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胡愛娣……柔弱女帶領4000名員工創業之路(1 / 2)

我們不僅要接,還要做好,如期發貨。----胡愛娣

15年前的胡愛娣坐在大貨車頂上押運馬海毛時,她沒想到,這是她邁向4000名員工掌門人的開始。

10年前,當胡愛娣通宵達旦翻字典為“愛帝”取名時,她當時沒有想到,這個與她名字諧音的商標會成長為“中國名牌”。

胡愛娣,她看起來特別的柔弱。纖細小巧的身材,說話時聲音細細的,對員工極其和氣。如果單從外表上來看,完全看不出她是身價數億的企業老總;而了解她的人,往往被她的勇氣、果敢和超乎尋常的智慧所折服。

10餘年間,從國企的一名擋車工,成長為一家著名針織服裝企業的老板;10餘年間,所擁有的品牌產品從國內走向國外。

這一切,用胡愛娣的話來說,很大程度上帶有某種巧合,仿佛命運的安排。

1980年胡愛娣高中畢業參加工作,在武漢市第二針織廠做了一名工人。別人把她教會就跑出去玩去了,而她守著定型機邊工作邊琢磨技術問題。在這家針織廠,她從擋車工到打字員到團委書記,幾年下來熟悉了工藝流程。

1987年,她調到現在的漢陽工貿跑銷售,所在的恰巧是針織品部,又稔熟了針棉織品的貿易經。

28歲的胡愛娣在1989年8月,辭職,借錢成立了武漢市振興針紡織批發部,下海“淘金”。

批發部成立之初,一個外地業務員首次來武漢推銷馬海毛毛線。在漢正街盤貨多年的老板無人敢冒險進貨,但馬海毛蓬鬆、富於光澤的品質吸引了胡愛娣的目光。憑著多年盤針織品的經驗,她認定馬海毛會成為當年秋冬的流行商品,果斷地做了這個產品的代理。

胡愛娣當時沒有充裕的資金,於是,她便說服廠家零貨款送貨上門,又說服3家客戶先付5萬元的定金。開張頭一天,這3家客戶沒有一筆生意,一家老板要求退貨還款。但是到了第二天,馬海毛就突然賣瘋了,漢正街上出現了搶購。“1噸賺1萬!這種情形持續了一年多。”

胡愛娣回憶起當年,仍然感到特別的興奮。正是這紮紮實實的“第一桶金”,為她以後的事業打下了堅實基矗上世紀90年代中期,很多在漢正街賺了錢的商人紛紛轉行,有的甚至認為一輩子的錢都賺夠了,開始不思進齲1994年,與針織品有緣的胡愛娣投資近300萬元,在漢口姑嫂樹租廠房、買設備,著手做針織品加工。僅半年時間,她就建立起她的首個加工基地,並給這個新生兒取名“愛帝”,便開始了她的“愛帝”之夢。

當時,中國正處於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轉型時期,武漢市的幾個針織廠尚能維持,胡愛娣與這些國企正麵競爭。

針對老國企多年不變的款式,她推出一種可外穿的內衣——花邊衫,其新型的麵料和款式如一股清新的風,迅速吹動了整個市常產品在市場上連續兩年火爆,為她掘下了“第二桶金”。

如今,“接T(TCL)單”已成為愛帝集團的一個經典營銷案例。這一案例的成功運作,讓國內同行從此對愛帝特別的佩服。

2002年11月,TCL集團為促銷手機,急需100萬套內衣,交貨期僅僅1個半月。在國內10餘個一流內衣品牌的激烈競爭中,愛帝憑借價格、質量優勢最後成功奪標。

愛帝集團管生產的副總經理在合同簽訂之前並不同意接。這是因為它已超出愛帝產能的一倍,何況當時還有其它訂單沒有完成。僅是生產這批內衣所需的500噸紗,織染就需半個月;更讓人沒底氣的是,所需配套的2000萬元資金也沒著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