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廣播節目主持人聲音形象塑造
一提起廣播節目主持人的形象,人們腦海中反映出的必然是他們悅耳動聽、富有“磁性”的聲音。的確,“隻聞其聲、不見其麵”,雖受廣播傳輸手段的局限,但並未限製它的發展,適度的遐想空間為廣播節目主持人“以聲塑形”提供了廣闊的舞台。
形象美的認識應該有兩個層麵,一為內部形象的美,二為外部形象的美。聲音形象也不例外。一個人的學識水平、思想認識、生活閱曆、精神品格等總會自覺不自覺地流露在你的言談之中,你的聲音中刻著你的曾經過往。美好聲音形象的塑造必須是由內而外的,因為高尚的人格力量具備無窮的震撼力和感染力。當然聲音的外部美也同樣重要。廣播節目主持人通過聲音這張名片進入聽眾的耳際,乃至心田,“美觀’’的第一印象會讓人一“聽”鍾情,從悅耳到怡情,聽眾便被那聲音吸引著走進節目之中。
本章主要講述聲音外部美的塑造。
第一節廣播節目主持人聲音形象塑造的理論基礎
一、普通話語音基礎
以有聲語言作為第一傳播工具的廣播媒體,主持人聲音形象美的首要前提便是語音的規範。我們漢民族共同語——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普通話的語音體係是以“樂音特色鮮明,音節分明洪亮,聲調抑揚有致”的審美特征而取得“標準音”地位的。它廣泛的認同感,無疑使其具有了不同凡響的感染力。
除了地方性極強或針對特殊聽眾群的節目以外,廣播節目主持人都應以標準的普通話語音為傳播手段,塑造美好的聲音形象。
(一)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準。
1994年10月30日,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國家教育委員會和廣播電影電視部聯合發布了《關於開展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的決定》;1997年底,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又發布了《關於普通話水平測試管理工作的若幹規定》(試行)。這兩個文件規定:
掌握並使用一定水平的普通話是社會各行各業人員,特別是教師、播音員、節目主持人、演員等專業人員必備的職業素質。因此,有必要在一定範圍內對某些崗位的人員進行普通話水平測試,並逐步實行普通話等級證書製度。
現階段的主要測試對象是學校師生、播音員和節目主持
人、演員、報考教師資格的人員、公務員、律師、醫療人員、導遊員、講解員、公共服務行業的營業員等。1995年起逐步實行持普通話等級證書上崗製度。
《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準(試行)》中,把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準分為三級六等,即一、二、三級各分甲、乙等。
一級
甲等朗讀和自由交談時,語音標準,詞彙、語法正確無誤,語調自然,表達流暢。測試總失分率在3%以內。
乙等朗讀和自由交談時,語音標準,詞彙、語法正確無誤,語調自然,表達流暢。偶然有字音、字調失誤。測試總失分率在8%以內。
二級
甲等朗讀和自由交談時,聲韻調發音基本標準,語調自然,表達流暢。少數難點音(平翹舌音、前後鼻尾音、邊鼻音等)有時出現失誤。詞彙、語法極少有誤。測試總失分率在 13%以內。
乙等朗讀和自由交談時,個別調值不準,聲韻母發音有不到位現象。難點音較多(平翹舌音、前後鼻尾音、邊鼻音、 fu——hu、z——zh——j、i——ü不分、保留濁塞音、保留濁塞擦音、丟介音、複韻母單音化等),失誤較多。方言語調不明顯。有使用方言詞、方言語法的情況。測試總失分率在 20%以內。
三級
甲等朗讀和自由交談時,聲韻母發音失誤較多,難點音超出常見範圍,聲調調值多不準。方言語調較明顯。詞彙、語法有失誤。測試總失分率在30%以內。
乙等朗讀和自由交談時,聲韻母發音失誤較多,方言特
征突出。方言語調明顯。詞彙、語法失誤較多。外地人聽其談話有聽不懂的情況。測試總失分率在40%以內。
堅持節目主持人運用普通話語音的高標準,無疑是恪守了美的原則。中國古代吟詩所講究的“音境”,正是對語音客觀存在的美感的描述:18個韻部被分為3個音級,即洪亮級、柔和級和細微級,並有各自不同的審美感受。聲母的清、濁會喚起不同的心情、聯想,清音與小、少、強、銳、快、明、壯、優、美、賢、善、靜、虛、輕、易等相聯係。濁音與大、多、鈍、慢、暗、老、灰、醜、愚、惡、動、實、重等相聯係。另外字音還有“舒音”、“促音”之分等等。繼承傳統、進化發展而來的現代漢語普通話語音具有先天的音樂美。當不同質地、不同色彩的語音要素組合連綴形成語流之時,便會體現出抑揚頓挫、高揚曲降的動人效果。節目主持人正可借助標準語音的美感表情達意,為塑造“怡人”的聲音形象f丁下基礎。
(二)語音知識
漢語普通話的音節由聲母、韻母、聲調三部分構成。
聲母和韻母是一個音節的前後兩個部分,音節開頭的部分叫聲母。用現代語音學的分析方法來解釋,就是:音節開頭的輔音叫聲母。像an(安)、en(恩)、ou(歐)這樣開頭沒有輔音的音節,稱為“零聲母”。零,就是沒有輔音。
1.聲母
普通話的聲母可按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進行分類,歸納如下。
雙唇音bpmb,不送氣塞(sè)音。p,送氣塞音。m,鼻音。
齒唇音f上齒下唇,擦音。
舌尖中音d tnl舌尖和上牙床。d,不送氣塞音。t,
送氣塞音。n,鼻音。l,邊音。
舌根音gkh舌麵和硬齶軟齶交界處。g,不送氣塞音。k,送氣塞音。h,擦音。
舌麵音jqx舌麵和硬齶。j,不送氣塞擦音。q,送氣塞擦音。x,擦音。
舌尖後音zh ch sh r舌尖和硬齶前端。zh,不送氣塞擦音。ch,送氣塞擦音。sh,清擦音。r,濁擦音。zh ch sh是雙字母,即兩個字母表示一個音素。
舌尖前音zcs舌尖和上齒背。z,不送氣塞擦音。 c,送氣塞擦音。s,擦音。
2.韻母
(1)單韻母:隻含一個元音,沒有動程,即發音時舌位和唇形保持一貫,不能移動。
a舌麵低而不前不後,唇自然。
o舌麵靠後而不高不低,唇略圓。一般解說為“半高”。
e舌麵靠後且半高,唇扁。
i舌麵靠前且高。舌尖抵住下齒背。沒有摩擦。唇扁。
u舌麵靠後且高,圓唇。舌高點對住硬齶和軟齶之間。雙唇向前撮。
ü舌麵靠前且高。舌尖抵住下齒背。舌位比i略低。唇略圓,雙唇的左右角收攏,略向前撮。
è舌麵靠前且不高不低。舌尖微接下齒背。舌高點對住硬齶中部。除用於歎詞“歙”之外,隻出現在ie和ǜe兩個複韻母裏。
-i(前)舌尖對住上齒背而不摩擦,舌的收緊點在舌尖;唇自然。不單用,隻出現在聲母z、c、s後邊。不同於舌麵元音i。
-i(後)舌頭後縮,舌尖抬起,對住硬齶前端,舌的收緊點比—i(前)偏後。唇自然。不單用,隻出現在聲母d1、 ch、sh、r後邊。不同於舌麵元音i。
er卷舌,唇自然。舌頭後縮,舌前端抬起,對住硬齶而不接觸。舌的收緊點在舌尖。舌麵比e靠前而略低,開口度中等。略有動程,舌前部由低而高。隻單用,不跟聲母拚合。
(2)複韻母:包含兩個以上元音,必有動程。
前響二合元音:前強後弱。
ai舌尖始終抵住下齒背,舌麵從a向i移動,在低於i的時候收住。這個。叫作前a,舌高點靠前。
ei舌尖離開下齒背,舌麵的起點比單韻母e前而低,比色後而高,向i移動,在低於i的時候收住。
ao舌頭比oi後縮,舌高點靠後發。音(後。),向u移動,在高於。而低於u的時候收住。嘴角逐漸收攏。
ou舌麵從不前不後、不高不低的位置起音,唇不圓;向 u移動時嘴角略收攏;在低於u的時候收住。
後響二合元音;前音較弱而不模糊,後音強而清晰。可以用兩個音素拚合的方式發音。
ia a的舌位、唇形跟單韻母a一致。
ua a的音值同上。
uo a的音值跟單韻母。一致。
iee的音值跟單韻母e一致。
üe色的唇形略圓。這是受ü同化形成的。
中響三合元音:用三個字母表示,可以采取第一個音素跟後麵的音拚合的方式發音。例如,iao:i+ao—+iao。其中ao的音值跟二合元音ao一致。中間部分音量強。
iao如上述。
iou中間部分的舌位有時高有時低,受聲母和聲調影響,詳見本章5.3。單念iou,中間的。接近消失。
uaiu加上ai。
uel性質同iou,受聲母和聲調影響,詳見本章5.3。單念uei,e音接近消失。
(3)鼻韻母:韻腹是元音,韻尾是鼻輔音n或叩。帶n的叫前鼻尾音韻母,簡稱前鼻音;帶叩的叫後鼻尾音韻母,簡稱後鼻音。
韻尾n:舌尖抵住上牙床,氣流在口腔裏振動而不逸出;同時,在鼻腔振動並逸出。
韻尾ng:兩個字母表示一個音素,叫作雙字母。它的設計原理是前一字母表示鼻音,後一字母表示發音部位。叩的發音部位跟q一致,即舌根抵住硬齶、軟齶之間。叩和n都是氣流在鼻腔振動並逸出,但是引起的頭腔共鳴部位不同:n靠前,ng靠後。
①前鼻音
an a是前a,舌尖抵住下齒背。
ene的舌位不前不後,不高不低,叫作央元音。舌尖離下齒背比較遠,舌高點偏前。
in發出i音以後,舌麵下移,舌尖抬起,抵住上牙床。
ün步驟同in,隻是發出u以後,唇形要展開,發n音。
iana的舌位半低,即略高於前o。念i和a的時候,舌尖抵住下齒背。
uana的舌位跟單韻母a一致。
uana的舌位比單韻母。略高。u音後麵有u音過渡,舌位比u靠前一些。
uene的舌位有時高有時低,受聲母和聲調影響。單念
uen,e接近消失。
②後鼻音
ang a是後n。
eng e遙舌位比單韻母e低。
ing從i到ng,中間有一個比i靠後並略低的音過渡,但是不可有e之類過渡音。
ong o的舌位高於單韻母。而近似o。這個韻母可以設計為ong;之所以設計為ong,是為了提高。字母的利用率,減輕u字母的“負擔”,也是因為。在視覺上清晰度高,而u容易跟n相混。
Iang可用i跟ang拚合。
Uong可用u跟ang拚合。
Ueng可用u跟eng拚合。
iongi音的後頭有個過渡音u,然後是ong音。
3.聲調
四聲在普通話裏,指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又叫第一聲、第二聲、第三聲和第四聲。
普通話四聲的調值:一般用五度製聲調表示法。5度表示高,4度表示半高,3度表示中高,2度表示半低,1度表示低。
陰平調值55,高而平,
陽平調值35,從中間直升到高。先弱後強。
上聲調值2114,簡化的時候寫為214。從半低降到低,再升到半高。前半段211的長度約占總長度的四分之三,後半段14約占四分之一。音強一般呈強——弱——強的模式,即頭尾強而中間比較弱。但是,上聲在語流(兩個以上音節連續發音)裏變調頻繁,很少出現2114調值。上,音shang,不念去聲。
去聲調值51,從高降到低。
這四個聲調的語感特征是:陰平高而平,陽平升而直(不曲),上聲低而曲,去聲高而降。
二、吐字、發聲基礎
《中國播音學》一書中詳盡地闡述了播音員有聲語言訓練中吐字、發聲的有關理論,為眾多的廣播節目主持人學習相關知識提供了充分的條件。現摘要介紹如下:
(一)吐字歸音
吐字歸音是我國傳統說唱藝術的一種發音手段。它根據漢語語音的特點,將一個字音分為字頭、字腹和字尾三部分,並分別提出了發音要領,通過對吐字過程各個環節的精心控製,使發音達到清楚有力圓潤動聽的境界。
1.音節特點
按照傳統的漢語語音學的分析方法,一個音節可以切分成三個部分。音節開頭的輔音叫做“聲母”;聲母後麵的部分統稱為“韻母”;貫徹整個音節的聲音高低變化叫做“聲調”。比如“壯”(zhuàng)這個音節,“zh”是它的聲母,“uang”是它的韻母,發音時由高到低的音高變化就是它的聲調。
有的音節隻有韻母和聲調,我們稱之為“零聲母音節”。零聲母音節雖然沒有聲母,但為了發音清楚,開頭也要形成一定的摩擦,對氣流加以節製。比如“安”在發音開始要將喉部輕輕閉合一下進行阻氣。
韻母又可以再分為韻頭、韻腹、韻尾三部分。
比如“uang”這個韻母,一般認為,“u”是韻頭,“a”是 韻腹,“-ng”是韻尾。但是並非每個韻母都能三分。普通話的韻母有三種不同的結構方式:一是由一個單元音構成的韻母,稱為“單韻母”或“單元音韻母”,它沒有頭尾,隻有韻腹。二是由兩個或三個元音複合而成的韻母,稱為“複韻母”或“複合元音韻母”,其中二合元音韻母,韻腹不可缺少,頭尾不全隻有其一;三合元音韻母足頭腹尾齊全的。三是由元音加鼻輔音構成的韻母,稱為“鼻韻母”或“鼻尾音韻母”,其中一個元音的鼻韻母,沒有韻頭;兩個元音的鼻韻母,頭腹尾俱全。
韻母中,韻腹是不可缺少的成分,一個韻母如果隻有一個音素,那它就應該是韻腹。韻腹也是韻母的核心,它的發音開口度最大,時間最長,因此最為響亮清楚。韻頭發音雖然短暫,但在聲母與韻母的連接中起著重要的過渡作用,同時影響著聲母發音時的唇形。韻尾在音節中起收音作用,能夠保證字音的完整。普通話韻母的韻尾共有四種,兩個元音韻尾“i”和“u(o)”,兩個鼻輔音韻尾“-n”和“-ng”。韻尾“i”發音時舌位向“i”滑動,但比單韻母“i”偏鬆;韻尾“u (o)”發音時舌頭向“u”滑動,但也比單韻母“u”偏鬆;韻尾“—n”收音時,舌頭尖要抵住上齒齦,韻尾“-ng”收音時,舌根要抵住硬、軟齶交界處。鼻韻尾屬於“唯閉音”成阻即收音,不應拖長。
2.吐字歸音的要領
吐字歸音的要領,是吐字歸音理論的核心,也是播音發聲研究的重點。從《播音發聲學》問世以來,幾部有關著作對此問題均有專論。
徐恒先生將播音吐字的要領概括為四句話:出字要求叼住彈出;立字要求拉開立起;歸音要求到位弱收;整個吐字過程為“棗核形”。
李鋼等在《播音發聲學》的基礎上,將播音吐字的要領具體化,使之進一步完善,提出:出字要求部位準確,彈發有力;歸音要做到幹淨利索,趨向鮮明。
陳京生把播音吐字的要領表述為:字頭有力;字腹飽滿;字尾歸音。
綜合借鑒諸位的看法,對主持人規範吐字的要領做如下闡釋:
(1)字頭有力,叼住彈出
字頭包括聲母和韻頭。韻頭和聲母結合得十分緊密,直接影響聲母發音時的唇形,是聲母到主要元音(韻腹)之間的過渡性成分,因此發音時做到聲母加韻頭一步到位。
字頭發音又稱“出字”,要成阻有力,除阻輕捷。所謂“叼住”,是指聲母的成阻部位既要準確,又要使肌肉保持一定的緊張度,以形成有力的阻氣、蓄氣。叼字的力量應集中在唇舌的縱中部,而不能滿口用力。所謂“彈出”,是指聲母除阻要輕捷,具有彈動感,不粘不滯,不拖泥帶水,不使拙勁。
“叼”要用巧勁兒,不能過鬆或者過緊。叼住了,才能彈發有力,並帶動整個音節,使之響亮清晰。字頭發音口腔相對閉合,具有阻氣、蓄氣作用。如果叼字無力,氣息會大量流失,影響到字頭和整個音節的力度。但如果叼字過死,也會使發音顯得笨拙。所以,字頭成阻和除阻的力量既不可過大,也不可過小。
(2)字腹飽滿,拉開立起
字腹在整個音節中明顯突出,一方麵,它作為主要元音,開口度最大,因而比較響亮;另一方麵,它的發音較完整,持續時間較長,給人的聽感顯著。一個音節的發音能否達到玉潤珠圓,與字腹有密切關係。
字腹飽滿是指音節中的主要元音發音清晰、共鳴充分,字音隨著口腔的由閉到開好像“立’’了起來,因而又稱“立字”。“拉開”,指字頭彈出後應迅速打開口腔,使氣流在口腔內形成較豐富的共鳴。口腔開度要大,應有豎著展開的感覺。“立起”,指主要元音的發音要占據足夠的時間,使其響亮、圓潤,在聽感上形成字音立起來的飽滿感。結合聲束向硬齶前部的流動衝擊,有字音“掛”於上齶的感覺。立字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在一個音節裏突出字腹的過程。
值得注意的是,字腹的發音是在滑動中完成的,即使是單韻母,其發音動作也會在本音位範圍內做輕微移動,不可能僵死不變,複韻母的滑動感更為明顯。
(3)字尾歸音,趨向鮮明
字尾處於音節的末端,是發音過程中力漸鬆、氣漸弱、口漸閉、聲漸止的階段,容易歸音不到位,影響字音的完整性。與出字、立字相比,歸音的難度更大一些。
字尾歸音是指字尾部分應發音完整,不能虎頭蛇尾,隻顧字頭、字腹,不顧字尾。“趨向鮮明”首先是指唇舌動作要“到位”。如韻尾i,舌位應抬到一定高度;韻尾u,唇形應收圓;韻尾n,舌尖要收到上齒齦,並阻住口腔通道,鼻音一出立即收聲;韻尾ng,舌根應收到軟、硬齶交界處,並阻住口腔通道,鼻音一出立即收聲。其次,“趨向鮮明”還要求聲音“弱收”。所謂“弱收”是指字尾發音時唇舌力量漸弱,聲音簡短,點到為止,不像音素單發時那麼緊、那麼長。
字尾發音最容易犯的毛病是不歸音。這往往是由於吐字時隻注意了聲音的響亮,沒注意音節的完整,忽略了氣息和聲音處於衰落階段的字造成的結果。
(4)吐字的整體處理——“棗核形”
字頭、字腹、字尾三部分構成了字音的整體,播音學理論形象地將其描述為“棗核形”。這個“棗核形”以聲母為一端,韻尾為另一端,以韻腹為核心。從發音時口腔的變化來看,正好是由閉到開再到閉的過程,兩頭小,中間大;從時值來看,又是兩頭短中間長。
“棗核形”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是在咬字器官各部分不斷滑動的過程中形成的,並非由字頭跳到字腹再跳到字尾,整個字音要在滑動中有整體感。“棗核形”還是吐字“珠圓玉潤”的狀態,它體現著字音的清晰圓潤、顆粒飽滿。
“棗核形”既是吐字歸音的一種規格,又體現了清晰集中、圓潤飽滿的審美要求。它作為吐字技巧訓練,對於發音的規格化是必要的。但是在語言表達中,“棗核形”應有所變化,或拉長或縮短,這樣才有助於思想感情的傳達。如果“棗核形”一成不變,字字如出一模,必然會削弱語言的表現力,破壞語言的節奏感以致影響到內容的表達。
3.吐字歸音的要求:
吐字歸音一向被認為是播音專業人員的一項基本功。“字正腔圓”是作為播音吐字的最高境界。具體來說,播音吐字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為四點:準確規範、清晰集中、圓潤飽滿、流暢自如。
(1)準確規範
播音吐字應準確規範,這是首要的也是最起碼的要求。這是因為語言傳播工作在我國還同時承擔著向全民推廣普通話的重要責任。要做到準確規範,就要按照普通話的標準發音,每個音的發音部位、發音方法都要準確無誤。在此基礎上,還要努力提高發音質量,改正那些一般人不易察覺的細小的發音問題,取得比人們日常口語更好的效果。可以說,播音吐字所要求的準確規範比一般人所理解的更為嚴格和精細。
(2)清晰集中
字音清晰是播音吐字的又一明顯特點。在十分嘈雜的環境中,清晰的播音吐字是具有良好穿透力的。吐字清晰以發音準確為基礎,但準確並不能代替清晰。清晰的吐字建立在一係列行之有效的發音技巧之上,它不是靠提高音調或加大音量所能奏效的。發音集中可以提高字音的清晰度,也是積極的發聲狀態的反映。同時,聲音集中還便於話筒吸收,提高發聲效率,尤其在使用小音量或播講環境較為開闊時,集中就顯得更為重要。
(3)圓潤飽滿
吐字既要準確清晰,又要圓潤飽滿,前者關係到“字正”,後者關係到“腔圓”。圓潤飽滿,就是要有比較豐富的共鳴,使字音悅耳動聽。這是對吐字的審美要求。我國傳統說唱中的所謂“吐字如珠”,就是對吐字圓潤飽滿的形象描繪。當然,“腔圓”也好,“珠圓玉潤”也好,都是在形容字音的優美動聽,但必須注意的是,圓潤是以字音準確清晰為前提的,不可為追求聲音優美而損害了字音。
(4)流暢自如
字音隻有進入語流才能傳情達意。播音吐字必須靈活自如,輕快流暢,才有助於表達。如果字音咬得過死,一字一板,不僅雕琢痕跡明顯,聽起來不自然,而且會使語流滯澀,影響語言表達的順暢。播音要流暢自如,還需要吐字富於變化。播音吐字也應遵循生活語言的規律,疏密相間,錯落有致,該強則強,當弱則弱。這樣語言才能流動起來。
廣播節目主持人的有聲語言應該盡可能自然流暢,貼近生活,用“流動”的語言與聽眾溝通。因此更需活學活用吐字技巧,以克服由於片麵認識而造成的脫離生活、刻板僵死的“字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