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李光前……橡膠王國的誕生(1 / 3)

吾人對國家貢獻莫大於教育青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樂也。——李光前

李光前生前是世界十大華人富商之一,尤其是他所創立的橡膠王國,對世界橡膠業有特別重要的影響。李光前為當代新馬、以至整個東南亞地區傑出的華人企業家、教育家和慈善家。李光前曾被授予馬來西亞大學法學博士學位。

1962年,新加坡政府聘請他為新加坡大學首任校長。

1967年6月2日,獅城新加坡沉浸在一片悲哀的氣氛中,似乎失去了所有的神采,同時市民們全部出動,自發為一位老人送行。商界人士驚聞一代巨賈離世,教育界痛悼喪失了一個好的教育家,全世界的華人都為沒有了一位領導者而落淚。新加坡共和國總理李光耀也在唁電中深表哀痛和惋惜。李光前生前引起了特別多的驚訝,聲名遠揚的華人實業家。這位一生熱心於文化教育事業的橡膠大王的逝世,不僅是新加坡工商界的一大損失,也是新加坡華人社會的一大損失。

1893年,李光前出生在福建省南安縣梅山芙蓉鄉,原名李玉昆。在他小時候,他的家境特別的貧寒,但是,難得可貴的是父親對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視,雖然經濟困難,沒有多少錢,但是仍要自己節衣縮食,也要供孩子讀書。

1903年秋天,李光前隻有10歲,就跟隨父親從福建出洋,去新加坡謀求生計。開船不久,氣溫變得特別的低。當時船上多是福建人,而且還大多都是來自窮鄉僻壤,去南洋謀生。因此,穿的都比較少衣,凍得直打哆嗦。

陳嘉庚當時也在船上,他是著名的愛國華僑,當他看到大家被凍成那樣,就吩咐倉庫保管員:“你通知全船的人,凡是姓陳的,每人發一條毛毯。”船上旅客不管張三李四都報名說自己姓陳,實在是被凍壞了 ,於是,便先拿一條毛毯禦寒再說。

之後,陳嘉庚到各船艙巡視,看到大家都領到毛毯,就放心了。可是當陳嘉庚走到船艙的一個角落時,看到一個小孩子在那裏直打哆嗦,覺得很奇怪,就問:“為什麼沒去領毛毯。”這個小孩子說:“我不姓陳,不敢冒領。”這個小孩子就是李光前,他這種誠實的舉動,給陳嘉庚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

李光前來到新加坡,就進入了當地英印學堂就讀。他銘記父親的教導,在接受英文教育的同時,還堅持去養正學堂學習中文。

1909年,李光前由於學習勤奮、成績出色,得到當地中華總商會主席吳壽珍資助回國,繼續在暨南學堂學習。兩年後,他考入北京清華學堂(預科),之後轉到唐山路礦專門學堂。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時局非常的動蕩,李光前的學業由此打斷。他隻好回到新加坡,不久又考上當地政府辦的測量專科學校,同時攻讀美國一所大學的函授工程課。3年後,因生活所迫,再次中斷學業,開始謀生計。

李光前精通中文、英文,經朋友介紹,他來到愛國華僑莊希泉創辦的中華國貨公司擔任英文文書及涉外工作,由此便開始進入商界。

當時民國初立,中國商務印書館與中華書局分別出版了新型的“共和版”課本和“中華版”教科書,東南亞各地都有許多華僑學校,但采用的仍是清末的舊課本。李光前目光敏銳,感到機不可失,於是與國內出版社聯係,買入大批新教科書轉售給各僑校,為公司贏得了一筆可觀的收入。

1916年的一天,天正下著雨,李光前下班,在街邊大攤檔吃飯。這時,陳嘉庚也冒著雨來買食物。當陳嘉庚買完食物包好後,雨越下越大。陳嘉庚的汽車停在附近,他沒帶雨具,無法去駕車,正在著急,李光前認得陳嘉庚,忙遞去一把雨傘,陳嘉庚性子比較急,拿了雨傘頭也不回說:“明天到我的橡膠公司去取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