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設計要將藝術與技術真正統一

技術和藝術原本是合二為一的,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既是文藝複興時期代表性的藝術家,同時也是當時的技術大師。工業革命以後,由於技術的進步和工種的細分化,逐漸使技術與藝術分開了。鮑豪斯將技術與藝術的結合作為設計教育的主要課題,成為現代設計與過去設計的一個很大的分水嶺,是現代設計的新起點。

鮑豪斯的這些設計理念盡管有些不盡人意,但從根本上來說,鮑豪斯的設計理念至今仍是現代設計的思想基礎。

第二節形象設計的基本原則

在實踐中,形象設計必須遵循實用性、經濟性、和諧性和美觀性等基本原則。

一、實用性原則

實用性原則對形象設計而言,不僅關乎形象設計本身的效果,同時還涉及與形象有關的各種因素,如個人的工作、生活、環境等一係列的連鎖反應。從“設計的指向應該是人”的思想出發,實用性在形象設計中已提高到“藝術人本位”的高度。強調實用,強調藝術與技藝的結合,才是合理性的設計。

藝術造型與實用性,由於各自的需求不相同,常有各種元素的衝突,這樣設計者就產生了取舍的矛盾。設計者應當根據形象設計實用性原則進行適當取舍與組合。

在形象設計過程中,最常見的設計元素是藝術造型和構成材料。這兩者在彼此配合時經常產生衝突,因此,如何處理兩者之間的矛盾是最重要的。現代女性一般都重視化妝,但是有人長得白,有人長得黑,還有人皮膚粗糙,如果用同一種化妝方法,是討不了好的。這時必須針對不同的材質特點,進行不同的藝術造型。膚色潔白的確有誘人的特性,能夠增添迷人的光彩,但在化妝時,如果不注意中間色彩的運用,而是使用鮮紅色係或棕紅色係,那就會造成不諧調的效果,反而表現不出美麗動人的風姿。深膚色女性的化妝技巧要比白膚色女性困難一些,但隻要選擇恰當的方法,也可以使妝容盡善盡美。化妝的訣竅全在於運用好較深顏色的化妝品,切忌使用淺色係列。粗皮膚的女性一定要避免使用含油脂多的化妝品,因為這類化妝品會使皮膚產生光澤,更明顯地顯露皮膚的粗糙。所以,粗皮膚的女性適宜使用有抑製光澤作用的化妝品。化妝時最好不要讓妝容全部處於被強調之中,較好的辦法是突出局部,轉移視線,使人們不再去注意那粗糙的皮膚。

同時,在形象設計中,構成材料的功能性和美觀性之間也經常產生組合衝突,形象設計者必須注重如何緩和這兩者之間的衝突,達到和諧配合的效果。有些金銀首飾如耳環和戒指往往隻注意造型的精巧美觀,忽略了功能效果,使用時不是劃破了臉,就是劃破了手。這就是不顧功能、隻顧造型美觀的結

果。當然,也有隻求功能、不顧美觀的情況。過去的人工睫毛,不注意包裝,用土皮紙包裹,每打12支,價格低廉。這樣極其考究的化妝品,隻因為包裝的問題,竟然推銷不出去。後來改進了包裝,采用塑料有機玻璃小盒,內用絲絨襯底,外壓製浮雕圖案,每盒隻放一雙睫毛,顯得非常美觀精致。因此盡管價格提高了好幾倍,仍然暢銷不衰。

二、經濟性原則

經濟性原則是形象設計必須考慮的。材料飾品價格高,形象設計的成本必然昂貴,創意再好的設計也無法得以實施。所以,形象設計必須要與經濟掛鉤,隻有那些成本低、質量高的設計才是成功的。

例如,央視早些年的“新聞聯播”節目主持人,充分考慮形象設計的經濟性,用襯托和假領代替襯衣領,女主持人甚至用各式各樣的巾帕代替襯衣領,既保證了襯衣的常換常新,豐富形象,又經濟實惠,成本很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又如,女性外出常用的化妝盒,為了適應社交的各種場合的需要,由梳妝台上轉到隨身攜帶。設計者在盒蓋內裝上一麵小鏡子,便於隨時化妝,形成了空間的轉移;還有的裝上微型電珠,任何情況下一打開就亮起來,在暗處也可以進行化妝。它的成本很低,但設計巧妙,樣式新穎,加工精細,使用方便,大受青睞。這種藝術與經濟的結合,是促進形象設計的發展和生活現代化的重要因素。

三、和諧性原則

形象設計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各種美學元素的組合、重疊、取舍從而產生美,而美的根源便是“和諧”。

無論形象設計的構想怎樣,無論選用材料的性質與性能怎樣,無論形象設計各種元素之間的組織配合怎樣,其終極目標是在受眾的各種感官的接受過程中產生一種和諧感,這種和諧感才是創造美的設計效果的最關鍵手法和訣竅。很多主持人隻一味關心自身形象是否高貴脫俗或者是否前衛時髦,卻忽視了不同場合、時間的要求,忽視了與周圍環境的和諧性、貼切性。例如一些節目主持人在實地進行現場直播,不管是工地、礦山,還是城市、農村,不分場合和場所,一味西裝革履,大多情況下這種一成不變的形象在受眾眼中顯得刺眼、突兀,效果很不好。由此可見,節目主持人在進行形象設計時要根據不同的場合作出相應的調節,使自身形象與時境相諧調,才能產生和諧的、美的形象設計效果。

四、美觀性原則

形象設計最直接的目標是要在形式上達到美的效果,因此外形的美觀是形象設計所必然要強調的。

不同身份和角色,有不同的想象標準。文憑學曆、家庭出身、知識閱曆不再是萬能的敲門磚。經常聽說衣著邋遢、不修邊幅的人,雖然口袋中有錢,但常被賓館門衛擋住。人們在交際之初,“以貌取人”、“以衣飾取人”的心理趨勢是很難避免的。所謂“第一印象”總是從外形的美觀與否開始的,外形將最先影響著人們的接受程度。聰慧、靈敏、成熟、睿智、精明幹練的形象特征是當今電視觀眾對節目主持人共有的心理期待,而這些形象特征首先是通過精心設計的外觀的美才能一步一步實現。無論如何,主持人在服飾、發型等外在儀表上的講究永遠是最重要的,衣著發型是主持人的外包裝,在主持人形象設計中處於很重要的地位,不可掉以輕心。

當然,主持人形象設計是一個綜合性的設計,絕不能隻把它單純地看成是特定時刻的穿著打扮,絕不能把目光停留在表麵的設計上,形式上的美觀不是主持人形象的全部內容,行為、語言、氣質的設計也同樣不可或缺,它們是美的精華。而外觀美是幫助傳達“美的精華”的有效途徑,是實現最佳形象設計效果的橋頭堡。第三節形象設計的構想

我國個人形象設計理論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孔德明教授在其專著《形象設計》一書中指出,“構想是形象設計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