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人在世界上以勤勞、誠實、厚道聞名於世。我作為一個中國人,過去在國外創業所遇到的困難,往往比其它國籍的人多,不信任和白眼都時常碰到。要想做出卓越的成績,隻有靠我們自己埋頭苦幹,用我們的勤勞戰勝困難,用我們的誠實取信於人,那種依賴外國政府給你資助或給你津貼的幻想是不現實的。一旦我們的事業順利時,卻不可妄自尊大;當事業不順利時,也絕不卑躬屈膝。人應該始終保持他的尊嚴和自信心。——包玉剛
包玉剛是由一條舊船起家,20年間成為擁有200艘巨輪,2000萬噸位的世界超級船王,之後進軍地產、金融等行業。僅其航運財富即達115億港元。吉普遜船隻經紀公司,1977年給世界十大船王排序,包玉剛排行第一,從而登上世界第一船王的寶座。
包玉剛在藍色的大海裏掘得了第一桶金,這一桶金掘的非常的辛苦,也展現了包玉剛作為世界超級船王的高超手腕。他有了這桶金的精彩之後,“九龍倉之戰”更讓人拍手叫絕。
少 年 磨 練
1918年,包玉剛生於浙江省寧波市鎮海縣鍾包村。包玉剛,他還是中國老百姓心中那位青天大老爺包拯的第29代孫。包家曆代都是讀書做官,但到包玉剛的太祖父包奎祉一代,屢試不中,便走上寧波人慣於做買賣的道路,並積累起非常不菲的家資。
包兆龍是包玉剛的父親,秉承祖業在湖北漢口開一家鞋鋪,常年住在武漢。後來包玉剛一家搬到香港。
1926年,包玉剛8歲時入寧波市最著名的小學葉氏中光小學讀書。父親每次探家,都要繪聲繪色地講些武漢的事。時間長了,武漢這座辛亥革命時的重要城市和做過國民政府駐地的江漢城市,激起了包玉剛的熱烈向往。他10歲時,就和母親商量,可以讓他去漢口讀書,也好開眼界見世麵。
包兆龍想想兒子多讀幾年書也好,於是就將包玉剛送進了一所中學,在包玉剛快初中畢業時,包兆龍給兒子找到一份工作,就是到一家燕梳行當學徒。燕梳行是類似現在的保險公司的機構,父親一心就想把兒子早日帶到生意場。
但是,包玉剛那時的理想就是讀書,根本沒有心放在生意場上。包玉剛仍舊半工半讀,但是,他還沒來得及去敲大學的校門,母親在家給他選定了一位叫黃秀英的本地姑娘,1937年春夏間,擇定了良辰吉日,就讓包玉剛回家完婚。
包玉剛夫婦完婚時,正值日本發動全麵侵華戰爭。戰亂中,包玉剛謀到了一份中央信托局的工作,而且很快就成為業務骨幹之一。
包玉剛8年間,輾轉於上海、衡陽、昆明、重慶。
包玉剛在抗戰勝利後,被任命為上海銀行業務部經理,由渝抵滬。
1946年,包玉剛被提拔為副總經理,主管放貸部門。放貸部門被稱為銀行的排水口,是銀行業務中最重要的一環,將此部門交給一個28歲的年輕人主管,可以看出上級對他非常的賞識。
遺憾的是,此時的上海乃至整個國民黨統治區的金融,已病人膏盲。通貨膨脹,鈔票貶值,日甚一日。
“你走進一家麵店吃麵,要先付錢,不然到麵端上來時,價錢已翻了一倍。”上海有人形容。
1948年,包玉剛看夠了風雨飄搖的國民黨政權的混亂,他毅然辭職,於1949年3月攜家飛赴香港。
包玉剛攜家到達香港之後,與先期而至的父母以及兄弟姊妹相聚在一起。憑著父親赴港前變賣的幾十萬元的資財,做起了貿易生意。貿易項目主要是趁朝鮮戰爭的機會,向內地轉運了某些戰略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