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三星、SONY這樣的品牌,馮軍首先希望華旗可以追上它們,追上還不是最終目標,華旗最想做這個領域的領跑者。
2005年,在馮軍的倡導下,中關村的高科技企業聯合起來,成立了一個“民族品牌聯盟委員會”,呼籲中國的高科技企業到國際市場上去“打群架”,其理由是 “目前中國的國際品牌還很少,靠一兩家企業單打獨鬥是很難在國際市場上取得成功的。”
馮軍的公司如今有了1800名員工,愛國者MP3、機箱等產品做到了當之無愧的中國第一。馮軍也已經成了“中關村人”的代表與驕傲,他的公司已經創造了連續十年每年增速超過60%的奇跡。
“將‘愛國者’打造成國人的品牌,這是一個永遠沒有終點的目標。”談到“愛國者”的未來,馮軍毫不遲疑地說。
加“炮”的國際象棋
在國際象棋裏加“炮”?這無疑是讓外國人吃驚的做法。但認識馮軍的人都知道,他不但喜歡下國際象棋,而且是下特殊的加“炮”的國際象棋。
“我去國際市場競爭,就必須要有一門‘炮’才能打出去,否則,憑中國象棋有‘河界’是過不去的。美國人下國際象棋已經有200年的曆史了,而我們學國際象棋才2年半。我們憑什麼下得過人家呢?加了‘炮’以後就不一樣了,外國人立刻就招架不住了。”
“和老外競爭必須得用中國象棋的‘炮’,必須要把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加入其中。”馮軍拿著愛國者國際象棋的宣傳冊說道。
在馮軍看來,“炮”實際上是一種跨越式的思維方式。
國際象棋中的很多遊戲規則,就是國際通行的商業規則。與中國象棋對棋子的種種限製相比,國際象棋沒有太多的製約和束縛,比如“卒”,攻到底可以升為“後”;“王”可以突破田字格的限製;“象”沒有楚河漢界的限製等等,這些都是讓馮軍鍾情於國際象棋的原因。
對於如何想到了在國際象棋中加“炮”,馮軍解釋說,“無奈之舉!我們在2003年的時候,有一個很大的機會,就是如何國際化的問題,中國的品牌和西方文化很容易有衝突。因此 ,必須要了解對方的文化,要了解對方文化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了解他們的遊戲,世界上很多國家的人都在下國際象棋,這是全世界的。”
在馮軍看來,在國際象棋的基礎上,加入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也正好符合整個國家目前在自主創新上的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國際的,但是民族的特色一定要保留。”
馮軍提出,我們必須參與國際競爭,而且,必須符合國際化的標準,“國際間的交流,我們依然要尊重他們的標準。我們自己的民族特色和自己優勢的資源,一定要保留住,這個不能丟!如果純粹按照他們規矩走,將來咱們會很痛苦。”
喜歡下國際象棋,還因為這可以給馮軍帶來很多的啟發和快樂。在他看來,這還是一種文化的啟發。
“我已經把這些文化引進到公司裏,第一,卒攻到底可以升‘後’,中國象棋進攻到底是個死卒,國際象棋進攻到底就是‘後’。“這個啟發就是,隻要執著的去追求實現理想,那進攻到底就可以有機會實現自己的目標。把這種機製引進到工作中,那麼大家的工作狀態就都活了,這樣就可以讓大家都做‘老板’。相互幫助是很重要的,一個中國人是一條中國龍,全體中國人就是中華巨龍。”
“中國人為何在海外沒有一個真正的團隊,都是個體的成功,沒有團隊的成功?品牌都是靠團隊的,品牌不可能是一個人能做出來的。索尼是24萬人。三星是20萬人,這麼多的人都在為一個品牌而忙碌著。”馮軍深有感觸地說。
1+1=11
現在,馮軍每天除了工作以外,休息時間隻有三、四個小時。他笑稱已經習慣了,“我昨天晚上也是差不多快二點才睡的,其實我也擔憂自己的身體。”
為了改變這樣忙碌的工作狀態,馮軍正在公司內部進行分拆,逐步給管理層授權。
“一個團隊組建初期,要用1+1=1的方式,雖然效率有些低,但是可以確保目標是一致的。後期到了成熟的階段時,能力逐步提高,相互之間也都了解了,這個時候就可以用1+1=11的方式了,也就是我授權出去,把部分權力分離出去。”馮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