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忍辱負重寫《史記》(2 / 2)

不久,朝中傳聞李陵帶著匈奴兵侵犯漢朝邊境,武帝大怒,對著滿朝文武說:“事實就在眼前,那李陵果然負我,誰還為李陵辯解?”遂下令殺了李陵的家人,司馬遷也被判了死刑。傳刑官來到獄中,問司馬遷:“你還有什麼後事要交代?”這一段時間以來,司馬遷雖然想過隨時會死,但是,當死亡突然來臨時,他還是震撼不已。倒不是司馬遷是個怕死的人,因為他突然想起了父親病危時說的話,以及父親深望著他的眼神。“我不能死?不能。”司馬遷喃喃地說。傳刑官說:“你不想死?那麼,你隻有選擇免死的方式了。”在漢朝當時,是可以選擇免死的,但是,一個條件是用重金贖罪,一個條件是接受腐刑。司馬遷一身清貧,自然拿不出錢來。他沉默了半晌,咬咬牙,說:“好,我願接受腐刑。”腐刑是一種極其殘酷的刑法,很多人寧可選擇去死,也不甘受其辱。但是,司馬遷知道自己不能死,他要完成父親的願望,繼續編著史書。於是,他接受了腐刑,忍辱負重地活了下來。

從此,司馬遷忍受著來自身心的巨大痛苦,發憤著書,到公元前93年,一部五十幾萬字的史書,基本完成,又兩年修改完畢。這部書上自皇帝,下至武帝,含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計五大部分,共一百三十篇,成為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魯迅先生曾在《漢文學史綱要》一書中稱《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可見,就中國史學的發展而言,《史記》的貢獻無疑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