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要圓,做人要方?(2 / 3)

如果身為男性,我們不妨試著尋找對方某些與眾不同的地方,然後加以稱讚,它所產生的功效也會很大。

或許有些人對自己某方麵的魅力並沒有察覺到,但就在潛意識中,或多或少都會有著自豪的成分。所以針對別人的這些微小的“長處”加以稱讚,對方會覺得你很關心她,為人十分細心等。

在西方的社會裏麵,一個男子若遇到一位動人的女性時,他們往往會很大方地稱讚對方。但在東方,常會被看作是一種輕浮的行為,這和我們的生活習慣、自古以來的民風有著莫大的關係。

基於傳統的道德觀念,我們自然不必一味地模仿西方的做法,但也不必吝惜開口稱讚,因為這樣不僅能使人精神愉快,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能提升工作效率。

當今社會,女性能頂半邊天,幾乎幹什麼事情都不能少了她們。充分利用她們愛受恭維的天性,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然,恭維人不惜肉麻是一回事,掌握火候又是一回事。如果不根據基本事實,天馬行空地

恭維別人,會讓人感到你是在愚弄自己,搞得偷雞不著蝕把米。

把合適禮物送給合適的人

古人說:“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意思是說穿了別人送的衣服,懷裏就會裝著別人的心事或隱憂。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收下了別人送過來的禮物,就要為別人辦事兒。這和民間所謂“收人錢財,替人消災”和“吃了人家的嘴軟,拿了人家的手短”意思大體相同。自古以來不管人們承認不承認,喜歡不喜歡,送禮都是和辦事密不可分的,送小禮者辦小事,送大禮者辦大事,這似乎也算是一個規律。

石油大王哈默的經營史中最成功的一次是在利比亞。無論是對哈默本人,還是西方石油公司的3萬名職員及公司的35萬名股東來說,一提起這件事,他們都會讚歎不已。

當哈默的西方石油公司來到利比亞的時候,正值利比亞政府準備進行第二輪出讓租借地的談判。政府出租的地區大部分都是原先一些大公司放棄了的利比亞租借地。根據利比亞法律,石油公司應盡快開發他們租得的租借地,如果開采不到石油,就必須把一部分租借地歸還給利比亞政府。

在灼熱的利比亞,同那些一舉手就可以把他推翻的石油巨頭們進行競爭,同時還要分析估量那些自稱可以使國王言聽計從的大言不慚的中間商所說的話到底有多少真實性,這對哈默來說處境很不利。但哈默就是哈默,絕對不會因此而氣餒,善罷甘休不是他的作風。他明白,為能在第二輪租借地的談判中挫敗實力雄厚的競爭對手,隻能巧取,不能豪奪,而惟一可行的方案就是暗中向利比亞政府申請:如果西方石油公司能得到租借地,將給予政府更多好處,同時也請利比亞政府給予西方石油公司比其他競爭對手更優惠的條件。

哈默在隨後的投標上,用了與眾不同的方式:他的投標書采用羊皮證件的形式,卷成一卷後用代表利比亞國旗顏色的紅、綠、黑3色緞帶紮束。在投標書的正文中,哈默加上一條:西方石油公司願從尚未扣除稅款的毛利中取出5%供利比亞發展農業之用。此外,投標書還允諾在庫夫拉圖附近的沙漠綠洲中尋找水源,而庫夫拉圖恰巧就是國王和王後的誕生地,國王父親的陵墓也坐落在那裏。掛在招標委員會鼻子前麵的還有一根“

胡蘿卜”:西方石油公司將進行一項可行性研究,一旦在利比亞采出石油,該公司將同利比亞政府聯合興建一座製氨廠。

1966年3月,哈默的計劃果然成功,同時得到兩塊租借地。其中一塊四周都產油的油井,本來有17個企業投標競爭這塊土地,且多是實力雄厚的知名公司,可結果個個名落孫山,唯有西方石油公司獨占鼇頭;另一塊地也有7個企業投標,但最終還是歸在了西方石油公司名下。這第二輪談判招標的結果使那些顯赫一時的競爭者大為吃驚,不明其所以然,深深為哈默高超的談判手段、技巧而歎服。

奪得這兩塊租借地後,西方石油公司憑著獨特有效的經營管理,使之成為其財富的源泉。1967年4月,西方石油公司的黑色金子流到了海邊,在那個令人難忘的紀念日,僅規模宏大的慶典就用去整整100萬美元之巨。

投標書的設計、5%的毛利投資利國農業、在國王誕生地找水、同利國政府聯合建造製氨廠,這幾件禮物大大贏得了利比亞政府的好感。細細看來,投標書設計迎合了利比亞的民族自豪感,5%毛利投資利國農業解決了其經濟發展的主要困難之一,在國王誕生地找水在滿足國王的同時也造福於民,同利國政府聯合興建製氨廠能夠同時發展利比亞的工業和農業。這幾個禮物,有送給國家的,有送給國王的,還有無形中送給權貴們的,真可謂得其實、得其人啊。

送禮有什麼必須注意的問題和方法,使我們能把合適禮物送給合適的人呢?

一是給誰送的問題。

這個問題表麵上看不會成為問題,而事實上卻是個大問題,因為在日常社會生活中選錯了送禮對象的人不在少數。比如說把禮物送過去了,事情卻沒有辦成——因為對方是並非起關鍵作用的人物,所以即便送了禮,也是徒勞無益的。

送禮要送給關鍵人物,不能送張三一點又送給李四一點,王五也收到一點,結果禮物被分割零散了,分量顯得很輕,有時可能起不到利益驅動的作用。這還不算,送的對象多了,難免人多嘴雜,心機泄漏,對事情有百害而無一益。

所以,在送禮之前,一定要權衡好各位“要人”的力臂,查問好誰對這件事有裁決權,起主導作用。誰是辦事的關鍵人物就把禮物送給誰,禮物送到了點子上,要辦的事情可能也就迎刃而解了。相反,如果把禮物送給了次要人物,可能就收不到相應的成效。

二是送什麼的問題。

確定了給誰送的問題之後,接下來就要考慮送什麼好。這裏的所謂“好”不是以自己喜好為標準,而是以對方的喜好為標準。所以,送禮之前要根據對象的日常生活偏好,分析對象到底喜歡什麼禮物。比方說,有的喜歡喝酒,有的愛好吸煙,還有的很高雅,對古董、字畫、典籍感興趣,還有的人幹脆就隻是喜歡錢。對方愛好什麼,就給他送什麼。要知道,隻有給對方送上了他十分喜歡的禮物,他才會動心和動情的。對方隻要動了心和動了情,就會拿出精力為你辦事了。

綜合以上兩個方麵:

1實惠禮物送貧者

家貧者,生活必不寬裕,你送去的禮物如是實惠的生活消費品,對他必有貼補之用。與其送去隻具觀賞性的工藝品,讓其束之高閣,不如送上食物或穿用品讓他即時消費,更令其心花怒放,他會對你“雨中送傘”、“雪中送炭”感激涕零。

2精巧禮物送富人

受禮者家庭消費水平很高,那麼一般禮物很難引起他的興趣。你勒緊褲帶,花了半個月工資買下的禮品,在他那裏可能是平常的東西。就如土耳其諺語說的:“把禮物送給富人,就像提水倒入大海。”可是,有時那份禮又不能不送,最好還是從精巧上花些心思。比如,送去一枚你自己親手刻製的印章,使其在繪畫時可以鈐之;或者送去一柄用山藤根雕刻的煙鬥,既是件精妙的工藝品,又不花分文。這可能會引起受禮者的興趣,他可能在讚賞你對他細致了解的同時,非常珍惜你的那份勞動。

3有紀念性的禮物送戀人

黃金有價情無價。戀人之間禮品贈予不限於禮品的貴賤,而在於寄托在禮品上的那份相思與相知。你們第一次郊遊時,你送她一片紅葉;你們定情時,寫一首小詩;你生病時,捧一束鮮花,都會像那一串熱吻,那一陣撫摸,那一番情話,深印在幸福的記憶中。

4趣味性的禮物送朋友

尤其是年輕朋友之間,生活本無牽掛,浪漫色彩濃厚,禮尚往來可以多在趣味性上想些點子。朋友生日時,送去代表他的屬相的工藝品,可能會令其快慰;在他布置房間時,你送去用布縫製的滑稽小猴,置於沙發之上,會令其捧腹;她出國時,你送她一條簽著全班同學名字的手絹,會令其激動不已。

5實用禮物送老人

可口的食品,舒適的衣服,急需的用具,可能會博得老年人的歡心,對他們的身體健康極有好處,也融洽了兩代人的關係。

6啟智禮物送孩子

現在的孩子衣食住行都很充裕,作為孩子所企望的是他們智力上的開發。所以,智力玩具、圖書畫冊、學習用品等能啟發他們智慧的禮品會更受青睞。

7特色禮物送外賓

外國朋友自然對具有異國情調的禮物感興趣,你不妨送些唐三彩、真絲巾、景泰藍、剪紙、惠山泥人、龍井茶等中國的特產,以博其歡心。

三是送多少的問題。

給人送禮送多少主要根據三個方麵來劃定:一是根據所要辦的事情的分量輕重和利益大小來確定給對方送多少禮合適。事情較大,對自己的利害關係密切,就應該多送一些;如果事情不關大體,就可以少送一些。二是根據對方費勁和費周折以及所承擔的責任風險大小來確定禮物輕重。如果事情難辦,或者對方所承擔的責任風險大,那麼要送的禮物就應該偏重一些,否則便可以少一些。三是根據當時社會送禮的慣例確定禮物價值的水平。比如在“文化大革命”時期,送上十幾元錢買來的煙酒就算很貴重的禮物了,而如今辦事恐怕遠非這樣的水平了。一般而言,禮物這東西送多送少,一方麵與社會平均工資水平有些關係,另一方麵也與當時的社會風氣密不可分。所以,禮物的輕重、多少恰到好處,既要達到辦事的目的,又要有所節省,不致得不償失。

四是何時送和何處送的問題。

送禮要講究時間,講究地點,講究場合,這樣,對方才可能接受。很多人送禮喜歡在晚上送到對方家裏,其實這未必是最佳選擇。因為晚上時間對方可能不在家中,送去了禮物卻未見到“真人”,未免有些遺憾;或者對方在家,卻另有外人夜間串門,帶著禮物進去未免有些尷尬。所以,最好的時間應該選擇在早上對方未動身上班之前,或者在星期天的早上對方剛剛起床不久為佳。因為這種時候帶禮物進屋,既無外人打擾,又能把要找的人堵在家中,便於見麵,便於說話。另外,有些禮物也可以在辦公室送過去,如一些文化商品。當然也有其他場合可以送禮,比如在酒店請客時即可以當場送些煙酒讓對方帶回去。所以,送禮場合是要隨機應變的。

(5)是怎麼說的問題。

送禮總得在說法上有個由頭才好送上去,比如對方患病、生日或子女升學等特別時日,則是送禮的最好時機。因這時“出師有名”,名正言順,不用另外尋找送禮的原因。如此顯得水到渠成,順理成章,接禮的人除感謝之外,也不會有太大的顧忌。但有些時候,人們送禮純粹為了辦事,大有點“先買先賣”和“現把現摟”的味道,這種時候把禮物送過去怎麼說好呢?總不能說:“今天想求你辦事,所以才給你送些禮物讓你受用。”那樣一來,對方是不會接納這個禮物的。怎麼辦?這就需要找一種讓對方心安理得接受禮物的說法。一般而言,為了辦事給上級送禮,上級總是要推辭一下或拒絕一下,這就要把上級拒絕納禮的話禮貌得體地擋駕回去,讓受禮者心裏舒坦自然些。

“該如何送禮”是人情禮儀中十分複雜且很難處理的一門學問。這門學問,學校沒有專業,社會中也沒有規章製度,同事也難以明說,全憑自己去摸索、去掌握。熟知送禮學問的人往往能八麵玲瓏,四方有緣,處處春風得意。送禮物給同事,是八小時之外建立感情、推進關係的最有效的物質橋梁。同事幫了你的忙,事後不忘認真地選一份禮物親自登門送上,既還了人情,又不致失禮。同事家有婚嫁喜事,根據關係的遠近親疏送上一份合適的賀禮,既添了喜慶,又買了人緣。同事生病,及時前去探望,時間不宜過長,送些鮮花、水果、營養品等即可,既安慰了病人,又表達了關注之情……諸如此類同事間的私人饋贈,作為聯絡感情、人情世故的必要應酬,當然是必要的,但要注意輕重之分,一般不宜買太重的禮物,免得讓對方感到你別有用心。

送禮給上司,可視為一種禮貌,表達感謝照顧的心意。上司在公事上給予不少指點,對工作該如何進行也幫了不少忙,謝謝化成禮物,更具體,更有現實意義。

俗話說“禮多人不怪”。做人要彬彬有禮、不卑不亢,同時也要懂得送禮之道,有來有往。這是做事的竅門,也是做人的風度。

提意見的技巧問題

“忠言逆耳”是千百年來被證實了的道理,但是有時候為了全局的利益忠言不能不進,最好的辦法是讓忠言不逆耳,這需要你在進忠言時多用點“心計”,以達到一舉兩得甚至多得的目的。

唐朝初年魏王李泰喜歡文學,受到唐太宗的寵愛。有人說大臣中有瞧不起李泰的,唐太宗大

怒,召眾

大臣責備道:“隋文帝時,眾大臣都被諸王踩在腳下。我如果放縱諸王,他們也這樣做,早

就折殺諸位並使諸位蒙受恥辱了。”這時,魏征嚴肅地說道:“若是法紀綱常被徹底破壞,固然不

必理論。如今有聖明的君主在,魏王當然沒有辱沒群臣的道理。隋文帝驕縱他的兒子,最終

做了刀下之鬼,這也值得效法嗎?”

李世民聽了,高興地說道:“我因私愛而忘公義,聽了您的話才知道自己理屈。”

大家都知道,魏征在曆史上以直言敢諫聞名,經常惹得李世民惱怒異常,甚至曾急急地說道

:“我早晚要殺了這個鄉巴佬!”但作為一個明君,李世民的納諫氣度非一般君王可比。推

而廣之,其實這世上的絕大多數人都不能很平心靜氣地聽進不同意見。

不過一個社會、一個團體、一個人都有不容易自知的問題和缺陷,必須有人來提意見才會覺悟起來。有的以為“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即可,而不知許多社會、團

體和個人與自己的成敗榮辱悉悉相關,提意見是不得不為之的。

很多領導並不通過調查,而隻是憑空想像,僅考慮到某些片麵,就做了某項決定。造成不利的影響。對於這種情況,不能聽之任之,應當仗義執言,否則一旦出現問題,領導依然會振振有詞地說:“為什麼沒有人反映?”這是大家共同的責任,如有損失,那對於企業和社會將是很難彌補的。

領導往往都比較自信,而且做事往往會獨斷專行。所以,如果你訴說的僅僅是目前的現象和實情,有時就不能獲取他的認同。而且搞不好,有的領導還會認為你不理解他的苦衷,甚至產生誤解,認為你是在有意逃避責任。怎樣才能讓領導充分理解你的苦衷呢?一定要記住:在必要的時候,對這樣的領導,你可以采用推導可能結局的方式,從領導準備做出的決定出發,合乎邏輯地推導出可能產生的後果,從而引發領導內心深處對你的觀點的認同,從而達到進言的目的。

小常受聘於一家私立學校,由於學校的宣傳很到位,學校開辦伊始就有很好的生源。這樣一來,倒是授課的老師有些承受不了了。但領導認為應該“寧缺毋濫”,決定隻用現有的教師力量,提高教師的每周課時,並承諾按增加的課時給老師提高工資。小常卻有自己的看法,他特別看重自己的名聲且是一個有高度責任感的老師,如果這樣每天超負荷工作,勢必身心疲憊,從而影響教學質量,對自己的名譽和學校的長遠發展都很不利。於是他決定向領導說出自己的想法。他從關心學校的前途命運入手,指出教學質量和精益求精的重要性,從而推導出如果按照領導的方式發展下去,在教學上難免會出現敷衍的現象,而這正是領導所非常關心的問題。他的申說很自然地引起了領導的高度重視。

仗義執言也要分清領導的真實意圖,或許領導並不是真正地想請下屬提意見,而是一種向下屬炫耀自己的水平,這時更要多點“心計”,否則不但得不到什麼好感,反而會對自己的前途產生不利的影響。

總的來說,提意見的藝術,一方麵是場合藝術,一方麵是語言藝術。

1場合藝術

一家公司新招了一批職員,老板抽時間與這批職員見個麵。他按員工姓名表把新員工一個個叫起來認識一下。

“黃燁(yè)。”老板微笑著叫道。全場一片靜寂,沒有人應答。

老板又念了一遍。

這時一個員工站起來,怯生生地對老板說:“楊總,我叫黃燁(yè),不叫黃華(huá)。”

人群中發出一陣低低的笑聲。

老板的笑臉不見了,臉上有些不自然。

一個精幹的小夥子忽然站了起來,解釋道:“請楊總原諒,我是新來的打字員,是我把名字打錯了。”

“太馬虎了,下次注意。”老板揮揮手,接著念了下去。

之後不久,叫黃燁的那個員工被解雇了,而那個打字員則被提升為製作部經理。

在這樣的場合公然指出老板的低級錯誤,還弄得“人群中發出一陣低低的笑聲”,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不是打字員出來打圓場,老板的這個低級錯誤一定會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笑談。所以提意見的新員工被解雇,打字員被提升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其實那個新員工聽到老板念錯自己名字後,完全可以先答應下來,再找個沒有外人的場合糾正這個錯誤。這樣意見提出來了,也容易被接受,而且大家有麵子,何樂而不為?

2語言藝術

小娟工作勤懇實在,雖然進入公司不到兩年,但已被老總列為他親自監管的嫡係部門一員,參與老總親自認定的一項新產品的開發與上市。可是,工作了一段時間後,小娟被產品存在的許多先天不足的弊端嚇了一跳。她向老總反映,但老總依舊不緊不慢地以領導者的姿態,讓她不用著急,說新生事物就是這樣需要探索的。老總的“大將風度”讓小娟佩服得無話可說。

經過半年辛苦,新產品終於上市了。不出所料,產品的定位、價格、質量都存在嚴重的問題,弄得公司的市場部、銷售部焦頭爛額。

然而令小娟奇怪的是,市場部、銷售部的人見了老總卻都不停地讚美他有魄力,說在現階段推出這樣的產品,彌補了公司的空白和市場的空白,產品的前景很好等。但看到小娟部門的人,就沒那麼客氣了,仿佛他們是公司的賠錢貨,是他們在大把大把地向外白白扔錢,並把大家都拖進了白辛苦的深淵!弄得小娟和部門同事半年來一直覺得低人一等。

老總雖然依舊不動

聲色,但顯然看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雖然小娟所在部門的主管幾度易人,但情況並沒有好轉。

年終開公司產品發展研討會議,像過去任何一次會議一樣,大家都知道該產品是老總自己的孩子,因此每個人都隔靴搔癢地說了一些可有可無的問題。輪到小娟發言了,老實的小娟想:商業社會,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廢話沒人愛聽,所有的加班、出差、市場調研等辛苦也就不用提了。於是她就開始分析產品的弊端,並提出了改善的方案,一時忘情,說得比較尖銳。說罷,果然發現“忠言逆耳”,老總的臉有一點陰沉,心裏不覺“咯噔”了一下。

隔了幾天,老總親自找小娟談話。他語重心長:“小娟啊,我怎麼說你呢?那天開會,當著那麼多其他部門的人的麵,你怎麼可以把我們的產品批評得這麼無情呢!我們的產品好比我們自己的孩子,即使要打要罵也得先關門呀。眾人麵前不給孩子麵子,就是不給自己麵子,否認這個孩子就是否認自己。你怎麼不說說你自己的辛苦呢?你也是開創這項產品的元老了,你這麼說,別的部門怎麼再配合我們,他們一定以為我們自己就沒有信心了呀!”看著老總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小娟覺得無地自容。不久,小娟被調到了另一個部門。

忠言總是逆耳的,所以提意見需要講藝術。小娟的錯誤就在於“無情”地提出意見,一點情麵都不講。如果能講一些語言策略,比如欲抑先揚,比如多說“我個人認為”,比如說“如果……更好”等,提意見的目的達到了,在別人聽來也不致刺耳,反而有利於問題的解決,也有利於自己在團隊中地位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