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精明,做人糊塗?(1 / 3)

做事精明,做人糊塗

凡事“怕”認真

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不可能的事?也許有人會說,太多了。是的,太多了。不過這隻是個籠統說法,事實上,其中很多我們認為不可能的事卻是可以辦到的。

一次,毛澤東身邊的工作人員從屋子裏往外搬一隻沙發,不管調換什麼角度都要卡住,出不去。他們隻好向主席如實彙報,毛澤東聽過彙報。想了想,問道:“你們說,是先蓋屋子再搬進去沙發,還是先放好沙發再蓋的屋子?”“當然是先蓋屋子了!”“那沙發能搬進去,就一定可以再搬出來。”後來大家經過努力,果然把沙發搬出來了。針對這件事,毛澤東說了那句非常著名的語錄: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

認真,就是要我們做一個有心人。

米開朗琪羅在佛羅倫薩街邊的垃圾堆裏撿到一塊被人扔掉的克拉拉大理石,這塊大理石是被一個不熟練的工人在切割過程中損壞的。無疑也有其他藝術家注意到了這塊品質優良的大理石,但因其被損壞,所以他們隻能痛惜。隻有米開朗琪羅看到這塊廢棄的大理石中的價值,用鑿子和錘子創作出一件優秀的雕像——年輕的大衛。

做一個有心人,這句話有著廣闊豐富的內涵。有心人能主動搜集各方信息,慧眼識別重要機遇,巧妙開拓生存空間。

1主動搜集各方信息

死馬活醫,絕處求生,這要有求生的技巧。日本阿托搬家中心總公司經理奪田千代乃,夫婦二人開始經營運輸業,1973年發生的“石油危機”,使其破產。正當奪田千代乃為今後的生計發愁時,一天,報紙上一條簡短的消息引起了她的興趣。消息說,日本關西地區每年搬家開支達400多億日元,其中大阪市就達150億日元。奪田千代乃想,搬家這一不引人注目的行業也許可以幫助自己起死回生。於是,她和丈夫一商量,辦起了一家搬家專業公司。在公司起名問題上,奪田千代乃也是煞費苦心。她想,誰要搬家,肯定會在電話號碼簿上找運輸公司的電話。因此,她決定利用電話號碼簿為自己的公司做不花錢的廣告。日本的電話號碼簿是按行業分類的,在同一行業中,企業的排列順序又是以日語的字母為序。奪田千代乃巧妙地利用這種慣例,把自己的公司取名為“阿托搬家中心”,使它名列同行業的首位,用戶查找時很容易發現它。同時,她還選了一個好記的電話號碼:0123。該公司1977年6月創辦後,營業額逐年翻番。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年營業額已達140多億日元,並從一個地區性的小企業,發展成在日本全國近40個城市擁有分公司或聯營公司的中型企業。美國和東南亞一些國家都購買它的搬家技術專利。總經理奪田千代乃也被評為日本最活躍的女企業家。

2慧眼識別重要機遇

美國南北戰爭後,全國一片荒涼。當時的卡內基卻看到了另一麵。他預料到,戰爭結束之後,經濟複蘇必然降臨,經濟建設對於鋼鐵的需求量便會與日俱增。於是他義無反顧地辭去鐵路部門報酬優厚的工作,合並由他主持的兩大鋼鐵公司——都市鋼鐵公司和獨眼巨人鋼鐵公司,創立了聯合製鐵公司。

恰在此時,美國擊敗了墨西哥,奪取了加利福尼亞州,決定在那裏建造一條鐵路。同時,政府也在規劃修建橫貫大陸的鐵路。

聯邦政府與議會首先核準聯合太平洋鐵路,再以它所建造的鐵路為中心線,核準另外三條橫貫大陸的鐵路線。但一切遠非如此簡單,縱橫交錯的各種相連的鐵路建設申請紛紛提出,竟達數十萬公裏之多,美洲大陸的鐵路路線革命時代即將來臨。

“美洲大陸現在是鐵路時代、鋼鐵時代,需要建造鐵路、火車頭、鋼軌,鋼鐵是一本萬利的。”卡內基這樣思索。

不久,卡內基向鋼鐵發起進攻。同時,卡內基買下了英國道茲工程師“兄弟鋼鐵製造”專利,又買下了“焦炭洗滌還原法”的專利。

他這一做法不乏先見之明,否則,卡內基的鋼鐵事業就會在不久的經濟大蕭條中成為犧牲品。

1873年,經濟大蕭條後的境況不期而至。銀行倒閉,證券交易所關門,各地的鐵路工程支付款突然被中斷,現場施工戛然而止,鐵礦山及煤山相繼歇業,匹茲堡的爐火也熄滅了。

卡內基斷言:“隻有在經濟蕭條的年代,才能以便宜的價格買到鋼鐵廠的建材,工資也相應便宜。其他鋼鐵公司相繼倒閉,向鋼鐵挑戰的東西部企業家也已鳴金收兵,這正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絕不可以失之交臂。”

於是,在最困難的情況下,卡內基卻反常人之道,打算建造一座新的鋼鐵製造廠。

他爭取了股東們的同意,開始全麵著手於鋼鐵製造業。1875年9月6日,卡內基收到第一個訂單——2000根鋼軌。熔爐點燃了。每噸鋼軌的製造勞務費是826美元,原料4086美元,石灰石和燃料是631美元,專利費117美元,總成本不過才566美元。這比原先的預計便宜多了,卡內基為此興奮不已。

1881年,卡內基與焦炭大王費裏克達成協議,雙方投資組建F?C?佛裏克焦炭公司,各持一半股份。同年,卡內基以自己的三家製鐵企業為主體,聯合許多小焦炭公司,成立了卡內基公司,他的事業也有了更長遠的發展方向。

3巧妙開拓生存空間

王平剛畢業的時候,覺得事業單位應該是工作任務不重,待遇比較穩定,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但上班後他才發現事業單位工作氛圍比較淡漠,同事之間的溝通也不是很多。初來乍到的他感到有些不習慣,再加上他性格有些內向,不善於交際,所以與同事很難相互熟悉。怎樣才能盡快與同事熟悉呢?經過觀察,他發現辦公室裏每天都有一些和大家都有關係的瑣碎小事,於是他就試著主動去做這些事情,如打掃衛生、整理報紙文件、接聽電話等。果然,很快他就融入了同事們中間,再加上他工作十分認真,經常謙虛地向老同事請教,不久就成為了辦公室裏最受歡迎的年輕人。

如果相對於別人,你是個有心人,像奪田千代乃,卡內基、王平一樣,那麼很多別人把握不住的東西你就能夠把握住,這樣實際是在社會競爭中占據了一個居高臨下的位置,成功還會很遠嗎?

大事精明,小事糊塗

毛澤東評價葉劍英元帥:“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

呂端,北宋初期幽州人。他幼時聰明好學,成年後風度翩翩,對於家庭瑣碎小事毫不在意,心胸豁達,樂善好施。一次,呂端奉太祖趙匡胤之命,乘船出使高麗。突然海上狂風大起,巨浪滔天,颶風吹斷了船上的桅杆。一般人十分害怕,呂端毫無反應,仍然十分平靜地在那裏看書。

宋太宗趙光義時代,呂端被任命為協助丞相管理朝政的參知政事。當時老臣趙普推薦呂端時,曾對宋太宗說:“呂端不管得到獎賞還是受到挫折,都能夠十分冷靜地處理政務,是輔佐朝政難得的人才。”

宋太宗聽後,便有意提拔呂端做丞相。有的大臣認為呂端“平時沒有什麼機敏之處”,太宗卻認為:“呂端大事不糊塗!”

終於,呂端成為宋太宗的宰相。在處理軍國大事時,呂端充分體現出機敏、果敢的才能。每當朝廷大臣遇事難以決策時,呂端常常能較圓滿地解決問題。

其實“大事不糊塗”者怎麼可能“小事糊塗”呢?須知大事就是小事積聚起來的啊。所謂小事糊塗,隻是裝糊塗而已,因為真正的智者不屑在小事上浪費時間和精力。

人的精力有限,如果事必躬親會活得很累。諸葛亮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是智慧的象征,但是他治理蜀國事必躬親,最後活活累死了。而他死後不久,“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在三國中最先滅亡。

在處理大事與小事的關係上,有人提出了一種論點:大事小事都精明——少;大事精明小事糊塗——好;大事糊塗小事精明——糟。在古羅馬律法中就有“行政長官不宜過問細節”一條。在現實生活中,不僅僅是領導者,普通人也時時麵對一些所謂大事和小事,我們就沒必要在雞毛蒜皮的事情上耗著了。

何為大事?影響全局的事為大事,決定整體的事為大事,範圍內的工作之重為人事,也就是說以結果來評價事之大小,而不是以事之人小決定。對於一個企業管理者來講,不管其工作性質如何,內容多寡,其工作程序和本質是不變的。工作的關鍵環節和關鍵行為應視為人,在這些問題上,思路必須清楚,不能糊塗。

從另—個角度來說,一個人大事不糊塗,小事也精明,事事都按照自己的方式算計,就不可能擁有很多朋友,也不可能在團隊中發揮最好的效率。諸葛亮是個至察的智者,魏延腦後的反骨都讓他看得一清二楚,結果,孔明先生不得不用馬謖守街亭,不得不用廖化做先鋒。這就叫聰明反被聰明誤吧。

裝糊塗是一種處世法則,也是一種行事策略。因為你如果表現出“精明”,反而容易弄巧成拙。裝得糊塗點,才是真正的大智若愚。

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一天,美國太平洋地區司令部辦公大廳內出奇地平靜。所有的閑雜人員全給屏退,隻剩下兩位將軍在密談。

司令官海軍上將尼米茲吸了一口菲律賓雪茄,揚著一張美國芝加哥剛出版的報紙,衝著美國情報局的高級官員福特發怒:“福特將軍,我簡直懷疑我們的情報人員除了逮老鼠,別的啥也不會!這可是一起嚴重的泄密事件。福特雙手接過報紙,一條花邊新聞赫然入目:美國的情報機構已破譯了日本人的密碼,得到了日軍海上作戰部署的確切情報……”

福特尚未開口,尼米茲上將心頭的火卻越燃越旺:“不久前,我派遣的情報小組好不容易破譯了日方密碼,‘以假賺真’的計謀好歹運用成功,眼瞅戰局勝券將掌握在我手心。這一下子,豈不前功盡棄!”尼米茲的臉色越來越鐵青:“福特,這消息表麵上在頌揚我們美國情報機構天下無敵,其實在拆聯邦調查局、中央情報局的台。這件事,罪不可恕!”

福特肚裏也憋滿了氣:本來部下好不容易立此奇功,偏偏給喜歡多事的新聞記者出風頭去!他馬上抽出鋼筆,“刷刷刷”寫好一封信,懇求尼米茲:“司令官先生,請把它火速轉交羅斯福總統,要求盡快采取措施,堅決追究泄漏軍事機密的法律責任!”

第二天下午,靜悄悄的總統辦公室內。羅斯福總統的一位秘書推門入內:“總統閣下,有一件重大的軍事機密泄漏事件需向您彙報……”說著把尼米茲上將轉來的信交給羅斯福總統。

羅福斯取過信細細看過一遍,笑著說:“這個尼米茲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福特也沒耐心,跟著湊熱鬧。告訴他們,就說一切順其自然。”

芝加哥的這家報紙依舊如期出版,一切恰似什麼也沒有發生。而日本人雖然也曾注意到芝加哥這家報紙的“獨家新聞”,不過當觀察到美國政府沒有興師問罪,采取嚴懲“泄密”措施,便大失所望:又是美國新聞記者在嘩眾取寵,假新聞一條!日方不屑一顧,一直到中途島之戰打響前,都沒想到更換密碼。

果然,中途島戰役以美國人的勝利而告終。

一次,羅斯福總統在白宮接見尼米茲上將時,上將心中仍牽掛著那封信的事,忙問:“總統閣下,您為何不對泄露軍事秘密的那家芝加哥報紙嚴加懲辦?”

羅斯福總統目光炯炯地反問:“假如對這家報紙興師問罪的話,那麼,不正說明這‘獨家新聞’確有價值嗎?假如我們假裝糊塗,不理不睬,日本人才會認為,這破譯密碼之說是純屬謠傳呢。日本人在中途島之戰打響之前一直沒有想到更換密碼,不正好證明我們這麼幹自有過人之處嗎?”

尼米茲上將恍然大悟一笑:“啊,原來您是假裝糊塗呀。我還在心裏罵你是個‘糊塗’總統呢。”

在關係複雜、人心難料的社會上,大事精明小事糊塗,還能為自己免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由精明而糊塗,由糊塗而精明,則能左右逢源,不為許多煩惱所擾,不為許多人事所累,擁有一個快樂、成功的人生。

客觀的經驗告訴我們,做人不要過於“精明”,太精明露骨會遭人討厭。因為人與人情感的溝通和交流是心的交流,如果做人過於精明露骨,就不能在交際方麵獲得人心。對人,不必精明;對朋友,傻點更好。交際中的“精明”容易把應該純樸真摯的關係,人為地弄複雜,使人感到刁鑽奸滑,敬而遠之。這樣精明的結果,隻能以自己成為孤家寡人而告終。

做人精明露骨,實則一種小聰明。

三國時代的楊修,可謂絕頂聰明吧,他幾次“聰明”過了頭才智太顯露,結果引起了錯誤的忌恨,將楊修殺掉。

做人需要精明,但不要過於精明,更別說精明到露骨了。

專注於垂釣魚才會上釣

楚國有位釣魚高手名叫詹何,他的釣魚具與眾不同:釣魚線隻是一根單股的蠶絲繩,釣魚鉤是用如芒的細針彎曲而成,而釣魚竿則是楚地出產的一種細竹。憑著這一套釣具,再用破成兩半的小米粒作釣餌,用不了多少時間,詹何從湍急的百丈深淵激流之中釣出的魚便能裝滿一大桶!

回頭再去看他的釣具:釣魚線沒有斷,釣魚鉤也沒有直,甚至連釣竿也沒有彎!

楚王聽說詹何竟有如此高超的釣技,十分稱奇,便派人將他召進宮來,詢問其垂釣的訣竅。

詹何答道:“我聽已經去世的父親說過,楚國過去有個射鳥能手,名叫蒲且子,他隻需用拉力很小的弱弓,將係有細繩的箭矢順著風勢射出去,一箭就能射中兩隻正在高空翱翔的黃鵬鳥。”

“父親說,這是由於他用心專一、用力均勻的結果。於是,我學著用他的這個辦法來釣魚,花了整整5年的時間,終於完全精通了這門技術。”

“每當我來河邊持竿釣魚時,總是全身心地隻關注釣魚這一件事,其他什麼都不想,全神貫注,排除雜念;在拋出釣魚線、沉下釣魚鉤時,做到手上的用力不輕不重,絲毫不受外界環境的幹擾。這樣,魚兒見到我魚鉤上的釣餌,便以為是水中的沉渣和泡沫,於是毫不猶豫地吞食下去。因此,我在釣魚時就能做到以弱製強、以輕取重了。”

神射手後羿練就了一身百步穿楊的好本領,箭箭都射中靶心,幾乎從來沒有失過手。人們爭相傳頌他高超的射技,對他非常敬佩。

夏王也從旁人那裏聽說了這位神射手的本領,也目睹過後羿的表演,十分欣賞他的功夫。有一天,夏王想把後羿召入宮中來,單獨給他一個人演習一番,好盡情領略他爐火純青的射技。

於是,夏王命人把後羿找來,帶他到禦花園裏找了個開闊地帶,叫人拿來了一塊一尺見方、靶心直徑大約一寸的獸皮箭靶,用手指著說:“今天請先生來,是想請你展示一下你精湛的本領,這個箭靶就是你的目標。為了使這次表演不至於因為沒有競爭而沉悶乏味,我來給你定個賞罰規則:如果射中了的話,我就賞賜給你黃金萬兩;如果射不中,那就要削減你一千戶的封地。現在請先生開始吧。”

後羿聽了夏王的話,一言不發,麵色變得凝重起來。他慢慢走到離箭靶一百步的地方,腳步顯得相當沉重。然後,後羿取出一支箭搭上弓弦,擺好姿勢拉開弓開始瞄準。

想到自己這一箭出去可能發生的結果,一向鎮定的後羿呼吸變得急促起來,拉弓的手也微微發抖,瞄了幾次都沒有把箭射出去。後羿終於下定決心鬆開了弦,箭應聲而出,“啪”地一下釘在離靶心足有幾寸遠的地方。後羿臉色一下子白了,他再次彎弓搭箭,精神卻更加不集中了,射出的箭也偏得更加離譜。

後羿收拾弓箭,勉強賠笑向夏王告辭,悻悻地離開了王宮。夏王在失望的同時掩飾不住心頭的疑惑,就問大臣道:“這個神箭手後羿平時射起箭來百發百中,為什麼今天跟他定下了賞罰規則,他就大失水準了呢?”

大臣解釋說:“後羿平日射箭,不過是一般練習,在一顆平常心之下,水平自然可以正常發揮。可是今天他射出的成績直接關係到他的切身利益,叫他怎能靜下心來充分施展技術呢?看來一個人隻有真正把賞罰置之度外,才能成為當之無愧的神箭手啊!”

孔子帶領學生去楚國采風。他們一行從樹林中走出來,看見一位駝背翁正在捕蟬。他拿著竹竿粘捕樹上的蟬,就像在地上拾取東西一樣自如。

“老先生捕蟬的技術真高超。”孔子恭敬地對老翁稱讚後問:“您捕蟬想必有什麼妙法吧?”

“方法肯定是有的,我練捕蟬五六個月後,在竿上壘放兩粒粘丸而不掉下,蟬便很少逃脫;如壘三粒粘丸仍不落地,蟬十有八九會捕住;如能將五粒粘丸在竹竿上,捕蟬就會像在地上拾東西一樣簡單容易了。”

捕蟬翁說到此處,捋捋胡須,又說:“捕蟬首先要學練站功和臂力。捕蟬時身體定在那裏,要像豎立的樹樁那樣紋絲不動;竹竿從胳膊上伸出去,要像控製樹枝一樣不顫抖。另外,注意力高度集中,無論天大地廣,萬物繁多,在我心裏隻有蟬的翅膀,我專心致誌,神情專一。精神到了這番境界,捕起蟬來,還能不手到擒來、得心應手麼?”

大家聽了駝背老人捕蟬的經驗之談,無不感慨萬分。孔子對身邊的弟子深有感觸地議論說:“神情專注,專心致誌,才能出神入化、得心應手。捕蟬老翁講的可是做人辦事的大道理啊!”

專心致誌,就是把意識集中在某個特定的事情上,並要一直集中到找出做好這件事的方法,而且成功地將之付諸實際行動為止。自信心和期望是構成專注行為的主要因素。

下麵我們來做一個實驗:

(1)首先必須放棄懷疑,相信實驗。

(2)假設你是一位傑出的演說家或是某方麵的頂尖成功者。

(3)取一張信紙,在紙上寫下如下內容:

“我要成為一位著名的演說家,因為這可以讓這個世界為我提供我所需要的,為我帶來事業上的成功,使我可以獲得物質和精神財富。我將在每天就寢前及起床後,花上10分鍾,把我的思想集中在這項願望上,以決定我應該如何行動,才能把它變成事實。我知道我可以成為一位有力而且具有吸引力的演說家,因此我絕不允許任何事情妨礙我這樣做。簽名”

簽下這份誓詞,然後按照宣誓的內容去進行,直到獲得結果為止。

在進行工作時,應該專注於當前正在處理的事情。如果注意力分散,頭腦不是在考慮當前的事情,而是想著其他事情的話,工作效率就會大打折扣。即使事情再多,也要一件一件進行,做完一件事情就了結一件事情。全神貫注於正在做的事情,集中精力處理完畢後,再把注意力轉向其他事情,著手進行一項工作。

一位成功人士說得好:“我專心致誌於一件事情的時候,好像世界上隻有這一件事。”

美國一家大公司在招聘員工時,特別注重考察應聘者的專心致誌的工作作風,通常在最後一關時,都由總裁親自考核。

現任經理要職的湯姆在回憶當時應聘時的情景時說:“那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個轉折點,一個人如果沒有專注工作的精神,那麼他就無法抓住成功的機會。”

那天麵試時,公司總裁找出一篇文章對湯姆說:“請你把這篇文章一字不漏地讀一遍,最好能一刻不停地讀完。”說完,總裁就走出了辦公室。

湯姆想:不就讀一遍文章嗎?這太簡單了。他深呼吸一口氣,開始認真地讀起來。過了一會兒,一位漂亮的金發女郎款款而來,“先生,休息一會吧,請用茶。”她把茶杯放在桌幾上,衝著湯姆微笑著。湯姆好像沒有聽見也沒有看見似的,還在不停地讀。

又過了一會兒,一隻可愛的小貓伏在了他的腳邊,用舌頭舔他的腳踝,他隻是本能地移動了一下他的腳,絲毫沒有影響他的閱讀,他似乎也不知道有隻小貓在他腳下。

終於讀完了,湯姆鬆了一口氣。這時總裁走了進來問:“你注意到那位美麗的小姐和她的小貓了嗎?”

“沒有,先生。”

總裁又說道:“那位小姐可是我的秘書,她請求了你幾次,你都沒有理她。”

湯姆很認真地說:“你要我一刻不停地讀完那篇文章,我隻想如何集中精力去讀好它。這是考試,關係到我的前途,我不能不專注一些。別的什麼事我就不太清楚了。”

總裁聽了,滿意地點了點頭,笑:“小夥子,你表現不錯,你被錄取了!在你之前,已經有50人參加考試,可沒有一個人及格。”他接著說:“在紐約,像你這樣有專業技能的人很多,但像你這樣專注工作的人太少了!你會很有前途的。”

果然,湯姆進入公司後,靠自己的業務能力和對工作的專注和熱情,很快就被總裁提拔為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