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心致誌,對你的生活非常重要。你隻要清除心中的一切雜念,清除得幹幹淨淨,那你就可以對準你的目標向前挺進了。
專心致誌包含有勇敢的意思,你要能夠起步和衝出去才行。
專心致誌包含著有解放的意味——從消極的意念之中解放出來。你必須解放你的自我心像,讓它自由自在地發展下去。
把自己培養成人才
人才的標準是什麼?以前有文憑就是人才,現在這種觀念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拋棄了,因為事實證明,有文憑不一定有能力現在人才真正的標準是有能力。
中專畢業後他到珠三角找工作,碰上一個老鄉,老鄉見他長得人高馬大,且看上去挺老實憨厚的,就介紹他去了他弟弟所在的工廠。
興奮了一個晚上,第二天張林就到老鄉的弟弟所在的電器廠應聘。這個廠3000多名員工,效益挺好的。老鄉的弟弟是車間主任,說話管用,他把張林帶到包裝區,讓他碼了一車廂的活,見他手腳還麻利,便讓他明天來上班。
工廠每天有幹不完的活,經常加班到淩晨一兩點。趕貨的時候,加通宵也是常事。有一次在和老鄉的閑扯中,張林問:“你弟當車間主任工資應該很高吧?”老鄉說:“馬馬虎虎,一個月5000來塊。”一個月有5000多!張林一聽頭就炸了,心想:超過我十倍,每天還不用加班。
突然間他明白了,掙錢也有一定的訣竅。於是他決定先花點錢充實自己、武裝自己,把錢變成手中的工具,這樣才能駕馭錢,以掙得更多的錢。
當同事把積蓄給家裏寄回時,張林拿出了500元工資報名參加了電腦培訓班。
由於那段時間活兒少,不用加班,張林有時可以大半天呆在培訓中心。從最基礎的DOS入手,在一個月的時間裏,他學會了Office、Excel等辦公軟件,學了數據庫管理,而且每分鍾還可以打60來個漢字。
有一天上班,因沒有活幹,大家都在閑著。張林偷偷地拿出了電腦書,正看得津津有味時,車間主任來巡查,想藏是來不及了。張林臉紅得火辣辣,原以為主任會嚴厲地訓斥他一番,不料主任卻笑著問他:“你懂電腦?”他怯生生地點了一下頭。“那好,你下班後到我辦公室去一趟。”他一聽就慌了,不知會發生什麼災難。
好不容易挨到下班,張林進了車間主任的辦公室,主任指了指桌上的電腦:“你幫我把這個月的生產日報表彙總一下。”張林坐下來,熟練地操作起來,四大張密密麻麻的報表,他隻花了30分鍾就搞定了。主任很滿意,告訴他:“阿林,我太忙了,你明天就到辦公室上班吧,職務是車間統計文員。”
在主任的熱心幫助下,張林的電腦技能得到了突飛猛進的提高。在半年的時間裏,他熟悉了局域網的安裝和維護,對CNC編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公司也算得上是一個玩電腦的“行家”。
在年底的時候,車間主任突然問張林想不想換個地方,主任告訴他:“我有個同學在經營著一家電腦公司,現在正缺一個人手,假若你不介意的話,我推薦你去那上班,月薪3500元。”張林一聽,非常驚喜,對主任說:“謝謝您的照顧,我會珍惜這個機會的。”
青年人應該像張林一樣,把自己的精力與心思,放在收集、學習與研究那些以後的人生旅程上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學問與技能,這就是需要不斷的“再教育”。
傑克在一個律師事務所任職三年,盡管沒有獲得晉升,但他在這三年中,把律師事務所的技術都摸清了,還拿到了一個業餘法律進修學院的畢業證書。這一切為開辦他自己的律師事務所奠定了基礎。
有不少在律師事務所工作的人,按從業時間來說,他們的資格夠老的了,但他們仍然擔任著平庸的職務,賺著低微的薪金。
兩相比較,前者立誌堅定、注意觀察、勤於思考、善於學習,並能利用業餘時間深造,他將獲得成功;後者恰恰相反,不管他們是否滿足於現狀,他們這樣庸庸碌碌地混日子,永無出頭之日。
學校裏學的東西是十分有限的,工作中、生活中需要的相當多的知識和技能,課本上都沒有,老師也沒有教給我們,這些東西完全要靠我們在實踐中邊學邊摸索。
可以說,如果我們不繼續學習,我們就無法取得生活和工作需要的知識,無法使自己適應急遽變化的時代,我們不僅不能搞好本職工作,反而有被時代淘汰的危險。
特別是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隻有以更大的熱情,如饑似渴地學習、學習、再學習,才能使自己豐富和深刻起來,才能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整體素質,以便更好地投身到工作和事業中。
據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調查,半數的勞工技能在1至5年內就會變得一無所用,而以前這段技能的淘汰期是7至14年。特別是在工程界,畢業10年後所學還能派上用場的不足1/4。
因此,學習已變成隨時隨地的必要選擇。
一個前途光明的年輕人隨時隨地都注意磨煉自己的工作能力,任何事情都想比別人做得更好。對於一切接觸到的事物,他都細心地觀察、研究,對重要的東西務必弄得一清二楚。他也隨時隨地把握機會學習,珍惜與自己前途有關的一切學習機會,對他來說,積累知識比積累金錢更要緊。他隨時隨地注意學習做事的方法和為人處世的技巧,有些極小的事情,也認為有學好的必要,對於任何做事的方法都仔細揣摩、探求其中的訣竅。如果他把所有的事情都學會了,他就把白雲培養成了一個社會需要的真正的人才。他所獲得的內在財富要比有限的薪水高出無數倍。
“每個人所受教育的精華部分,就是他自己教給自己的東西。”已故的英國爵士本傑明?布隆迪先生曾愉快地回憶起這句名言。他過去常常慶幸自己曾經進行過係統的自學,而這一名言其實適用於每一個在文、理科或藝術領域內的成就卓著者。學校裏獲取的教育僅僅是一個開端,其價值主要在於訓練思維並使其適應以後的學習和應用。一般說來,別人傳授給我們的知識遠不如通過自己的勤奮和堅韌所得的知識深刻久遠。靠勞動得來的知識將成為一筆完全屬於自己的財富,它更為活潑生動,持久不衰,永駐心田,而這恰恰是僅靠被動接受別人的教誨所無法企及的。這種自學方式不僅需要才能,更能培養才能。一個問題的有效解決有助於探求其他問題的答案,而這樣,知識也就轉化成為才能。無須設備,無須書本,無須老師,也無須按部就班的學習,自己積極的努力就是惟一的關鍵所在。
細節往往是關鍵
當寶潔公司剛開始推出汰漬洗衣粉時,市場占有率和銷售額以驚人的速度向上飆升。可是沒過多久,這種強勁的增長勢頭就逐漸放緩了。寶潔公司的銷售人員非常納悶,雖然進行過大量的市場調查,但一直都找不到銷量停滯不前的原因。
於是,寶潔公司召集很多消費者開了一次產品座談會,會上,有一位消費者說出了汰漬洗衣粉銷量下滑的關鍵,他抱怨說:“汰漬洗衣粉的用量太大。”
寶潔的領導忙追問其中的原由,這位消費者說:“你看看你們的廣告,倒洗衣粉要倒那麼長時間,衣服確實洗得幹淨,但要用那麼多洗衣粉,計算起來很不劃算。”
聽到這番話,銷售經理趕快把廣告找來,算了一下展示產品部分中倒洗衣粉的時間,一共3秒鍾,而其他品牌的洗衣粉,廣告中倒洗衣粉的時間僅為1.5秒。
就是在廣告上這麼細小的一點疏忽,對汰漬洗衣粉的銷售和品牌形象居然造成了嚴重的傷害。這是一個細節製勝的時代,對於自己的工作無論大小,都要了解得非常透徹,數據應該非常準確,事實也應該非常真實,這樣才能腳踏實地完成宏偉的目標。
美國絕大部分企業家會知道一些十分精確的數字:比如全國平均每人每天吃幾個漢堡包、幾個雞蛋之類。之所以要了解得這麼清楚,是因為他們想確保細節上多方麵的優勢,不給競爭者可乘之機,哪怕是一些細枝末節的漏洞。
隻要保證產品在一比一的競爭中獲勝,那麼整個市場的絕對優勢就形成了,而這些恰恰是市場拓展的精髓所在。要打敗對手,唯有做到比對手更細!國際名牌POL0皮包憑著“一英寸之間一定縫滿八針”的細致規格,20多年立於不敗之地;德國西門子手機靠著附加一個小小的P4彩殼而使自己也像P4一樣成了萬人迷。
類似的以細節取勝的經營之道在歐美一些國家逐漸成為一種流行的趨勢。例如,很多餐廳準備了專供兒童使用的“baby椅”,客人吃完螃蟹後滾燙的薑茶便端送到其手中;商場在晚上關門前會播放諸如《回家》之類的音樂,讓客人在薩克斯的情調中把輕鬆帶回家。
二戰以後,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強調細節,已經成了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這種趨勢源自激烈的競爭,誰把握好了細節,就贏得了別人的歡心,也就把握了競爭先機。因此,各種團體,尤其是企業對細節極為敏感。
有位女士在職場打拚多年後,終於以跳槽的方式,讓自己的職位和薪水在轉瞬之間連跳了兩級。論能力與資曆,她都無可挑剔,的確夠資格坐這個位置,拿這份薪水。她的辦事能力和人際關係,也都讓新的老總十分放心。但是,她也有令人必須另眼相看的地方——早晨上班進了辦公室之後,她就立刻脫下美麗高貴的高跟鞋,換上居家式的拖鞋。有時主持正式會議,麵對十來位基層主管,她也忘了要換成正式的鞋子。
總經理經常進出她的辦公室,有一次看到她穿的拖鞋,他說:“你是不是壓力太大了?”她竟然完全沒有聽懂,還感激地說:“沒有啊,我很好,謝謝總經理關心!”
在國外重要客戶來訪的前一天,總經理召集各部門主管開會,會議結束前,總經理特別交代:“注意儀表,尤其不要在客人麵前穿拖鞋。”
恍然大悟的她,才知道自己平常犯了多麼愚蠢的錯誤。畢竟,辦公室不是家裏,我們沒有理由將所謂的“人性化辦公室”曲解成“私人化辦公室”,以免破壞自己的專業形象,甚至連工作態度在別人眼裏都被打折扣。
差之毫厘,謬以千裏,有時細節關鍵到足以要命。一個再有“才能”的人,如果忽視了細節,粗枝大葉,也會讓所謂“才能”,貶值大半。
諸立昌的第一次求職經曆,令他一生都難以忘懷。
諸立昌是大專生,三年裏他勤奮學習,英語、寫作、專業課樣樣不懈怠,業餘時間還參加了會計本科考試,到畢業前諸立昌即將獲得學士學位。對自己的功底諸立昌是頗為自信的。
諸立昌應聘的是一家全國知名的國有大型企業。人事部對他的資料相當滿意,對他的英語水平和寫作能力也很欣賞。也許是由於惜才之故,人事部主管對諸立昌極為客氣,當即電話通知財務經理對他進行麵試。十分鍾不到,財務經理就來了。財務經理是一位十分瘦削的老先生,衣著樸素。幾句寒暄之後,便轉入正題,財務經理說他想考幾個會計科目方麵的問題。如此簡單的問題,讓諸立昌不禁竊喜,“你說吧,你說吧。”諸立昌說,一點兒也不緊張。
考核極為順利,對他的問題諸立昌幾乎是不假思索,對答如流,同時還旁征博引,援引財政部最新頒布的有關會計法規加以論證。諸立昌想用自己的學識來贏得這位經理賞識。一個小時後,他被宣布留用了。成功如此之容易,諸立昌驕傲的情緒自然也就滋長起來了。
上班的第一天,財務經理交給諸立昌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依據憑證錄入原材料明細賬。這個過程極為簡單,就是一個數字轉抄的事。一千多張憑證諸立昌兩天就抄完了,他不免有些看輕這份工作,言語之間有所流露。財務經理卻依然是一副水波不興的樣子。到第七天開始與總賬核對,諸立昌驚奇地發現自己竟對不上賬。據其所登錄的明細金額,十次二十次地加總,與總賬總是對不上,諸立昌慌了手腳,幾千筆金額要查出錯誤可不是一件易事,反複核查幾次後仍與總賬對不上。諸立昌開始懷疑是總賬有誤。他再一次自信地找到財務經理,用極其肯定的語氣告訴經理他沒有錯,應該是總賬錯了。財務經理並沒有直接回答諸立昌的話,隻是笑了笑說:“小夥子,世上好像任何事都是相對的,沒有太絕對的吧。”諸立昌不以為然。財務經理將其登錄的明細賬拿去複核,結果不到十分鍾就查出了一筆錯誤,322579誤寫成了22579,二者之間相差近14倍!
諸立昌羞愧滿麵,無言以對。財務經理當即讓諸立昌去人事部結賬。諸立昌懇請經理能原諒自己的這次過錯,而財務經理言出必行,毫無挽回的餘地。臨行時,財務經理意外地抽出時間和諸立昌談心:“小夥子,你很聰明,但人不能聰明得過了頭。一開始你就很傲氣,記不記得我問你問題時,你一連說了兩個‘你說吧’。我看你有才,姑且原諒你。這幾天我交給你一個簡單的會計工作,旨在考察你,結果你完成得怎麼樣?照抄你都能抄錯,你的能力何在?因為你這一錯,公司有可能損失二十多萬,這個責任是你負還是我負呢?本來我可以原諒你,但我今天不得不辭退你。我的年齡與你的父親相當,正因為如此,我想如果今天不給你一個沉重的打擊,你就不能吸取這個教訓。請體會我的良苦用心。你不能怪我,要怪隻能怪你自己沒有邁好你的第一步。”
一份年薪6萬元的工作就這樣與他失之交臂了。從公司到學校是一段極長的路,平常都是公司的班車接送諸立昌上下班,而今天,諸立昌第一次要從公司走回去了。他為這錯誤的一步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可見,是否注重細節,除了體現一個人能力如何,還能表明他的態度。大大咧咧,湊湊合合,這種思維和行為占據了頭腦和身體,怎麼能行?用心跟不用心,結果肯定會有差別,雖然隻是細節上的。
不按規則出牌
全球化浪潮的來臨,尤其是加入WTO以後,“按規則出牌”成了一個常用的提法。人與人之間
進行交流,當然要有一個大家都認可的規則來遵守,不然這種交流絕不會長久。而我
們這裏所說的“不按規則出牌”,作為一種智慧,是指打破人們的思維定式,進行反常思考通過出其不意
來達到目的。
例如,小亞細亞弗裏吉亞有一個異常複雜的結,先知們預言,誰能將此結解開,就能統治世界。許多人按常規思維去解,都失敗了。亞曆山大反其道而行之,根本不去正麵解,而是抽出寶劍將其一劈兩半。這種反向思維的方法,表現了亞曆山大的軍事辨證法思想,即反常用兵,反常思維。他解決棘手的軍事問題有時正是采取這種“不是辦法的辦法”來解開的。如培利亞戰役中的花式操練,在敵軍圍觀中進攻;希達斯普河戰役中,他繞到敵人的下遊渡河;高加米拉戰役中,他對敵鐮刀車采取放行戰術等,都收到了奇效。靈活地指揮作戰,正是亞曆山大每戰必勝的奧妙之一。
許多人時常保持一分警戒之心,可是一旦放鬆了警戒,就幾乎喪失了抵抗力。如果你的警戒防線被對方反常的言行侵入,警戒心就在無意識中減弱。一些狡猾的詐騙犯通常就是利用人的這
種心理弱點,施放狡猾的攻心煙霧,使一些善良的人們不知不覺地屢屢上當。
有個叫米勒的人聽到一個鞋匠誇口說,誰也騙不了他,於是米勒想試一試他的深淺。
這天,米勒在街上碰到了這個鞋匠,便拉住他說:“你在這裏站著等我一會,我馬上就來,讓你看看我是怎麼騙你的。”說完米勒便走了。
鞋匠真的以為米勒會回來騙他,心想,我還倒要看看你有什麼騙人的高招。結果他在街上等了好長時間,也沒看見米勒回來。正當他等得實在不耐煩時,他的一個朋友走了過來:“鞋匠,你在這傻站著幹什麼?”鞋匠便把事情告訴了這位朋友。朋友聽後哈哈大笑:“你真笨,上了人家的圈套還不知道。米勒把你騙了,他根本就不會回來了!”
我們在主流媒體上經常可以聽到這麼一句話:“騙子的騙術並不高明。”其實能騙了你,說明他還是高明的。騙子常用的一種方式,就是在人們“做局”。這種在人們固定思維之外“做局”的方式可以被騙子利用,也可以被“好人”利用,比如可以用來娛樂。
一代魔術大師胡汀尼有一手絕活,他能在極短的時間內打開無論多麼複雜的鎖,從未失手。他曾在60分鍾之內,可以從任何鎖下掙脫出來,條件是讓他穿著特製的衣服進去,並且不能有人在旁邊觀看。
有一個英國小鎮的居民,決定向偉大的胡汀尼挑戰。
他們打製了一個特別堅固的鐵牢,配上一把看上去非常複雜的鎖,請胡汀尼來看看能否從這裏出去。
胡汀尼接受了這個挑戰。他穿上特製的衣服,走進鐵牢中,牢門“哐啷”一聲關上了。大家遵守規則轉過身不看他工作。
胡汀尼從衣服中取出自己特製的工具開始工作。30分鍾過去了,胡汀尼用耳朵緊貼著鎖,專心地工作著。45分鍾……一個小時過去了,胡汀尼用耳朵緊貼著鎖,他頭上開始冒汗。最後兩個小時過去了,胡汀尼始終聽不到期待中的鎖簧彈開的聲音。
他精疲力盡地靠著門坐下來,結果牢門卻順勢而開。
原來,牢門根本沒有上鎖,那把看似很厲害的鎖隻是個樣子。
小鎮居民成功地捉弄了這位逃生專家。
對人要揣摩人心,對機器人的“心”也得進行揣摩。在國際象棋賽上,有人曾將一部每秒鍾運算4000萬次的計算機編上所有能搜羅到的象棋大戰招數的程序,稱做“國際象棋大王”,專門和那些真正的象棋大師對陣,把那些大師們殺得落花流水。唯有蘇格蘭一位象棋大師卻能屢次擊敗這個“電腦棋王”。有人問他得勝的奧妙,他回答說:“一反常規,屢出奇招,亂其章法。”因為他對“電腦棋王”進行了研究後發現,它“腦袋”中隻有那些用過的程序,如果不上它的圈套,用別人從未用過的棋路對付這位“電腦棋王”,當然就能輕鬆得勝了。
在掌握了局勢,摸透了人心之後,一反常規,打破人之常情的思維定勢,在商戰中往往能夠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冒牌假貨往往會損害名牌產品的聲譽,故一般廠家一經發覺,便嚴厲地予以打擊製止。但台灣某些正牌產品廠家卻對那些冒充自己牌號的假貨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其原因何在?原來他們摸透了消費者的心理,越被別人冒充的牌號,越說明是“硬牌貨”,容易贏得消費者。讓冒牌貨爭得市場之後,自己再使用“專利權”擠走冒牌貨,就可輕而易舉地占領市場了。
對於許多消費者而言,消費環境比產品品牌更重要,因為舒適的購物環境足以讓人信賴。在某些企業在爭名牌硝煙未散時,心向顧客,反道而行,試試“非品牌化”的絕招,說不定能獲大利潤。
例如,美
國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相繼推出無品牌商品大宗售貨法,廉價商品成打成箱地賣出。還有一些小型企業將產品“隱姓埋名”,與零售商合作,利用零售商已建立的市場信譽和強大的銷售網,不使用自己的品牌來達到迅速打開市場的目的。“名牌租借”在國外已不是新鮮事,耐克公司隻憑“耐克”品牌與生產商合作,自己卻不生產運動鞋。
還有一些製造商已經放棄原有名牌,歸附到大零售商旗下。在美國著名的西爾斯百貨公司,幾乎所有的商品皆以“西爾斯”品牌出售,這使許多默默無聞的產品打開了銷路。
總之,打破人們在思維上形成的潛規則定式,反其道而行之,不按規則出牌,往往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對我們是一個很大的啟發。
不要忽視繞道而行
有一天,一個小職員正在趕著上班。這天他的公司有一個很重要的會議,會議中的表現關係到他能否升職,所以不能遲到。無奈他的鬧鍾卻在清晨壞掉了,最糟糕的是還有20分鍾會議便要開始了。
小職員唯有改乘出租車,希望能來得及參加會議。
好不容易他才截到了一輛出租車,匆匆忙忙上車後,他便對司機說:“司機師傅,我想趕時間,拜托你走最短的路!”
司機問道:“先生,是走最短的路,還是走最快的路?”
小職員好奇地問:“最短的路不是最快的嗎?”
“當然不是,現在是繁忙時間,最短的路都會交通堵塞。你要是趕時間的話便得繞道走,雖然多走一點路,卻是最快的方法。”
聽了司機的話,小職員最後還是選擇走了最快的路。途中他看見不遠處有一條街道交通堵塞得水泄不通,司機解釋說那條正是最短的路。司機所言不差,多走一點路果然暢通無阻,雖然路程較遠,卻很快便到達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