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歧義:即新聞標題所用的詞語不準確、不一致,肩題與主題的詞義相互矛盾,不能正確表達題意,造成一題兩種意義,容易使讀者誤解。
例一:
(主)文明春風拂麵來
(副)我縣對文明創建工作作出部署
2010年2月11日《長豐》
這則消息的主標題,所表達的題意是經過一番努力,該縣的文明創建工作已經見了成效,當地群眾享受的文明創建的“春風”已經拂麵,成為現實。其實不然,消息副標題卻作了和主標題題意相反的交代,對該縣的文明創建工作隻是剛剛作出部署,工作還沒有開展,何談成效的“春風”?主標題與副題隻因“作出部署”四個字相互矛盾,使標題產生了歧義。細看原文,原來報道的隻是一場文明創建工作部署會議,修改時隻需將主標題加一個詞“即將”即可。
例二:
(主)凝心聚力 趕超跨越
(副)吳山鎮落實科學發展催生發展動力
2010年3月13日《長豐》
整則消息說的是吳山鎮黨委、鎮政府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所做的全部工作總結,且不論該鎮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方麵有哪些新的或好的舉措,但就標題來看,這則標題的副標就已存在歧義:首先,應該是“落實科學發展觀”而不是“落實科學發展”,這一搭配顯然造成了病句。同時,主標題是虛題,按照標題製作虛實搭配的原則,副標就應該標出新聞事實來,可惜,“吳山鎮落實科學發展催生發展動力”也是虛題,繞來繞去不知編者所說為何事何物。應該說,這是一則製作不正確、不成功的標題。
四、殘缺:即構成新聞標題的詞語成分不完整,殘缺不全,不能正確表達題意。
例一:要素殘缺
(主)嚴肅處理毆打教師事件
(副)碭山縣委就此通報全縣要求各地堅決杜絕類似事件發生
《拂曉報》
何地發生毆打歧視教師事件,標題中沒有交代。何地,何事是構成新聞標題的主要元素,主題應是一個能夠獨立的、完整的句子,這則標題由於要素殘缺,造成題意表達不明了,給讀者留下了疑問。
例二:主語殘缺
高標準完成合淮阜高速長廊產業林建設
2010年1月14日《長豐》
是誰《高標準完成合淮阜高速長廊產業林建設》沒有交代,造成題意不明,如在原題前麵加上一個主語,標題的詞義、詞句就完整無缺了。
例三:謂語殘缺
長豐企業在市人力資源市場現場招工
縣勞動部門服務企業實招
2010年2月4日《長豐》
撇開主標不談,副標《縣勞動部門服務企業實招》,很顯然,既然是消息標題,此處缺了謂語,應加上一個動詞。
例四:賓語殘缺
定遠縣農行積極幫助生產自救
《滁州日報》
《定遠縣農行積極幫助生產自救》是一則缺少賓語的不完整的標題,若在“幫助”動詞後,加上賓語“災民”一詞,標題就完整了。
五、費解:即標題的用詞不當,詞不達意,使讀者看後不容易了解。
例一:《定遠實施“文化興縣”打造“三大”平台》
(2008年7月28日《滁州日報》)
作為從事實中概括出來的主題,應是新聞事實生動、形象、簡潔的再現。按照這個要求,這則標題就有失精當了。主題中的“三大平台”一詞,用得牽強、不確切。同時,沒有副標題對主題進行解釋和說明。從文中看,三大平台中“大文化、大投入和大繁榮”三大平台之間既沒有因果關係,也不是平行關係,純屬牽強搭配,令人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