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精明,做人糊塗?(3 / 3)

小職員最終趕上了會議,還升職當了部門主任。

有的人也許會說,我是強者,我可以克服一切困難,不需要繞道而行,繞道而行是弱者的成功法則。

這是一種大錯特錯的認識。

你真的能克服一切困難嗎?你能一腳踢開巨石嗎?你能一步跨過大河嗎?困難不能克服,你就到不了目的地,而繞道而行,卻絕對可以到達目的地。無論弱者還是強者,選擇繞道而行都是明智的舉動。

即使你能克服眼前的困難,但如果克服困難所花費的時間、財力和人力遠遠超過繞道而行,你為什麼不選擇繞道而行?

有一個人上大學時,愛上了學校裏被評為校花的女生,愛得死去活來。

但他知道自己的分量,他各方麵都平平常常,包括長相、學業,更沒有什麼特長。他的想法一旦公布出來,肯定百分之百的人會說他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同時,他也知道校花身邊有很多帥哥或者才子在追求她,他如果再以同樣的方式加入,肯定不能成功,倒還可能被嘲笑。

他冥思苦想,最後想到了繞道而行。

他打聽到這位校花特愛彈鋼琴,而他恰好有一點鋼琴基礎。於是,他不分白天黑夜苦練鋼琴,並且在一年後的全校鋼琴比賽中奪冠,被譽為校園鋼琴王子。

就在他奪冠的第二天,校花就主動找上門來了,要向他學習鋼琴。下麵的事情就順利多了,日久生情,校花畢業後就成了他的妻子。

年輕時的馬克思和燕妮相互鍾情已久,可雙方都沒有勇氣向對方求愛。

有一天,馬克思想到了一個辦法,可以避開正麵求愛的尷尬和障礙。

那天,兩個人約會見麵了。在談了很多無關緊要的話題後,馬克思對燕妮說:“我最近交了一個女朋友,準備與她結婚,但不知道她同不同意。”

聽他這麼一說,燕妮大吃一驚:“什麼?你已經有女朋友了!”

“是的,我已經和她交往很久了。我這裏有一張照片,你要看看嗎?”

燕妮非常痛苦,但還是點了點頭。

馬克思遞給燕妮一個小盒子,燕妮顫抖著雙手打開,卻一子呆住了,在愣了好一陣子後,她滿臉通紅地撲到了馬克思懷裏。

原來,小盒子裏裝的是一麵鏡子,鏡子裏出現的是燕妮的“照片”。

通常情況下,我們對一般光明的道路感到安全一些,而對左右兩邊的岔路小道不放心,心裏有些畏懼感。

如果前麵的大道橫亙著一道牆,那我們需要戰勝恐懼,繞到旁邊能達到目標的小徑來。

黃先生是一家知名科技企業的總經理助理。他的頂頭上司羅總是搞學術、技術出身,由於工作重點長期落在研究開發領域,因此對企業管理一知半解。出於對技術的鍾情與依戀,羅總直接插手技術部門的事,把管理的層級體係搞得亂七八糟,其他部門雖然表麵上敢怒不敢言,但私下裏無不怨聲載道,讓黃先生與其他部門溝通協調備感吃力。

經過一番思考,黃先生決定采用繞個彎子,向羅總建言倡行。

黃先生找到羅總,一番閑聊之後,對羅總說:“羅總,真正意義上的領導權威包含著技術權威和管理權威兩個層麵,我覺得您的技術權威已經牢固樹立,而管理權威則有些薄弱,亟待加強。”羅總聽後,若有所思。

黃先生從另外一個角度,巧妙地兼顧了羅總的立場,結果獲得了成功。後來,羅總果然越來越多地把時間用在人事、營銷、財務的管理上,企業的不穩定因素得到控製,公司運營進入了高速發展狀態,黃先生的各項工作也順風順水,漸入佳境。

繞道而行似乎專為相對“弱勢”者準備的行事方式。其實“強勢”跟“弱勢”有許多的評價標準,不同情況下各種標準的側重也不相同。

有一位副總很有才華,是集團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這位副總也很自負,對自己做出的方案,即使有明顯的缺陷也不肯改進。

有一天,這位副總擬了一份合作方案。這是集團與另一集團合作開發旅遊項目的方案,方案非常重要,關係到合作成功與否,而集團又非常需要與對方合作,所以集團上下都知道隻能成功,不能失敗。客觀地說,方案做得很好,換了別人,是做不出來的。但是,方案中有一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在回報分析上不夠科學。這個缺陷很多人都看出來了,但沒有人敢去提出來,而且他們知道提也沒有用,那位副總是不會接受的。

老總決定讓那位副總修改方案。他知道,如果直接提出方案需要修改,副總麵子上肯定過不去,並且可能產生情緒,甚至撒手不管。而且如果副總有了情緒,方案肯定改不好,撒手不管就更糟糕。考慮再三,他想到了繞道而行。他請來了當地最著名的一位投資專家,並向那位專家交待了副總的個性。

那位副總對該專家一向很景仰,一直想結識,聽說專家到了公司,便主動去見麵。

專家很熱情,並由衷地把方案大加讚揚。得到知名專家的讚揚,副總有點受寵若驚,並且表現得十分謙虛。專家在讚揚之後,又說:“這個方案,已經是很完美了,但我個人認為,如果在回報分析方麵稍作改動,成功的把握就是百分之百了。當然,隻是個人意見罷了,最後怎麼做還看你的啊!”

對方是知名專家,而且如此低姿態地提意見,那位副總哪有不接受的?當天晚上,副總就把方案改好了,並且又一次征求了專家的意見。

憑著那份修改後的方案,集團公司與另一集團成功實現了合作。

繞道而行的目的,是為了到達目的地,因此,繞道而行過程中,不能迷失了方向,否則就失去繞道而行的意義了。

反過來想想

曾經有一種清潔屋子的機器,把它的噴嘴對準灰塵,噴嘴裏出來的氣流就把灰塵吹得滿室飛舞。後來有人想到:如果讓氣流反方向吹,會不會達到好的效果呢?於是吸塵器出現了。

一般來說,上樓時是人動,樓梯不動。但是我們能不能讓人不動,樓梯動?於是電梯產生了。

這就是所謂“反過來想想”,一種極重要的思維方式。在一條路走不通的時候,從它相反或者大致相反的方向試試,往往發現走得非常平坦。

從前,在欠債不還便足以使人入獄的時代,倫敦的一位商人欠了放高利貸的一筆巨款。那個又老又醜的債主,看上商人青春美麗的女兒,便要求商人用女兒來抵債。

商人和女兒聽到這個提議都十分恐慌。狡猾偽善的高利貸債主故作仁慈,建議這件事聽從上天安排。他說,他將在空錢袋裏放入一顆黑石子、一顆白石子,然後讓商人女兒伸手摸出其一,如果她揀中的是白石子,她不但可以回到父親身邊,債務也一筆勾銷;但是,假如她拒絕探手一試,她父親就要入獄。

雖然是不情願,商人的女兒還是答應試一試。少女無意中發覺:放入袋中的兩顆小石子竟然全是黑的!

如果你是那個不幸的少女,你要怎麼辦?

故事中的女孩不發一語,冷靜地將手探入袋中,漫不經心似的,眼睛看著別處,摸出一顆石子。突然,手一鬆,石子便順勢滾落在路上的石子堆裏,分辨不出是那一顆了。

“噢!看我笨手笨腳的,”女孩驚呼道:“不過,沒關係,現在隻需看看袋子裏剩下的這顆石子是什麼顏色,就可以知道我剛才選的那一顆是黑是白了。”

當然,袋子剩下的石子一定是黑的,惡債主既然不能承認自己的詭詐,就隻能承認她選中的是白石子了。

一場債務風波,有驚無險地落幕了。

反過來想想的思維方式,在尋找坦途的同時,避免了硬碰硬,而以柔和的方式解決問題。

一家旅館的經理,對旅館內的物品經常被住宿的旅客順手牽羊感到頭痛,卻一直拿不出有效的對策來。

他囑咐屬下在客人到櫃台結賬時,迅速派人去房內查看是否有什麼東西不見了。結果客人都在櫃台等待,直到房務部人員查清楚了之後才能結賬。如此不但結賬太慢,而且讓客人覺得麵子掛不住,下一次再也不住這個飯店了。

旅館經理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於是召集了各部門主管,想想有什麼更好的法子能製止旅客順手牽羊。幾個主管圍坐在一起認真地討論。

一位年輕主管忽然說:“既然旅客喜歡,為什麼不讓他們帶走呢?”

旅館經理一聽瞪大了眼睛,這是哪門子的餿主意?

年輕主管急忙揮揮手表示還有下文。他說:“既然顧客喜歡,我們就在每件東西上標價。說不定啊!還可以有額外收入呢!”

大家眼睛都亮了起來,興奮地按計劃來進行。

有些旅客喜歡順手牽羊,並非蓄意偷竊,而是因為很喜歡房內的物品,下意識覺得既然付了這麼貴的房租,為什麼不能取回家做紀念品,而且旅館又沒明白規定哪些東西不能拿。於是,客人就故意裝迷糊拿走一些小東西。

針對這一點,這家旅館給每樣東西都標上了標價,說明客人如果喜歡,可以向櫃台登記購買。於是在這家旅館之內,忽然多出了好多東西,如:牆上的畫、手工藝品、有當地特色的小擺飾、漂亮的桌布,甚至柔軟的枕頭、床罩、椅子等用品都有標價。如此一來,旅館裏裏外外都布置得美輪美奐,客人們的印象好極了。

這家旅館的生意竟然越來越好了!有許多客人出行前向旅行社指定要住這家旅館,因為在這裏可以買到價格公道的物品,省了跑到街上買紀念品的麻煩。結果一年下來,旅館年終盈餘有一大部分是靠賣東西得來的。

以致因為生意太好了,客人想住這家旅館,還得提前半年預訂呢!

旅館老是丟東西,一般說來,管理方麵是會采取某種強製措施的,這樣會嚴重傷害與顧客的關係,得不償失。他們最終做了相反的考慮,你不是想要麼?幹脆賣給你得了!這樣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也規避了與顧客的衝突,還意外地繁榮了生意,一舉數得。

我們小時候學語文,都熟知了欲揚先抑的寫作法。其實這種手法用在其他方麵,也往往能收到令你驚喜的效果。

多年前成立,一直蒸蒸日上的公司,今年的盈餘竟大幅滑落。這絕不能怪員工,因為大家為公司拚命的情況,絲毫不比往年差,甚至可以說,由於人人意識到經濟的不景氣,幹得比以前更賣力。

這更加重了董事長心頭的負擔,因為馬上要過年。照例,年終獎金最少加發兩個月,多的時候,甚至再加倍。今年可慘了,算來算去,頂多隻能給一個月的獎金。“讓多年來已被慣壞了的員工知道,士氣真不知要怎樣滑落!”

董事長憂心地對總經理說:“許多員工都以為最少加兩個月,恐怕飛機票、新家具都訂好了,隻等拿獎金就出去度假或付賬單呢!”

總經理也愁眉苦臉的:“好像給孩子糖吃,每次都抓一大把,現在突然改成兩顆,小孩一定會吵。”

“對了!”董事長突然靈機一動:“你倒使我想起小時候到店裏買糖,總喜歡找同一個店員,因為別的店員都先抓一大把,拿去稱,再一顆一顆往回扣。那個比較可愛的店員,則每次都抓不足重量,然後一顆一顆往上加。說實在話最後拿到的糖沒什麼差異,但我就是喜歡後者。”

沒過兩天,公司突然傳來小道消息——

“由於營業不佳,年底要裁員。”

頓時人心惶惶了。每個人都在猜,會不會是自己。最基層的員工想:“一定由下麵殺起。”上麵的主管則想:“我的薪水最高,隻怕從我開刀!”

但是,第二天總經理就作了澄清:“公司雖然艱苦,但大家同乘一條船,再怎麼危險,也不願犧牲共患難的同事。隻是年終獎金,絕不可能發了。”

聽說不裁員,人人都放下心頭上的一塊大石頭,那不致卷鋪蓋的竊喜,早壓過了沒有年終獎金的失落。眼看除夕將至,人人都做了過個窮年的打算,彼此約好拜年不送禮,以共度時艱。突然,董事長召集各單位主管緊急會議。看主管們匆匆上樓,員工們麵麵相覷,心裏都有點七上八下:“難道又變了卦?”

沒幾分鍾,主管們紛紛衝進自己的部門,興奮地高喊著:“有了!有了!還是有年終獎金,整整一個月,馬上發下來,讓大家過個好年!”

整個公司大樓,爆發出一片歡呼,連坐在頂樓的董事長,都感覺到了地板的震動……

“反過來想想”這種思維方式,絕不是機械地往事物的相反方向考慮,而是把思路調整一下,及時從走不通的路上抽身出來,想想更好的辦法。如果硬要追求表象之“反”,則很容易弄巧成拙。

逢人隻說三分話

翻開《增廣賢文》,裏麵有這樣一句:“逢人隻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這句話作為中國人生存的金玉之言而被世代強調。逢人隻說三分話,還有七分,不必對人說出,以免別人徹底掌握自己的“底細”。有的人認為,自己做人光明磊落,沒有什麼見不得人的事,說三分話豈不是太過陰險了?

沒有什麼見不得人,是指你所做的事,並不是必須盡情向別人宣布。老於世故的人,他的隻說三分話,是不必說、不該說的關係,絕不是不誠實,絕不是狡猾。說話本來有三種限製,一是人,二是時,三是地。非其人不必說;非其時,雖得其人,也不必說;得其人,得其時,而非其地,仍是不必說。非其人,你說三分真話,已是太多;得其人,而非其時,你說三分真話,正給他一個暗示,看看他的反應;得其時,而非其地,你說三分真話,正可以引起他的注意,如有必要,不妨擇地長談,這叫做通達世故。

場麵上的人說話要有分寸。分寸拿捏得好,很普通的一句話,也會平添幾許分量。話少往往精煉,讓人覺得你是經過深思熟慮才說出來的。話太多往往容易失控,話的質量隨數量的上升而下降,頭腦發熱,忘了什麼能說什麼不能說,公事私事攪在一起,徹底曝光。

有些心事帶有危險性與機密性,例如你在工作上承擔的壓力與牢騷,你對某人的不滿與批評,當你快樂地傾吐這些心事時,有可能他日被人拿來當成修理你的武器。到時你是怎麼吃虧的,連自己都不知道。

那麼,對好朋友應該可以說說心事吧!答案還是:不可隨便說出來。你要說的心事還是要有所篩選,因為你目前的“好”朋友未必也是你未來的“好”朋友,這一點你必須了解。

即使是對家裏人,也不可強硬把心事說出來。假如你的配偶對你的心事的感受與反應並不是你能預期的,譬如說,她(他)因此對你產生誤解,甚至把你的心事也說給別人聽……

逢人隻說三分話在現在的職場中顯得尤其重要。因為同事之間,隻有在大家放棄了相互競爭,或明知競爭也無用的情況下,才會有真正友誼的存在。如果交出真心,動了真感情,隻會自尋煩惱。比如說,甲與乙同級,而且是好朋友,隻有一個升級的機會。這時,二人為升職而起的衝突會非常激烈,如果誰平時向對方全拋了一片心,這時就很危險了。

同時,既為同事,天天在一起工作,低頭不見抬頭見,彼此之間會有各種各樣雞毛蒜皮的事情發生,各人的性格、脾氣稟性、優點和缺點也暴露得比較明顯。尤其每個人行為上的缺點和性格上的弱點暴露得多了,會引發出各種各樣的矛盾、衝突。這種矛盾和衝突有些是表麵的,有些是背地裏的;有些是公開的,有些是隱蔽的;有些是表現於外的,有些是潛伏的。種種的不愉快交織在一起,便會引發各種矛盾。同事之間,盡管彼此年齡資曆會有所不同,但因沒有距離感,因此產生不了敬長之心。互相之間你瞧不起我,我看不上你,“咱們彼此半斤八兩”的意識產生,必然使每個人放大對方的缺點和弱點,日積月累,便成了對立之勢。

種種利害衝突,使得同事之間存在一種競爭關係。這種競爭在很大程度上摻雜了個人感情、好惡、與上司的關係等複雜因素。表麵上大家同心同德,平平安安,和和氣氣,內心裏卻可能各打各的算盤。利害關係導致同事之間也可能同舟共濟,也可能各自想各自的心事,因此把自己的心全掏給對方就成了很危險的事情。

同事,同事,就是共同處事。這些事情如何處理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想法,合適與否,對單位的發展,對每個人的利益會有什麼影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本賬、自己的一篇經。別人的見解,別人的處理方法,每個人都會拿來與自己的作一比較,如果發現對方比自己“強”,威脅到了自身的升遷甚至是現在地位,就可能產生“使壞”的心理。

所以,人們往往對同事存有戒備心。“逢人隻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的戒條在同事關係上能得到淋漓盡致的表現。大家都戴上一副麵具去對待自己的同事,大家都不用真心去誠待同事,使得同事之間往往套話、假話連篇,而直話、真話很少。人們往往在同事麵前擺出一副虛假的麵孔,掩蓋自己的各種弱點,掩蓋自己真實的東西。

在日常工作中,有什麼話題不宜深談呢?

在辦公室裏不談私人生活。無論失戀還是熱戀,別把情緒帶到工作中來,更別把故事帶進來。辦公室裏容易聊天,說起來隻圖痛快,不看對象,事後往往懊悔不迭。可惜說出口的話如潑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來了。把同仁當知己的害處很多,做事是競技場,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你的對手,即便是合作很好的搭檔,也可能突然變臉。他知道得越多越容易攻擊你,你暴露得越多越容易被擊中。比如你曾告訴她男友跟別人好了,她這時候就會想,連老公都不能搞定的人,公司的事情怎麼放心交給她?做事上風雲變幻,你不害人,同時卻不得不防人。把自己的私事圈起來當成辦公室話題的禁區,輕易不讓公共場合上的人涉足,其實是非常明智的一招,是競爭壓力下的自我保護。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你不先開口打聽別人的私事,自己的秘密也不易被打聽。

千萬別聊私人問題,也別議論公司裏的是非短長。你以為議論別人沒關係,用不了幾個來回就能議論到你自己頭上,引火燒身,那時再逃跑就顯得被動了。

薪水也是需要回避的話題。很多公司不喜歡職員之間打聽薪水,因為同仁之間工資往往有個小差別,所以發薪時領導有意單線聯係,不公開數額,並叮囑不讓他人知道。同工不同酬是領導常用的手段,用好了,是獎優罰劣的一大法寶,但它是把雙刃劍,用不好,就容易促發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而且最終會調轉刀口朝上,矛頭直指領導。這當然是他所不想見的,所以對喜打聽之類的人總是格外防備。有的人打探別人時喜歡先亮出自己(其實這樣的人亮出來的價值也不大,主動亮牌的往往沒好牌),比如先說我這月工資……獎金……你呢?如果他比你錢多,他會假裝同情,心裏卻暗自得意;如果他沒你多,他就會心理不平衡了,表麵上可能是一臉羨慕,私底下往往不服,這時候你應該小心了。背後做小動作的人通常是你開始不設防的人。

家庭財產之類的私人秘密不必到處張揚。不是要你不坦率,坦率是要分人和分事的,從來就沒有不分原則的坦率,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心裏必須有譜。就算你剛剛新買了別墅或利用假期去歐洲玩了一趟,也沒必要拿到辦公室來炫耀。有些快樂,分享的圈子越小越好。被人妒忌的滋味並不好,因為容易招人算計。無論露富還是哭窮,在辦公室裏都顯得做作,與其討人嫌,不如知趣一點,不該說的話不說。

逢人隻說三分話,不僅是自己的事情不能亂說,別人的事情也要少說。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私權,每個人也都有保護自己隱私的強烈意識,假若你說話時無意中說了他的隱私,基於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的道理,他會認為你是有意揭破他的隱私,恨你入骨。所以說話時最好能權衡再三,不要信口開河,避免涉足別人的隱私話題。

老於世故的人,的確隻說三分話,你一定認為他們是狡猾,是不誠實。其實說話須看對方是什麼人,對方不是可以盡言的人,你說三分話,已不為少。孔子曰:“不得其人而言,謂之失言。”對方倘不是深交相知的人,你也暢所欲言,以快一時,對方的反應是如何呢?你說的

話,是屬於自己的事,對方願意聽嗎?彼此關係淺薄,你與之深談,顯出你沒有修養;你說的話,是屬於對方的,你不是他的諍友,不配與他深談,忠言逆耳,顯出你的冒昧;你說的話,是屬於社會的,對方的立場如何你沒有明白,對方的主張如何你也沒有明白,你

偏高談闊論,輕言更易招禍呢!所以逢人隻說三分話,不是不可說,而是不必說、不該說,與“事無不可對人言”並沒有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