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當自律,做人常自省
今日忍得換來明日翻身
從某種意義上說,忍耐是保全人生的一種謀略,因為小不忍則亂大謀,風物長宜放眼量。忍耐是一種彈性前進策略,就像戰爭中的防禦和後退有時恰恰是迎取勝利的一種必要準備。
“忍字心頭一把刀”,不是意誌極堅強者,很難把這個寫起來極簡單的字做到位。
事物總是在不斷地運動和變化,機會存在於忍耐之中,對於垂釣者來說,最好的方式就是忍耐。大機會往往蘊藏在大忍耐之中,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就是這個道理。大丈夫誌在四方,豈可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而亂了大謀!春秋末期最後一個霸主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也正好詮釋了忍耐保全人生的要義。忍耐不是停止、不是逃避、不是無為,而是守弱、蓄積、迂回前進。當命運陷入無可掌控之時,就要心平氣和地接納這種弱勢,堅強地忍耐弱者的地位,在守弱的基礎上累積實力,發奮圖強,使自己脫離弱者的不利地位,適時出擊,爭取贏得新的成功機會。
懂得忍耐有利於成就事業,意氣用事隻會錯失良機。麵對別人的侮辱和傷害,我們沒必要急急忙忙以一種對抗的方式來證明自己並非軟弱可欺,因為路遙知馬力,日久見真功,有效地忍耐,會使我們獲得更多的收益。
王林從單位辭職以後來到深圳打工,在一家私人企業做了幾天文員後便被解雇了。過了一段時間仍然沒有找到工作,但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一天,他身無分文,坐在街心公園歇息。忽然間想到這裏還有一個老鄉在某個報社做編輯。於是他強打精神去找那個老鄉借錢。他好不容易找到了這位老鄉。那人一見他的狼狽樣就知道是來借錢的,於是就故意裝作沒有看見他。在王林小心地打了招呼後,那人才問他有什麼事。王林更加小心地講明了自己的困境。那人不耐煩地掏出十元錢扔在桌子上,說自己今天身上沒有多帶錢並且馬上要出差。王林知道這是在下逐客令,心裏氣急了,真想把那十元錢抓起來砸在對方的臉上。但現實的殘酷讓他強壓怒火。他拿起那十元錢,默默地轉身走了。
王林先用兩元錢買了兩斤饅頭,然後用一元錢買了一支圓珠筆,用兩元錢買了一疊稿紙。他呆在自己租的房子裏,用了一天一夜的時間寫了四篇反映自己打工經曆的稿子,次日早上親自將這些稿件送到了一家專門發表打工者故事的雜誌社。負責該欄目的編輯看了稿件後決定四篇都采用,並先付給王林一半的稿費。拿著這些稿費,王林維持了一段時間,並在此期間找到了一個工作。
“知恥而後勇”,其實質是忍今日之恥,而求明日之伸,但若一味地忍耐就無意義可言了。那麼,為何要忍呢?正是所謂“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相信目前雖然處於不幸的環境中,但是終究會有峰回路轉的一天,以此來不斷地提醒和鼓勵自己忍受眼前一時的痛苦,等候時來運轉。這其中最關鍵的是等待,要相信時間的公平。《菜根譚》中曾有這樣一段話:“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憂,可以消躁急之念。”長久潛伏在林中的鳥,一旦展翅高飛,必然一飛衝天;迫不及待地綻開的花朵,必會早早凋謝。凡事焦躁無用,身處橫逆之中,隻有善屈善忍,儲備精力,一鳴驚人的機會一定會來臨。
1076年,德意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與教皇格裏高利爭權奪利,鬥爭日益激烈,發展到了勢不兩立的地步。亨利想擺脫羅馬教廷的控製,教皇則想把亨利所有的自主權都剝奪殆盡。
亨利首先發難,召集德國境內各教區的主教們開了一個宗教會議,宣布廢除格裏高利的教皇職位。格裏高利針鋒相對,在羅馬拉特蘭諾宮召開全基督教會的會議,宣布驅逐亨利出教,不僅要德國人反對亨利,也在其他國家掀起了反亨利浪潮。
一時間德國內外反亨利力量聲勢震天,特別是德國境內的大大小小封建主都興兵造反,向亨利的王位發起挑戰。
亨利麵對危局,被迫妥協,1077年1月身穿破衣,騎著毛驢,冒著嚴寒,翻山越嶺,千裏迢迢前往羅馬,向教皇懺悔請罪。
格裏高利故意不予理睬,在亨利到達之前躲到了遠離羅馬的卡諾莎行宮。亨利沒有辦法,隻好又前往卡諾莎拜見教皇。
教皇緊閉城堡大門,不讓亨利進來。為了保住皇帝寶座,亨利忍辱跪在城堡門前求饒。
當時大雪紛飛,地凍天寒,身為帝王之尊的亨利屈膝脫帽,一直在雪地上跪了三天三夜,教皇才開門相迎,饒恕了他。
亨利恢複教籍保住帝位返回德國後,集中精力整治內部,曾一度危及他王位的內部反抗勢力逐一告滅。在陣腳穩固之後,他立即發兵進攻羅馬,以報跪求之辱。在亨利的強兵麵前,格裏高利棄城逃跑,客死他鄉。
攻於心計的中國人,古來就從不缺忍得一時以求他日翻身的例子。勾踐、韓信這些人的出現,尤其給後世提供了榜樣。
公元1224年,宋寧宗病死,由於他的8個兒子都早早地死了,權相史彌遠便千方百計地在紹興民間找到一個叫趙與莒的17歲少年,係宋太祖的第十世孫。史彌遠把他召到臨安,改名趙貴誠,擁立為太子,後來又不顧楊太後的反對,強行擁立趙貴誠為皇帝,並改名為趙昀,這就是宋理宗。理宗青年嗣位,尚未成婚,直到服喪告終後才議選中宮,一班大臣貴戚聽說皇上選中宮,都將生有殊色的愛女送入宮中。左相謝深甫有一孫女,待人謙和,賢淑寬厚。楊太後在當年自己做皇後時,曾得到過謝深甫的不少幫助,因此,想立謝氏為皇後。除了謝氏外,當時被選入宮的美女共有6人,寧宗時的製置使賈涉的女兒長的頗有姿色,而且還善解人意。理宗對她十分滿意,一心想冊立她為皇後。
可是,楊太後卻說:“立皇後應以德為重,封妃可以色為主。賈女姿容豔麗,體態輕盈,尚欠莊重,不像謝氏,豐容端莊,理應位居中宮。”理宗聽後馬上表現出醒悟的樣子,非常高興地順從了楊太後的意願,冊立謝氏為皇後,另封賈女為貴妃。其實,理宗心裏一千個不願意,但是為什麼又答應了楊太後的要求呢?原來,理宗心想,自己即帝位,本就有諸多爭議,此時如果不順從太後的意願,與她抗爭,太後必定會忌恨於我,說不定會廢除我的皇位,另立天子,大丈夫能屈能伸,為什麼我不能忍耐一下,答應她的要求呢,總有一天,她是要死的,到時候,誰還能管得了我?
宋理宗就是按照這一想法行事的,大禮完畢後,理宗對謝後一直是客客氣氣,全按禮數辦,並能像例行公事似地時時在謝後那兒逗留一晚上,使楊太後更加感到自己決定的正確。過了兩年,楊太後一命嗚呼,撒手而去。此時,理宗的羽翼已豐滿,又見楊太後去世,便再也不問津謝後了,天天與賈妃在一起,無所忌憚地寵幸賈妃。
宋代蘇洵曾經說過:“一忍可以製百勇,一靜可以製百動。”這就是說忍的作用可以抵抗千軍萬馬,同樣是“忍小謀大”的策略,同前文所說的以禮代兵有相近之意。但蘇洵的話是更加自覺更加明確地道出小忍與大謀的關係,強調了“小忍”的無形威懾力。
行事之前須三思
“三思而後行”是東方智慧的一大結晶。因為客觀事物非常複雜,主觀不可能完全認識,何況不經過認真觀察思考呢?
公司財務部新調來一位主管,據說是個管理高手,專門被派來整頓業務。
那段時間,部門裏員工都變得極為勤奮和循規蹈矩。可是,日子一天天過去了,新主管卻毫無作為,每天無聲無息地走進辦公室後,便躲在裏麵極少出門。於是大家私下裏開始議論紛紛,都認為他比以前的主管更容易對付,根本不是個能人。
三個月過去了,正當大家又恢複老樣子不久之時,新主管卻發威了,他對整個部門來了一次大手術——能者上、庸者下,下手之快,識人之準,簡直就像換了一個人。
聚餐時,新主管酒後致詞,給大家講了一個故事:“我有一位朋友,買了棟帶著大院的房子,他一搬進去,就對院子進行全麵整頓,雜草雜樹一律鏟除,改種自己新買的花卉。一天,原先的房主回訪,進門後大吃一驚,問他把那棵名貴的牡丹移植到哪裏去了。我這位朋友這才知道他居然把牡丹當雜樹給鏟除了。後來他又買了一棟房子,雖然院子更加雜亂,他卻按兵不動,果然冬天以為是雜樹的植物在春天裏開了繁花;春天以為是野草的植物在夏天卻一片錦簇;半年都沒有動靜的小樹,秋天居然紅了葉。直到暮秋,他才認清哪些是無用的植物而大力鏟除。這樣做使得所有珍貴的草木都得以保存。”
喝了一口水,主管舉起杯接著說:“如果我們這個部門是個花園,你們就是其間的珍木,珍木不可能一年到頭開花結果,隻有經過長期的觀察才認得出啊!”
聰明人都喜歡行險招,結果往往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美國前參議員加利?赫特的事例就為我們敲響了警鍾。
赫特曾被《紐約時報》譽為“當代美國政界最有智慧的人之一”。1987年初,他競選民主黨候選人,勝算極大。當時有傳言說他有婚外情,於是他傲慢地向新聞記者挑戰: “跟蹤我吧。”那些記者真的去跟蹤他了,結果發現他和當時著名的模特兒當娜?萊斯在一起。一張小報刊出了赫特在遊艇“胡鬧”號上把萊斯抱在懷裏的照片後,赫特想成為總統的美夢隨即破碎了。這是他做事不顧後果的結果。
可見,做事不計後果,最終隻會吃苦果。一個真正的聰明人要想不犯這樣的錯誤,做事一定要三思而後行。
三思而行對創業尤其重要。因為創業是投入心智、金錢和人力,如果不好好思考計劃,很容易失敗,想不開的人會因此被擊垮。所以,創業之前一定要三思。
1.我能嗎
這個問題隻是要知道你是否有足夠的知識及技術來成功創業。你現在該做的,是確定創業所需的知識及技術。此時,仔細的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不管是論創業條件或論個人背景,財務管理都是不可忽略的。你個人的理財經驗可能僅包括財務資料的整理及分析,但創業所需的則是懂得在資金短缺時跟銀行打交道。
此外,你可能認為業務管理是做好市場調查、製定年度目標、建立全國銷售計劃,或是實行某項業績報酬計劃。但是,對一般小公司而言,業務管理卻可能是要你親自跟著業務員跑幾趟,以便了解市場的需求及業務員的需要。也就是說,在人事精簡的小公司裏,你也許就得扮演跑業務的角色。
同樣地,如果你從事製造業,你就要能夠擬定出一套產能計劃,而在經營之中你也需仰賴事業工程師的協助。
必須認識到:第一,大部分的公司主管人員都隻專精一、兩項事務,而一般創業者則需要熟悉各項基本的事務。第二,有經驗想到獨力創業的公司主管常是有下屬代勞處理瑣碎工作的資深人員。但是在小型企業裏,身為經理的老板往往是要事必躬親,總攬處理客戶信用調查、公平分配員工周末上班時間等大大小小的事務。
所以,你一定要全盤了解經營一個企業所需的本事。當然,你不一定要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你可以慢慢學習,也可以請人代勞。不過,假他人之手的結果你也得注意,因為成本可能會相對提高,而且落得日後要一直依賴他人的地步。
2.我會喜歡嗎
在創業過程中,一個不可忽略的事實是,創業者本身的角色扮演比經營能力足夠與否更值得深思,因為成就感與快樂有時是跟辦事能力無關的。以下九項因素可能會影響你對自己所擁有企業喜歡的程度。
(1)你需要賺多少錢。
(2)你想要賺多少錢。
(3)地點。
(4)風險。
(5)成長潛力。
(6)同業競爭。
(7)工作環境。
(8)地位與形象。
(9)管理人事問題的能力。
這九項因素中,也許有一、兩項或全部都對你非常重要,但最後三項是特別值得我們一提的。
乍看之下,工作環境似乎是想當老板的人所該忍受的小小不便及犧牲。可是,一旦初始的新鮮感及興奮熱度逐漸退燒,你可能就會有另一番感受了。剛開始,你那又小又寒酸的開放式辦公室好像有幾分獨特的可愛之處,但久而久之,你可能就覺得自己怎麼連個隱私權都沒有。為了開源節流,你每次出差旅行總是挑最劃算的機位和飯店,想起當初在公司上班出差時的派頭,更不由得怒從中來。還有一個大家都注意到的問題,就是工作時間。有些老板常自我調侃地說:“我一天隻工作半天——從早上7點到晚上7點而已。”頭幾個星期或幾個月,新官上任的拚命精神或許會讓人忘卻工作的繁重,可是激情的衝動之後,你可能會直呼吃不消。
不管你喜歡與否,我們的地位與形象是視所從事的工作而定。有些時候,在一般公司上班確實能享有一些象征身份地位的東西,例如,俱樂部的會員身份、豪華轎車接送服務、社會媒體曝光的機會,等等。今天,如果你自己是老板,你就得為自己開創出自己的地位與形象。但不幸的是,自營老板的身份往往沒有大公司人員的身份吃得開。
人事管理能力的問題是最容易被低估的。有些地方或有些行業是要費很大的勁才雇得到人的,而就算雇請員工不是問題,小企業裏的人事管理也夠讓你精疲力竭的。在一般公司上過班的人,一時可能還無法習慣次數這麼頻繁的麵對麵溝通,甚至是衝突。最後,人事管理之費時費力,常會讓你覺得這是企業經營的絆腳石。可是不管怎樣,人事管理永遠都是企業經營中重要的、避免不了的一環。
3.我該這樣做嗎
無論你從事哪一個行業,現在所要探討的是每個創業者都要麵對的。
孤獨感是個很直接的問題。在公司裏上班或許有很多缺點,但這樣的團體工作卻能提供你一些精神上及生理上的支柱。公司中的組織架構通常能讓員工享有彼此回饋及鼓勵的好處,但是獨立創業者卻得不到這樣的待遇。身為老板的孤獨感有時會讓人想得太多,而無法以平常心看待成敗。這時,堅強的自信心與強烈的自我認知是不可或缺的。
如影隨形的工作滲透性是創業過程較不被注意的。簡單地說,身為創業人,事業對你生活的影響可能是無孔不入的。在外謀職可能會讓你的生活區格化,將工作及私人、家庭生活分隔開來;而當老板要付出的時間與心思,則會侵入你擁有的分分秒秒。畢竟,你是一天24小時都負有當老板的責任。
在事業上,在團隊中,慎思尤其必不可少。江湖險惡,要求我們不得不把具體行為放在慎思之後。
(1)了解你的職權界限以便做決策工作。假如你不太確定的話,要去問你的上級經理,請他就你的權限範圍做一番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