瀕臨倒閉。西班牙政府對這家船廠的命運十分關注,想挽救這家船廠。

這一則消息,對杜德拉來說,又是一個可以把握的好機會。他便去找西班牙政府商談,杜德拉說:“假如你們向我買2 000萬美元的牛肉,我便向你們的船廠訂製一艘價值2 000萬美元的超級油輪。”西班牙政府官員對此求之不得,當即拍板成交,馬上通過西班牙駐阿根廷使館,與阿根廷政府聯絡,請阿根廷政府將杜德拉所訂購的2 000萬美元牛肉,直接運到西班牙。

杜德拉把2 000萬美元的牛肉轉銷出去了之後,繼續尋找丁烷氣。他到了美國費城,找到太陽石油公司,他對太陽石油公司說:“如果你們能出2 000萬美元租用我這條油輪,我就向你們購買2 000萬美元的丁烷氣。”太陽石油公司接受了杜德拉的建議。從此,他便打進了石油業,實現了躋身於石油界的願望。經過苦心經營,他終於成為委內瑞拉石油界巨子。

在19世紀50年代,美國加州一帶曾出現過一次淘金熱。年輕的猶太人列瓦伊·施特勞斯聽說這件事趕去的時候,為時已晚,從沙裏淘金的活動已到了尾聲。

他隨身帶了一大卷斜紋布,本想賣給製作帳篷的商人,賺點錢作為創業的資本,誰知到了那裏才發現,人們早就不需要帳篷,卻需要結實耐穿的褲子,因為人們整天和泥水打交道,褲子壞得特別快。

他腦筋動得快,就把自己帶來的斜紋布,全做成耐用耐穿的褲子,於是,世界上第一條牛仔褲誕生了。

後來,列瓦伊·施特勞斯又在褲子的口袋旁裝上銅紐扣,以增強褲子口袋的強度。此後,列瓦伊·施特勞斯開始大量生產這種新穎的褲子,銷路極好,引得其他服裝商競相模仿,但是列瓦伊·施特勞斯的銷售額仍一直獨占鼇頭,每年大約能售出100多萬條這樣的褲子,營業額高達5 00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