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皖戰爭爆發後,北洋軍暫時退出湖南,一些社會人士認為這是實行“湖南自治”的千載難逢的機會。
湖南勞工會予1920年11月在長沙成立,發起組織者是黃愛、龐人銓。
黃愛字正品,湖南常德人,生於1897年,1913年入湖南甲種工業學校機械科學習,畢業後曾在工廠工作,對工人的痛苦了解頓多。1918年考入天津高等工業學校,在校期間積極參加五四愛國運動,先後擔任過周恩來主編的《天津學生聯合會報》編輯、天津學聯執委,兩次代表天津學聯到北京請願,同封建軍閥政府作堅決鬥爭,為此兩次被捕入獄。1920年,黃愛因參加愛國運動被學校開除,隨後回到湖南從事工人運動。
龐人銓字受淳,湖南湘潭人,是黃愛的同學。1917年畢業於湖南甲種工業學校染織科,後來在湘潭織布廠工作,五四運動期間他參加了毛澤東領導的“驅張”鬥爭。
1920年直皖戰爭爆發後,北洋軍暫時退出湖南,湖南的一些社會人士認為這是實行“湖南自治”的千載難逢的機會。盤踞湖南的軍閥趙恒惕乘機打著“為民除害”的旗號,宣布“湖南自治”,公布“省憲法草案”,借以鞏固統治。但是,處於軍閥趙恒惕統治下的湖南,同以往的軍閥統治並無區別,人民依舊賦稅沉重,沒有任何民主權利。這其中湖南工人所遭受的壓迫和剝削尤為嚴重。當時湖南較大的廠礦有安化錫礦、水口山鉛鋅礦、長沙第一紗廠等,產業工人(包括鐵路工人在內)總計約有兩三萬人。工人們在軍閥資本家的雙重壓迫下,每天勞動12小時,有的竟長達16小時,礦工每日的工資僅有銅錢27枚,紗廠工人最低工資隻有20枚,工人生活困苦不堪。黃愛、龐人銓對工人的痛苦遭遇極為同情,認為把工人組織起來,提高工人覺悟,是改善工人狀況的唯一辦法。為此。他們於1920年11月23日在長沙成立湖南南勞工會,會所設於長沙肇幕評,湖南勞工會製定了自己的章程和三大任務:(1)維護勞工的利益;(2)促成國家的統一;(3)維護民族的尊嚴。勞工會成立初期,會員多數是工業學校的學生,以後逐漸在長沙華實紗廠、光華電燈廠、造幣廠、黑鉛廠、兵工廠、泥木、縫紉、理發等業工人中發展會員。兩年以後,勞工會發展到有基層工會20個,會員達7000多人。勞工會的領導機構,分為評議、交際、教育、出版等8部,後來根據毛澤東的建議進行了改組,集中成立書記、宣傳、組織3部,黃愛、龐人銓主抓教育和出版工作,並創辦工人讀書會和工人夜校,出版《勞動周刊》,借此聯絡工人,進行宣傳教育。黃愛、龐人銓在組織勞工會初期,主張極端自由,不要政府、紀律和領袖,廢除一切帶有強製性的製度,平均財富,一切平等。因此,勞工會成立初期主要是側重於從事經濟運動。
針對勞工會成立初期的這種弱點,毛澤東於勞工會成立周年紀念時寫了《所希望於勞工會的》一文,刊登在《勞工周刊》上,文章提出三點希望:(1)勞動組合的目的,不僅在團結勞動者以罷工手段增加工資、縮短工時等勝利,而更重要的是在於養成階級的自覺,以全階級的大團結,謀全階級的根本利益;(2)工會組織要有民主產生的全權辦事機構,如勞工會之職員太多、分部太繁、權力太分,甚不妥當;(3)為加強工人對工會的組織觀念,工人應該養活自己的工會,要準備罷工基金,工人必須繳最低限度的會費。黃愛、龐人銓在同工人的接觸之中,特別是在毛澤東的影響下,於1921年下半年開始脫離無政府主義的影響,傾向馬克思主義,加入了社會主義青年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