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臉須厚,做人心要真?(2 / 3)

在京城有一家非常有名的中外合資公司,前往求職的人如過江之鯽,但其用人條件極為苛刻,有幸被錄用的比例很小。那年,從某名牌高校畢業的小李,非常渴望進入該公司。於是,他給公司總經理寄去一封短箋。很快他就被錄用了,原來打動該公司老總的不是他的學曆,而是他那特別的求職條件——請求隨便給他安排一份工作,無論多苦多累,他隻拿做同樣工作的其他員工五分之四的薪水,但保證工作做得比別人出色。

進入公司後,他果然幹得很出色,公司主動提出給他滿薪,他卻始終堅持最初的承諾:比做同樣工作的員工少拿五分之一的薪水。

後來,因受所隸屬的集團經營決策失誤的影響,公司要裁減部分員工,很多員工失業了,他非但沒有下崗,反而被提升為部門的經理。這時,他仍主動提出少拿五分之一的薪水,但他工作依然兢兢業業,是公司業績最突出的部門經理。

後來,公司準備給他升職,並明確表示不讓他再少拿一分薪水,還允諾給他相當誘人的獎金。麵對如此優厚的待遇,他沒有受寵若驚,反而出人意料地提出了辭呈,轉而加盟了各方麵條件均很一般的另一家公司。

很快,他就憑著自己非凡的經營才幹,贏得了新加盟公司上下一致的信賴,被推選為公司總

經理,當之無愧地拿到一份遠遠高於那家合資公司許多的報酬。

當有人追問他當年為何堅持少拿五分之一的薪水時,他微笑道:“其實我並沒有少拿一分的薪水,我隻不過是先付了一點兒學費而已,我今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在那家公司裏學到的經驗……”

小李還沒有什麼工作經驗,可以自降身價來獲取經驗。“成功”人士需不需要呢?人總有“藝”方麵的不足,為學到別人的獨門絕技,有時也不妨自降身價去偷學。

五代南唐有位畫家叫鍾隱,他從小喜歡畫畫,經名師指點,自己又刻苦練習,年紀不大就成了名。從此,家中的賓客絡繹不絕,有求畫的,有求教的,有切磋探討畫藝的,當然也有巴結奉承的,好不熱鬧。要是換了膚淺的人,遇到這種情況,一定會自鳴得意,沾沾自喜,可是鍾隱對這一切卻無動於衷。他每天仍然在書房裏潛心作畫,除了萬不得已,一切應酬的事全讓家人代勞。無意之中,連自己的新婚妻子也給冷落了。

鍾隱深知自己山水畫已經很有功力,但花鳥畫還很欠缺。自學一年,不如拜師一天。要想畫

好,必須有名師指點,免得走歪路,事倍功半。他四處打聽哪有擅長畫花鳥的名師高手,自己好前去拜師學藝。可是打聽了很久,也一無所獲,鍾隱心中十分煩惱。這一天,他與故人侯良一起吃酒,酒到酣時,二人的話也就多了。鍾隱訴說了自己的苦惱,並問侯良是否能給引薦個擅長畫花鳥的名師。侯良說:“這你可找對人了。我的內兄郭乾暉就很擅長畫花鳥畫。我妻子說,有一次他畫的牡丹,竟把蜜蜂給招來了。不過這個人性格古怪孤僻,別說收學生,就連自己畫的畫兒也不輕易給人看。更怪的是,他畫畫還總躲著人,恐怕人家把他的技法偷學去。”

鍾隱倒覺得郭乾暉這個人很有意思。他如此保守,恐怕必有訣竅。可是怎麼才能接近他呢?這倒得費費腦筋了。

鍾隱是個倔脾氣,什麼事隻要他想做,就一定要千方百計地做成。他四下打聽,聽說郭乾暉要買個家奴。他想,這倒是個好機會,我不妨扮個家奴。一來可以進郭府,二來可以看到郭乾暉畫畫。

於是,鍾隱打扮成仆人的樣子,就到郭府應聘去了。

郭乾暉見鍾隱長得非常機靈,就留下了他。

在郭府,鍾隱每天端茶遞水,打扇侍候,什麼雜活兒都幹。他畢竟是富家子弟,一切生活起居從來都是由別人照顧,哪裏幹過這些粗活?一天下來,累得腰酸腿疼。惟一使他感到安慰的是他看到了一些郭乾暉畫的畫,那可真是名副其實的上乘之作。

鍾隱想盡辦法,堅持不離郭乾暉左右,希望能親眼看見他作畫。而每次作畫,郭乾暉不是讓他去幹這,就是讓他去幹那,想方設法把他打發走。就這樣,鍾隱雖然賣身為奴,還是沒有看到郭乾暉作畫。

一連兩個月過去了,鍾隱還是一無所獲。幾次他都產生了走的念頭,但心中又總是還有一線希望使他留下來。

再說鍾隱的家裏,鍾隱賣身為奴學畫的事情誰也沒有告訴,連他的妻子也隻知道他是出遠門,去會朋友。鍾隱畢竟是個名人,每日高朋滿座。可這些日子,朋友來找他,家人都說他出門了。問去哪兒了,又都說不知道。一次兩次,搪塞過去,時間一長,人們就起了疑心。最後連家人也疑心重重,特別是鍾夫人,非要把他找回來不可。

一天,郭乾暉外出遊逛,聽人家說名畫家鍾隱失蹤了兩個月了,連家人也不知他去了哪兒。再聽人家描述鍾隱的歲數和相貌,郭乾暉覺得這個人好像在哪兒見過。細一想,想起來了,跟家裏的那個年輕人相像,他也正好來家裏兩個月。

“怪不得他總想看我作畫呢”,郭乾暉恍然大悟,“不過他倒真是個好青年,能帶這樣的學生,是老師的幸運。我也就後繼有人了。”

郭乾暉急急忙忙地跑回家,把鍾隱叫到書房裏,說道:“你的事情我全知道了。為了學畫,你不惜屈身為奴,實在使老夫慚愧。我多年來不教學生,自有我的道理,今天遇到你這樣虛心好學的青年,我也不能不破例,將來你會前途無量的。”

鍾隱終於以執著的求學精神感動了郭乾暉,名正言順地成了他的學生,郭乾暉把自己多年的體會和技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鍾隱。

鍾隱一片癡心,由偷藝成了正大光明地學藝,他的自降身價有了豐厚回報。隻是人們都很聰明,這種情況可能不大容易碰到,倒很可能被敲上一筆。所以,在自降身份的同時,我們往往還要隱蔽好“偷學藝”的目的。

善良是支“績優股”

在股市上,人們把正在上升或者發展潛力很好的股票叫績優股。其實生活中也存在著一支“績優股”,這就是善良。通俗地說,即是“好人有好報”。

一位窮苦的學生為了湊足學費,在外麵挨家挨戶地推銷商品。由於他一心一意想湊足學費而不想多花錢,於是他決定硬著頭皮向人討些食物。

他敲了一戶人家的門,開門的是一個小女孩,他一看便失去了勇氣,心想:天下哪有大男生跟小女孩討東西吃的?於是他隻要了一杯開水解渴。

小女孩看得出他非常饑餓,於是拿了一杯開水與幾塊麵包給他。他很快把食物接過來,狼吞虎咽地吃著,一旁的小女孩看到他這種吃法,不禁偷偷地笑著。

吃完後,他很感激地說:“謝謝你,我應該給你多少錢?”

她傻傻地笑著說:“不必啦,這些食物我們家很多。”

他覺得自己很幸運,在陌生的地方還能受到他人如此溫馨的照料。

十幾年以後,當年的小女孩感染了罕見的疾病,許多醫生都束手無策。女孩的家人聽說有一個醫生的醫術高明,找他看看或許有治愈的機會,便趕緊帶她去接受治療。就在醫生的全力醫治和長期的護理下,女孩終於恢複了往日的健康。

出院那天,護士交給她醫療費用賬單,她幾乎沒有勇氣打開來看,心中知道可能要一輩子辛苦工作才還得起這筆醫療費。最後她還是打開了,看到簽名欄寫了以下這段話:

“一杯開水與幾塊麵包,足夠償還所有的醫療費。”

她眼裏含著淚水,終於明白,原來主治醫生就是當年那個窮學生。

一杯開水和幾塊麵包,竟可以抵得天文數字的醫療費用,你說這點投資的回報是不是極大呢?

還是一個小女孩的故事。她的真誠、善良感動了為名利而奔忙的大人,處在“雪”中的她和家人,得到了物質和精神上雙重的“炭火”。

在一個小鎮上,饑荒讓所有貧困的家庭都麵臨著危機,因為對於他們來說,最起碼的溫飽問題都難以解決。

小鎮上最富有的人要數麵包師卡爾了,他是個好心人。為了幫助人們度過饑荒,他把小鎮上最窮的20個孩子叫來,對他們說:“你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從籃子裏拿一塊麵包,以後你們每天都在這個時候來,我會一直為你們提供麵包,直到你們平安地度過饑荒。”

那些饑餓的孩子爭先恐後地去搶籃子裏的麵包,有的為了能得到一塊大點的麵包甚至大打出手。他們心裏隻想著要得到麵包,當他們得到的時候,立刻狼吞虎咽地把麵包吃完,甚至都沒想到要感謝這個好心的麵包師。

麵包師注意到一個叫格雷奇的小女孩兒,她穿著破舊不堪的衣服,每次都在別人搶完以後,她才到籃子裏去拿最後的一小塊麵包。她總會記得親吻麵包師的手,感謝他為自己提供食物,然後拿著它回家。

麵包師想:“她一定是回家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分享那一小塊麵包,多麼懂事的孩子呀!”

第二天,那些孩子和昨天一樣搶奪較大的麵包,可憐的格雷奇最後得到隻有昨天一半大小的麵包,但她仍然很高興。她親吻了麵包師的手後,拿著麵包回家了。到家後,當她媽媽把麵包掰開的時候,一個閃耀著光芒的金幣從麵包裏掉了出來。媽媽驚呆了,對格雷奇說:“這肯定是麵包師不小心掉進來的,趕快把它送回去吧。”

小女孩兒拿著金幣來到了麵包師家裏,對他說:“先生,我想您一定是不小心把金幣掉進了麵包裏,幸運的是它並沒有丟,而是在我的麵包裏,現在我把它給您送回來了。”

麵包師微笑著說:“不,孩子,我是故意把這塊金幣放進最小的麵包裏的。我並沒有故意想要把它送給你,我希望最文雅的孩子能得到這塊金幣,是你選擇了它,現在這塊金幣是屬於你的了,算是對你的獎賞。希望你永遠都能像現在這樣知足、文雅地生活,用感恩的心去麵對每一件事。回去告訴你的媽媽,這個金幣是一個善良文雅的女孩兒應該得到的獎賞。”

有人說,上帝是無私的,他給誰的都不會太多,給誰的都不會太少。同時,他又偏愛那些善良的人們,對於“罪人”往往發雷霆之怒。而善良的人在冥冥之中,似乎真有一種無形的力量來幫助自己。

森林被皚皚白雪覆蓋著,寒風從鬆樹間呼嘯而過。漢森太太和她的三個孩子圍坐在火堆旁,她傾聽著孩子們說笑,試圖驅散自己心頭的愁雲。

一年以來,她一直用自己無力的雙手努力支撐著家庭,但日子一直很艱難,正在燒烤的那條青魚是他們最後的一頓食物。當她看著孩子們的時候,淒苦、無助的內心充滿了焦慮。

幾年前,死神之手帶走了她的丈夫。她可憐的孩子傑克離開森林中的家,去遙遠的海邊尋找財富,再也沒有回來。

但直到這時她都沒有絕望。她不僅供應自己孩子的吃穿,還總是幫助窮困無助的人。雖然她的日子過得也很艱難,但她相信在上帝緊鎖的眉頭後麵,有一張微笑的臉!

這時門口響起了輕輕的敲門聲和嘈雜的狗吠聲。小兒子約翰跑過去開門,門口出現了一位疲憊的旅人,他衣冠不整,看得出他走了很長的路。陌生人走進來,想借宿一晚,並要一口吃的。他說:“我已經有一天沒吃過東西了。”這讓漢森太太想起了她的傑克,她沒有猶豫,把自己剩餘的食物分了一些給這位陌生人。

當陌生人看到隻有這麼一點點食物時,他抬起頭驚訝地看著漢森太太,“這就是你們所有的東西?”他問道,“而且還把它分給不認識的人?你把最後的一口食物分給一位陌生人,不是太委屈你的孩子了嗎?”

她說:“我們不會因為一個善行而被拋棄或承受更深重的苦難。”淚水順著她的臉龐滑下,“我親愛的兒子傑克,如果上帝沒有把他帶走,他一定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我這樣對待你,希望別人也這樣對待他。今晚,我的兒子也許在外流浪,像你一樣窮困,要是他能被一個家庭收留,哪怕這個家庭和我的家一樣破舊,他一樣會感到無比的溫暖。”

陌生人從椅子上跳起,雙手抱住了她,說道:“上帝真的讓一個家庭收留了你的兒子,而且讓他找到了財富。哦!媽媽,我是你的傑克。”

他就是那杳無音訊的兒子,從遙遠的國度回來了,想給家人一個驚喜。的確,這是上帝給這個善良母親最好的禮物。

有人說人之初性本善,有人說人之初性本惡,還有人說人之初如玉璞。不管怎麼樣吧,在一種文化氛圍中成長起來的人,內心深處總有一種善良的成分。行善讓自己深感愉快,而損人利己則往往使人體內發生在害的化學反應。善良者幫助別人,也許一時看不到實實在在的好處,但你的心情因之非常愉快,這難道就不是你得的好報嗎?多一份善良就會得到一個快樂的心情,擁有一個快樂的心情,你就會擁有幸福的生活感受。

在一家餐館裏,一位美麗的小姐買了一碗湯,在餐桌前坐下,突然想起忘記取麵包。

她起身取回麵包,又重返回餐桌。然而令她驚訝的是,自己的座位上坐著一位黑人男子,正在喝著自己的那碗湯。

“這個無賴,他無權喝我的湯!”美麗的小姐氣呼呼地尋思,“可是,也許他太窮了,太餓了。我還是一聲不吭算了,不過,也不能讓他一人把湯全喝了”。

於是美麗的小姐裝著若無其事的樣子,與黑人同桌,麵對麵地坐下,拿起了湯匙,不聲不響地喝起了湯。

就這樣,一碗湯被兩個人共同喝著,你喝一口,我喝一口。兩個人互相看看,都默默無語。

這時,黑人突然站起身,端來一大盤麵條,放在她麵前,麵條上插著兩把叉子。

兩個人繼續吃著,吃完後,各自站起身,準備離去。“再見!”美麗的小姐友好地說。“再見!”黑人熱情地回答。他顯得特別愉快、感到非常欣慰。因為他自認為今天做了一件好事,幫助了一位窮困而又美麗的小姐。

黑人走後,美麗的小姐這才發現,旁邊的一張飯桌上,放著一碗無人喝的湯,正是她自己的那一碗。

我們說,善良是一支“績優股”,你付出就會有回報。你手裏掌握的“股票”越多,你的回報收益,也就越多。付出了足夠的善心,你將得到尊敬、信任、長壽,還有更多機會和更多金錢。

笑容,記得保持笑容

有一次,英國遊客傑克到美國觀光,導遊說西雅圖有個很特殊的魚市場,在那裏買魚是一種享受。遊客們聽了,都覺得好奇。

那天,天氣不是很好,但傑克發現市場並非魚腥味刺鼻,迎麵而來的是魚販們歡快的笑聲。他們麵帶笑容,像合作無間的棒球隊員,讓冰凍的魚像棒球一樣在空中飛來飛去,大家互相唱著: “啊,5條鰭盆飛到明尼蘇達了。” “8隻蜂蟹飛到堪薩斯了。”這是多麼和諧的生活,充滿樂趣和歡笑。

傑克問當地的魚販: “你們為什麼會保持這樣愉快的心情呢?”

魚販說,事實上,幾年前的這個魚市場本來也是一個沒有生氣的地方,大家整天抱怨,後來,大家認為與其每天抱怨沉重的工作,不如改變工作的品質。於是,他們不再抱怨生活的本身,而是把賣魚當成一種藝術。再後來,一個創意接著一個創意,一串笑聲接著另一串笑聲,他們成為魚市場中的奇跡。

魚販說,大家練久了,人人身手不凡,可以和馬戲團演員相媲美。這種工作的氣氛還影響了附近的上班族,他們常到這兒來和魚販用餐,感染他們樂於工作的好心情。有不少沒有辦法提升工作士氣的主管還專程跑到這裏來詢問: “為什麼一整天在這個充滿魚腥味的地方做苦工,你們竟然還這麼快樂?”他們已經習慣了給這些不順心的人排疑解難, “實際上,並不是生活虧待了我們,而是我們期求太高以至忽略了生活本身”。

有時候,魚販們還會邀請顧客參加接魚遊戲。即使怕魚腥味的人,也很樂意在熱情的掌聲中一試再試,意猶未盡。每個愁眉不展的人進了這個魚市場,都會笑逐顏開地離開,手中還會提滿情不自禁買下的海產品,心裏似乎也會悟出一點道理來。

悲觀的人對未來抱持否定的看法。他對任何事情總是作最壞的預測,在觀察人的時候,他總是看到本質惡劣的一麵、滿肚子自私自利的動機。對悲觀的人而言,社會是由一群狡猾、頹廢而邪惡的人組成,他們總是想利用周遭的事物為自己謀利。這群人既無法信賴,也不值得對其伸出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