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岩井俊二電影的後現代主題選擇(2 / 2)

二、岩井俊二的內外文化交融觀

日本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泡沫經濟帶來的政府信任危機,亞洲國家大量移民的湧入,改變了日本長久以來單一民族國家的現實,日本人普遍感覺到了無家可歸的漂流感,從而產生了一種無國界世界公民的思想。藝術總是能夠迅速反映社會現實,導演拋開對於鄉土和地域的迷戀,出現了泛亞洲的特色,而中國無疑是對日本影響最大的國家。

《燕尾蝶》就是表現處在這樣環境下移民日本的外國人的生存狀態。來自上海的中國移民用奇怪的腔調講著中國話,他們共同的名字叫做“元盜”,每個“元盜”都懷揣著來日本淘金的夢想,但無論如何也逃脫不掉沒有日本國籍由此招來的歧視的命運。扮演著妓女、小偷、強盜、黑社會老大、毒販。作為“元盜”第二代的鳳蝶,不知道名字不知道從哪裏來甚至連語言都很混亂,是一個多文化雜交的後裔。這些極端的交流結果,卻是日本民族生存下去的必須前提,正如固力果唱著《南海姑娘》這首鄧麗君的老歌。男主角飛鴻因為莫名的卷入黑幫的假鈔事件被逮捕毆打逼供,警察因他“元盜”的身份而出奇的憤怒,不停的罵到“垃圾元盜”、“雜種元盜”。飛鴻奄奄一息之刻說:“老說什麼元都元盜的,元都不是你們自己家鄉的名字嗎?”。一語驚醒夢中人,岩井揭開了日本人民族歸屬感上的答案,此刻的岩井絲毫不保留他對中國文化的迷戀,也告誡了所有日本人,一旦殘忍的屠殺了文化融合,無疑是日本民族的滅亡。

愛麗斯對即將離別的父親說到“我愛你”。對暗戀的宮本雅誌說“我愛你”。迷一樣的異國語言,傳遞了非比尋常的愛,讓內外交融的無國界語素延伸在異國文化中。

三、岩井俊二後現代導演風格的形成

犬儒主義,一般認為是蘇格拉底弟子安提斯泰尼提出的。犬儒的主要教條是,人要擺脫世俗的利益而追求唯一值得擁有的善。早期是根據自身的道德原則蔑視世俗的觀念,後期的犬儒主義者喪失了賴為準繩的道德原則。憤世嫉俗(揭穿世界間的一切偽善)變成了玩世不恭。犬儒主義把對現有秩序的不滿轉化為不拒絕的理解,不反抗的清醒和不認同的接受。

岩井俊二是個不折不扣的犬儒主義者,有時他的角色設定就是以他自己為原型,拒絕理想主義,這種反烏托邦情節造成他作品的缺憾結局。愛情沒有完成,或最終不得不麵對死亡。《情書》講述了中學時代的暗戀,最終的結局是殘酷的死亡和懷念。《關於莉莉周的一切》中孤獨少年雄一,生長在一個少愛的單親家庭的拚湊體中,是沉默寡言缺少交流的犬儒主義者。蓮見常幻想自己在母體中的姿勢,雙手抱膝,頭深埋在兩腿間,渴望回到原初即最初宇宙的狀態,隻有莉莉周。莉莉周又是誰?一個喜歡德彪西的歌手。故事還引入以太(Ether)這樣的概念,古希臘哲學所言的一種在彌漫宇宙中無所不在的介質。犬儒的確應當跟以太這樣的概念一起生存。蓮見化身“非利亞”的ID與“青貓”在BBS上交流莉莉周,在網絡的虛擬世界中釋放情感。

犬儒主義不分善惡不積極抗爭,但不是不知善惡。犬儒是知善而不善善,知惡而不惡惡。當無情現實一次次打擊蓮見,他也始終默不作聲。此片的另一種翻譯做“青春殘酷物語”,星野修介又屬另外一個極端,遭遇殘酷青春並做出激烈反抗,同時把激烈轉嫁給他人。

安提斯泰尼晚年對哲學喪失了信心,他拋棄上層階級,過著簡樸的生活,如此岩井作品中的人物就用放棄現實的方式,去虛擬世界中找回失去的青春。四個少年,一個自殺,一個殺了人,一個被殺,一個用受傷的心默默活著。現代社會內心空虛的個體無法達到理想中烏托邦的殘酷催人反省。值得安慰的是《花與愛麗絲》中導演總算為我們指明了出路,那就是堅持不懈的努力和永不放棄,時刻保持一顆熱愛生活的心。

四方田犬彥在《日本電影史100年》中,對岩井俊二、是枝裕和等傑出的後起之秀,作了精煉的分析,說他們拒絕豪言壯語,在最低限度思維中維護自己的世界,無確定創作軌跡。岩井的電影走在時代的最前端,他的影片深入到非理性,雜亂的意識和潛意識世界,為我們帶來我們觸及不到的個人世界,觀者感同身受的矛盾和自我掙紮,在與導演的共同思考出路中獲得滿足。

參考文獻

①內藤多仲:《結構震害研究》【M】.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3

②四方田犬彥:《日本電影史100年》【M】.北京:三聯書店,2006

③斯坦利·J·巴倫:《大眾傳播概論—媒介認知與文化》【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④潘秀通、潘源,《後現代電影的當代語境及當代表性征》【J】.《當代電視》,2005

(作者: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傳播所09級碩士研究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