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鄉村空巢
畢業、失業、失足
新生代腐敗
國家賠償:十年滄桑路
鄉村空巢
——關注勞動力轉移後的中國鄉村
本刊編輯部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的民工潮,對我國經濟發展、社會轉型、城市化和現代化進程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數以億計的農民工構成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一支有生力量。
離鄉背井的農民工在城裏任勞任怨地貢獻了他們的血汗和智慧的同時,卻備受歧視。在民工潮的初期,這種情況尤為嚴重,可以說,當時數以億計的農民工既流血流汗,又流淚。
不過,今天我們欣喜地看到社會、政府都已經意識到,並且已經著手有效地改變這種不公平。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農民工的各種權益的保障。
但是,到目前為止,還很少有人注意到,在壯勞力進城打工後留在鄉村的那一族人,還很少有人關注那一族人當下的境況及其對整個社會的影響。我們姑且稱之為鄉村留守家庭的這個族群,基本由老、弱、病、幼構成。如果說農民工群體是當今社會上的弱勢群體,那麼,這些鄉村留守家庭就是弱者中的弱者!
由於長期缺失主要勞動力,鄉村留守家庭的功能被很嚴重地削弱。農業生產效率降低、子女得不到完整的教育、妻子老人得不到應有的關照和嗬護、家庭安全防範能力薄弱……由此產生了一係列突顯的農村社會問題。農民工進城以後的鄉村正在經曆著前所未有的考驗。
《清風苑》策劃這組稿件,力圖把我們的視線從城市拉向農村,拉向尚未引起關注的那些人群。也許,關注本身就是解決問題的起步。這裏的鄉村不設防
華東羅強2004年12月底,一股強大的冷空氣過後,遼闊的蘇北平原一夜之間變得銀裝素裹。踏著積雪,頂著寒風,我們來到蘇北某市的一個小村——陳圩村。
我們來這裏的目的,是為了采訪一年前村裏發生的一起滅門慘案。這是我們在當地的朋友成子給我們提供的一條線索,關於《鄉村空巢》這個選題的策劃就起源於他。
在雜誌社舉行的一次筆會上,作為一名基層法律工作者,成子告訴了我們他所在的那個城市的周邊農村,近年來發生了很多侵犯農村留守人群的案件。後來我們決定做一組專題稿件的時候,他又積極給我們提供了很多案件線索。
成子要求我們一定要寫一寫2003年年底發生在陳圩村的這起滅門慘案。“這個案例太典型了,妻子和孩子都沒有了,那個家也徹底毀了。如果丈夫沒有外出打工,家裏有個男人,也許事情的結果就不是這個樣子。”
上篇:鄉村血案
我們的采訪得到當地派出所的積極支持,他們特地派了一名年輕的保安小郭做我們的向導。小郭很樂意承擔這份差事,對我們的問題有問必答。
小郭憨厚,本分。他告訴我們,他今年19歲,已經當了2年的保安,明年就準備離開派出所外出打工了。我們覺得很奇怪:“當保安不是挺好的麼,怎麼就不幹了呢?”
對這個問題,小郭顯得有些不好意思,憋了半天,才說出來:“當保安的工資太低了,每個月隻有200多塊錢。當初父母覺得我脾氣不太好,才想到讓我在派出所鍛煉兩年再出去打工的。”
隻有等到春節,外出打工者回來後,這裏才會熱鬧起來。
正一路聊著,小郭忽然指著前邊告訴我們“那裏就是陳圩村”。順著小郭指的方向,我們看到一大群高低錯落的房屋趴在雪窩裏,看起來很蕭條。將近中午,村子的上空零零星星地飄著幾股炊煙。
進了村子後,我們發現,盡管已經到了年底,陳圩村卻沒有我們想象中的農村應有的那種繁忙和喧鬧。一路上,行人極少,倒是不停地有看家護院的狗遠遠地衝我們吠叫不止。聽到狗叫後,偶爾有一兩個老人從低矮的院牆裏探出頭來,望著我們這群陌生人,眼神裏有些許不安。
小郭告訴我們,現在村裏很少有年輕人,基本上都是老人,等進入臘月後,在外打工的年輕人回來了,就要熱鬧得多。
在小郭的帶領下,我們來到村委會大院。年過半百的村支書老陳得知我們的采訪意圖後,長歎一聲,“慘呐!”也許是因為回憶起了一年前那個不祥的雨夜,憂慮和不安的神色從他的眼睛裏流露出來。
我們要采訪的這起慘案中,凶手和被害人兩家是一牆之隔的鄰居。被害人徐梅的老公陳鬆在外打工多年,除了春節前後回家看看老婆孩子,一年到頭在家的時間不會超過10天。徐梅一個人拉扯著兩個男孩,大兒子陳建偉11歲、小兒子陳猛8歲。
凶手陳茂利的家緊鄰著徐梅家,兩家一前一後。陳茂利和徐梅的丈夫是一個祠堂裏的本家,平時管他們叫三哥三嫂。
兩家的結仇起源於一台VCD機子。陳鬆在外賺了點錢,往家捎了台VCD機子,這讓隔壁的陳茂利有些眼紅。陳茂利平時就好個港台警匪片,但苦於沒錢,隻能到別家人蹭幾眼。一天,他趁徐梅不注意,順手牽羊拿了VCD機子,很快被徐梅發現並要了回去。
陳茂利覺得難堪,徐梅考慮兩家關係,當時商量好不把陳茂利偷影碟機的事情傳出去。
但是,農村婦女農閑時好個閑言碎語,徐梅不小心說露了嘴。這讓陳茂利懷恨在心,想伺機教訓她一下。
2003年12月5日夜晚8點左右,風雨交加。徐梅帶著兩個小孩在家裏看著電視。
陳茂利趴到屋子後牆上的窗戶上往徐梅家看了一眼,再次確認她家除了娘仨,沒有旁人。
被怨氣衝激著頭腦的陳茂利翻箱倒櫃找出一塊破布、一把美工刀、幾根尼龍紮帶和一雙略有殘破的毛線手套。他戴好手套,用破布蒙上臉後,拿著刀和繩子出了門。
他翻過兩家院落連接處的一段矮牆,跳進了徐梅家的院子。徐梅家養的狗見到有人跳牆立刻叫了起來。大兒子陳建偉聽到狗叫後習慣性地出門看了一下,毫無心理準備的小建偉被眼前的蒙麵刀手給嚇呆了,一時愣在那裏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陳茂利用刀把小建偉逼回屋裏,此時屋裏隻有女主人徐梅和她8歲的小兒子陳猛。他揮舞著刀命令徐梅和兩個小孩都不許動。
麵對突如其來的景象,農村婦女徐梅也像她11歲的兒子一樣被嚇呆了。稍稍鎮定後,她對眼前蒙麵客的來意做出了判斷,“我們家沒有錢……”她以為對方是為財而來。
徐梅的身形要比眼前的蒙麵客高出整整一頭,但從沒見過這種場麵的徐梅不敢貿然反抗。
陳茂利見狀後,立刻用隨身帶去的尼龍紮帶將徐梅的手腳捆上。接著,他又命令兩個孩子到東屋待著去,大點的陳建偉按照他的要求進到黑乎乎的東屋,而年紀小一些的陳猛則已經被嚇得無法動彈。
徐梅鎮定下來後,通過身形和眼睛,她認出了眼前的蒙麵客就是前院天天叫她“三嫂”的“小五子”。“小弟,你怎麼能這樣?”徐梅忍不住出了聲。
狗也自身難保,我們的鄉村靠誰來保護?
這一聲“小弟”,最終促成了陳茂利的殺機。他一把將人高馬大的徐梅推倒在旁邊床上,用被子捂住她的臉,徐梅本能地掙紮了起來,陳茂利順手扯過一旁的電話線,一把勒住徐梅的脖子……
等徐梅停止掙紮後,陳茂利又拿起一件衣服將床邊早已被嚇呆的陳猛勒死。短短幾分鍾內連殺兩人的陳茂利剛想踏出房門,待在黑暗的東屋裏的陳建偉忍不住大聲喊了幾聲“媽媽”。
這喊聲使陳茂利打了個激靈,他扯了一根電飯煲的接線打了一個活扣後,摸進東屋一把將它套在陳建偉的脖子上。陳建偉沒掙紮幾下,最終咽氣而亡。
離開東屋時,陳茂利無意間碰開了電燈開關。燈光煞白,讓陳茂利徹底平靜了下來。他想起了看的那些警匪片中的情景,覺得自己不能就這樣一走了之。遂返回西屋將徐梅身上的繩子解了下來,然後翻箱倒櫃,偽造了一個劫財的現場,最後從外麵鎖上了門,將鑰匙拋到了附近的一個水塘裏後,摸回家裏。
徐梅母子三人遇害的事情,直到四天後才被人發現。村裏每年冬季都要利用農閑組織村民興修水利,可一連四五天徐梅家既沒有人出工,也沒有人向村裏請假。村小學的老師也發現,陳家兄弟不知為什麼接連幾天都沒有到校上課。
種種情況傳到徐梅的公公婆婆那裏。他們覺得很奇怪,在以前,兒媳婦要回娘家或者出遠門都要把鑰匙交給他們,請他們幫著照顧家裏的牲畜,這回怎麼毫無聲息呢?
2003年12月9日,徐梅的公公帶著滿肚子狐疑,爬院牆進入徐梅家的院子。他看到虛掩著的房門後,一種不祥預感爬上了他的心頭。推開房門,眼前的一切印證了他的預感。
當地警方接到報案後迅速勘查了現場。3天後,根據現場勘查的結果,警方鎖定了陳茂利。
……
“除了死者,最慘的就是她的丈夫!在我們鄉下,有女人才算有家。他老婆孩子都沒有了,這輩子算完了。這個家全完了。”村支書老陳說到這裏不停地搖頭。
老陳說村裏的人怎麼也想不通,長得五大三粗的徐梅個子要比陳茂利高一頭,怎麼會被陳茂利給勒死的呢?“關鍵她是女人,膽子小,當時被嚇住了。如果有男人在家,肯定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老陳給我們下了這樣的判斷。
“那麼她男人為什麼要出去呢?”我們問。
“為什麼?為了賺錢唄。在家裏守著這幾畝地能弄幾個錢呢?現在村裏能出去的人差不多都出去了,留下的就是老弱婦幼了。”
下篇:缺乏安全感的鄉村
我們從老陳那裏了解到,陳圩村一共有2671人,常年在外打工的人數大約在700到800之間。這七八百人幾乎囊括了村裏所有的壯勞力。
老陳告訴我們,年輕人外出打工了,他所能感受到的最直觀的影響就是村裏的治安環境也隨之變差了。由於現在可以雇請自動化農業機械,壯勞力的外出對村裏的農業生產的影響倒不是很大。
見說起了治安環境的話題,剛剛聚攏來的幾個老漢激動起來,大家你一言他一語。這個說放羊的時候被人抱走兩隻,那個說家裏囤的麥子被人偷得幹幹淨淨,那邊又說起某某家養的幾頭快出欄的豬被人一晚上都拉走了……
我們越聽越感到震驚。現在的鄉村,怎麼會如此不安全?我們記錄下了聽到和見到的一切。
農戶:連看家護院的狗都自身難保
“這些小偷的膽子怎麼會這麼大?”
“要是在以前,沒有什麼人出去打工的時候,可沒有這些事。”老陳看了一眼周圍的幾個老漢後說到,“那時候隻要是生人一進村,馬上就會被人盤問。一家的狗叫了起來,周圍幾家的人都會出門看看發生了什麼事情。”
“那現在呢?”
“現在?現在那些小偷根本不怕,大白天都敢來村裏偷雞摸狗。他們都知道,留在村裏的就是我們這些老弱婦幼,不要說沒有這個膽子和他們鬥,就是有膽子也沒力氣。”老陳接著給我們講了一個他親身經曆的事情。
有回他帶著家養的狗下地幹活,遠遠地看見駛來一輛摩托車,車上坐了兩個人,老陳對此並沒有在意。那輛摩托車開到他旁邊後忽然停了下來,後座上的人跳下車來,不知道拿了個什麼東西往狗鼻子前一丟,狗立刻倒在地上。事後老陳聽人說了才知道,那是專門毒狗的毒藥,狗隻要聞到氣味,就會立刻斃命。
那個人隨即抱起倒下的狗跳上摩托車呼嘯而去。老陳告訴我們,他當時是眼睜睜地看著人家搶走他的狗,毫無辦法。“追又追不上,即使追得上也不敢追。這把老骨頭,能經得起他們幾拳頭呢?”
“就沒有一點辦法麼?”
“要是年輕人在家就好些了,他們有力氣反應快。去年春節的時候,他們就抓住了幾個偷麥子的賊。現在他們都出去打工了,要說自我防範也就是有錢的人家可以把院牆砌高一些,大門安結實一些。以前看家護院還能靠狗,現在狗也是自身難保。”
“那你們不報警麼?”
“我們也報警啊,但那些人都有摩托車小四輪之類的,一有動靜,馬上就腳底抹油。派出所的人前腳走,他們後腳回來,就像打遊擊戰一樣。”老陳說完後看了一眼旁邊的小郭。
小郭被老陳看得有點不好意思:“其實我們派出所也是沒有辦法。”
派出所:經費不足,警力奇缺,維護治安心有餘而力不足
離開陳圩村以後,我們走訪了陳圩村所在的南蔡鄉派出所。一棟破舊的兩層樓房灰蒙蒙的,門牆上的一枚有些磨損的警徽提醒著我們,這裏就是派出所了。
我們把正要外出辦事的張所長堵在了門口,問明我們的來意後,他熱情地接待了我們。張所長把我們帶到他的辦公室。“很抱歉,這裏條件比較差,沒有空調,喝杯熱水暖暖身子吧。”張所長招呼我們。
和我們慣常所見到的辦公室相比,所長辦公室裏的陳設簡單得近乎簡陋:一張舊的辦公桌,一個舊的鐵皮文件櫃,兩把舊的木製沙發和一個小茶幾,這就是全部家當。見我們驚訝的表情,張所長憨厚地笑了笑,“所裏經費比較緊張,以後會好些的。”
我們的談話從派出所的轄區開始。張所長告訴我們,現在南蔡派出所的轄區有52平方公裏,以前有18個行政村,2003年村鎮合並後,還有12個行政村,132個村民小組,共4萬4千餘人,在蘇北地區屬於中等規模。
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警力的配備應該是萬分之八的比例,也就是說,每1萬個人應配備8名警察。根據這個比例,南蔡鄉派出所至少應配備警員35人。張所長有些無奈地告訴我們,事實上南蔡鄉派出所一共隻配備了6名警員,還有2人被上級機關抽調到專案組裏去了。也就是說,目前連他這個所長在內,南蔡派出所一共隻有4名警察。
為了彌補警力的不足,所裏招聘了10名保安協助處理一些日常事務,小郭就是其中之一。談到這些保安,張所長再一次無奈地笑了笑,“他們每個月隻能拿到300塊錢的工資,還要扣40塊錢的夥食費。所以我們這裏留不住人,像小郭,在這裏幹得很不錯,但他馬上也要出去打工,畢竟這裏的待遇太低了。”
經費不足影響到警力的配備,更直接影響到工作的開展。張所長告訴我們,曾經有一段時間,他們每天24小時都有人巡邏。但是,由於轄區麵積大,巡邏時需要使用機動車,每個月的支出光燃油費就讓所裏捉襟見肘。到後來迫不得已,改成了每周巡邏三次。
“我們的巡邏隻能對犯罪分子起到有限的震懾作用,所謂心有餘而力不足。迫不得已,我們和村裏鄉裏協商,組織聯防隊進行巡邏。可這也有問題,現在村裏壯勞力少了,聯防隊的防範能力也受到很大的限製。”
我們無語。以前曾聽人說過鄉村“治安基本靠狗”,當時還隻是一笑了之。沒想到,見到的情況居然比描述的還嚴重,因為狗也靠不住了。我們的鄉村靠誰來保護呢?關於鄉村留守家庭的兩個調查
調查一:建湖縣涉及“鄉村留守族”的犯罪調查
調查地點: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
調查人:樹雲峰彭忠曾亞波
日前,筆者在建湖縣人民檢察院的協助下,對2001-2004年間建湖縣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逮捕的全部949件1343人的案件進行了調查,發現該縣涉及“農村留守族”的犯罪案件204件262人,其中“留守族”犯罪的134件171人,以“留守族”為被害人的有70件91人。犯罪的171名“鄉村留守族”中:“留守婦女”15人,“留守老人”53人,“留守青少年”103人。從案件的性質看,侵犯財產類的有70件,侵犯人身權利類的有17件,其他案件47件。(相關數據見附表),分析此類犯罪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留守族”家庭解體導致的凶殺、傷害案件上升。一些打工者長期在外不歸,與配偶的感情日漸淡薄,由此導致離婚案件日益增多,圍繞離婚糾紛,故意傷害類的案件也不斷增多。如某村村民鄭堯金,本來夫妻關係就不太好,2004年6月9日,接到妻子的電話,回家後他才得知,法院就要開庭審理他們的離婚案件,當天他就因堅持不同意離婚與妻子發生爭執。開庭沒有結果,鄭深夜來到嶽母家,並與嶽母發生爭執,糾纏中,鄭產生將妻子殺死的歹念,即從地上拿起半截紅磚猛擊妻子頭部,致妻子當即昏迷,構成重傷。
——留守兒童頻遭性傷害。民工潮興起後,各地農村產生了一大批父母都不在身邊的“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特別是夫妻都在外打工的兒童長期失去直接監護人,成為最容易受到侵害的一個群體。近年來,針對“留守兒童”的性犯罪明顯呈上升趨勢,甚至出現了留守少年對留守幼女實施性侵害的案件。2002年8月,尚不滿16周歲的建陽鎮留守少年鄒某,見鄰居家女童、才兩歲半的徐某到他家玩,頓起邪念,將徐抱到桌上,企圖強奸,徐不停哭叫,鄒某因害怕而住手。
——留守少年誤入歧途。調查顯示,近年來,該縣農村有近百名青少年被壞人引誘並違法犯罪,其中又以無業青年犯罪率為最高。他們中的不少人都是初中畢業沒有繼續讀書,父母長期在外打工,缺乏管教,因此容易受到不良引誘,最後拉幫結夥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如在該縣引起震動的留守三少年被介紹嫖娼一事:2002年11月15日,宋國權向前來建湖浴室洗澡的14歲鄉村少年葛某、蔣某介紹小姐敲背,並談妥按每人100元的價格提供性服務,後葛、蔣二人分別在浴室包廂中對兩名賣淫女實施了嫖娼行為。次日,葛、蔣和另一名14歲少年施某再次前來洗澡,宋再次為他們介紹了3名小姐,其中葛、施兩人實施了嫖娼行為。
——留守婦女遭傷害激增。鄉村留守女性因為抵抗能力差,在一些鄰裏糾紛、家庭矛盾中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2002年10月11日,季其成因瑣事與54歲的留守婦女劉某發生爭吵,見劉不敢與其對抗,便想與劉發生兩性關係。季其成威脅劉,並在劉家中強行與其發生兩性關係,後因村民張某巧遇並報案而案發。除此以外,調查還發現,有多名農村女性因丈夫長期不在家,經不起引誘或耐不住寂寞,與人通奸,惹來殺身之禍。38歲的留守女性鄭某與湯玉武之間有債務及兩性關係,後二人產生矛盾,湯對鄭心生怨氣。2004年3月3日晚,湯與鄭為錢的事情爭執,情急中,湯拔出斧頭,朝鄭的頭部連砍三下,致鄭重傷。
雖然留守女性多為受害者,但她們由受害者淪為罪犯的情況也不容忽視。33歲的留守婦女袁某與同村村民於金柏通奸長達10年之久,後袁因家庭矛盾,遂寫信要求斷絕不正常關係,於不同意,並以公布兩人關係相要挾。此後,袁一直尋機“解決”。終於從鎮衛生院弄來“砒霜”,設法讓於服用,致於重傷。
——留守老人境遇堪憂。留守老人遭受的侵財和人身傷害類案件均有,特別是那些喪偶、子女又都不在身邊的老人更容易成為犯罪嫌疑人襲擊的對象,而且他們幾乎毫無反抗能力。某鎮魏姓老人獨自一人在路邊開了一鐵棚子小商店,被王永科、潘金浩盯上,一天深夜,王、潘以買東西為由敲開小店窗戶,潘在外接應,王偽裝打電話,乘魏某回頭取東西之際,從窗戶跳進小店,持刀威脅魏,劫走現金38元。上岡鎮榆西村55歲的老婦吳某,也是一人單身在家。2004年9月12日,高文清以購沙為名,請人介紹與吳相識,後高提出與吳共同生活,被吳拒絕後,當晚又強行潛入吳家,對吳實施奸淫,臨走時還索要10元現金作為“路費”。
留守老人遭侵害的居多,但是這類群體的犯罪也不容忽視。調查表明,50歲以上留守男性涉及的犯罪主要有強奸(包括奸幼)、詐騙、盜竊、介紹賣淫甚至尋釁滋事等等。51歲的留守老漢徐某組織3名外縣青年男女,以幫人介紹對象為誘餌,詐騙居民朱某介紹費8000元、香煙一條,後被他人識破而案發。
調查二:淮安市清浦區“鄉村留守青少年”犯罪分析
調查地點:江蘇省淮安市清浦區
調查人:陳紅
淮安市清浦區檢察院偵查監督科對2002—2004三年間受理的提請批準逮捕的青少年犯罪案件進行了梳理,數據顯示,三年共計受理青少年犯罪案件為60件79人,農村青少年犯罪人數為65人,其中“鄉村留守家庭”青少年犯罪人數為41人。2002年留守青少年犯罪人數占農村青少年犯罪人數50%,2003年占60%,2004年占65%。數據表明:“鄉村留守青少年”犯罪比例正在逐年上升。
分析41個案例,“鄉村留守青少年”犯罪具有如下特點:
一、 暴力型、侵犯財產案件居多
三年中留守青少年參與搶劫、盜竊、聚眾鬥毆等暴力犯罪案件為24人,占留守青少年犯罪人數的58%,這些孩子利用自己年齡小不易被人發現的特點,采取撬門扭鎖、翻牆入院,攫取錢物,或在學校周圍向中小學生搶劫錢物。
二、 團夥犯罪占一定比例
青少年團夥犯罪案件有留守青少年與城裏的青少年共同交叉作案,這類團夥案件共受理16件64人,團夥作案尤其體現在聚眾鬥毆、搶劫、尋釁滋事犯罪中,他們依仗人多勢眾,膽大妄為,不計後果。往往是一人先動手群起而攻之,達到目的後又迅速逃離現場。
三、 輟學者占了絕大多數
由於家庭沒有稱職的監護人,學校、家庭無法溝通,留守青少年厭學情緒日趨嚴重,輟學現象十分普遍。41例留守青少年犯罪案件中,輟學者竟達到36名。
四、 不計後果的突發性犯罪增多
青少年心理發育不成熟,自控能力差,往往因為一句話,一件不順心的事,就臨時起意,盲目動手走向犯罪。清浦區鹽河鄉大李村16歲的張某,父親常年在外打工,母親身體不好,家境比較貧困,初一後就輟學在家。一天下午,小張到本村小店去買冰棒,店主的母親張李氏在睡覺,家中無其他人。小張頓時起意順手用鉗子撬開寫字台抽屜,竊得人民幣220元。小張正欲離開時,驚醒了張李氏。小張迅即上去用左手捂嘴和鼻,右手卡住其脖子拖至屋內,後又拿起地上襯衣捂住張李氏嘴鼻,致張李氏窒息而死。
鄉村留守青少年犯罪的成因:
一、 家庭教育失當
一方麵,父母長時間不在身邊,這些留守孩子既缺少家庭溫暖,又缺乏教育和管束。另一方麵,隔代教育有勞無功。留守孩子祖父母文化層次相對較低,以文盲為主,既缺少教育方法和能力,又有隔代溝通困難,老人隻能為孩子洗衣做飯,出門千囑咐,回家再嘮叨。這樣的家庭模式和教育模式當然不能滿足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的需要。
再則,就是這些孩子大多是家裏惟一男孩,自幼就受到過分溺愛嬌慣,養成自私任性、好逸惡勞、貪圖享受的不良品性,從貪玩厭學發展到曠課、逃學,與社會上的不良人群一起鬼混,極易走上犯罪道路。
二、 學校教育存在缺陷
農村中小學的教育方式陳舊,片麵追求升學率,忽視和放鬆了理想、道德、法製教育。留守孩子由於家庭監管缺位,老師沒法與家長溝通。他們在校欺騙老師,在家又蒙騙監護人,使學校對他們的管理陷入尷尬。學校在教育無效時隻能采取開除或勸其轉學的辦法,有的學校幹脆對他們放任不管,迫使其自動提出退學的要求,使他們流入社會。
三、 文化生活貧乏
在農村,青少年的文化生活貧乏,精神食糧僅限於電視、錄像和少量的書籍。同時,一些不健康的書刊、錄像誘惑腐蝕了部分青少年的思想,使他們形成不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四、 法律意識淡薄
農村的青少年法律知識貧乏,遵紀守法意識淡薄,不知道什麼是違法,什麼是犯罪,有許多青少年在接受審判時,還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已經構成犯罪。
在做本期策劃的時候,我們發現“鄉村留守家庭”問題的嚴重性和社會關注的欠缺都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料。為此,我們采訪了兩位專家。他們是多年來一直關注研究“民工潮”現象的朱力教授和長期從事農村工作、始終站在農村問題研究前沿的江蘇省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小剛。他們分別從社會成本分析和農村現代化實現兩個方麵,給我們提供了解析農村留守家庭問題的角度。
張小剛
朱力
農民工流動的成本分析
羅強農民工群體在社會轉型時期起了特殊的作用,中國最近幾年城市的迅速發展,沒有農民工的支持是成不了氣候的。但在這過程中,農民工支付了巨大的成本。
農民工流動成本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其中有顯性的也有隱性的。
目前,那些顯性的成本大多已被社會所關注,現在一些大城市已經著手製定政策逐步解決民工權益保護、民工子弟上學、民工在城市的生存狀況等問題。
但是,實際上農民工群體在流動中支付的代價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想象。首先是政治成本。根據不完全統計的結果,我國有將近1億的民工流動群體不能正常享受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這意味著農民工群體話語權的集體缺失。
其次是作為社會人的社會心理成本。進城之後,農民身上還貼著無形的歧視標簽。
他們除了業務上、工作上和城裏人發生聯係外,很少有人真正能和城裏人交上朋友,也就是說,農民工很少有人能進入城市的主流社會,在心理上成為城市的主人。客觀的歧視造成他們抹不去的自卑心理,他們的社會交往仍然局限在老鄉的圈子裏。
不僅如此,農民工還支付了生理成本。很多從農村進入城市的打工者都把生存需要壓到最低。根據一項實地調查,發現農民工中間的恩格爾係數普遍都很低,但這不能說民工的收入高,是他們人為地把生活需要降到最低。嚴格說來,農民工都是在透支生命。
除了這些顯性成本外,客觀上農民工還支付了巨大的隱性成本。他們付出的這些隱性成本還遠未得到充分的關注。
就目前看來,隱性成本中最嚴重的是家庭成本。外出打工的通常都是家庭的主要勞動力,他們離家進城以後,留守在農村的家庭就不再是完整的家庭。
由於家庭結構發生了變化,家庭的功能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像教育功能、安全防範功能的削弱就是顯著的例子。
這些功能的缺失,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比如,安全防範功能削弱後,一旦鄉下的留守家庭受到不法分子侵害,這個家庭在城裏務工的成員就不可能安心工作。再比如,家長進城打工後,留在鄉下的子女就不可能享受到健全的家庭環境,這種情況下,他們輕則人格不健全,容易出現心理障礙,重則誤入歧途,走上犯罪道路。
如果鄉村有一定數量的家庭發生了這一類的變化,積累到一定程度後,就會影響到整個鄉村的社會環境。這樣的結果危害到底有多大,現在是無法估量的,因為中國的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80%以上。
農民工的進城支出的隱性成本肯定不止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這些成本會隨著時間的發展逐步暴露出來。
用科學發展觀再審視農村問題
羅強張小剛剛剛從沭陽調研回來,他在沭陽看到的種種令他憂心忡忡的現象,正和我們采訪的主題相關。這種不謀而合使得我們的采訪很順利。
張小剛告訴我們,他在沭陽農村調查時,發現當地留在農村種地的多是婦女和老人,所謂“三八六一”部隊。張小剛對此很憂慮。他給我們提出了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青壯年勞動力轉移後,給農村的社會結構帶來的影響。
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後,家庭的完整性被破壞,家庭功能受到損害。由此受到影響的有青少年的教育、鄉村的治安等方麵的問題。他說,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關係到人民切身利益,某種意義上說,也關係到社會穩定的基礎。這個問題本質上是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缺失引起的。
第二個問題是當前農村究竟還剩下多少勞動力?是什麼樣的勞動力?張小剛掌握的情況是,沭陽全縣人口共有170多萬,其中勞動力占1/3。但到目前為止,大約有50萬左右的勞動力已經轉移,剩下的頂多也就10萬左右。
不僅如此,張小剛指出,轉移出去的都是農村裏的高質量勞動力。所謂“高質量的農村勞動力”指的是35歲以下、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或者35歲以上、60歲以下,掌握著一技之長的人。也就是說,剩餘的那10萬勞動力中,絕大多數年紀偏大或者沒有文化也沒有任何技術。
從大的方麵來說,這也是一個進步。當前農村的基本經濟結構還是以一家一戶為基本生產單位的小農經濟。實現勞動力的轉移,是實現農業集約化經營的一個必經之路,是農村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不過農村現代化的工作最終是要由人來完成的,大量勞動力離開農村以後,農村的現代化到底由誰來完成?這就是張小剛的第三個問題。
解放以後,從土地改革開始,就一直走的是剝奪農村、剝奪農業來補償城市和工業的道路。可以說,城市越發展,農村越落後。這種狀況直到最近幾年才有所改善。
現在各地方政府都在鼓勵農村勞動力轉移,在一定時間內,的確可以達到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經濟狀況的目的。但是,農民中的精華都流動到城裏後,農村裏隻剩下老頭老太種地,這種狀況下,農業的效率就不可能提高,農業就不可能改變弱質產業的現狀,農業現代化、農村工業化、農民知識化、農村管理現代化也就無從談起。
關於鄉村留守家庭問題的解決之道,他說,根本出路在於加快農村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實施城鄉統籌。農村現代化包括的幾個方麵:農業現代化、農村工業化、農民知識化、農村管理現代化如果能夠實現,鄉村留守家庭的安全防範、子女教育等問題基本就迎刃而解了。
張小剛舉例說,如果農村能夠實現集中居住,就可能實行社區化管理,治安問題就迎刃而解。
如果城市裏的環境寬鬆了,進城打工的農民可以把子女帶在身邊,留守家庭子女教育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當然解決農村留守家庭問題任重道遠。首先就在於農民的聲音很弱,話語權很小,農村留守成員就更是弱者中的弱者。他們表達自己意誌的聲音更小,他們所遭遇的各種困難就很難及時準確地傳達給社會,當然就很難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因此,必須就此組織大規模的專項調查,引起農業部門、政府、人大等職能機構、權力機構的高度重視,作出合乎國情的決策。
解決農村留守家庭問題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就是地方黨委和政府的觀念問題。當下各地的黨委和政府,尤其是經濟發展相對滯後的蘇中、蘇北地區,農村問題的立足點都是怎樣讓農民增收,大家都把轉移勞動力當成了主要途徑。張小剛直言這是一種短視行為。
他指出,僅僅是轉移勞動力並不能真正解決農民致富的問題,隻能解決溫飽問題。至於勞動力轉移以後,農村出現了什麼樣的問題,怎樣實現農村現代化和誰來實現農村現代化的問題還沒有引起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視。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就是發展觀上的局限。他強調,我們必須用科學發展觀來審視農村問題。
畢業、失業、失足
本刊編輯部中國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今年已經達到19%,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中國的高等教育已經在某種程度上進入了大眾化時代。但是,擴招容易就業難。2001年以來,我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都隻在70%左右,每年不能順利就業的大學生高達數十萬人,僅去年本科畢業生中,就有60多萬人沒有找到棲身之處,簽約率僅為50%。今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達338萬,增幅達20.71%,就業形勢無疑更加嚴峻。
盡管大學生在畢業以前已經對就業難有所了解,但身臨其境,發現就業難的程度還是超出了他們的想象。滿懷希望參加招聘會、筆試、麵試,屢屢受挫;招聘承諾炫人耳目,各式各樣陷阱令人防不勝防;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低廉的薪水卻難以保障最低的生活需求……在就業難的困境中,難以承受種種外在、內在壓力的一些大學生,看不到自身的能力、價值和希望,在苦苦掙紮中滑向了社會邊緣甚至走向違法犯罪。
武漢大學一法學學士經曆半年多的就業窘境,最終發展到偷竊他人麵包車;數十名南京大學生不堪就業希望渺茫之苦,輕信蠱惑,奔赴外地集體傳銷。這些都典型地顯現出大學畢業生在就業難中從奮鬥、掙紮到心理坍塌甚至崩潰的墜落之路。我們還發現,他們並非個案,在他們身後,還有一批大學畢業生有著和他們相似的就業遭遇和由此遭遇引發的心態畸變,外在的壓力和內心的崩潰相互作用,宛如盲人騎瞎馬,安能不失蹄?
大學生在就業難後走上違法犯罪道路,不但斷送了他們自己的前程,也給自己的家庭帶來了不幸,給整個社會帶來了不穩定因素,成為建設和諧社會裏的不和諧因素。歐美國家五六十年代就出現過因為大學生就業難導致社會動蕩,造成社會危機。前車之鑒,應當記取。因此,即使目前大學生畢業後由失業而失足的僅僅是少數人,即使這一人群從畢業、失業到最終失足的曆程並不具有代表性,但這個人群的內心深處所經曆的希望之光的一點一點的熄滅,人生理想的一步一步幻滅,對整整一代大學畢業生,乃至整個社會都極具警示意義。
五月,是青春的季節,也是應屆大學畢業生找工作的關鍵時期,值此時刻,《清風苑》推出本期策劃,正是希望全社會都要重視大學生遭遇就業難後產生的“失足群體”,共同努力預防這個群體的擴大,並以我們溫暖的目光呼喚在就業難困境中掙紮在懸崖邊緣的大學畢業生,駐足、回歸。在就業難中墜落
朱明健昆檢3月的蘇南大地,楊柳吐綠,迎春花和油菜花點綴在綠野之間,一片勃勃生機。但是,在29號這天,陰雲密布,冷風颼颼,尤其是在昆山看守所的高牆之內,更覺寒氣刺骨。程長龍跟在民警身後,從監舍走出,他身材不高,但顯得穩重敦實,眼睛不大,但顯得平和明淨。現在的程長龍已經可以坦然麵對自己的人生巨變了。他坦率地承認:“走到這一步,我自己從沒有想過。這既是偶然,也是必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就業難的壓力下,我的心態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找工作,我真是屢戰屢敗”
程長龍是2000年考入武漢大學成人教育學院攻讀自考法律專業本科學位的。雖然給他們成教班學生授課的都是武大法學院的老師,但是他們的住宿隻能安排在校外。程長龍非常努力,他想方設法搬到校內,跟著統招的學生一起上課,他的努力在加倍付出後得到了回報。全班80人隻有20個拿到學士學位,他是其中之一。他還收獲了愛情,一位家境不錯的武漢姑娘喜歡上了其貌不揚的他。
程長龍在看守所反思自己的墜落之路。
臨近畢業時,各個就業指導講座和招聘會成為程長龍生活的一部分,他認真學習找工作的竅門,他認為憑著自己優秀的學習成績和吃苦耐勞的個性,非常有希望在武漢找到一份適合的工作,既能和自己的女朋友廝守在一起,還能夠在事業上有所發展。2004的春天,他滿懷希望開始了就業之旅,誰都沒想到,他就業之旅的盡頭,竟然是冰冷如鐵的牢門。
因為應屆畢業生不允許參加國家司法考試,所以進入國家司法機關或者律師事務所,對於程長龍來說希望渺茫。想學有所用,在法律這個行業繼續走下去,隻有選擇去各類公司做法律顧問或者法務人員。很快,有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出現了:國內醫藥企業中的排頭兵之一、總部位於武漢的中國九州通集團招聘法務人員。程長龍非常珍惜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功夫不負有心人,程長龍在筆試中發揮得非常不錯,很快就接到了麵試的通知。他女朋友告訴他,如果能夠應聘成功,就可以帶他去見自己的父母了,程長龍興奮不已。可當他滿懷希望地趕到“九州通”參加麵試時,卻發現參加麵試的不但有名牌大學的碩士生,而且還有在社會上從業數年的律師,他的心頓時涼了下來。沒有律師資格證,沒有法律行業從業經驗的程長龍,在麵試的過程中,既自卑又緊張,他感覺麵試考官一雙雙鋒利的眼睛,一句句咄咄逼人的拷問,都像是射向他孱弱心靈的一把把利刃。他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走出考場的,但是他知道這個公司的門對他已經死死地關閉了。
經曆了這次失敗,程長龍認識到就業競爭的殘酷,既然大公司難進,那就再退一步到更小的公司先做起來,但是,迎接他的卻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沒有資格證書,沒有從業經驗,是程長龍和他的同學們的致命弱點所在,他們拚命奔波幾乎一無所獲。程長龍發覺,至少在目前而言,他不可能寄希望於能夠在法律這條路上走出前程了。不過,程長龍沒有輕易放棄,他對自己的要求就是:先有份工作幹起來,自己能夠養活自己。
程長龍租住的房子裏有個做飲料營銷工作的鄰居,經過這個鄰居的介紹,他應聘到潤田天然飲料食品有限公司做飲料推銷的工作。雖然知道推銷工作很辛苦,程長龍還是咬咬牙,接受下來了。無論這個工作怎麼樣,但畢竟自己算是就業了,可以暫時給父母和女朋友一個交代。在接下來的日子裏,他奔波在商店、小區、寫字樓之間,跑過的大街小巷比在武漢讀書的4年跑過的地方都多。不管麵對的是男女還是老幼,他都要絞盡腦汁費盡口舌讓人家相信他、接受他,但是回應他的大多是冷漠、拒絕甚至鄙夷。辛苦不怕,流汗不怕,程長龍不能接受的是自己一次次的失敗。辛辛苦苦的一個月,滿打滿算,程長龍的收入僅僅隻有600元錢。程長龍後來說:“拿著我的第一筆薪水,我欲哭無淚。這點錢,連我租房、吃飯、坐車的花費都不夠。在武漢,我怎麼活啊?”程長龍意識到,進不了法律行業,自己所學的專業在社會中根本沒有用武之地,銷售都做不好,他甚至開始覺得自己根本連“武”都沒有。
後來,程長龍又陸陸續續應聘了二十多個單位,不是人家不要,就是自己做不下去。他的同學,命運和他也沒什麼兩樣,隻有三成同學簽約得到工作,其中大多也不穩定而且難以維持基本生存。櫻花漫舞的武漢大學,在2004年竟然成了程長龍的傷心地:“將近半年的時間,我找工作真的是屢戰屢敗。事業無著落,愛情沒指望,我成了一無所有的窮光蛋。”武漢,這個生活4年的大都市,徹底拋棄了他,茫茫四顧,何處是歸途?程長龍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跌入了失望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