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尾聲:漢末眾生相(6)(2 / 2)

袁霸把白天接的公文歸攏了一下,交給和洽他們,又道:“那邊傳來消息,夏侯惇快不行了,大王叫議一議,看給個什麼封號。依我的意思,幹脆晉封大將軍吧。”這是漢以來的舊例,功勳卓著的大臣一旦病重彌留,朝廷總要給個體麵的官職或封號以示厚待,也有衝喜的意味。

“咱曹魏如今也能封大將軍了。”邢顒有些感慨,“昨天我去探望徐奕,病得不輕啊,恐怕熬不了幾個月,那邊夏侯將軍也不行了。唉!先王這一去,帶走這麼多大臣,真是一代新人換舊人……咱這幫老骨頭都多保重吧!”

鍾繇三人下殿休息,出了聽政門、升賢門,鍾繇便欲西轉崇陽門去中台就寢,卻見賈詡慢吞吞還往南走,不禁笑道:“賈公,這麼晚您還回府?”

賈詡回頭道:“犬子差不多該在外麵候著了。”

袁霸打個哈欠:“我真服了老兄,這份精神頭我真比不了。中台偏閣早騰出來了,咱一塊住在宮裏多好?明早也省得奔波。”

“你們能住,我不能住。”賈詡笑道,“幾位都是魏國臣宰,老朽一介外臣,守喪雖是奉大王之命,但不該居於宮禁,這是老規矩。”說罷拱手作別。

袁霸望著他蹣跚的背影,不禁搖頭:“規矩雖如此,情理尚在,何必這麼冥頑?此老也忒謹慎,走路都怕踩死螞蟻。”

鍾繇卻道:“大巧若拙,大智若愚。這不是謹慎,是高明……”

賈詡雖年邁,耳朵卻好使得很,隱約聽到他倆的話,卻未加理會繼續往外走,在他看來這些同僚並不真正了解自己——其實他也是曹操之死的受益者,因為今後再不會有人找他清算殺子之仇了,而且再熬些日子,等曹丕篡了漢統,昔日兵犯長安禍亂漢室之罪也不會有人再提,這兩個背了半輩子的包袱終於能甩掉了。其實曹丕已經開始報答他協助定嗣之功,不單讓他在喪期內參與國政,最近還把他在外為官的兩個兒子賈穆、賈璣調到鄴城,連未曾入仕的小兒賈訪都被征為郎中,賈氏家族又興旺了。

不過賈詡並未因此而高興。曹操的死使他解脫,但不知為何又覺彷徨,似乎心裏一下子被掏空了,對於一個七十老翁而言,今後還有什麼事可做?謹慎也好,高明也罷,背後隱藏的卻是無奈,這輩子的激情都在亂世的捭闔和隱忍中消磨殆盡了。

走出宣明門,燈光明顯黯淡下來,賈詡也覺累了,正想手扶宮門歇一會兒,卻聽有人呼喚——兒子賈訪來接他了,還帶個小孩,乃是賈璣之子,他的小孫兒賈延。

賈詡蹙眉,正想斥責兒子不該帶小孩入宮,可是三兩步湊過去,一把摁在孫子肩上,突然明白過來,這是拐杖!一幹老臣還沒有當眾用拐杖的,賈詡也不便用,若叫兒子攙扶未免有擺譜托大之嫌;孫子不過六七歲,扶著他肩膀正好當拐杖,即便叫別的大臣看見也不至於說閑話,反而顯得他祖孫親近。賈詡欣賞地瞥了賈訪一眼——好小子,不枉你伺候我多年,謹慎之道學了不少,總算夠火候了。

燈火闌珊難掩賈訪臉上喜色,如今他已是郎中,有入宮宿衛之權,進身有階自是一喜,不過今晚他高興的還不止於此:“父親,我聽說大王改朝換代後,打算拜您為太尉。”

“嗯?”賈詡有些意外,“怎會輪到我?天下無人了嗎?”他有自知之明,曾輔佐董卓、李傕,名聲不好。

賈訪道:“父親忒謙,現今除了華歆、王朗、鍾繇之流,誰能與您相提並論?再說您歲數在這兒擺著,不用您用誰?”

賈詡想得很周全:“華王二人不必說,即便鍾繇因魏諷之亂暫時不能任顯職,長安還有個楊彪,四世三公漢室遺臣,改朝換代還不得拿楊家充充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