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楊長林……絕望關頭挖出天賜溫泉(1 / 1)

哎,終於賭贏了!——楊長林

楊長林,56歲,重慶金穀集團董事長。1980年開始經商,1993年成立金穀集團,在涪陵區等地從事房產開發;2001年通過開發天賜溫泉正式進軍溫泉產業。目前企業淨資產超過6億元。

1999年初,有一天,在日本北海道的一處溫泉景區內,楊長林手握一杯清酒,半躺在樹林掩映的湯池裏,一邊欣賞著周圍的花草假山、奔跑的孔雀,一邊感歎說:“要是把這個溫泉搬回重慶,該多好啊!”

這個念頭,讓當時已在房產和酒店業頗有建樹的楊長林突然迷上了溫泉。半年後,他到銅梁收購了一個溫泉———古西溫泉。沒想到,花了上千萬投資後,才發現附近有一家汙染嚴重的造紙廠。

第一次受挫並沒有動搖楊長林搞溫泉的信心。

之後,他很快又雇了一家地質勘探公司,在重慶一處地方挖起了溫泉。井打了幾千米卻沒出水———楊長林這次花了400多萬元,明白了一個“行業常識”:打溫泉井是要講點運氣的,因為目前普遍的成功率隻有60%。

這個不行,那就再開挖一個吧。楊長林馬上了又掏了400萬元,再找了一處地方打井。哪知道,最後仍然沒“挖”出溫泉。

“老板不是有毛病吧?公司的生意做得好好的,偏要去拿這麼多錢來挖洞洞耍!”搞溫泉一上來就連遭三次失敗,讓一些員工和朋友對楊長林的舉動有了“看法”。楊長林心裏也開始有些動搖了。

2001年初,楊長林召集公司員工和有關專家,在自己經營的白市驛“重慶第一垂釣俱樂部”內召開了一個大會。大會的主要內容是:“總結公司搞溫泉兩年的失敗教訓以及下一步的安排。”

在草擬的大會發言稿裏,楊長林已作好了對自己“決策失誤”道歉的準備。然而,一張地圖的意外出現,徹底改變了大會的原來的意思,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楊長林的命運。

就在大會開始前1個小時,一位著名的地質專家,突然不請自到,拿著一張地質結構圖,找到了楊長林。

“聽說您四處在打溫泉井,可您知道嗎?就在你的腳底下,就有形成於2.3億年前的三迭紀嘉陵江組岩層,具有數萬年礦化齡的天然溫泉?在這裏打井,我有九成的把握挖出溫泉。”專家說道。

這次,楊長林又動心了。

楊長林在1個月之後,便開始第四次打溫泉井。然而,溫泉井打了3個多月,仍未發現明顯的水熱反應。難道這次又失敗了?每天七八萬元的打井成本,讓楊長林的心情十分沉重。

“放棄了吧,董事長!”一位員工勸告說。

“最後再挖5天!”楊長林幾乎絕望地說。

“難道老天要我放棄?”2001年4月15日,楊長林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而在“失敗倒計時”的第三天,在鑽機設備到達3060米“極限鑽深”的最後關頭,一股濃烈的硫磺氣味彌漫而出。

“啊,出水了!”,當第一股溫泉水從工地上噴出時,工人們沸騰了。這時候的楊長林,卻一個人悄悄回到辦公室,在自己的日記本上寫下6個字:“哎,終於賭贏了!”

“真是命運多坎坷呀!”從商20多年來,無論賣服裝、做餐飲、搞房產,楊長林幾乎樣樣都特別的順利。可他就是很納悶,為什麼做起溫泉生意,就開始連續“倒黴運”,第一個溫泉“套牢”了,第二個、第三個溫泉“挖廢”了,而第四個溫泉掘地幾公裏也還不見水。

那一刻,楊長林不假思索地寫出一個名字:天賜溫泉。

去年,天賜溫泉接待遊客40多萬人次,利潤2000多萬元。而更讓楊長林沒想到的是,天賜溫泉成功後,楊長林又在東泉、璧山、墊江等9處“挖”溫泉,結果全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