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史玉柱……從一片廢墟到創造500億財富(2 / 2)

“自從‘三大戰役’失敗後,我就養成一個習慣,誰消費我的產品,我就把要他研究透。一天不研究透,我就痛苦一天。”

正是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讓史玉柱奇跡般地起死回生。

史玉柱雖然受到嚴重的重創,但是還是非常的幸運,除了缺錢外,其他都不缺,公司二十多人的管理團隊,在最困難的時候依然不離不棄,沒有一個人離開。而且史玉柱手上已經有兩個項目可供選擇,一個是保健品腦白金,另外一個是他賴以起家的軟件。

1998年,已經沒有任何資金的史玉柱,不得不找朋友借了50萬元,開始運作腦白金。

手中隻有這50萬元,史玉柱也不再像以往那樣高舉高打,大鳴大放,最終,他把江陰作為東山再起的根據地。

江陰是江蘇省的一個縣級市,地處蘇南,購買能力比較強,離上海、南京都很近。在江陰啟動,投入的廣告成本不會超過10萬元,而在上海10萬元都不夠做一個版的廣告費用。

這幾乎是最後的機會,他沒有其它的選擇,必須要克服,而且還要勝利。

史玉柱在啟動江陰市場之前,首先做了一次“江陰調查”。

他戴著墨鏡走村串鎮,挨家挨戶尋訪。由於白天的時候,年輕人都出去工作了,在家的都是老頭老太太,半天見不到一個人。史玉柱一去,他們顯得特別的高興,於是,史玉柱就搬個板凳坐在院子裏跟他們聊天,在聊天中進行第一手的調查。

“你吃過保健品嗎?”“如果可以改善睡眠,你需要嗎?”“可以調理腸道、通便,對你有用嗎?”“可以增強精力呢?”“價格如何如何,你願不願使用它?”

對於這些問題,老人們基本都會告訴史玉柱:“你說的這種產品我想吃,但我舍不得買。我等著我兒子買呐!”

“那你吃完保健品後一般怎麼讓你兒子買呢?”史玉柱接著問。

老人們的回答是他們往往不好意思直接告訴兒子,而是把空空如也的盒子放在顯眼的地方進行暗示。

史玉柱敏感地意識到其中有很大的市場,於是,後來推出了家喻戶曉的廣告“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隻收腦白金”。這則廣告無疑已經成了中國廣告史上的一個傳奇,盡管無數次被人詬病為功利和俗氣,但它至今已被整整播放了10年,累積帶來了100多億元的銷售額,這兩點的任何一個都很難找到對手。

史玉柱在腦白金上市前與300位潛在消費者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對市場營銷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摸了個通通透透。

最後史玉柱信心十足地在公司對大家說:“行了,我們有救了。腦白金這個產品年銷售額很快就能做到10個億。”

腦白金在江陰市場的正式啟動以大贈送形式進行的,首先向社區老人贈送腦白金,一批批地送,前後送了10多萬元的產品,慢慢地形成了回頭客,不少老人拿著腦白金的空盒跑到藥店去買,越買不到,老人們就越問得越起勁。

正當藥店為隻見空盒而看不到經銷商上門的腦白金而犯愁時,腦白金的廣告“閃亮登場”了,於是,“款到提貨”一開始就成了腦白金銷售的市場規則。江陰市場就這樣打開了。

1998年5月,史玉柱把賺到的錢開始投入無錫市場。他先打腦白金的銷售廣告,然後再見開始經銷商,同樣要求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開始時很多的經銷商不能接受。但是史玉柱一邊談,一邊不停地打廣告。慢慢地也就有經銷商開始付款提貨了。

第二個月,史玉柱在無錫又賺了十幾萬元,史玉柱拿著它去啟動下一個城市。幾個月裏,南京、常熟、常州以及東北的吉林,全都成為了腦白金的早期根據地。星星之火,開始燎原。

直到1998年底,史玉柱已經拿下了全國1/3的市場,月銷售額近千萬元。

史玉柱在1999年春天,和他的團隊悄悄來到上海,“隱居”在上海市肈嘉浜路上的金玉蘭廣場裏。史玉柱每天深夜,都會戴上墨鏡和部下跑在樓下那個叫“避風塘”的小吃店裏吃宵夜。在“避風塘”裏,史玉柱謀劃了一個又一個的策劃,在中國保健品市場刮起陣陣颶風。到1999年底,腦白金便打開了全國市場。

2000年,公司創造了13億元的銷售奇跡,成為保健品的狀元,並在全國擁有200多個銷售點的龐大銷售網絡,同時規模也是非常之大,已經超過了鼎盛時期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