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悲觀的人談起任何計劃,他馬上就會提出一連串有關這個計劃的麻煩與障礙,而且他還會告訴你,即使圓滿達成目的,最後隻會嚐到苦澀、幻滅與屈辱。經他這麼一說,你大概會立刻魂飛魄散、對自己的致富計劃全身無力了吧。
悲觀的人有很強的感染力。如果某天早晨,偶然在路上碰到他,他會立即將消極的態度與無力感傳染給你。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種期待被喚醒、引誘的“傾向”。悲觀的人能夠巧妙地擄獲這種“傾向”,借此實現其目的。
我們內心的“傾向”包括:第一,對未來的不定與恐懼;第二,我們與生俱來的怠惰,希望躲在自己的殼裏不要動。事實上悲觀者的本質就是怠惰。他不願努力適應新的事物,也不願改變習慣。無論起床、用餐,以及度周末的方式,都要依照固定的模式進行。
如果與樂觀者相處,他容易信賴別人,也願意涉入險境。但他也能察覺別人的惡意或缺點,隻是他不願將之視為障礙而猶豫不前。他相信每個人都有優點,並努力喚醒別人的優點。
人是有感情的動物,在愉快的氣氛下工作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不妨多關心別人,體貼別人,增加親切感,做起事來就更好辦。從今天起,努力做個受歡迎的同事吧!成功的你,將來獲升遷的機會也相繼大增!
笑容是最犀利的武器。當你托同事把文件做妥,說聲“麻煩你”,加一個笑容,他會被你的友善感染,特別努力;或者同事把做好的計劃書交給你,別忘記謝謝他和微笑一下,這不但是禮貌,亦是感謝的表示。任何人都喜歡得到讚美。說一些別人愛聽的話,隻要不是謊話,便不算埋沒良心。切莫對同事大叫大嚷,這不但不禮貌、不友善,還表示你缺乏信心。
即使你遇上難解的死結,情緒低落極了,更需要微笑,拋開煩惱,跟同事們談笑,借此把惡劣的心情衝淡,使精神集中於工作。
笑容通常都會給人明朗、溫柔、好感的印象而抓住人心,但有時也能在正麵的意義上扮演威脅的角色。能震懾住前來攻擊的對方。
你一定也有過這種經驗:當正要出言頂撞對方時,對方卻隻是笑眯眯地聽著你的話,這時不知怎麼搞的就變得不太對味而氣勢盡縮了。
所以,如果遭遇莫須有的攻擊,或不管如何說明對方都不肯理解而情緒趨於激動時,施以笑容正是全身而退的妙招。此後就請盡力發揮笑容柔和的力量吧!
快樂的心情不但使人感受到朝氣蓬勃和曠達安適,同時也使人擁有清醒的回應能力。每個人的一生,總會遇上挫折,無論錯在自己,或者過在別人,一定要以寬恕之道麵對現實。困難總會過去,隻要不從怨恨出發,不墜入惡劣情緒的苦海,就不會產生偏見,誤人歧途,或一時衝動破壞大局,或抑鬱消沉,振作不起來。
做事時心情不愉悅,憂鬱往往伴著多愁善感,深刻腐蝕著人的精神。日子一長,心情就像五月的梅雨天愁悶不開,使人有扛不起,招架不住的感覺。湊巧,這時如果碰到一件不順心的事情,或者做事量突然加大,就容易導致精神崩潰,情緒低落,失去應付任何挫折、恐懼、不安的能力。
苦與樂並非兩種境況,全在於人的心境,這就是說看人主觀上用什麼態度對待做事。在困苦的逆境中能把握方向不屈奮鬥,常常可以感受到內心奮鬥的喜悅,這種喜悅才是做事的真正樂趣。如果在得意時驕縱狂妄,往往會為日後種下禍患的根苗,導致痛苦的悲劇。做事應抱定隨遇而安的態度,事情來了就用心去做好,事情過去之後心要立刻恢複平靜,如此才能保持自己的本然真性不至失去。
一般人很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為人還是有七情六欲的,不可能受外界客觀環境的幹擾而無動於衷,也不可能因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而毫無感覺。隻是要在客觀外界壓迫自己時,能夠慨然以對,灑脫點,想開點,看遠點。
時刻保持微笑。微笑的魔力是巨大的,大家都會認同這樣的一個觀點。似乎一個簡單的微笑就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而使我們彼此變得親切起來。人如果懂得做事的情趣,就可以從一些微小的事情中獲得快樂。種竹澆花的情趣,並不次於與知己共遊的快樂。種竹有閑情,花也有其神態,萬物各有生機,隻是等我們去細心體會。懂得快樂的人,天地之間沒有不快樂的。時刻保持微笑,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我們應該做到這一點。雖然在這個時代,酷酷的表情十分有市場,但是也隻限於少男少女的夢幻中。在實際生活中,我們都會更喜歡有親和力的人,而不是獨立獨行,拒人於千裏之外的人。
卡耐基曾經鼓勵成千上萬的商人,要求用一個星期的時間,每天24個小時,都對別人微笑,然後再回去上班,所得的結果與從前則大不相同了。威廉?史坦哈正是好幾百人中的典型例子。
“我已經結婚18年多了,”史坦哈說, “在這段時間裏,從我早上起來,到我要上班的時候,我很少對我太太微笑,或對她說上幾句話。我是百老彙最悶悶不樂的人”。
“既然你要我以微笑的經驗發表一段談話,我就決定試個一星期看看”。
“現在,我要去上班的時候,就會對大樓的電梯管理員微笑著說一聲‘早安’,我以微笑跟大樓門口的警衛打招呼。我對地下火車的出納小姐微笑,當我跟她換零錢的時候。當我站在交易所時,我對那些以前從沒見過我微笑的人微笑”。
“我很快就發現,每一個人也對我報以微笑。我以一種愉悅的態度,來對待那些滿肚子牢騷的人。我一麵聽著他們的牢騷,一麵微笑著,於是問題就容易解決了。我發現微笑帶給我更多的收入,每天都帶來更多的鈔票”。
“我跟另一位經紀人合用一間辦公室,他的職員中有個很討人喜歡的年輕人,我告訴他最近我所學到的做人處世哲學,我很為所得到的結果而高興。他接著承認說,當我最初跟他共用辦公室的時候,他認為我是個非常悶悶不樂的人,直到最近,他才改變看法。他說當我微笑的時候,充滿慈祥”。
“我也改掉批評他人的習慣。我現在隻賞識和讚美他人,而不蔑視他人。我已經停止談論我所需要的。我現在試著從別人的觀點來看事物,如此真的改變著我的人生。我變成一個完全不同的人,一個更快樂的人,一個更富有的人。在友誼和幸福方麵很富有——這些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
一個不會微笑的人是非常可怕的。必須強迫你自己練習微笑。如果你是單獨一個人,強迫你自己吹口哨,或哼一曲,放鬆一下,如此表現出你似乎已經很快樂,這就容易使你快樂了。
你的笑容就是你善意的信使。你的笑容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對那些整天都看到皺眉頭、愁容滿麵、視若無睹的人來說,你的笑容就像穿過烏雲的太陽。尤其對那些受到上司、客戶、老師、父母或子女的壓力的人,一個笑容能幫助他們了解一切都是有希望的,也就是世界是有歡樂的。
不要吝惜你的微笑。其實隻需要你的嘴角稍稍地上揚,隻需要你的眼睛裏閃爍希望,你就是在微笑了。運用你的微笑吧!為了自己,也為了你周圍的每一個人。
保持一點孩子般的真誠
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訪問一名小朋友,問他說: “你長大後想要當什麼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 “嗯……我要當飛機的駕駛員!”林克萊特接著問: “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麼辦?”小朋友想了想: “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後我掛上我的降落傘跳出去。”當在現場的觀眾笑得東倒西歪時,林克萊特繼續注視著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聰明的家夥。沒想到,接著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這才使的林克萊特發覺這孩子的悲憫之情遠非筆墨所能形容。於是林克萊特問他說:“為什麼要這麼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個孩子真摯的想法: “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
看了這個小故事,我們誰都不會懷疑孩子的真誠。對成人來說,保持孩子一樣真誠的心靈不大可能,不過在外表上保持一點孩子般的真誠往往非常必要。
有一位加州大學知名教授在授課中,講到一次使用老鼠作為實驗對象的實驗。突然有一位學生站起來發問:“若改用其他動物,實驗結果會一樣嗎?”人們期待教授會有精彩的回答,不料,這位知名的教授坦白地回答:“我也不知道!”
一般的大學教授,恐怕都不會坦率地回答“我不知道”吧!而多以“我想是這種結果吧”等話,輕描淡寫地將問題帶過。
不願暴露出自己的弱點,是人之常情。因此,絕不肯承認自己的無知。但是有時候,對於自己不知道的事,坦率地說不知道,在樹立形象方麵,具有極佳的效果。
有一位艾先生,他是某貿易公司的負責人。其座右銘便是:“盡人事,樂天命。”
他原是一家雜誌社的記者,因該社經營不善倒閉,他便成為一名自由撰稿人。後來,他又被某廣告公司網羅,從事編輯工作。不多久,又轉到一家規模頗大的貿易公司,成為總務部門的正式職員。爾後,因為頗具才幹,很得主管賞識,便轉調業務部經理一職,此後,便成了一位優秀的貿易從業人員
但是,艾先生一直忘不了先前的采訪、撰稿工作。有一段時間,多才多藝的他,一連好幾天守候在一個攝影棚裏,目的隻為和某藝人接近,好收集一些有關明星專輯的稿件資料。
是艾先生真的存了一顆純的真誠之心?當然不是。但他確實做到了“真誠”,終於感動了藝人。
在這個世界中存在的人與人的博弈,經常充滿了爾虞我詐。欺騙性博弈在兩個人一輩子隻有一次博弈的情況下,還可勉強奏效。如果博弈是經常的,則一定需要保有“真誠”。
1984年我國一家公司從智利進口了一批當地產的輻射鬆,這種鬆木的外形與我國的東北鬆相似,其規格也十分適合作建房材料,但耐壓、耐磨性較差。根據所掌握的資料以及市場預測,該公司在銷售之前寫了這樣一則廣告:“最近我公司所購進的一批智利鬆,實際上屬輻射鬆類。這種木材質地鬆脆,不大耐腐,如果用作建房材料,其承受壓力是不合要求的,使用之後容易發生事故,但是,這種木材加工後表現光滑,紋理美觀,而且價格較低,最適於製作家具板材或包裝用材。請各位用戶在購買後,不要擴大使用範圍,並協助我們做好宣傳工作。”廣告貼出後,人們普遍認為,該公司這樣做是對用戶認真負責的態度,值得信賴。所以,不僅沒有因為廣告指出了木材的缺點而影響銷路,反而使這批木材由原來估計的滯銷變為旺銷。
在商場上,從一次或數次合作的情況看,雙方顯然都傾向於不合作,但是事實上,隻要讓合作的事件多次發生,人們就會發現,甲乙雙方早晚都會趨向於尋找一個合作點,即甲方付費而乙方交貨。
人們都還是願意合作的。從理智分析講,每個人都在算計著自己的利益,最佳的選擇是背信棄義,隨時見好就走。但是這樣一來,人與人之間合作不成了,這種最佳選擇就成了短視。所以人們實際上總選擇信守諾言而不選擇背信棄義。理智的算計和生活的實際之間存在著一個差異。這個差異,理性本身不能充分地解釋。
美國科學家發現,理論上,無論經過多少次博奕,人類行為合作的概率與不合作的概率總是近似相等的。但他們通過實際調查卻發現,一旦有了一次或數次進行合作的良好回憶,在後來的博弈過程中,參與合作的雙方總會依靠記憶來主動尋找善於合作的夥伴。
團體和團體之間的博弈需要真誠,個人與個人、個人與團體之間的博弈同樣需要真誠。雖然防人之心不可無,但如果時時玩兒花樣,“留一手”,很容易在博弈中失敗。
來深圳後,王峰一直在一家小報社做新聞編輯,見報社效益不好,他就動了跳槽的念頭。在招聘網站,他竟意外地發現深圳某著名企業集團正在招聘內刊編輯,待遇相當不錯。他在老家省會曾做過六年的報刊編輯工作,從這個公司要求的各項條件看,簡直就是為他量身定做的。於是,他就迅速投遞了求職簡曆。
第三天,他就接到了麵試通知。接待他的人自稱是人事部的一位職員,打過招呼後,這人把最新一期報紙給他,說還有其他事情要做就離開了。公司裏人人都在低著頭幹自己的事情,好像他是不存在的。半個小時過去了,竟沒有一個人來搭理他。他隻好把這張報紙仔仔細細地看了一遍。說心裏話,他認為這張報紙辦得毫無特色,各版各欄目的劃分也不清晰。作為企業文化重要窗口的內刊辦成這樣,與這家聲名赫赫的上市公司的身份顯然很不相符。
王峰正在沉思時,那位職員和一個人一起走了過來,那位職員介紹說他是人事中心的副經理。從這位副經理的自我介紹中,王峰得知他就是這期報紙的主編。他先看了王峰的個人材料和發表過的一些文章,臉上堆滿了笑容,連說“不錯,不錯”,接下來便開始提問:“你認為這張報紙辦得怎麼樣?還有什麼問題?怎樣改進?”王峰的腦子飛快地旋轉起來,心想:要說辦得不怎麼樣,顯然會傷了這位經理的自尊心,他可是我能否進入這家公司的關鍵人物啊!於是,王峰就輕描淡寫地談了幾句不足,然後說總體印象不錯,還舉出了實例進行論證。這樣既表明了自己的鑒賞能力,又不失時機地恭維了人事經理。後來,他們還問了一些其他的問題,王峰都一一認真作答。半個多小時後,他們很禮貌地站起身來與王峰告別,說需要的話很快就會通知他上班。
兩周過去了,卻杳無音訊。王峰不甘心,撥通了那位經理的電話想問個究竟。那位經理說:“由於一個特殊的原因,公司的兩位內刊編輯相繼離職。為了不至於停刊,我這個門外漢被迫當了一回主編。本來認為你是一位資深人士,哪想到你竟會對這份報紙讚不絕口。公司領導對企業內刊相當重視,下決心要把這張小報辦成深圳市一流的企業內刊。所以我們需要一位能夠大膽創新的編輯。”
王峰頓時啞口無言。在求職過程中,他曾有過多次失敗,然而隻有這一次讓他感觸頗深,久久不能忘懷。
商業競爭中,企業經營者在表現誠信的時候,要注意幾個方麵的問題:
(1)經營決策是以誠信為基礎的。在經營中,企業決策人應該掌握一定的技巧,使用一定的謀略,但這些技巧和謀略必須以誠信為依托,否則便隻能是海市蜃樓,可望而不可即。美國某大公司的女性CEO講出了自己的原則:“公司能不能吸引顧客,就好似一個女郎能不能被自己的戀人所愛,如能真正地吸引,真正地愛,公司的經營就能成功。否則,就免不了會失敗。”這種真正的吸引,真正的愛就來自於自身的誠信和真情的表露,而不是單純的謀略,更不同於見利忘義的不法行為。市場競爭中,企業隻有時刻以誠信為本,才會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2)誠信無欺地宣傳自己。企業在競爭中,必須利用各種途徑,各種手段,想方設法地宣傳自己,確立自己在社會公眾中的形象和聲譽。為了求得一個意識的讚同,現在的許多企業都拋卻信譽於不顧,在產品銷售的廣告宣傳中搞一些掩飾紕漏、文過飾非的欺詐行為。對企業的缺點短處不掩飾、不縮小,對優點不誇張,不溢美,這是基本的經營道德原則。
(3)坦誠無私地反饋信息。現在的世界是信息時代,開放是一種不可遏止的潮流,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企業都不可能在封閉中求得生存和發展,故步自封是經濟發展的最大敵人。據說,美國的白宮是對公眾開放的,任何人都可以在規定的日子裏進入自己所想要參觀的場所。英國和日本的議院也同樣對外開放,並沒有專門的旁聽席,供公眾列席旁聽。至於國際上許多著名的大企業集團,對信息的開放交流及反饋就更坦誠真實了。企業在其經營活動中,除非需要加以保密和封存的信息,都應該公布於世,使別人共同受益。別人才會覺出你的真誠,對你也會以誠相示。如果你對所知的信息遮遮掩掩,那麼別人自然對你也不會示以真麵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