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傍晚,李光前下班後,便到陳嘉庚辦公室來取雨傘。陳嘉庚忙招呼他坐下,並感謝他借傘之情。兩人在辦公室內邊喝茶邊聊天,李光前才談起他當年由廈門來新加坡的輪船上,陳嘉庚贈毛毯幫他禦寒之事,至今感激不盡。陳嘉庚這才想起來,大笑起來。
閑談之中,陳嘉庚了解李光前熟悉中英文,正好自己的公司目前正處於發展階段,於是他便請李光前到自己的橡膠公司內服務。
李光前來到陳嘉庚的謙益公司,主要負責的是處理中、英文函件及對外聯絡工作,這一次“跳槽”成為他商業生涯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至此之後他便開始在商界嶄露頭角。
李光前在工作期間,不恥下問,勤奮好學,很快的就掌握了橡膠生意的知識,而且還打通歐美市場。因為辦事幹練精明、業務熟練加上老成持重,他很快就榮升為謙益公司橡膠貿易部經理,甚得陳嘉庚器重。
陳嘉庚的長女陳愛禮芳齡17歲,她看到李光前年輕有為,之後,陳嘉庚便有意把長女許配給他,經人提親後,李光前覺得陳愛禮雖是名門之後,但是她卻端莊賢惠、平和穩重,而自己已經27歲了,該是成家的時候了。於是他便答應了這門親事。
從這之後,李光前為謙益公司的事業更加盡心盡力了,陳嘉庚也盡量讓他的才華得以充分發揮。他在謙益公司前後工作了11年,在這期間,他學到許多工商貿易及經營管理的知識,積累了大量經驗,並與中外貿易界保持著良好的關係。這一切,為他日後開創自己的事業鋪平了道路。
1927年,李光前準備開始建立自己的事業,但是他沒有足夠的資本,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個英國商人準備回國,想把麻坡的1000英畝膠園以10萬元價格出售,這在當時的價格已經很低了,李光前調查之後決定購買。
可是,陳嘉庚是非常謹慎的,因此極力反對,他認為膠園價格之所以這麼低,是因為園內經常有猛虎傷人。現在買下來,如果工人都不敢去割膠,即使膠園再便宜,也會荒蕪。
但是李光前有著自己的想法,之前他曾在英文報刊看到報道,政府有意在這附近開公路,發展麻坡的事業,隻要公路一開,車來人往,老虎到時候便會自然絕跡,到時膠園價格將會倍增,他堅持己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籌錢把膠園買了下來,並取名為“芙蓉園”,以紀念他的出生地福建省南安縣芙蓉鄉。
不久,李光前的預言變成了現實。政府在此膠園附近修建公路,膠園價格暴漲了2~3倍。1928年,李光前把這片膠園以大約40萬元的高價售出。這樣,在短短一年內,李光前就淨賺了30萬元左右。李光前正是用這筆錢,終於在麻坡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企業——南益橡膠公司,他的膽魄和眼光甚至讓陳嘉庚都為之稱讚。
公司開業的第3年,正逢世界經濟大蕭條,生意特別的難做。李光前在資本薄弱、慘淡經營的情況下,他憑著在謙益公司時與工商界建立的良好關係,勉強支撐,始終沒有在同行的激烈競爭中被擠垮。
1931年,經濟危機即將過去,李光前看準各國經濟開始複蘇的機會,擴大資金,將公司改為南益橡膠有限公司,並出任董事長。他一麵不斷擴大經營渠道,發展對外貿易;一麵又不失時機地開展多種經營,除經營橡膠製造、種植、運送膠片和膠液外,還進行黃梨的種植與生產。幾年後,李光前的企業擴展到泰國和印尼。到30年代末,他已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家喻戶曉的橡膠與黃梨大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