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很快出來了,
是個四十出頭的中年人。小何問他: “你們要雇人嗎?我來打工行不行?”
經理微微一愣:
“怎麼想到這裏來找工呢?”
小何懇切地回答: “我剛才吃得很飽,我希望每天都能吃飽。我已經沒有一分錢了,如果你不雇我,我根本無力支付飯錢。如果你可以讓我來這裏打工,那就有機會從我的工資中扣除今天的飯錢。”
經理忍不住笑了,打個手勢向服務員要來了小何的點菜單看了看說: “你並不貪心,看來真的隻是為了吃飽飯。你看這樣好不好?你先寫個簡曆給林經理,看看她可以給你安排個什麼工作。”
此後小何開始了在這家酒店的打工生涯,曆盡磨難,小何從辦公室文秘做到西餐部經理,又做到酒店副總經理。後來,小何集資開起了自己的酒店。
當然,在現實中“絕境”不是常能碰到的,我們也就不能總是把各種資源最大化利用。但至少應該知道,事在人為,我們還有足夠潛力,隻要再堅持一下,“不可能”的事可能就成功了。
“相信自己,我就是主宰”
有一個25歲的小夥子,因為對自己的工作不滿意,跑來向柯維谘詢。他的生活目標是:找一個稱心如意的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處境。
“那麼,你到底想做點什麼呢?”柯維問。
“我也說不太清楚,”年輕人猶豫不決地說,“我還從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我隻知道我的目標不是現在這個樣子。”
“那麼你的愛好和特長是什麼呢?”柯維接著問,“對於你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
“我也不知道,”年輕人回答說,“這一點我也沒有仔細考慮過。”
“如果讓你選擇,你想做什麼呢?你真正想做的是什麼?”柯維對這個話題窮追不舍。
“我真的說不準,”年輕人困惑地說,“我真的不知道我究竟喜歡什麼,我從沒有仔細考慮過這個問題,我想我確實應該好好考慮考慮了。”
“那麼,你看看這裏吧,”柯維說,“你想離開你現在所在的位置,到其他地方去。但是,你不知道你想去哪裏,你不知道你喜歡做什麼,也不知道你到底能做什麼。如果你真的想做點什麼的話,那麼,現在你必須拿定主意。”
柯維和年輕人一起進行了徹底的分析。柯維對這個年輕人的能力進行了測試,他發現這個年輕人對自己所具備的才能並不了解。柯維知道,對每一個人來說,前進的動力是不可缺少的,因此,他教給年輕人培養信心的技巧。現在,這位年輕人已經滿懷信心踏上了成功的征途。
現在,他已經知道他到底想幹什麼,知道他應該怎麼做。他懂得怎樣做才能事半功倍,他期待著收獲,他也一定能獲得成功——因為沒有什麼困難能擋住他前進的腳步。
可喜的是,開放的社會,使我們從青年開始,逐漸擺脫了過度謙虛的樊籬,拾回了不少自信心。
高中畢業生小杜,到深圳後就興衝衝地抱著簡曆去參加人才交流會。整個會場人如潮湧,唯有家樂福公司的展台前冷冷清清,與會場的氣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小杜好奇地走過去,看家樂福招聘啟
事上的內容,當即嚇了一跳,招聘20名業務代表,卻指明要名校畢業生,並且還得有3年以上從事零售業的工作經驗。條件那麼苛刻,難怪沒人敢貿然應聘。
小杜揣摩了一番,
雖然沒一條夠得上,可家樂福公司業務代表的工作卻很具吸引力,她心一橫,決定試一試,真要被拒絕,就當是一次鍛煉好了。
小杜徑直走到應聘席前坐下,那位中年主管看了
她一眼,麵無表情地指了指那招聘啟事問:“看過了嗎?”她點點頭說:“我看過了,不過很遺憾,我既不是名校畢業,也沒有從事過零售工作,隻有高中文憑。”
那位
主管看了她好半天才說:“那你還敢來應聘?”
小杜微微一笑:“我之所以敢來應聘
,是因為我喜歡這份工作,而且相信自己有能力勝任這份工作。”停了停,她又說,“如果求職者真要具備啟事上所有條件,那他肯定不會應聘業務代表,至少是公司主管了。”
說
完,小杜就把自己的簡曆遞了過去,那位主管竟然沒有拒絕,而且微笑著收下了。
第二天,小杜就接到了錄用通知書。後來她才知道,那些苛刻的招聘條件隻不過是公司故意設置的門檻罷了,其實當她和主管談完話之後,她就已經通過了公司的兩項測試:勇於挑戰條款的信心和勇氣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
作為一名業務代表,每天都得與形形色色的商家打交道,如果那天小杜沒有信心去敲家樂福公司的門,又豈能有勇氣去敲一個個商家的大門?從小杜的故事可以看出,年輕人的自信容易被現代社會肯定。
“相信自己,我就是主宰”,關鍵在於用自己的雙手開拓自己的一片天空。沒有人能主宰我們,主宰我們的是我們自己。
1947年,美孚石油公司董事長貝裏奇到開普敦巡視工作,在衛生間裏,看到一位黑人小夥正跪在地板上擦地麵上的水漬,並且每擦一下,都虔誠地叩一下頭。貝裏奇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何如此?黑人答道:“在感謝一位聖人。”
貝裏奇問他為何要感謝那位聖人?黑人說:“是他幫我找到了這份工作,讓我終於有了飯吃。”
貝裏奇笑了,說:“我曾遇到一位聖人,他使我成了美孚石油公事的董事長,你願見他一下嗎?”
黑人說:“我是個孤兒,從小靠錫克教會養大,我很想報答養育過我的人,這位聖人若使我吃飽之後還有餘錢,我願去拜訪他。”
貝裏奇說:“你一定知道,南非有一座很有名的山,叫大溫特胡克山。據我所知,那上麵住著一位聖人,能為人指點迷津,凡是能遇到他的人都會前程似錦。20年前,我來南非登上過那座山,正巧遇到他,並得到他的指點。假如你願意去拜訪,我可以向你的經理說情,準你一個月的假。”
這位年輕的黑人謝過貝裏奇就上路了。30天的時間裏,他一路披荊斬棘,風餐露宿,曆盡艱辛,終於登上了白雪覆蓋的大溫特胡克山,他在山頂徘徊了一天,除了自己,什麼都沒有遇到。
黑人小夥很失望地回來了,他見到貝裏奇後,說的第一句話是:“董事長先生,一路我處處留意,直至山頂,我發現,除了我之外,根本沒有什麼聖人。”貝裏奇說:“你說得很對,除你之外,根本沒有什麼聖人。”
20年後,這位黑人小夥做了美孚公司開普敦分公司的總經理,他的名字叫賈姆訥。2000年,世界經濟論壇大會在上海召開,他作為美孚石油公司的代表參加了大會,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針對他的傳奇一生,他說了這麼一句話:您發現自己的那一天,就是您遇到聖人的時候。
當然,我們強調自信,決不是拒絕謙虛,因為謙虛使人進步。我們更不是鼓勵驕傲,因為驕傲使人落後。我們呼喚的是對自己客觀的評價和客觀的表達。
信念支撐靈魂
革命鬥爭時期,許多共產黨員在極端困苦、極端危險,甚至遭到敵人酷刑拷打的情況下,都能保持堅定的意誌和樂觀的態度。基督教誕生之初,在羅馬帝國遭到殘酷壓製,信徒們動輒被流放、判刑,甚至釘十字架、燒死,但他們絕大多數人始終不放棄信仰。這些事情在我們看來不可思議,怎麼能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其實,我們忽視了信仰的巨大力量。正是建立心中理想世界的強大信念,支撐了他們堅強的靈魂。
當今社會裏,我們當然不須麵對如此艱難困苦,但強大信念並非沒有價值了。隻有具備了足夠強的信念,我們才能在落魄和遭遇挫折後仍永遠堅定地向目標邁進。
有一個法國人,42歲仍一事無成,他也認為自己簡直倒黴透了:離婚、破產、失業……他不知道自己的生存價值和人生的意義。他對自己非常不滿,變得古怪、易怒,同時又十分脆弱。
有一天,一個吉普賽人在巴黎街頭算命,他隨意一試。
吉普賽人看過他的手相之後,說:
“你是一個偉人,您很了不起!”
“什麼?”他大吃一驚, “我是個偉人,你不是在開玩笑吧?!”
“您知道您是誰嗎?”
“我是誰?”他暗想, “是個倒黴鬼,是個窮光蛋,我是個被生活拋棄的人!”
但他仍然故作鎮靜地問:
“我是誰呢?”
“您是偉人”,吉普賽人說, “您知道嗎,您是拿破侖轉世!您身體流的血、您的勇氣和智慧,都是拿破侖的啊!先生,難道您真的沒有發覺,您的麵貌也很像拿破侖嗎?”
“不會吧……”他遲疑地說, “我離婚了……我破產了……我失業了……我幾乎無家可歸……”
“嗨,那是您的過去”,吉普賽人說, “您的未來可不得了!如果先生您不相信,就不用給錢好了。不過,5年後,您將是法國最成功的人啊!因為您就是拿破侖的化身!”
他表麵裝作極不相信地離開了,但心裏卻有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偉大感覺。他對拿破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回家後,就想方設法找與拿破侖有關的書籍著述來學習。漸漸地,他發現周圍的環境開始改變了,朋友、家人、同事、老板,都換了另一種眼光、另一種表情對他。事情開始順利起來。
後來他才領悟到,其實一切都沒有變,是他自己變了:他的膽魄、思維方式都在模仿拿破侖,就連走路說話也在模仿拿破侖。
13年以後,也就是在他55歲的時候,他成了億萬富翁,法國赫赫有名的成功人士。
信念是一切奇跡的萌發點,縱觀古今中外凡能成大事者,無不都是從一個小小的信念開始。
羅傑?羅爾斯是美國紐約州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長,他出生在紐約聲名狼藉的大沙頭貧民窟。這裏環境肮髒,充滿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漢的聚集地。在這兒出生的孩子,耳濡目染,他們從小逃學、打架、偷竊甚至吸毒,長大後很少有人從事體麵的職業。然而,羅傑?羅爾斯是個例外,他不僅考入了大學,而且成了州長。
在就職記者招待會上,一位記者對他提問:是什麼把你推向州長寶座的?麵對三百多名記者,羅爾斯對自己的奮鬥史隻字未提,隻談到了他上小學時的校長——皮爾?保羅。
1961年,皮爾?保羅被聘為諾必塔小學的董事兼校長。當時正值美國嬉皮士流行的時代,他走進大沙頭諾必塔小學的時候,發現這兒的窮孩子比“迷惘的一代”還要無所事事。他們不與老師合作,曠課、鬥毆,甚至砸爛教室的黑板。皮爾?保羅想了很多辦法來引導他們,可是沒有一個是奏效的。後來他發現這些孩子都很迷信,於是在他上課的時候就多了一項內容——給學生看手相,他用這個辦法來鼓勵學生。
當羅爾斯從窗台上跳下,伸著手走向講台時,皮爾?保羅說:“我一看你修長的小拇指就知道,將來你是紐約州的州長。”當時,羅爾斯大吃一驚,因為長這麼大,隻有他奶奶讓他振奮過一次,說他可以成為五噸重的小船的船長。這一次,皮爾?保羅先生竟說他可以成為紐約州的州長,著實出乎他的預料。他記下了這句話,並且相信了它。
從那天起,“紐約州州長”就像一麵旗幟,羅爾斯的衣服不再沾滿泥土,說話時也不再夾雜汙言穢語。他開始挺直腰杆走路,在以後的40多年間,他沒有一天不按州長的身份要求自己。51歲那年,他終於成了州長。
信念是任何人都可以免費獲得的,相信自己,相信信念,信念能讓人產生奇跡。
蘭頓先生得了癌症,病情使他體重大幅度下降,瘦到隻有98磅,癌細胞的擴散使得他無法進食。
布恩醫生告訴蘭頓先生,自己將會全力為他診治,幫助他對抗癌症。同時,每天會將治療進度詳細地告訴他,並清楚地講述醫療小組治療的情形及他體內對治療的反應,使他對自己的病情得以充分了解,並希望他可以很好地配合治療。
就連布恩醫生自己也不相信癌症可以治愈,更何況蘭頓先生這個重症病人,他隻好把希望寄托給上帝。
可是結果卻完全出乎醫生的意料。因為蘭頓先生對布恩醫生的囑咐完全配合,使得治療過程進行得十分順利。布恩醫生看到了希望,開始教這名病人運用想像力,想像他體內的白血球“大軍”如何與頑固的癌細胞對抗,並最終戰勝癌細胞的情景。
結果兩個月之後,醫療小組果然抑製了癌細胞的破壞性,成功地戰勝了癌症。對這個傑出的治療成果,就連布恩醫生也感到十分驚訝。
“祝賀你,蘭頓先生。”布恩醫生對他的康複表示祝賀。
“謝謝你,布恩醫生,謝謝你對我的治療,包括你對我說的那些話。”蘭頓先生接著說,“當我剛被確診的時候,感覺這個世界已經對我關閉了。我隻能躺在床上,等待死神的光臨。但是我想起了許多的事情,我還有愛我的家人和朋友,我的小孫女才會喊我爺爺……所以我不能死,我要活著。”
“很高興你能這麼想,隻有留戀這個世界,你才可以得到無窮的力量。”布恩醫生說。“是的,這個力量真是巨大啊!連死神都可以戰勝。我一定會把這個秘訣告訴更多的人。”蘭頓先生激動地說。
如此成功的療效,來源於布恩醫生運用的心理療法。他說:“事實上,你可以運用心靈的力量,來決定你的生或死。甚至,如果你選擇活下去,你還可以決定要什麼樣的生命品質。對癌症病人來說,克服對疾病的恐懼很難,但活著的願望給了他堅持下去的勇氣。他不停地鼓勵自己,最後成功了。”
信念的力量是偉大的。如果具有了偉大的信念,你就能取得偉大的成功。
自尊的人別人才尊敬
人們痛心於別人不爭氣時,經常說這樣一句話:“連你自己都瞧不起自己,還能有誰瞧得起你?”就是說,人必須自尊,才可能贏得別人的尊敬。
後來成為某保險公司重要成員之一的小瑞回憶起她的成功經曆
時說,她所賣出的數額最大的一張保單不是在她經驗豐富後,也不是在觥籌交錯中談成的,而是在她第一次出門推銷的時候。
星際電子是當地最大的一家合資電子企業,小瑞
對這樣的企業有些敬畏,不太敢進去,畢竟那是她第一次推銷。
猶豫很久之後她還是進去了
,整個樓層隻有外方經理在。
“你找誰?”他的聲音很冷漠。
“是這樣的,我是保險公
司的業務員,這是我的名片。”小瑞雙手遞上名片,並沒有抱多大的希望。在學校和老外沒少打交道,可眼前這老外是個洋老板,而且是個不太老的老板,感覺就有些兩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