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嚴格恪守新聞的真實性原則。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每一位新聞從業人員都應該恪守新聞的真實性原則,這是從事新聞工作的基本要求。作為新興媒體,網絡由於其高度的開放性新聞來源更加多樣化,這更加需要網絡媒介恪守新聞的真實性原則,對信息進行嚴格篩選。網絡媒體恪守新聞的真實性原則不僅是對受眾、社會負責,也會使網絡媒體受益無窮。真實性不但是新聞的生命,也是媒體形成自身影響力和公信力的關鍵。隻有真實的信息才會得到受眾的認可,發布虛假新聞最終會損害媒體自身的形象,從而失去受眾的支持。可以說,真實是新聞的生命,也是媒體的生命,因此,網絡媒體應該嚴格恪守新聞的“客觀、公正、真實”原則,嚴把新聞的真實關。
第二,網絡媒體在注重經濟效益的同時更應該注重社會效益,要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網絡媒體的輿論引導力量日益強大,輿論引導錯誤也會造成虛假新聞的出現。因此,網絡媒體必須具有全局觀念,其所報道的新聞要具有思想性,要符合黨的方針政策,切實起到黨和人民喉舌的作用。在黨中央大力倡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網絡媒體應該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對於那些不符合黨的政策的新聞題材堅決不予報道,以免出現政治導向錯誤的局麵。對於那些有利於社會安定、健康發展,有利於維護人民利益的新聞題材則應該積極報道,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輿論基礎。網絡媒體應該嚴把政治關,通過設置議題,積極引導輿論,使公眾的輿論向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這不僅有助於杜絕虛假新聞,也會促進社會的安定與和諧。
第三,網絡媒體的從業者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本著對受眾、對社會負責的態度采編新聞。在媒體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某些媒體為了吸引受眾,獲取經濟利益,不惜發布虛假信息或者製造轟動效應以滿足部分受眾的低級趣味。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網絡媒體的采編人員放棄了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讓虛假新聞充斥於網絡上。網絡媒體的采編人員應該具有明確的社會責任意識和職業道德,堅決摒棄虛假信息,用真實、可信的新聞報道來抵製虛假之風,為網絡信息的有序傳播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
互聯網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交流方式,也極大地提高了人們獲取信息的能力。隻要具備一定的條件,人們就可以隨時隨地發布和接收信息,這為人們的生活打開了方便之門。但是,隨著網絡傳播的不斷發展,網絡虛假新聞的泛濫也引起了人們的擔憂。由於不具備專業知識,普通網民很難辨別網絡新聞的真偽,這就需要網絡媒體嚴把信息關,為受眾提供真實、有用的新聞信息。隻有網絡媒體樹立起明確的責任意識,嚴把信息關,才可以有效地杜絕虛假新聞,為網絡傳播的有序發展營造一個健康的環境。
參考文獻
①宋淑芬,《網絡虛假新聞的成因及對策》【J】.《新聞愛好者》,2010(18)
②陳紅梅,《公眾知情權與名譽屠宰場——從“艾滋女”事件看網絡新聞編輯的信息把關功能》【J】.《南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
③柳漢娜,《網絡虛假新聞的誘因及治理對策》【J】.《中州學刊》,2009(2)
④王群英,《杜絕網絡假新聞需要提高網絡編輯的把關素質》【J】.《編輯之友》,2004(6)
⑤戚曉波,《網絡新聞傳播與“把關人”——試論網絡新聞編輯的自律》【J】.《新聞愛好者》,2009(18)
(作者: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09級研究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