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蜂蜇是怪咱不懂蜜蜂的習性,不是蜜蜂天生愛蜇。-----米誌明
米誌明在少年時侯便喜歡上了蜜蜂,一有空就跑到鄰居家去看蜂,回來說的都是有關“蜂”的話,夜裏夢話依舊是蜜蜂,可憐天下父母心,看著入迷蜜蜂後無精打采的兒子,母親的心軟了,於是,便從鄰居家借回80塊錢,買回一箱蜜蜂。從此之後,米誌明開始了他的養蜂生涯。
壘蜂窩、釘巢框、紮蜂刷、製刮刀……米誌明特別的忙,樂在其中。就連吃飯時,他也是端著碗蹲在蜂巢邊觀察著。碗裏的飯扒拉完了,他還在那兒蹲著,直到有人提醒,他才恍然一笑,原來手裏拿的是一隻空碗。人們說米誌明成了一個“蜂癡”了。
米誌明為了養蜂,經常會被蜇得眼泡臉腫。多日不見的朋友,還以為他胖了呢,事後才得知那是被蜜蜂蜇成的,母親特別的心疼了,勸他還是放棄了吧。但他卻說:“被蜂蜇是怪咱不懂蜜蜂的習性,不是蜜蜂天生愛蜇。”
米誌明就這樣堅持了下來,一邊摸索,一邊實踐,之後還訂購了《蜜蜂雜誌》、《中國養蜂》等書刊,米誌明從中汲取知識的營養,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成了一個“養蜂通”。在他的家鄉,隻有他一個人能夠治好蜜蜂傳染病——白堊病。他的名氣便迅速傳開了。
米誌明所在的忻州市,位於佛教聖地五台山下。五台山的氣侯非常奇特,不僅沒有炎熱的夏天,而且一天忽而下雨,忽而天晴。這樣的天氣,特別的適合奇花異草的生長,而且蜜源性非常好,而且還沒有任何無汙染。雖然是比較良好的養蜂條件,但是養蜂業卻是非常的落後。
根據家鄉的這種現狀,米誌明坐不住了,他和幾位同仁成立了忻州市蜜蜂協會,並且創辦了五台山蜂業開發中心,由自己擔任總經理。中心下設示範蜂場,蜂產品加工廠等,同時在北京、太原、大同、忻州等地設有專賣店。生產的“五台山”牌係列蜂產品遠銷省內外,很受消費者青睞。
2004年,刺槐蜜、荊條蜜等五項產品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評定為“綠色食品”,成為山西省蜂業界首家通過綠色食品認證的企業,在第二屆中國國際農展會上被評為暢銷產品。
2006年,在第八屆國際蜂療蜂產品保健博覽會上獲金銀兩項大獎。同時產品也通過了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係認證。
米誌明認為個人富不算真正的富,他為了幫助山區農民早日達小康,依托蜜蜂協會,為蜂農提供信息,自費創辦《蜜蜂信息簡報》,從寫稿、校對、印刷、發行、都是他一個人幹。同時幫助他們購進生產資料、聯係產品銷售等。每年還要對蜂農進行專業培訓。
米誌明在2006年還承辦了山西省“春光學術論壇”蜂業學術交流暨蜂蜜優質高產技術培訓會。當地的蜂農經過他的幫助,現在每箱收入可達400多元,有的甚至可達600多元。單箱收入比過去提高了三倍以上。
米誌明在2007年又注冊成立了晉北蜂業合作社,共有成員103戶,成為目前忻州市人數最多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並且幅射周邊地區,成為晉北地區的蜂業生產技術推廣中心,信息傳遞中心和實體服務中心。
米誌明通過觀察和實踐發現了蜜蜂授粉,還可對農作物起到增產作用。經蜜蜂授過粉的向日葵、蕎麥可增產40%,各種果樹增產50%——200%。五台山蜂業中心所在地周圍的大檀村、陽村等十年來廣種油菜,米誌明便組織200——500箱蜜蜂為其授粉,為農民增產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時,米誌明為了響應市委宣傳部 “文化互動”的號召,他還積極倡導蜜蜂文化,挖掘出許多關於蜂蜜的神話傳說。如三國時忻州美女貂嬋何以成為絕代佳人,就是因為食用了神醫華佗采自五台山蜂花粉做成的“香丸”之故。
此外,米誌明還發動文人墨客創作了一些關於蜜蜂的詩歌、散文及書畫作品等。他還印製了100餘萬份宣傳蜜蜂文化的雜誌。
米誌明接下來還準備把蜜蜂文化與生態旅遊結合起來,讓遊客參觀蜜蜂園,呼吸百花芬香的新鮮空氣,品嚐新鮮甜美的蜜蜂產品。
米誌明的想法是美好的,計劃是宏偉的。然而位於開發區的辦公和生產場所卻顯得有點兒狹窄逼仄了。明顯與他的偉大事業不太適應了。他現在正在頓村度假村建設自己的新基地。
到時,他還會像小小蜜蜂那樣,一如繼往,不知辛勞,堅持不懈地繼續從事這項甜蜜的事業,為人們更好地釀造幸福、釀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