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隨著1953年朝鮮停戰協議的簽字,父子的事業麵臨著新的抉擇。轉做什麼呢?父親主張搞房地產,因為包兆龍看到,從1949年到1952年,香港人口猛增150萬,住房困難相當突出,一家幾口人同睡一張床的情景隨處可見,搞房地產準能賺錢。
步 入 航 運
包玉剛特別想投入海運業,因為他從全球的目光著眼,看到二次大戰後,世界經濟走向複蘇,各國各地貿易開始不斷的增加,而貿易主要靠船運,海運業必將大發展。香港有天然的深水泊位和碼頭,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由貿易的優惠條件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船隻。
香港有70平方英裏的港口,每年的吞吐量達3000萬噸,已成為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包玉剛終於看清了眼前的機會,到大海上開辟事業。
包玉剛的決定引起了反對,朋友勸他,航運雖然能賺到大錢,但正如古人所說,水能載舟,水也能覆舟,海上風浪無常,危險是特別大的,有很多人搞了幾十年航運,最後卻落得個傾家蕩產。
“中國有句老話,叫不熟不做,你對航運業了解多少?買一條船動輒千萬元,你才有多少錢?”父親阻止他說道。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不讚同包玉剛搞航運,包玉剛少年的朋友鄭煒顯就非常理解和支持他。鄭煒顯一聽說包玉剛投身航運業的想法,立即意識到這是具有戰略眼光的一步,他鼓勵包玉剛說:“一個高明的企業家與一個賭徒的根本區別,就在於勤於學習,善於思考,能審時度勢,隨時捕捉稍縱即逝的機遇。”
“你雖然未搞過航運,但你有很多別人所沒有的有利條件,你曾經在好幾家銀行幹過相當長一段時間,在調配資金方麵有豐富的經驗,就算是正在搞航運業的人也未必比得上你;這幾年你搞進出口貿易,世界各地的行情你熟悉,商場中的風風雨雨你也經曆過,所有這些對你轉行搞航運都是寶貴的財富。隻要發揮你的優勢,一定會成功。”他對包玉剛分析道。
包玉剛聽到朋友的一番話,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可是,一艘遠洋貨輪動輒上百萬上千萬英鎊,如何買得起?即使舊船也要數十萬英鎊,相當於幾百萬港元呢!包玉剛想向銀行貸款,但是,自己沒有資產抵押,更沒有大財東給他擔保。無奈之中,他想到了往日有業務往來的會德豐銀行的喬治?馬登。
馬登在自己豪華的辦公室裏接見包玉剛,耐著性子聽完包玉剛一番發展航運的動人計劃。
聽完之後,馬登說道:“年輕人,海運是一個危險的行業,弄不好,你會把最後一件襯衫也輸掉的。”
“馬登先生,我已向您分析過,我有成功的把握。”包玉剛自信的說道。
“但是航運業投入巨大,你有足夠的資金嗎?”馬登的口氣相當輕蔑。
包玉剛聽到後,心裏特別的不好受,但他克製住了,平靜地說:“馬登先生,也許我今天還買不起舊船,但不等於將來買不起新船。”
包玉剛擲給對方的這兩句話,分量不輕,使馬登一愣。這位英國老板習慣性地轉動著手中的筆,他是特別關心包玉剛的。
“既然你這麼有興趣、有信心搞航運,那麼我把格蘭斯頓勳爵號賣給你吧。這船是二戰中建造的,優質鋼板,焊接牢固,輕便快速。價錢嗎,40萬英鎊。如果你要買,我可以給你提供70%貸款。”馬登對包玉剛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