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行動永遠是第一位的
行動永遠是第一位的
美國金融大亨摩根曾經說過:“一張地圖,不論多麼詳盡,比例多麼精確,它永遠不可能帶著它的主人在地麵上移動半步。一個國家的法律,不論多麼公正,永遠不可能防止罪惡的發生。任何寶典,即使你手中的羊皮卷,也永遠不可能創造財富。隻有行動才能使地圖、法律、寶典、夢想、計劃、目標得以實現。”
行動,永遠都是第一位的。無論你做什麼,從事什麼行業,行動就像食物和水一樣,是你成就理想、邁向成功的保障。
摩根助手的朋友戴娜,大約45歲,非常文靜羞怯。她住在佐治亞州亞特蘭大市,替她的丈夫操持一家事務所,負擔所有的枯燥乏味的日常文書工作。
這種情形之下,戴娜對自己的人生目標從來沒有什麼個人想法。她參加了一個六人成功小組。戴娜小組的組員們想盡了辦法,幫助戴娜去發現她喜歡做的事情,可是戴娜什麼也提供不出來。
“為什麼你不找一份你更喜歡的工作?”大家問。
“我不知道”,她說,“我根本沒想過。”
忽然有一天,戴娜到她的小組裏來,並宣稱:“我要去比爾格裏茲冬賽會參加雪橇狗比賽。”
她的組員們這一回都目瞪口呆。“你當真?”
“當然,”戴娜說,“這就是我想幹的。”
“能不能告訴我們這是怎麼一回事?”大家問。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戴娜說。
“你知道雪橇狗比賽是怎麼一回事嗎?”
“不知道。”
組員們很高興戴娜找到了自己要幹的事。他們於是馬上著手幫助她找一家訓練學校。他們向遇到的每個遛狗的人討教:“你了解雪橇狗比賽嗎?”終於有一個人知道有一處訓練賽狗運動員的夏季營地,於是在一個溫和的夏日裏,戴娜去了那處營地。她對教練員說:“我想學習怎樣駕馭雪橇狗。”
教練員看到她是一位瘦小的中年婦女,就想先挫挫她的銳氣。他把一隊狗套到帶有輪子的訓練橇上,然後把韁繩交給她。
“給你”他說,“先體會體會,看看你是不是喜歡。”突然,他向狗吆喝了一聲,狗就開始奔跑起來。戴娜幾乎跟攆不及。她在跑道上連絆帶滑幾乎要趴在地上,但她一路上始終沒有鬆開狗。當她到達終點時,她大喘著氣笑著對教練員說:“我喜歡這項運動。”教練員笑了,答應教她。
當冬天來臨,到了該去比爾格裏茲時,戴娜才意識到她誰也不認識。她問教練員她是否可以用他的名字作引薦,他說,“戴娜,那不行,你仍隻是一個初學者,我得維護自己的名聲。”
於是,戴娜的成功小組都熱情地到機場為她送行,但大家的心中都存有憂慮。當她到達比爾格裏茲時,她發現這隻是一個小鎮,差不多隻有一條重要街道,厚厚的雪覆蓋著,街道上擠滿了訓練有素的雪橇運動員。他們帶著狗一群一夥地散坐在四處,她不得不一夥挨一夥地走過去問是否需要一個助手。最終,有一個因助手感冒而接受了她。
於是戴娜趕著一隊雪橇狗跑了100公裏賽程。
當接到戴娜比賽後打回的電話,而且又見到戴娜回到家裏時,成功小組沸騰了。她滿臉帶笑地向大家講述了所有扣人心弦的情節。
“這就是幸福之所在。”組員之中有人說。
“確實如此。”戴娜說。
“那麼現在呢?”大家問,“加緊訓練嗎?”
“不”,戴娜說,“我不想再幹那個了。”
大家一下子靜了下來,有人問,“那麼現在你想幹什麼?”
“辭去我現在的工作。”戴娜說。
組員們誰也不曾料到,戴娜竟然會取勝於一場巨大的挑戰,然後放棄那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出來自己闖世界。
是的,隻要你行動起來。沒有什麼事情能夠阻止你,很多人的平庸不是因為他們沒有想法,而是因為他們沒有真正行動起來。
創富也有三招秘訣,那就是:
第一是行動!
第二是行動!!
第三還是行動!!!
天上是不會掉下餡餅來的。
財富也不會無緣無故地降臨到人們的頭上。
行動,除了行動,還是隻有行動,才能創造財富,把你送到成功的巔峰。
所以更要強調的是:行動即財富!
在這種直接而又明確的目標性意義下來界定行動的含義,似乎更具財商的色彩,也更激勵人心。如此,我們再說行動就是力量,行動就是從事創富活動,也就有了觀念意義上的支撐。這些,都可以看作行動的多重屬性。
把行動與財富聯係起來作為其本質性的界定,不用說是基於財商這一特殊的“另類學問”的考慮。而這些的確是由無數創業型成功富翁的基本事實來為其奠基的。
沒有真正的行動就不能成事。在通向失敗與絕望的路上,堆滿了沒有付諸行動而要實現的夢想。養成先做後說的習慣吧,隻有積極主動地參與,你才能對生活中的致富機會做出快速反應,從而表現出驚人的致富能力。
當你養成“立即就做,現在就做”的主動習慣,你就已經掌握個人主動進取的精義了。
逃避的理由千萬種,成功的理由隻有一個:我要成功,我要行動。
“不寄希望於別人,立即行動!”
這一規則可以應用到人生每一個創富階段的各個方麵。幫助你做自己應該做卻不想做的事情;對不愉快的工作不再拖延;抓住稍縱即逝的寶貴時間,實現自己的創富夢想。
當火車靜止不動時,放一塊小小的木頭在它的8個驅動輪前麵,火車就不能啟動;而當火車以每小時一百裏的時速前進時,卻能穿透厚達兩米的鋼筋混凝土牆。
道理很簡單,動量等於重量乘以速度。因此,如果你足夠大膽,自覺主動地投入每一次行動,那麼即使是運動定理也會幫你忙的。
“行動是成功的關鍵。”這是富人的成功經驗,很多富人之所以富有,不僅在於他們那高瞻遠矚的目光、遠大的目標、豐富的財商理念,更在於務實的經營行動。
全力以赴,就會發現目光所及之處仍有無窮天地。每一個人都可以界定自己的財富目標,並製訂各個時期的具體目標。但如果你不付諸行動,還是會一事無成。正緣於此,美國隻有不到5%的富人,因為其餘95%的美國人想致富,但是卻沒有真正行動。
人生的本質在於創造,而創造就是改變人生的行動。由此可見,行動即是人生的主要內容。行動發揮潛能,行動改變人生。
克雷洛夫說:“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河流上的橋梁。”
行動是成功的保證。任何偉大的目標、計劃,最終必然要落實到行動上。苦思冥想,謀劃如何致富,不能代替獲得成功的實踐。不肯行動的人,隻能是在做白日夢。這種人不是懶漢,就是害怕挫敗,他們終將一事無成。
內波裏恩·希爾認為,要想成為一個富人,必須積極地努力、積極地奮鬥。富人從來不拖延,也不會等到“有朝一日”再去行動,而是今天就行動。他們似乎對自己從未懷疑過,他們堅信經過自己不斷地努力,終究有一天會實現自己的夢想。他們做起事來,總是充滿激情、信心十足,沒有絲毫的懶惰。
行動是獲得財富的最好手段。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有些人卻不以為然,他們幻想著哪一天從天上掉下個餡餅來,不勞而獲地成就財富夢想。世上哪有這樣的美事?所以終究是兩手空空,也就不足為奇了。有這樣一則白領麗人的生存寓言:
一個小男孩問上帝:“一萬年對你來說有多長?”上帝回答說:“像一分鍾。”
小男孩又問上帝說:“一百萬元對你來說有多少?”上帝回答說:“像一元。”
小男孩再問上帝說:“那你能給我一百萬元嗎?”上帝回答說:“當然可以,隻要你給我一分鍾。”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財富不是夢想,他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和實踐,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西奧多·德萊塞,從一個打雜工的普通青年成長為著名作家,其成功的經驗就在於踏踏實實地行動。他從社會最底層開始,一步一步地向夢想的目標邁進。也正是這樣,他豐富的經曆成了創作的寶貴財富。追求財富就要在實際行動中實現夢想,先要有夢想,然後行動,最後才能夢想成真,這是永遠不變的真理。
拿破侖·希爾把致富的過程總結為六大步驟:第一,牢記你所渴望金錢的確切數目。第二,決定一下,你要付出什麼以求報償。第三,設定你想擁有所渴望金錢的確切日期。第四,草擬實現渴望的確切計劃,並且立即行動,不論你準備妥當與否,都要將計劃付諸實施。第五,簡單明了地寫下你想獲得的金錢數目及獲得這筆錢的時限。第六,一天朗誦兩遍你寫好的告白,早晨起床時念一遍,晚上睡覺前念一遍。這六大步驟的核心就是要行動,任何偉大的財富夢想隻有靠行動才會變為現實。
一日有一日的理想和決斷,昨日有昨日的事,今日有今日的事,明日有明日的事。今日的理想,今日的決斷,今日就要去做,一定不要拖延到明日,因為明日還有新的理想與新的決斷。
“現在就去做”是一種積極的心態,它可以影響你生活中的每一部分,它可以幫助你去做該做而不喜歡做的事;在遭遇令人厭煩的職責時,它可以教你不推脫延遲。它會幫你抓住寶貴的機遇,這個機遇一旦錯過,很可能永遠不會再碰到。
請你牢牢記住這句話吧。“現在就去做!”“現在”正是行動的時候。
單是說不行,要緊的是做。
——魯迅
隻有行動才能將計劃變為現實
一位成功學大師這樣評價行動和知識:
行動才是力量,知識隻是潛在的能量,不積極行動,知識將毫無用處。
一些人在學校成績優異,知識廣博,他們自有一套生活的本事。但是,像大學教授一樣,他們都是人中智者,但卻鮮有人能成功地聚集財富。
聚集財富需要力量,力量來源於睿智指導的專業知識。但是,聚積財富的人,不一定要完全具備這種知識,成功的秘密在於他們能用行動建構一個高度的組織,用以補救自己的弱點,然後成長為創富巨人。
大多數百萬富翁都是別無選擇的,非努力賺錢不行。為了致富,他們為自己製定了明確的目標,同時輔以積極的行動計劃,最終推動事業走向成功。
相當一部分富人都沒有受過專業教育,無法提供他自身所需的專業知識,但他們卻充滿了發財致富的雄心壯誌。對這類人而言,他們並沒有因為學曆低下而躊躇不前。
福特連小學六年級都沒有畢業,但通過自己的努力,在經濟上取得了漂亮的業績。
愛迪生一生隻受過三個月的學校教育,但他不是沒有知識的人,更沒有死於貧困。
對於每一個要克服的障礙,都離不開行動的力量。
曾經有一個人,非常向往西藏。他一直希望有機會能夠到西藏旅遊,為此他還專門做了很多的準備,他拿出幾個月的時間在圖書館和互聯網上搜集一切關於西藏的信息:西藏的曆史、人文特征、旅遊景點、生活習慣、氣候特征。在進行了這一係列的研究之後,他終於製定出了一個明確的旅遊路線圖,詳細地標注了每一站應該遊玩的景點,以及應該準備的旅行用品等等。並且他還托朋友幫他預訂了去西藏的飛機票。大約一個月之後,朋友估計他已經旅行歸來了,打電話問他,“西藏好玩嗎,是不是和想像中一樣美麗呢?”這人卻回答說:“我想,西藏一定是非常美麗的,但我沒有去。”這位朋友大惑不解:“什麼!你花了那麼多時間做準備,出什麼事啦?”這人平靜地回答說:“我喜歡定這個旅遊計劃,但是想到旅行的辛苦,還是沒有去。”朋友聽後,大呼不解。
如果像這個人一樣,每天苦思冥想,謀劃自己應該怎麼樣去做,謀劃具體到了每一步驟的目標,但是目標不等於實際的行動,由於他沒有身體力行去實踐,就永遠體會不到西藏的秀麗風光和旅行帶來的快樂感受。這樣的旅遊計劃,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一個沒有行動去扶持的目標,就像掛在牆上的畫一樣,永遠成不了現實。
每一個人都可以界定自己的財富目標,並製定各個時期的具體目標。但如果你不付諸行動,還是一事無成。
人生的本質在於創造,而創造就是改變人生的行動。由此可見,行動即是人生目標。行動改變人生,行動發揮潛能。
隻有行動才會產生結果。行動是成功的保證。任何偉大的目標,偉大的計劃,最終必然落實到行動上。苦思冥想,謀劃如何致富,不能代替獲得成功的實踐。不肯行動的人,隻能是在做白日夢。這種人不是懶漢,就是害怕挫敗,他們終將會一事無成。
拿破侖·希爾認為,要想成為一個億萬富翁,必須積極地努力,積極地奮鬥。億萬富翁從來不拖延,也不會等到“有朝一日”再去行動,而是今天就行動。他們忙忙碌碌盡己所能工作了一天之後,第二天又接著去努力,不斷地努力,直至邁過億萬富翁的門檻。
要記住這句話:“今天能做的事情,不要拖到明天。”億萬富翁一遇到問題就馬上動手去解決。他們不花費時間去憂愁,因為憂愁不能解決問題,隻會不斷地增加憂慮。當億萬富翁開始集中力量行動時,立刻就充滿激情、信心十足地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空談家總喜歡說“假若……我已經……”之類的話,總是喋喋不休地大談特談他以前錯過了什麼致富機會,或者正在“打算”將來幹什麼渺茫的事業。
古希臘格言講得好:“要種樹,最好的時間是10年前,其次是現在。”同樣,要成為贏家,最好的時間是三年前,其次是現在。再沒有別的可能了,剩下的隻能是失敗。
要成為贏家,就應該盡早地邁出自己的第一步。大膽地邁出你的第一步吧!
普通人的心理,總是希望各項條件盡量完備,他們覺得已經沒有風險或把握比較大的時候,才動手做某一件事。這樣的心理,不是贏家的心理,他們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因素:人。成功雖然沒有想像中那麼難,但成功也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功需要一點點機遇,一點點冒險,甚至是一點點挫折和失敗。那種“萬事俱備,隻欠東風”的成功,從來是不可靠的。
讓我們來看一看第一代蘋果個人電腦誕生的經過。20世紀70年代的一天,斯蒂文·喬布斯和斯蒂芬·沃茲尼亞克賣掉了一輛老掉牙的大眾牌汽車,得到了1 500美元。對於斯蒂文·喬布斯和斯蒂芬·沃茲尼亞克這兩個正琢磨開一家公司的人來說,這點錢甚至無法支付辦公室的租金。兩個年輕人隻好在一個車庫裏安營紮寨。然而正是在車庫裏,蘋果電腦誕生了,一個電腦業的巨子邁出了第一步。
這絕對是一次冒險。因為,兩個毛頭小夥子所要麵對的競爭對手是國際商用計算機公司(IBM)——一個財大氣粗的巨無霸。1 500美元,對IBM來說,還能叫做錢嗎?還有那個肮髒的車庫,它應當被叫做廠房嗎?
但是,從車庫裏誕生的蘋果電腦,成功地從IBM手裏搶走了榮耀和財富,讓蘋果電腦成為像IBM一樣的贏家。
1938年,兩位斯坦福大學的畢業生惠爾特和普克德,在尋找工作的過程中,嚐盡了求助他人謀生的艱辛,同時,他們還看到了許多人因為找不到工作而陷入困境的慘狀。於是,他們決定擺脫受雇於人的想法,合夥開創自己的事業。兩個一無所有的窮光蛋,總共才湊了538美元,他們有的隻是想法和決心。但是,他們並沒有停止或等待。在加州的一間車庫裏,他們辦起了一家公司。
這家公司以兩人姓氏的第一個字母來命名,這就是惠普公司。
以後的事情大家都很清楚了:經過艱苦創業,惠普公司現在是全球最重要的電子元器件、配套設備供應商之一,總資產達300多億美元。
重要的是去做!沒有人會嘲笑一個學步的嬰兒,盡管他的步子趔趄,姿勢難看,有時還會摔倒。
邁克爾先生的經曆也很有代表性,他不滿現狀,但他一定要等到萬事俱備以後才去做,結果……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不久,邁克爾先生進入美國郵政局的海關工作。他很喜歡他的工作,但5年之後,他對於工作上的種種限製、固定呆板的上下班時間、微薄的薪水以及靠年資升遷的死板人事製度(這使他升遷的機會很小)愈來愈不滿。
他突然靈機一動。他已經學到許多貿易商所應具備的專業知識,這是他在海關工作耳濡目染的結果。為什麼不早一點跳出來,自己做禮品玩具的生意呢?他認識許多貿易商,他們對這一行許多細節的了解不見得比他多。
自從他想創業以來,已過了10年,直到今天他依然規規矩矩在海關上班。
為什麼呢?因為他每一次準備搏一搏時,總有一些意外事件使他停止。例如,資金不夠、經濟不景氣、新嬰兒的誕生、對海關工作的一時留戀、貿易條款的種種限製以及許許多多數不完的借口,這些都是他一直拖拖拉拉的理由。
其實是他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被動的人”。他想等所有的條件都十全十美後再動手。由於實際情況與理想永遠不能相符,所以隻好一直拖下去了。他的理想也就成了空想。
具有過度安穩心理的人常常會失掉一次次獲得財富的機會,所以人應當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過度的謹慎就會失去它。
凡事光想不做,那隻能是空想,想到就要做到,才會有結果。這其實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不行動永遠不會有結果。窮人之所以窮,很多時候不是因為沒有夢想,而是沒有去把夢想變成現實。
中央台曾經播過一個節目,一個縣要發展經濟,選派了187名具有大專以上文憑的幹部,讓他們去深圳經商或找工作。他們全身心地在商海打拚,兩年後,有的當上了公司總經理,有的幹起了個體運輸,而有的隻能做油漆工來維持生計。後來他們中絕大多數人如期返鄉,小部分人還留在深圳創業。回去的人說,以前曾到過江浙脫產培訓3個月,學了不少經濟理論知識,也考察了一些企業,但這些都沒派上多大用場。隻有在深圳的兩年,才徹底改變了觀念,積累了經商等方麵的實踐經驗。
經驗總是在實踐中積累的,不親自去幹,永遠都不知道究竟是怎麼回事。
很多人想創業,卻總是怕失敗,總想等到“條件成熟”。其實,條件並不是等成熟的,而是逐漸幹成熟的,在幹的過程中完善,讓不成熟的東西逐漸成熟。
道理很簡單,窮人一無所有,應該無所畏懼,勇往直前。但事實上,窮人手裏隻有一個雞蛋,這一個雞蛋就是他的全部希望,他沒法分別放在幾個籃子裏,隻能小心翼翼地攥著,生怕落到地上,他必須為這一個雞蛋負責。
窮人往往是膽小謹慎的,這就像一個怪圈,越窮越怕,越怕越窮,直到連最後那個雞蛋都打爛了,他才敢邁出一步,嚐試去過新的生活。而這時,很多機會已經被先行的人占去了,他自己的能力也在長久的等待中萎縮,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談何容易。
既然一個雞蛋是靠不住的,還靠著它幹什麼!出路在行動,晚動不如早動,心動不如行動。
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就能找出成遝的理由來辯解,你何不想一想為什麼事不能完成、為什麼這件事做不了、為什麼該做事的理由少之又少。把“太困難、太昂貴、太花時間”等種種理由合理化,要比相信“隻要我們夠努力、夠聰明,就能完成任何事”的念頭容易得多。我們不願許下承諾,隻想找個借口。如果你發現自己經常為了沒做某件事而製造借口,或是想出千百個理由來為沒能如期實現計劃而辯解,那麼現在正是該麵對現實,好好檢討的時候別再解釋,動手去做吧!
古語說得好:“千裏之行,始於足下。”你可能曾經看過某些人在接近人生旅程的盡頭時,回顧一生時說:“如果我能有不同的做法……如果我能在機會降臨時,好好地利用……”這些未能得到滿足的生命,隻充塞著數不清的“如果……”,他們的生命在真正起步之前就已經結束了。
隻有行動才能讓計劃成為現實,這是千年不變的真理。如果你已經有了成為富翁的計劃了,那就快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