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紀錄片創作中音樂元素的運用(2 / 2)

抒情性是音樂的基本屬性,它難以摹擬或再現客觀對象,但可以通過力度的強弱、節奏的快慢、樂器的組合、音程的跳躍等,來表現人們複雜多樣、深刻細膩的內心感情。對於電視紀錄片的畫麵而言,它善於表現具體、直觀的內容,而解說詞又長於表達理性的、抽象的信息,在震撼人的心靈和感染人的情緒上,音樂具有難以比擬的強有力的穿透力。當然,由於電視紀錄片的畫麵本身具有多義性,音樂的情感內涵也具有多義性和模糊性,它更需要觀眾充分調動自身的聯想和想象,用全部身心去感受和體驗,才能最終完成音樂情感的傳達和接受。

三、紀錄片中的音樂與通常概念下的音樂具有不同的藝術形態

紀錄片中的音樂是專門為紀錄片創作、編配的音樂作品,它既具備了一般音樂的特性,如長於表現而拙於再現、抒發情感、渲染氣氛等,又具備了獨特的具體可感性,它要表現完美的藝術形象,必須通過與畫麵及其它表現手段的有機結合才能實現。所以,我們聽到的電視紀錄片中的音樂並不一定是一個完整的樂章,而隻是電視紀錄片的一種藝術表現手段,它是分段陳述、間斷出現的,並且段落與段落之間可能沒有必然的聯係,它和畫麵、解說詞等表現手段的協調和融合為觀眾打開了進入美妙的藝術境界的大門,使觀眾更深的體會到作品的意義。

在藝術創作領域裏,節奏是最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之一。對於音樂而言,節奏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表現手段,是音樂塑造藝術形象的核心。對於電視紀錄片來講,節奏也具有很重要的意義。節奏的根源是運動,音樂是靠樂音有規律的運動變化來構成藝術形象的,盡管這種藝術形象需要欣賞者充分調動自己的審美感受能力,去體驗、想象和聯想,從而完成對音樂形象的塑造,但它的這種形象性和畫麵的直觀性的結合,可以帶給觀眾很多感性的認識,使觀眾回味無窮,浮想聯翩。運動也是影視藝術的特征與魅力所在,它不但體現在時間流動中,同時體現在畫麵的空間運動中。沒有節奏,音樂沒有了靈魂,也就談不上藝術形象的塑造。沒有節奏,畫麵的運動失去了規律與秩序,電視紀錄片就成了一些沒有章法的素材展示,觀眾也就無法理解編導的創作意圖,更談不上和作品塑造的藝術形象產生共鳴了。音樂是構成紀錄片節奏的一部分,音樂的節奏既要和畫麵內容相和諧,又要與紀錄片的總體節奏相一致,這是產生藝術效果與審美意境的關鍵因素。也隻有如此才能讓觀眾得到視聽美感,理解作品內涵。電視紀錄片中音樂的節奏傳達給觀眾的情緒情感應該是觀眾從畫麵內容及畫麵的運動中體會到的。

在紀錄片中靈活運用藝術文化元素音樂,對紀錄片的整體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它是觀眾情感宣泄的突破口,是作品表情達意的調控器,是統一全片風格的主旋律。

參考文獻

①陶濤:《電視紀錄片創作》,中國電影出版社,2004年2月

②陳義成:《電視音樂與音響》,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4年2月

③陳國欽:《紀錄片解析》,複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6月

(作者:武漢理工大學藝術碩士研究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