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有狼性,做人有水性?(1 / 3)

做事有狼性,做人有水性

失敗擊不垮,天必降大任

《列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我們平時勉勵人也常說:“失敗乃成功之母”等話。但道理如此,真要讓經曆挫拆失敗的人重新鼓起勇氣來卻是不易。因為這些道理往往不能作為信念而化為內失敗者自己的東西。所以,我們必須強迫自己在失敗而前不低頭,一定要做到自強。

一個農民,初中隻讀了兩年,家裏就沒錢繼續供他上學了。他輟學回家,幫父親耕種三畝薄田。在他19歲時,父親去世了,家庭的重擔全部壓在了他的肩上。他要照顧身體不好的母親,還有一位癱瘓在床的祖母。

20世紀80年代,農田承包到戶。他把一塊水窪挖成池塘,想養魚。但鄉裏的幹部告訴他,水田不能養魚,隻能種莊稼,他隻好把水塘填平。這件事成了一個笑話,在別人的眼裏,他是一個想發財但非常愚蠢的人。

聽說養雞能賺錢,他向親戚借了500元錢,養起了雞。但是一場洪水後,雞得了雞瘟,幾天內全部死光了。500元對別人來說可能不算什麼,對一個隻靠三畝薄田生活的家庭而言,不亞於天文數字。他母親受不了這個刺激,竟然憂鬱而死。

他後來釀過酒、捕過魚,甚至還在采礦的懸崖上幫人打過炮眼……可都沒有賺到錢。35歲的時候,他還沒有娶到媳婦。即使是離異有孩子的女人也看不上他。因為他隻有一間土屋,隨時有可能在一場大雨後倒塌。娶不上老婆的男人,在農村是沒有人看得起的。

但他還想搏一搏,就四處借錢買一輛手扶拖拉機。不料,上路不到半個月,這輛拖拉機就載著他衝入一條河裏。他斷了一條腿,成了瘸子。而那拖拉機,被人撈起來,已經支離破碎,他隻能拆開它,當作廢鐵賣。

幾乎所有的人都說他這輩子完了。

但是後來他卻成了城裏一家公司的老總,擁有兩億元的資產。現在,許多人都知道他苦難的過去和富有傳奇色彩的創業經曆。媒體采訪過他,報告文學描述過他。其中有這樣一個情節——

記者問他: “在苦難的日子裏,你憑什麼一次又一次毫不退縮?”

他坐在寬大豪華的老板台後麵,喝完了一杯水。然後,他把玻璃杯子握在手裏,反問記者: “如果我鬆手,這隻杯子會怎樣?”

記者說: “摔在地上,碎了。”

“那我們試試看。”他說。

他手一鬆,杯子掉到地上發出清脆的聲音,但並沒有破碎,而是完好無損。他說: “即使有10個人在場,他們都會認為這隻杯子必碎無疑。但是,這隻杯子不是普通的玻璃杯,而是用玻璃鋼製作的。”

在時運不濟時,再能沉得住氣的人,也不免有些心理被動,這時有必要用特定方法轉移一下鬱結在心中的那股“氣”,然後以一個相對平和的心態,去再次奮鬥。不會轉移法,不能咬緊牙關堅持的人,是不能好好重整旗鼓的。

李?艾柯卡曾是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的總經理,後來又成為了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的總經理。作為一個聰明人,他的座右銘是: “奮力向前,即使時運不濟,也永不絕望,哪怕天崩地裂。”他1985年發表的自傳,成為非小說類書籍中當年最暢銷的書,印數高達150萬冊。

艾柯卡不僅有成功的歡樂,也有挫折的懊喪。他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叫做“苦樂參半。”1946年8月,21歲的艾柯卡到福特汽車公司當了一名見習工程師。但他對和機器作伴、做技術工作不感興趣。他喜歡和人打交道,想搞經銷。

艾柯卡靠自己的奮鬥,由一名普通的推銷員,終於當上了福特公司的總經理。但是,1978年7月13日,他被妒火中燒的大老板亨利?福特開除了。當了8年的總經理、在福特工作一帆風順32年、從來沒有在別的地方工作過的艾柯卡,突然間失業了。昨天他還是英雄,今天卻好像成了麻風病患者,人人都遠遠避開他,過去公司裏的所有朋友都拋棄了他,這是他生命中最大的打擊。 “艱苦的日子一旦來臨,除了做個深呼吸,咬緊牙關盡其所能外,實在也別無選擇。”艾柯卡是這麼說的,最後也是這麼做的。他沒有倒下去。他接受了一個新的挑戰:應聘到瀕臨破產的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出任總經理。

艾柯卡,這位在世界第二大汽車公司當了8年總經理的事業上的強者,憑他的智慧、膽識和魄力,大刀闊斧地對企業進行了整頓、改革,並向政府求援,舌戰國會議員,取得了巨額貸款,重振企業雄風。1983年8月15日,艾柯卡把麵額高達8億多美元的支票,交到銀行代表手裏。至此,克萊斯勒還清了所有債務。而恰恰是5年前的這一天,亨利?福特開除了他。

如果艾柯卡不是一個堅強的人,不敢接受新的挑戰,在巨大的打擊麵前一蹶不振、偃旗息鼓,那麼他和一個普通的失業者就沒有什麼區別了。正是不屈服於挫折和命運的挑戰精神,使艾柯卡成為世人所敬仰的英雄。

經常地,失敗是因為沒有找到好的路子。如果勇於一次次嚐試,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路,成功也就離你不遠了。

19世紀中期的青年島李維斯也像許多其他年輕人一樣,充滿著夢想去美國西部淘金。

一日,突然間他發現有一條大河擋住了他西去的路。苦等數日,被阻隔的行人越來越多,但都無法過河。於是陸續有人向上遊、下遊繞道而行,還有人打道回府,更多的則是怨聲一片。而心情慢慢平靜下來的李維斯想起了曾百人傳授給他的一個“思考製勝”的法寶,於是他來到大河邊,“非常興奮”地不斷重複著對自己說: “太棒了,大河居然擋住我的去路,又給我一次成長的機會,凡事的發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於我。”果然,他真的有了一個絕妙的創業主意——擺渡。沒有人會吝嗇一點小錢坐他的渡船過河,他人生的第一筆財富居然因大河擋道而獲得。

一段時間後,擺渡生意開始清淡。他決定放棄,並繼續前往西部淘金。來到西部,四處是人,他找到一塊合適的空地方,買了工具便開始淘起金來。沒過多久,有幾個惡漢圍住他,叫他滾開,別侵犯他們的地盤。他剛理論幾句,那夥人便失去耐心,一頓拳打腳踢。無奈之下,他隻好灰溜溜地離開。好容易找到另一處合適地方,沒多久,同樣的悲劇再次重演,他又被人轟了出來。在他剛到西部那段時間,多次被欺侮。終於,又一次被人打完之後,看著那些人揚長而去的背影,他又一次想起他的“製勝法寶”: “太棒了,這種事情竟然發生在我的身上,又給了我一次成長的機會,凡事的發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於我。”他真切地、興奮地反複對自己說著,終於,他又想出了另一個絕妙的主意——賣水。

西部黃金不缺,但自己似乎無力與人爭雄;西部缺水,可似乎沒什麼人能想它。不久他賣水的生意便紅火起來。慢慢地,也有人參與了他的新行業,再後來,同行的人已越來越多。終於有一天,在他旁邊賣水的一個壯漢對他發出通牒:“小個子,以後你別來賣水了,從明天早上開始,這兒賣水的地盤歸我了。”他以為那人是在開玩笑,第二天依然來了,沒想到那家夥立即走過來,不由分說,便對他一頓暴打,最後還將他的水車拆爛。李維斯不得不再次無奈地接受,但再次強行讓自己興奮起來,不斷對自己說著: “太好了,這樣的事情竟然發生在我的身上,又給我一次成長的機會,凡事的發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於我。”他開始調整自己注意的焦點。他發現來西部淘金的人,衣服易磨破,同時又發現西部到處都有廢棄的帳篷,於是他又有了一個絕妙的好主意——把那些廢棄的帳篷收集起來,洗幹淨,就這樣,他縫成了世界上第一條件仔褲!從此,他一發不可收拾,最終成為舉世聞名的“牛仔大王”。

這個世界上,誰都希望能獲得成功,但迎接我們的往往是失敗。

能笑看輸贏的心態平和之人,反而更有成功的可能。而急性子、脾氣暴躁的人,則容易被失敗擊垮,成功也會隨之離他越來越遠。

團隊中上司要有權威

有一個中學班級在高考中取得了極為優異的成績,學校為了推廣這個班的經驗,專門開了一個全體教師參加的會議,把這個班的班主任請來做演講。班主任在演講中說到這麼一句話:“我一直在班裏維持一個‘敬愛的’老師形象,而不是去做一個‘親愛的’老師,這樣才能更好地管理學生。”其他的老師豁然開朗。

類推到其他團體,這一道理同樣適用。作為上司,在“愛民如子”的同時,一定要樹立起作為領導的威信,即體現控製能力,以利於團隊事業的成功。

韓小姐原不是業務部最優秀的職員,卻被意外地任命為業務部經理。這本是件高興的事情,可她卻很矛盾,因為業務部裏有一個大姐大級的人物麗。麗一直是這個部門裏業績最好的員工,但由於個性太過於張揚、口無遮攔,大家都不喜歡她。雖然如此,可韓小姐卻一直很敬佩她。

任命通知下來那天,麗的臉色很難看,但也沒說什麼。為了以後融洽相處,韓小姐就請麗一起吃晚飯,表示要向她學習,希望她能多多支持。麗倒也沒說什麼,隻說大家都是好姐妹,以後要互相幫助。誰知此後她卻經常在眾人麵前挑剔韓小姐的不是,還違反規定休假,有什麼事也不和韓小姐通報,自做主張。季度總結的時候,她竟然越級向高一級領導彙報工作計劃和工作業績。韓小姐在朋友的建議下決定不再忍讓,便借故狠狠批評了麗幾次,又到上司那裏羅列了麗的種種不是。於是上司也在會上點名批評了麗幾次。麗終於馴服了。

那麼,在對下屬體現控製的時候,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有五點:

1光明正大

控製的目的是為了幫助下級認清情況、糾正錯誤,保證整體目標和要求的實現,不是為了培植個人勢力,拉幫結派。那麼,我們在控製方法和手段上,就必須光明正大,堅持科學管理辦法,徹底肅清舊的一套辦法的影響。一是對下級不能搞權術,不能兩麵三刀,當麵一套,背後一套。二是不能安置親信,聽信讒言。三是不要喜歡聽“小報告”,否則不正派的人就會投其所好、說東道西、撥弄是非,形成對一部分人的不正確看法,進而采取不正確的措施。四是與人為善,態度要端正,言語要講究分寸。這樣,既可達到控製效果,又不挫傷積極性。

2因人而異

正確有效的控製,是領導者從下屬發展的各種可能性中,選擇某種狀態作為目標,並通過對其施加主動的、積極的影響,改變其行為狀態,使之朝著既定的或新的目標努力。顯然,對不同的人,要靈活采取不同的控製方式,方能實現優化控製的目的。

3合理適度

控製的要義和真諦在於合理和適度,控製方法得當,能產生好的用人績效,

但絕非控製越強越緊越好,而要看控製所產生的壓力是否超過了下屬的心理承受能力。至於下級心理所能承受的壓力,並無什麼模式可以計算,需要用人者在平時細心琢磨掌握。

4控製優化

群化動力理論說明,一個組織由許多個體組成,而每個個體都有自己的不同

動力,諸如個體動力綜合形成了群體動力。

注重使每個個體在方向上大體一致的條件下,愉快地工作,充分自由地發揮個體的能量,才是一種優化控製的理想狀態。

所謂最優控製,就是設法盡量使被控製者樂於接受這種控製,並願意把領導的意圖變成自覺的行動。領導者在用人實踐中,應該尋求和確立對下屬的最優控製,在大方向一致的前提下,在不背離總體目標的原則下,允許和提倡下屬“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充分表現出各自的聰明才智。

5注重下級自我控製

有效地控製下級,不能光靠領導者,還要強調下級進行自我控製。要讓下級能夠按照其所承擔的職責和工作目標、要求,經常對比檢查自己的工作和行為,發現偏差和問題,自覺地主動地糾正和解決。要通過教育和製訂一些規定,增強下級自我控製的意識和行動,使下級自我控製成為控製下級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既需要領導具有依賴下級的思想意識,又要勤於在實踐中去引導。

大多數人都不喜歡被控製。他們不喜歡別人告訴他們該如何做,當麵臨特殊的要求時他們會感到很難受。很少有人喜歡受批評或被糾正。然而批評或糾正都是控製中常發生的事情。當糾正意味著懲罰或解雇時,控製措施就顯得非常苛刻。因此,領導者對控製的看法應該現實一些,有些控製措施對員工會產生消極的影響。領導者可采取措施,減少部屬對控製的抵抗情緒。

1強調對部屬實施控製的價值

留有餘地的標準能夠告知部屬,他們的工作做得好還是不好。標準可把領導的幹涉降到最低程度,並且隻要符合標準就允許對工作方法進行選擇。

2避免武斷的或懲罰性的標準

部屬們喜歡那些根據以往的記錄確定的標準,“我們的記錄顯示一天完成150個是多數人都能實現的標準。”建立在分析尤其是時間研究基礎上的標準更受歡迎。“讓我們把這項工作定為一小時或兩小時,以確保標準的合情合理”與“我們不得不把生產效率定在下一天175個標準上”進行比較。

3控製標準要具體

盡可能用數字表示。要避免類似的解釋“提高質量”、“增加出勤率”。相反,要把具體目標數字化,如在以後的六個月中缺勤“不得超過兩天”或者“把浪費的比例從7%降到3%”。

4目標的作用是為了改進而不是懲罰

利用未達標準的事例來幫助部屬們搞清如何改進工

作。“上個月你的產量又低於標準,我們應該從頭開始尋找一個影響你達標的原因,也許是我沒有把具體的操作方法向你講清楚。”

5對不符合目標要求的要懲罰明確

多數人接受積極的鼓勵,但也有的並非如此。然而,所有的部屬,不論是好的還是不好的,都想知道如果他們不按要求工作會怎樣。原則是你要盡量減少懲罰,但必須讓所有人都清楚,標準必須達到,事先把不達標準將要受到何種處罰講清楚。

6避免威脅部屬說你不能讓步

如果一個下屬因未達到工藝標準要受到處罰,你要把處罰的原因和時間講清楚。“如果4月1號前你不能把產量提高到一天150個,你將被處罰。”不能說,“如果你不能盡快符合標準,你將自討苦吃。”如果你要提出具體的警告,事先要搞清楚公司是否會支持你。

7在控製措施的運用中要堅持一致性

如果已製定了適用於幾個員工的工作標準,你就應嚴格按標準行事,而不能說你將使人人滿意。如果覺得確有個別例外情況,那你一定要把例外情況解釋清楚。對做同樣工作的人,標準也應該是一樣的,同樣,對達到或沒有達到標準的人的獎勵或懲罰也應該一樣。

8加強對員工的自律教育

自律即自我約束、自我控製。企業各類人才應通過學習企業政策和法規法律以及企業管理的實踐,增強法製意識,增強政治責任心和使命感,經常自我反省,自覺遵守各種社會規範和企業各種規章製度,經常約束和檢點自己的行為,使自己的行為符合企業規章製度的要求。並能自覺地接受群眾的批評和監督,自覺反思和糾正自己行為的偏差。

在“愛民如子”的同時,要樹立起作為領導的威信。也就是說,製度和情感的力量都要發揮出來。當然情感的因素也是不可忽視的,這也是控製力的一部分。如果隻是對下屬進行機械管理,則不僅沒有“愛”,連“敬”都沒有了。

見招不拆方顯涵養

相互爭鬥是人的動物本性之一。爭鬥的目的自然是取得最後勝利,它最大的樂趣在於戰勝對手的心理滿足感。

不善於爭鬥的人往往和對方針鋒相對,不管結果如何,至少讓對方充分享受到了過程中的樂趣。而真正高明的人則懂得“上善若水”的道理,管對方怎麼出招就是不搭理。遇到這樣的人,再厲害的對手也會失去興趣,沒有脾氣。

在洛克菲勒的軼事中,曾有一位不速之客突然闖入他的辦公室,直奔他的寫字台,並以拳頭猛擊台麵,大發雷霆: “洛克菲勒,我恨你!我有絕對的理由恨你!”接著那客人肆意謾罵他達10分鍾之久。辦公室所有的職員都感到無比氣憤,以為洛克菲勒一定會拾起墨水瓶向他擲去,或是吩咐保安員將他趕出去。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洛克菲勒並沒有這麼做。他停下手中的活,用和善的目光注視著這位攻擊者,那個人愈暴躁,他就顯得越和善!

那無理之徒被弄得莫明其妙,他漸漸地平息下來。因為一個人發怒時,遭不到反擊,他是堅持不了多久的。於是,他咽了一口氣。他是做好了來此與洛克菲勒決鬥的,並想好了洛克菲勒將要怎樣回擊他,他再用想好的話語去反駁。但是,洛克菲勒就是不開口,所以他不知如何是好了。

末了,他又在洛克菲勒的桌子上敲了幾下,仍然得不到回應,隻得索然無味地離去。洛克菲勒呢,就像根本沒發生任何事一樣,重新拿起筆,繼續他的工作。

葛力內在一次會議中對一項決議投了反對票。這個政黨的領袖來到他的辦公室對他進行指責,說他簡直是本黨的叛徒,企圖破壞政黨組織。

葛力內正在寫稿,見他進來後仍沒抬頭,好像不知道他就在自己身旁一樣。來客見葛力內如此冷淡,心裏更是火上加油,越發顯得生氣,於是對葛力內辱罵起來。可是,葛力內就是不予理睬,依舊默默地寫著稿子。

來客無可奈何,繞著葛力內的桌子兜了一圈,回到原位,又滔滔不絕地重說了一遍。雖然來客幾番重複這套盛氣淩人的指責,但葛力內始終沒有停下手中的活。直到來客詞窮怒息,準備離去,葛力內才慢慢停下手中的筆,抬起頭來,輕輕地一笑,丟過去一個得意的眼色,說:“幹嘛那麼著急走啊?回來盡情地發泄吧!”

結果,葛力內以無言的策略製勝了這位本黨領袖。

某機關有一個女職員,平日隻是默默工作,並不多話,和人聊天,總是微笑著。有一年,機關裏來了一個好鬥的女職員,很多同事在她主動發起攻擊之下,不是辭職就是請調。最後,她的矛頭終於指向了這個女職員。某日,這位好鬥的女孩子抓到了那位一貫沉默的女職員的把柄,立刻點燃火藥,劈裏啪啦一陣,誰知那位女職員隻是默默笑著,一句話也沒說,隻偶爾蹦出一個字:“啊?”最後,好鬥的那個主動鳴金收兵,但也已氣得滿臉通紅,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過了半年,這位好鬥的女孩子也自請他調。

“沉默”的力量是何其之大,麵對“沉默”,所有的語言力量都消失了!

隻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鬥爭。這不是新鮮事,本就弱肉強食,和平相處才是怪事,因此你要有麵對不懷善意的力量的心理準備;你可以不去攻擊對方,但保護自己的“防護網”一定要有,而裝聾作啞有時是最厲害的武器。

又聾又啞的人聽不懂別人的話,自然也不會加入爭鬥,別人自然也不會和他們爭鬥,因為這隻是徒勞。

不過大部分人都不聾又不啞,一聽到不順耳的話就會回嘴,其實一回嘴就中了對方的計,不回嘴,他自然就覺得無趣了;他如果還一再挑釁,隻會凸顯他的好鬥與無理取鬧罷了,因此麵對你的沉默,這種人多半會在幾句話之後就倉皇地“且罵且退”,離開現場,如果你還裝出一付聽不懂的樣子,並且發出“啊”的聲音,那麼更能讓對方“敗走”。

不過,要“作啞”不難,要“裝聾”才是不易,因此也要培養對他人言語“入耳而不入心”的功夫,否則心中一起波瀾,要不起來回他一兩句是很難的。

在和別人交往時,能做到見招不拆,其實就展現了最厲害的拆招之法。而且,不但對方的招數被拆解了,還不致遭到怨恨,解了對方心中的疙瘩。

事業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聖經?新約》的《馬太福音》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主人公是一個貴族,他要出門到遠方去。臨行前,他把仆人召集起來,按著各人的才幹,給他們銀子。

後來,這個貴族回來了,就把仆人叫到身邊,了解他們經商的情況。

第一個仆人說: “主人,你交給我5 000兩銀子,我已用它賺了5 000兩。”

貴族聽了很高興,讚賞地說:

“好,善良的仆人,你既然在賺錢的事上對我很忠誠,又這樣有才能,我要把許多事派給你管理。”

第二個仆人接著說:

“主人,你交給我2 000兩銀子,我已用它賺了2 000兩。”

貴族也很高興,讚賞這個仆人說:

“我可以把一些事交給你管理。”

第三個仆人來到主人麵前,打開包得整整齊齊的手絹說: “尊敬的主人,看哪,您的1 000兩銀子還在這裏。我把它埋在地裏,聽說您回來,我就把它挖了出來。”

貴族的臉色沉了下來說道:

“你這又愚又懶的仆人,你浪費了我的錢!”

於是收回他這1 000兩,給了第一個仆人,並說:

“凡是能賺錢的還要多給他,不能賺錢的,原來的也要收回來。”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牽過來”,這就是著名的馬太效應。它在本意之外還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事業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事業上的“不進則退”,有時候是絕對的,因為你不前進就會失去競爭力,沒有了競爭力自然會一敗塗地。有時候則是相對的,你原地踏步而別人不斷發展,差距就越拉越大了。要想縮小差距,隻有讓自己迎頭趕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