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風險是一把雙刃劍?(1 / 3)

第九章風險是一把雙刃劍

風險是一把雙刃劍

創富的市場和戰場一樣,都是風雲變幻,高深莫測的成功與失敗,前途未卜。在戰場上每向前一步都需要冒很大的風險,在市場中也一樣。任何一個夢想著成為億萬富翁的人都必須了解風險。麵對風險,駕馭風險,才能成功。

有四人準備過橋,一人是盲人,一人是聾子,還有兩個健全的人。橋下麵是地勢險惡的大峽穀,澗底是怒吼的湍急的水流,隻有幾根光禿禿的狹窄的鐵索橫搭在兩麵懸崖的峭壁間。四個人隻能是一個接一個地抓住鐵索,冒著死亡的危險到達橋的另外一端。按照我們正常的思維,我們可能會擔心那位盲人和那個聾子,因為畢竟他們有身體缺陷,恐怕難以完成這樣的行動,結果卻是出人意料的,那位盲人和那位聾子都順順利利、安安穩穩地過了橋,其中一個健全的人也過了橋,而另一個卻跌下去被怒吼的大水奪去了生命。

難道那位健全的人還不如盲人、聾人嗎?不是,他的弱點恰恰是因為他的耳聰目明。

正如那位盲人說的:我的眼睛看不見東西,所以不知道前方是危險,我就心平氣和地攀索,結果比較順利;聾人說:我的耳朵聽不見聲音,聽不到腳下咆哮怒吼的聲音,所以我的恐懼就相對減少很多。而過橋的兩位健全人的心態是不一樣的,活下來的那位說:“我過我的橋,我走我的路,險峰與我有什麼關係啊?急流又與我有什麼關係啊?我隻管注意落腳穩固、心情舒暢就夠了。”而另外一位掉下橋的人卻是十分懼怕腳下的水流和怒吼的聲音,因此戰戰兢兢不敢往前,心情也是十分複雜,結果就掉下去了。

這則故事以生動的筆觸告訴我們,風險是什麼。風險就是那座在危崖上的吊橋,要想成為富人階層的一員,你就必須走過橋去。風險在這裏就起到一把雙刃劍的作用,它能夠成全你,更能夠使你一敗塗地。但想創富的你別無選擇。否則隻能留在貧窮中繼續掙紮。故事同時還說明,隻有那些敢於冒險者才能夠成功。

1680年,英國人愛德華·勞埃德在泰晤士河畔開了一家咖啡館。這個咖啡館馬上成為海員之家,一些船主、富商、航海家經常在這裏集會喝酒。當時由於通訊設備還相當落後,沒有發行報紙,人們彼此傳遞信息的場所就是咖啡館。勞埃德廣泛收集主顧們感興趣的遠洋航運信息,為他們彼此傳遞,使咖啡館的生意異常興隆。可是,勞埃德並不甘心一生都做咖啡店生意。他認為,作為一名男子漢應敢於冒險,富於創造,轟轟烈烈地幹一番事業。他一直在等待良機,這個時機終於來到了。

在一次偶然的交談中,勞埃德聽到倫巴第人在做海運保險。在那時,英國海運十分不安全,不是碰到想不到的惡劣天氣,就是遭到海盜或敵方的襲擊,海難事件經常發生,從事海上貿易的人都希望有人能為他們的船隻和財物保險。這些信息給了勞埃德很大啟發。他想,為什麼不倡議船主、貨主參加海運保險呢?這一大膽倡議一經提出,便獲得了船主、貨主們的積極響應,一拍即合。勞埃德在航運朋友們的支持下,決心在英國創立海運保險事業。

所謂海運保險,就是:用保險的方法,使船舶發生任何損失或損害時不至於造成破產;由多數人分擔少數人的損失。所以商人們特別是較年輕的商人,受保險方法的吸引,更願意自由地從事商業冒險。

勞埃德為了籌劃資金,果斷地拿出了所有積蓄。接著,又著手物色辦事人員。他在這個能充分施展自己才能的領域中發揮出了最大的潛能和創造力。很快,勞埃德便以自己的姓氏命名,建立了“勞埃德保險公司”。在英國泰晤士河邊的這家咖啡店一躍成為英國保險事業的發源地。

勞埃德經營有方,勞埃德保險公司的魄力和信譽使得保險業不斷拓展,保險的項目也日漸增多,範圍也隨之擴大。美麗的影劇兩棲明星瑪蓮·戴崔姬就為自己的容顏和一雙玉腿在勞埃德保險公司投保100萬英鎊。這一舉動引起了歐美人士的關注。可見,勞埃德公司承擔的項目是無所不包,無奇不有。從太空衛星、超級油輪,到主演電影《超人》的男影星的人身安全,都到勞埃德公司去投保。

因為勞埃德公司是采取合組的勞合社經營管理公司,財力十分雄厚,敢於承接金額龐大的保險項目。它的名聲也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勞埃德認為:風險越大,成功機會就會越多。

顯然,沒有冒險,就不會有今天的勞埃德保險公司。正因為風險的正麵效應才使得愛德華·勞埃德取得了成功。

因為風險的雙麵性,所以冒風險就有失敗的可能,但堅持掌握一切有利因素,就能夠贏取成功。

風險程度有大小的區別。風險愈小,利益愈大,那是人人渴望的處境。百萬富翁會時刻留意這種有利的機會。但他們寧願相信,風險愈大,機會愈大。百萬富翁不會貿然去冒風險,他會衡量風險與利益的關係,確信利益大於風險,成功機會大於失敗機會時,才進行投資。百萬富翁雖甘願冒險,但從不魯莽行事。風險的成因是形勢不明朗,若成功與失敗清楚地擺在麵前,你隻需選擇其一,那不算風險。但當前麵的路途一片黑暗,你跨過去時,可能會掉進陷阱或深穀裏,但也可能踏上一條康莊大道,很快把你帶領到目標中去。於是風險出現了,或停步,或前進,你要做出選擇。

前進?可能跌得粉身碎骨,也可能攀上高峰。停步?也許得保安全,但也會錯過大好良機,令你懊悔不已。

百萬富翁事前預計到種種可能招致的損失,對自己說:“情形最糟,也不過如此!”然後拚盡所能,去實現目標,即使失敗了,也覺坦然,對自己,對別人無愧。

作為一名成功的證券投機商,霍希哈從來都不魯莽行事。他的每一個決策都是建立在充分掌握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他有一句名言:除非你十分了解內情,否則千萬不要買減價的東西。而這個至理名言是以慘痛的代價換來的。

1916年,初涉股市的霍希哈以自己的全部家當買下了大量雷卡爾鋼鐵公司的股票,他原本以為這家公司將走出經營的低穀,然而,事實證明他犯了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霍希哈沒有注意到這家公司的大量應收賬款實際已成死賬,而它背負的銀行債務即使以最好的鋼鐵公司的業績水平來衡量,也得30年時間才能償清。

結果雷卡爾公司不久就破產了,霍希哈也因此傾家蕩產,隻好從頭開始。

經過這次失敗,霍希哈一輩子都牢記著這個教訓。1929年春季,也就是舉世聞名的世界大股災和經濟危機來臨的前夕,當霍希哈準備用50萬美元在紐約證券交易所買一個席位的時候,他突然放棄了這個念頭。霍希哈事後回憶道:“當你發現全美國的人們都在談論著股票,連醫生都停業而去做股票投機生意的時候,你應當意識到這一切不會持續很久了。人們不問股票的種類和價錢瘋狂地購買,稍有差價便立即拋出,這不是一個讓人放心的好兆頭。所以,我在8月份就把全部股票拋出,結果淨賺了400萬美元。”這一個明智的決策使霍希哈躲過了滅頂之災。而正是在隨後的16年中,無數曾在股市裏呼風喚雨的大券商都成了這次大股災的犧牲品。

霍希哈的決定性成功來自於開發加拿大亞特巴斯克鈾礦的項目。霍希哈從戰後世界局勢的演變及原子武器的巨大威力中感覺到,鈾將是地球上最重要的一項戰略資源。於是,從1949年到1954年,他在加拿大的亞大巴斯卡湖買下了1 222平方公裏的土地,他認定這片土地蘊藏著大量的鈾。亞特巴斯克公司在霍希哈的支持下,成為第一家以私人資金開采鈾礦的公司。然後,他又邀請地質學家法蘭克·朱賓擔任該礦的技術顧問。

在此之前,這塊土地已經被許多地質學家勘探過,分析的結果表明,此處隻有很少的鈾。但是,朱賓對這個結果表示懷疑。他確認這塊土地藏有大量的鈾。他竭力向十幾家公司遊說,勸它們進行一次勘探,但是,這些公司均表示無此意願。而霍希哈在聽取了朱賓的詳細彙報之後,覺得這個險值得去冒。

1952年4月22日,霍希哈投資3萬美元勘探。在5月份的一個星期六早晨,他得到報告:在78個礦樣中,有71塊含有品位很高的鈾。朱賓驚喜得大叫:“霍希哈真是財運亨通。”

霍希哈從亞特巴斯克鈾礦公司得到了豐厚的回報。1952年初,這家公司的股票尚不足45美分一股,但到了1955年5月,也就是朱賓找到鈾礦整整3年之後,亞特巴斯克公司的股票已飛漲至252美元一股,成為當時加拿大蒙特利爾證券交易所的“神奇黑馬”。

在加拿大初戰告捷之後,霍希哈立即著手尋找另外的鈾礦,這一次是在非洲的艾戈瑪,與上一次驚人相似的是,專家們以前的鑽探結果表明艾戈瑪地區的鈾資源並不豐富。

但霍希哈更看中在亞特巴斯克鈾礦開采中立下赫赫戰功的法蘭克·朱賓的意見,朱賓經過近半年的調查後認為,艾戈瑪地區的礦砂化驗結果不夠準確。如果能更深地鑽入地層勘探,一定會發現大量的鈾床。

1954年,霍希哈交給朱賓10萬美元,讓他正式開始鑽探的工作。兩個月以後,朱賓和霍希哈終於找到了非洲最大的鈾礦。這一發現,使霍希哈的事業躍上了頂峰。

1956年,據《財富》雜誌統計,霍希哈擁有的個人資產已超過20億美元,排名世界最富有的前100位富豪榜第76位。

霍希哈的失敗和成功都是偶然性中帶著必然性的。因為風險是一種雙刃劍,但隻要你審時度勢,仔細考察分析,冒險就會給予你優厚的回報。

冒風險並不等於蠻幹,它是建立在正確的思考與對事物的理性分析之上的。克勞塞維茨說:“隻有通過智力的這樣一種活動,即認識到冒險的必要而決心去冒險,才能產生果斷。”創業者在進行決策時,應依據所掌握的資料、信息,結合客觀規律,掃除個人的情緒、偏見等主觀因素,權衡利弊得失,估計其可行性,盡可能地進行理性分析與科學決策。須知,卓越的勇敢與智慧缺乏的勇敢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勇敢,前者叫勇敢,而後者被稱為莽撞。

美國甲骨文公司創始人拉裏·埃裏森可能是世界電腦業中在進取精神、膽識魄力、堅強果斷、高傲自信等方麵,唯一能與比爾·蓋茨媲美的企業家。兩人都是白手起家,領導自己的公司不斷擴展壯大;兩人都以技術專家自居,但卻以強硬的企業戰略家聞名於世。埃裏森這方麵的特征,甚至從他的業餘愛好中就可以斷定:賽艇、飆車,還曾經自己開著一架戰鬥機在太平洋上空和別人進行模擬空戰。他藐視傳統,挑戰權威,開發了關係數據庫的商業價值。連IBM這樣的業內巨頭都認為商業前景暗淡的事,名不見經傳的埃裏森卻敢大膽嚐試,這或許就是他能夠成功的最大秘訣。其實這是埃裏森進行理性分析與科學決策的結果。現在他創建了一套以網絡為依托、以團體機構和企業為顧客的應用軟件,與其數據庫軟件結合,使信息處理更為簡便。這將是一種難以匹敵的創造性的結合,甲骨文能夠以此把它的競爭對手擠出市場。

但無論風險是不期而遇的還是有所預示的,在我們準備為一些重大事宜做出決定以前,都必須假定風險一定會發生,不能對風險發生的時間抱僥幸心理。風險無論發生得早晚,要達到自己的目標,就不得不始終對它保持警惕,對自己保持堅定的信念。

善於冒險的人,絕不會把兩隻腳一起踏到水裏試探水的深淺。非洲有句俗語說:“隻有傻瓜才會同時用兩隻腳去探測水深。”同樣地,隻有笨蛋才會在沒有投資經驗時就孤注一擲。

對於不熟悉的投資機會,不要一開始就“傾巢而出”,還是以“試”為宜。高明的將領不會讓自己的主力軍隊暴露在不了解情況的危險下,但是為了獲得敵情,取得先機,他們會派出小型的偵察部隊深入戰區,設法找出風險最小、效果最大的攻擊策略。

投資的冒險策略亦是如此,在不熟悉的投資或狀況不明、沒有把握的情況下,切忌“傾巢而出”,此時以“小”為宜,利用小錢去取得經驗、去熟悉情況,待經驗老到、狀況有把握時,再投入大錢。

俗語說得好,“萬事開頭難”,克服恐懼的最佳良方就是直接去做自己覺得害怕的事。冒險既然是投資致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不要逃避,先從小的投資做起,鍛煉自己承擔風險的膽識。有了經驗之後,恐懼的感覺會逐漸消除,在循序漸進地克服小恐懼之後,就可以去麵對更大的風險。很快自己將發現,由冒險精神帶給我們的曆練,正協助我們一步一步接近夢想。

要冒一次險!整個生命就是一場冒險。走得最遠的人,常是願意去做,並願意去冒險的人。

——卡耐基

窮人無風險,富人掌控風險

常言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想創造機會,卻想不冒風險,那是不可能的。億萬富翁非常清楚地知道風險在所難免,冒險就是抓住機遇。但他們充滿自信,在風險中爭取獲得更多的金錢。

冒風險,當然就要預備付出一定代價,要做好付出代價的心理準備。

一位億萬富翁說:“從來沒有一個人是在安全中成就一番偉業的。”

許多勇於選擇冒險,善於利用機會的億萬富翁,他們總是從不畏懼艱難挫折的挑戰,而是將磨難看作是對生存智慧的一種檢閱。他們通過冒險展現出自己的不凡身手和超乎常人的膽略,無論結果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把它視作是人生中有價值的組成部分。成功了,即是取得了部分的收獲,進而繼續搏擊不止。失敗了,即將其作為是給成功所做的台階。

對每一個白手起家的創業者來說,冒險是發財致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創業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假如一次冒險成功了,下次你用更多的資本冒險時,你的自信心會大大提高。

記住,想擁有巨額財富,就必須有強烈的進取心;敢冒風險,機遇才會降臨到你的頭上。

卓越的人,是在思想上或在行動上最能追求、最能冒險的人,這種卓越性,出自一個較大的內在寶庫,他有更多的機會,因此能創造出更多的財富。

億萬富翁不僅是謀略家,同時還是有冒險精神的野心家。在商海中,他們隻要看準機會,就敢於決斷,“大膽下注”。成功的億萬富翁,常常會發動果敢的變革或投資行動,有時幾乎是以公司命運做賭注。這些行動風險極高,有些是在公司發展初期想要鞏固自己的市場地位時采取的。

瓊斯在波士頓剛建鐵路的時候就來到這裏,那時候,波士頓還是一個小鎮,自從建造了鐵路,從四麵八方聚集來的人越來越多。剛來的時候,他的身上隻有500美元,他想在這裏做一番大事業。

那時候,適逢土地價格升值,地價瘋長,瓊斯覺得做土地買賣一定能賺大錢,但苦於沒有資金,他想到了租地的辦法,幾經尋找,他終於找到了一家即將棄用的工廠。瓊斯提出租地60年,每年費用為10萬美元,這樣下來,整個租期廠家共收入600萬美元,廠長一聽很是高興,覺得這要比賣地還要賺錢。於是欣然同意了。

雖說600萬美元對瓊斯來說是一筆龐大的數字。但他並不擔心,他又找來了一個投資商夥伴,成功地說服了他在這個黃金地帶建造一座大廈。大廈落成以後,瓊斯通過不斷地努力和宣傳,招徠了不少來波士頓投資的商人入住他的大廈。一年下來,大廈給他帶來的租金居然有300多萬,他隻需兩年時間就可以把所有的租地的費用付清了。

而此時,那個把土地租給瓊斯的工廠隻有後悔的份兒了。

風險意識是指一個人敢於大膽地尋找並沒有充分把握的事情的精神。對於富人而言,如春風帶來海嘯一般,機遇常與風險並肩同來。一些人看見風險便退避三舍,再好的機遇在他的眼中都失去了魅力。這種人往往在機會來臨之時躊躇不前,瞻前顧後,最終什麼事也做不成。我們雖然不讚成賭徒式的風險,但任何機會都有一定的風險性,如果因為怕風險就連機會也不要了,無異於因噎廢食。

大凡成功人士,無不獨具慧眼,他們在機會中能看到風險,更在風險中逮住機遇。

美國石油巨商、億萬富翁保羅·格蒂,一生充滿了神秘而傳奇的冒險經曆,因而被稱之為“冒險之神”。

格蒂是一個神秘的冒險家。1957年,當《財富》雜誌把他列為全美第一號大富之後不久,他寫過一篇直言無隱的自述,題目就叫《我如何賺到第一個10億美元》。在這篇文章裏,他以自己的親身感受講述了他是如何在冒險中創立起自己的事業王國的。

有人說,格蒂是用他富有的父親的遺產進行投資,才獲得了成功。其實,1930年他父親去世時,雖然為他留下了50萬美元的遺產,但在他父親逝世之前,格蒂本人就已經賺取到幾百萬美元了。

格蒂1893年出生於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父親是一位商人。他小時候很調皮,但讀書的成績還算不錯,後來進入英國的牛津大學讀書。1914年畢業返回美國後,他最初的意願是想進入美國外交界,但很快就改變了主意。

他為什麼改變了主意呢?因為當時美國石油工業已進入方興未艾的年代,一種興致勃勃的創業精神鼓舞著年輕的格蒂到石油界去冒險。他想成為一個獨立的石油經營者。於是,他向父親提出,讓他到外麵去闖一闖。

但他父親提出一個條件,投資後所得的利潤,格蒂得30%,他本人得70%。作為父子之間,這個條件盡管苛刻,但格蒂爽快地答應了。他有他自己的打算。他向父親借了一筆錢之後,便徑自走出家門,獨自來到俄克拉荷馬州,第一次進行他的冒險事業。1916年春,格蒂領著一支鑽探隊,來到一個叫馬斯科吉郡石壁村的附近,以500美元租借了一塊地,決定在這裏試鑽油井。工作開始後,他夜以繼日地奮戰在工地上。經過一個多月的艱苦奮戰,終於打出了第一口油井,每天產油720桶。格蒂說:“我最初的成功,多少是靠運氣。”因為他打第一口井就打出油來了,而有許多的石油冒險家曾經傾家蕩產都未打出一滴石油。不管怎麼樣,格蒂從此進入了石油界。就在同年5月,他和他父親合夥成立了“格蒂石油公司”。不過,雖說是合夥,他仍然遵循他父親原先提出的條件,隻能收取這個公司30%的收益。即使如此,他也依然財源滾滾。就在這一年,他賺取了第一個百萬美元,而他當年僅有23歲。

格蒂很有點不畏艱苦的精神。創業之初,他穿著油膩的工作服,和鑽井工人一起在油田裏戰鬥。他說,這也是他成功的一條經驗。他認為,一個公司的負責人能與工人們一起奮鬥,結為夥伴,士氣必然大長,成功才會有望。

1919年,格蒂以更富冒險的精神,轉移到加利福尼亞州南部,進行他新的冒險計劃。但最初的努力失敗了,在這裏打的第一口井竟是個“幹洞”,未見一滴油。但他不甘失敗,在一塊還未被別人發現的小田地裏取得了租權,決心繼續再鑽。然而這塊小田地實在太小了,而且隻有一條狹窄的通道可進入此地,載運物資與設備的卡車根本無法開進去。他采納了一個工人的建議,決定采用小型鑽井設備。他和工人們一起,從很遠的地方,把物資和設備一件件扛到這塊狹窄的土地上,然後再用手把鑽機重新組合起來。辦公室就設在泥染灰封的汽車上,奮戰了一個多月,終於在這裏打出了油。

隨後,他移至洛杉磯南郊,進行新的鑽探工作。這是一次更大的冒險,因為購買土地、添置設備以及其他準備工作,已花去了大筆資金,如果在這裏不成功,那麼將意味著他已賺取到的財富將會毀於一旦。他親自擔任鑽井監督,每天在鑽井台上戰鬥十幾個小時。打入3 000米,未見有油。打入4 000米,仍未見有油。當打入4 350米時,終於打出油來了。不久,他們又完成了第二口井的鑽探工作。僅這兩口油井,就為他賺取了40多萬美元的純利潤。這是1925年的事情。

格蒂的冒險一次次地獲得成功,促使他想去冒更大的險。1927年,他在克利佛同時開4個鑽井,又獲得成功,收入又增加80萬美元。這時,他建立了自己的儲油庫和煉油廠。1930年他父親去世時,他個人手頭已積攢下數百萬美元了。隨後的歲月,機遇也常伴格蒂身邊。他所買的租田,十之八九都會鑽出油來。而且,他的事業也一直順風滿帆,直到成為世界著名的富豪。

要想做成任何一件事都有成功和失敗兩種可能。當失敗的可能性大時,卻偏要去做,那自然就成了冒險。問題是,許多事很難分清成敗可能性的大小,那麼這時候也是冒險。而商戰的法則是冒險越大,賺錢越多。窮人不敢冒險,所以他們發不了財,永遠是平庸之人。而有錢人大多具有樂觀的風險意識,並常能發大財。

有錢人相信“風險越大,回報越大”,“財富是風險的尾巴”,跟著風險走,隨著風險摸,就會發現財富。

確實,有錢人不僅做生意,而且也“管理風險”,即使生存本身也需要有很強的“風險管理”意識。所以在每次“山雨欲來風滿樓”時,他都能準確把握“山雨”的來勢和大小。這種事關生存的大技巧一旦形成,用到生意場上去就遊刃有餘了。很多時候,有錢人正是靠準確地把握這種“風險”之機而得以發跡。

任何一個企業要想做大,所麵臨的風險是長期的、巨大的和複雜的。企業由小到大的過程,是鬥智鬥勇的過程,是風險與機會共存的過程,隨時都有可能觸礁沉船。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常常會遇到許多的困難和風險,如財務風險、人事風險、決策風險、政策風險、創新風險等。要想成功,就要有“與風險親密接觸”的勇氣。不冒風險,則與成功永遠無緣,但更重要的是冒風險的同時,一定要以穩重為主,隻有這樣的成功,才是我們想要的成功。

人生要不是大膽地冒險,便是一無所獲。

——海倫·凱勒

鋌而走險往往會取得意想不到的結果

富貴險中求。越想保住既得利益而不敢進取的人,就越發不了財,賺不到錢;天天垂頭喪氣的人,根本不可能致富。走路抬頭挺胸,個性豪爽,敢冒風雨,披荊斬棘,才是財神爺的寵兒。因為性格樂觀、甘冒風險是幹好所有事情的基礎。獨木橋的那一邊是美麗豐碩的果園,自信的人大膽地走過去,摘到甘甜的果實;缺乏自信的人卻在原地猶豫:我能過得去嗎?——而果實早已被大膽行動的人采走了。

摩根家族的祖先是公元1600年前後從英國遷移到美洲來的,傳到約瑟夫·摩根的時候,他賣掉了在馬塞諸塞州的農場,到哈特福定居下來。

約瑟夫最初以經營一家小咖啡店為生,同時還賣些旅行用的籃子。這樣苦心經營了一些時日,逐漸賺了些錢,就蓋了一座很氣派的大旅館,還買了運河的股票,成為汽船業和地方鐵路的股東。

1835年,約瑟夫投資參加了一家叫做“伊特納火災”的小型保險公司。所謂投資,也不要現金,出資者的信用就是一種資本,隻要你在股東名冊上簽上姓名即可。投資者在期票上署名後,就能收取投保者交納的手續費。隻要不發生火災,這無本生意就穩賺不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