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分院1992年的一份工作總結中,筆者發現了這樣一段目光深邃的話語:“三峽工程中,不少幹部將得到指揮、協調和決策等綜合鍛煉,成為本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棟梁之材,也有一部分意誌薄弱者難免走上有悖於移民利益的犯罪道路。”
應當說,從三峽工程開始之初,董世祥和二分院的領導班子已為即將到來的神聖使命做好了精神上的充分準備。在此後近十年,他們先後查辦了近200件涉及庫區建設和移民資金案件,為保護庫區建設順利開展,二分院及所轄縣、區院始終把打擊貪汙、挪用庫區建設和移民資金案件和預防職務犯罪緊密結合起來,走出了一條庫區檢察機關預防職務犯罪的全新的路子。
2001年7月18日,湖北宜昌三鬥坪,國務院三峽建設委員會隆重召開“三峽工程移民工作先進表彰大會”。在這次大會上,二分院檢察長董世祥和雲陽縣檢察院從朱鎔基、吳邦國等國家領導人手中分別領受了“全國移民工作先進個人”、“全國移民工作先進集體”的榮譽稱號。
走進雲陽
6月22日上午,三峽上空細雨蒙蒙,楊誌泉主任陪同我們驅車趕往“全國移民工作先進集體”雲陽人民檢察院采訪。
路是新修的水泥路,路麵平坦而寬闊,但兩邊矗立的山崖不時有褐色的泥石滾落路麵。
“砸到人怎麼辦?”我們不無擔憂地問。
“如果你被砸到,那就算你黴透了。”司機風趣地說。
“現在的路啊,好了不知多少倍呢!”楊主任說。
“三峽工程對我們來說是困難,更是機遇,如果沒有三峽工程,這條路恐怕再過十年也修不到今天這個份上。”
這時,楊主任換了一個角色,以一個三峽內遷移民的身份和我們推心置腹地談起了庫區檢察幹警的搬遷,總結了一句話:“我們搬窮了,也搬好了。”
“搬窮了,也搬好了。”兩天後,當我在奉節檢察院見到政治處副主任周玉輝時,他總結的竟也是這7個字。
盡管人人貸款,戶戶舉債,但庫區檢察人抓住了機遇,完成了檢察事業跨越式發展,在巴人傳統的性格中糅進了現代人的明了和遠見。
雲陽新縣城是由三個鎮合並而成的,整座城市整潔、現代,是三峽庫區構建最為和諧的移民新城。
雲陽縣檢察院坐落在新城主街道北側,壯觀、氣派、現代。榮獲了縣規劃部門最佳外觀設計獎。樓高8層,建築麵積9800平方米,總投資900餘萬元,樓內現代化設施一步到位。
雲陽縣的檢察工作在當地獨樹一幟,是被最高人民檢察院榮記一等功的先進檢察院。作為江蘇人,感到特別親切的是,江蘇恰好就是雲陽庫區的對口支援省份。難怪,一進雲陽,迎麵就是鎮江香醋的巨幅廣告。雲陽隨處都有江蘇的印痕,隨處都可見到“江蘇援建”的字樣。江蘇檢察院當然就是雲陽的對口支援檢察院。
也許正因了這層關係,一落座,就覺得與雲陽的幾位檢察長一見如故,談話十分輕鬆。
說起2001年,江蘇省院張耀勤副檢察長到雲陽,他們都記得十分真切,說他一下汽車,顧不上喝口水,就直奔正在施工的大樓現場察看,聽取工程彙報。
雲陽縣檢察院唐孟全副檢察長深情地說,我們雲陽每一個幹警都不會忘記江蘇檢察兄弟的深情厚意。
對於江蘇檢察人的支援,雲陽的同誌用了那麼多形容詞:“及時雨”、“厚重之助”、“千秋義舉”……
為了使後人記住對口支援的佳話,他們還在辦公樓正門的左側嵌上“江蘇省人民檢察院援建”十個金字。
“你能感受到山體撕裂時發出的震人魂魄的動靜,地殼深部的錯動使我真切地體會到什麼叫天崩地裂,什麼叫末日來臨。”
2001年1月17日淩晨,雲陽舊縣城背靠的五峰山突發特大山體滑坡。人們驚恐萬狀,奪路逃命。黑暗中,縣城一片混亂。
在去老縣城看老辦公樓舊址的路上,唐副檢察長向我們繪聲繪色地講述那次滑坡的險情和搬家經過。
縣檢察院及幹警家屬宿舍區離滑坡山體僅200米,處於最危險的前沿區。巨大的石塊不時從山上滾落下來,危急之中,全院50餘名幹警一個不少地在10分鍾之內趕到辦公樓集合,聽候調遣,保護辦公樓和槍支、檔案、卷宗等涉密和貴重物品。
處變不亂,公而忘私,關鍵時刻才能體現隊伍的素質。
這次山體滑坡使雲陽檢察院處於隨時都有被5萬立方米土石掩埋的危險,全院被迫在無辦公場所的情況下緊急搬往新城。在近一年的時間裏,全院幹警在棚戶裏、車庫裏辦公,各項檢察業務工作照樣井然有序。他們甚至在臨時搭建的棚戶外麵,像模像樣地演出了一台文藝節目。“那是2001年7月1日,建黨80周年的日子,我們每個人都認真地化了妝,女娃子們還借來了演出服,演出的效果特別好。”
老城距新城30公裏,接近老城時,隔江眺望赫赫聲名的張飛廟,隻剩斷牆殘垣。“江上清風”四個大字仍然依稀可辨。水位再升高10米,整個廟址將深入水中。
“逝者已逝/唯逝者之歎/留在岸上/等待姍姍來遲的人。”
通往雲陽檢察院舊址的是一條既陡且險的長阪坡,全部由渾圓的山石鋪成,平原地區來的司機根本不敢往上開,但為我們駕車的司機非常嫻熟地把我們送到了老樓門前。
與新樓相比,老樓隻能算是比較正規的窩棚罷了。但就在這樣極其簡陋的工作條件下,雲陽的檢察同行們創造了非凡的業績。
站在老樓窄小的院子裏,我親眼看到了五峰山山體巨大的滑坡斷裂帶!
從老城回來,我們見到了已退居二線的雲陽縣檢察院老檢察長劉代樹。聽說是江蘇來的客人,老檢察長高興之情溢於言表,欣然接受了我們的采訪。
當我們即將離開雲陽的時候,老檢察長劉代樹、新任檢察長李家全再三要求我們轉告江蘇檢察同行,期待他們來看看新的雲陽。
再見了,庫區檢察院
我們離開雲陽的時候,在新城原樣重建的張飛廟即將與遊人見麵,迎來它新一輪的輝煌。
在奉節,我們未能造訪奉節著名的老城遺跡,也未及探究一下奉節名聞遐邇的天坑,便匆匆作別,但奉節人的豪爽與粗獷以及奉節檢察同行的熱情使我們難忘。
夔門依舊,隻是門前多了一道彩虹:奉節長江大橋即將竣工。其時,天塹變通途,夔門天險將不複存在。
三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舊景觀中變化出新的景觀。
24日,從奉節到宜昌的水翼船上,我的對麵坐著巫山縣檢察院控申科長石世兵同誌。他是特地從巫山趕至奉節,向我們講述參加移民工作情況的。
庫區移民是世界級難題。在這次采訪中,庫區檢察幹警參加移民工作的動人事跡時刻使我感動,而石世兵就是他們中最具典型的一位代表。他在參加移民動員工作中,因過度勞累,體力不支,不慎在石階上跌倒,造成膝蓋斷裂,留下終身殘疾,但有“拚命三郎”之稱的石科長並未因此倒下,他仍然是庫區檢察工作的一員虎將。他有一個可愛的女兒,今年6年級,成績很好,是他的驕傲。
在巫山碼頭,我與石科長揮手告別,也結束了這次十分短暫的庫區采訪。
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再見了,日新月異的三峽。
(衷心感謝重慶市人民檢察院、重慶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對此次采訪的大力支持)醫藥費用憑什麼這麼高
本刊編輯部
泰州行動
肖勁鬆蔣峰2002年的一個秋日,泰州市民蔣先生帶著感冒的女兒來到泰州市人民醫院就診。當蔣先生拿到收費單據時,一下傻眼了,小小的感冒,居然要花400多元。蔣先生感慨:一次感冒就花掉了工資的1/3,我還是個公務員,普通市民怎麼受得了?這病是越來越生不起了。
泰州下屬的泰興市,一位退休工人,殺魚時一不小心,割破了手,引起破傷風,進而轉為急性白血病住進了醫院,高燒不退,昏迷不醒。醫生對此心知肚明,這是絕症,什麼法子也無力回天。但為了多賺錢,他們卻仍然大量使用那些沒有意義卻價格昂貴的藥品。短短40來天,藥費高達20多萬。老工人全家的全部積蓄都用完了,老人也死了。
呂老師是薑堰一所鄉村小學的教務主任,她的兩個孩子都在讀高三。就在兒女們快要走進考場的時刻,她卻心髒病發作,被緊急送往醫院。此時病情已相當嚴重,醫生問她為什麼不及早就醫,呂老師隻能苦笑:兩個孩子讀書,自己一個月七八百元的收入,丈夫在外打工,再加上田裏一點微薄的收入,一家能糊口就不錯了,一走進醫院,至少也得好幾百,那門能輕易進嗎?小病隻能拖著,看不起呀。
“過去怕飛機大炮,現在怕醫院學校。”這是泰州盛傳的民謠。藥價高,看病難,已經成為老百姓最強烈的呼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而看不起病的根子就在於一路飛升的醫療費用。
拉開序幕
社會關注的熱點,就是檢察工作的重點;民怨最大、問題最多的行業就是反貪鬥爭的戰場。
2002年底,泰興市檢察院收到了一份奇特的舉報,一個藥商不堪忍受泰興市某鄉鎮醫院醫生的吃拿卡要,舉報了收受回扣的5名醫生。這起案件的查辦讓泰州檢察機關的檢察官們大為吃驚,真是不辦不知道,一辦嚇一跳。藥品回扣在這個小小的鄉鎮醫院已相當普遍,醫護人員不僅公然索要回扣,而且藥商的賄金稍微遲到一點,竟遭到辱罵攻擊。
醫藥購銷領域的黑洞隱約可見,專項治理刻不容緩。今年年初,泰州市兩級檢察院決定將查處藥品回扣專項鬥爭作為當年反貪工作重點,在全市醫藥購銷領域掀起一場反腐風暴,堅決打擊醫藥購銷中的職務犯罪,扭轉回扣盛行的歪風。
2003年春節剛過,泰州市兩級檢察機關悄悄地拉開了醫藥購銷領域反腐風暴的序幕。
雷霆出擊
常錦榮2月21日,根據排查中掌握的線索,泰興市檢察院反貪局局長周開明親自出馬,率領幹警,連夜奔赴南京,將有重大行賄嫌疑的大藥商郝某一舉抓獲。郝某的到案,使得泰興市人民醫院藥劑科長常錦榮受賄大案初露端倪。3月6日,常錦榮因涉嫌受賄被逮捕。他自知罪行重大,有錢能使鬼推磨的信條,讓他心存幻想,也許隻要肯花錢就能避過這個災。趁著一名審訊人員出去倒水,他向另一名審訊人員提出願意出10萬元,擺平此事。審訊人員將計就計,讓他提供財產的藏匿地點。常錦榮信以為真,和盤托出。辦案人員乘勝追擊,常錦榮案全麵突破。讓周局長都大吃一驚的是,這個小小的縣級市人民醫院的藥劑科長,受賄總額居然高達人民幣90餘萬、美金3.9萬,另有120餘萬元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受賄的錢財,大部分來自於各個藥商。僅收受海南某醫藥有限公司任某的賄賂就達40.4萬元,泰興藥商郝某“進貢”了21.7萬,廣東藥商劉某“進貢”人民幣5萬和美金3.9萬。2003年春節前,常錦榮一口就吞了郝某10萬元人民幣。短短幾年,這個藥劑科長,竟成了泰興城裏的富翁,置下了豪宅,養起了情婦,還慷慨解囊,為朋友買了兩輛豪華轎車。
常錦榮重大受賄案件的查處,在泰興市醫療衛生係統產生了強烈的反響,藥品回扣專項鬥爭初戰告捷。與此同時,泰州市檢察院的專項鬥爭也取得了重大進展。3月間,隨著另一藥商林某的落網,泰州市人民醫院兩個藥耗子——藥劑科主任張鬆林和主任助理孫長華相繼被抓捕歸案。
張鬆林
張鬆林衣著樸素,待人誠懇,作風嚴謹,在人們印象中是個刀槍不入、令人放心的好主任。然而,讓領導和同事意想不到的是,他僅從藥商林某一人處就收取賄賂27萬餘元。1997年,林藥商通過醫生楊某的介紹,認識了張鬆林。先是吃飯、打牌的感情投資,熟絡之後,張鬆林在購房的當口露出口風:手頭緊,缺錢。林某趕緊雪中送炭,以楊某的名義借給張鬆林2萬元。由此,林藥商打開缺口,與張鬆林成功交易,逢年過節,林某的人民幣幾萬幾萬地流入張的口袋,而林的藥品則成百上千萬地湧進了泰州市人民醫院的藥房。
孫長華
與張鬆林比起來,孫長華雖權力不大,胃口卻不小,風格也更為“潑辣”。孫長華不過是泰州市人民醫院藥劑科的“第五把手”,直到2001年,他才掌管了泰州市人民醫院南院的藥品進購權。但多年的媳婦熬成婆,他變得更加心狠手辣。短短兩年,他明拿暗要,從多名藥商手裏,索得人民幣23萬餘元,其中一次就索賄7萬元。
至3月11日,全市兩級檢察機關在專項鬥爭中已經立案14件14人,涉案金額達400多萬元。泰州市人民醫院藥劑科主任張鬆林、主任助理孫長華、興化市衛生局副局長、市中醫院院長宗華國、泰興市人民醫院副院長王一鳴、薑堰市人民醫院副院長顧懿寧等重量級人物相繼落網。泰州市醫療衛生係統震驚了,醫生們震驚了,老百姓震驚了。
掀起高潮
為了進一步擴大戰果,3月11日,泰州市兩級檢察院召開專項鬥爭偵查指揮中心工作會議,決定全麵出擊,掀起專項治理的高潮。12日,泰州市檢察院聯合紀委,召開有衛生局、藥監局、醫院主管人員參加的全市糾正醫藥購銷領域不正之風的專題會議。會上,通報情況,統一認識,明確政策。各級醫療衛生主管部門積極行動部署,宣傳動員,要求全行業相關人員在限定期限、指定地點主動退還各種名目的不法收入。
針對醫護人員是有特殊貢獻的人群,很多人收受回扣是出於認識模糊或從眾心態的特點,檢察機關和紀委部門嚴格區分一般違法和犯罪的界限,嚴厲打擊利用職權大肆受賄索賄的犯罪,對一般醫護人員則給政策、給台階、給時間,專門在僻靜之處設立兩個接待站,並采取了允許電話坦白,約定退贓地點等方法,體現了打擊與教育相結合的指導思想,寬嚴相濟,言而有信,兌現政策。強大的治理聲勢和細致的工作措施,既有電閃雷鳴,也有和風細雨,極大地震撼了每一個醫護人員。很多收受回扣的醫護人員再也坐不住了,截至4月6日,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僅泰州市人民醫院就有近百人主動退還收受的回扣,退還贓款113萬餘元,涉及了醫院的每一個科室。一名科室主任一次退出回扣款7萬多元。一位醫生退還3000多元的非法收入時,淚流滿麵,追悔莫及,說自己再也不配穿象征聖潔的白大褂。這次退款行動使很多醫護人員意識到了收受回扣的嚴重違法性,醫護人員在利益麵前日趨麻木的良知複蘇了。
4月底,靖江市檢察院又在靖江市人民醫院藥劑科查處受賄案5件5人,為這次專項行動畫上了漂亮的句號。至此,泰州市兩級檢察院這次為期三個月的專項治理,共立案查處醫療係統貪汙受賄案件45件45人,追繳贓款贓物800餘萬元。
成效顯著
醫藥大蠹的抓捕,800萬巨款的追繳,泰州市兩級檢察院的專項行動,震動了全市,贏得了各界的好評。這次行動在全市醫療衛生係藥商透露不為人知的內幕
統掀起了一場雷霆萬鈞的風暴,刹住了盛行的藥品回扣歪風,清醒了原本模糊的認識,淨化了醫療隊伍,並且,使不斷上升的醫療費用有了下降。薑堰市人民醫院整體藥價與去年同期相比,降低了29.4%;泰州市人民醫院的平均處方費由100多元下降到70元;正常感冒的醫療費用由整治前的平均100元下降到平均25元。
醫學博士、泰州市人民醫院的徐洪濤院長認為醫院也將是這次專項治理行動的受益者。他認為,這次行動割除了藥品回扣的毒瘤,醫療秩序理順了,老百姓的怨言少了,沒有藥品回扣的利益驅動,醫生更傾向於合理用藥;醫療費用降低後,醫院的門檻低了,就醫率會大大提高;醫院間的競爭將更為公平,先進的醫療設備、高超的醫療技術、規範優質的醫療服務,將在公平競爭中凸顯;醫院形象提升後,市場前景將更加廣闊。徐院長坦言,95%的醫護人員涉及藥品回扣令人憂心如焚。藥品回扣屢禁不止,已經成為醫療領域的頑疾毒瘤,到了非用“外科手術”不可的地步。這次泰州檢察機關開展的專項治理就是用手術刀割除毒瘤,取得了內部整肅難以達到的效果。
通過這次行動,醫療費用立竿見影地降了下來。2003年4月下旬,還是本文開頭的蔣先生,還是他的女兒小貝貝,又生病了。這次可是大病,腸粘連,蔣先生陪著女兒住進了泰州市人民醫院。看著躺在病床上痛苦不堪的女兒,蔣先生的心揪得緊緊的,一方麵心痛女兒,一方麵也在籌劃著存款不夠再到哪兒去借錢。然而他沒有想到的是,老專家薑主任親自診斷後,告訴她令人驚喜萬分的好消息,小貝貝不用做手術,隻要每天服用薑主任開出的藥,一兩天後,病情會明顯好轉。一個星期後,小貝貝真的病愈出院了。蔣先生戰戰兢兢地又從那個窗口取回了賬單,這次,他又驚呆了:住院8天,喝藥打針,居然隻用了1400多元,而去年的感冒都要400多元啊!蔣先生和廣大患者一樣,最直接地享受了這場專項整治鬥爭的成果。
在泰興市人民醫院,醫療費用也明顯地降了下來,僅婦產科接生嬰兒的平均費用就由2000元下降到900元左右。“治療用的抗生素有……請問您要哪一種?”向來隻有拿著天書一般的處方乖乖交錢的患者,居然得到了這樣的體貼。泰興市人民醫院要求門診醫生針對病人的不同病症,說明各種層次的用藥方案。醫患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得到了改善,患者作為消費者的知情權得到了體現,病人擁有了對藥品的選擇權。在2003年春夏之交的抗非大戰中,泰州市各家醫院的醫生主動請纓,不顧危險、忘我工作,為泰州市抗擊非典的勝利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醫生重新贏得人民的讚譽,“天使”重回人間。
泰州市人民檢察院葛曉燕檢察長說,這次行動實現了三個目標,一是澄清了認識,讓每個人都知道收受藥品回扣是違法行為,再也不能有恃無恐地給,心安理得地拿;二是為整治醫藥購銷領域的職務犯罪提供了一個標本,為預防犯罪提供了經驗和思路;三是確實降低了藥價,為老百姓做了件好事、實事。這次專項鬥爭雖然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但是葛檢察長依然清醒。她說,這一切的成果都不過是治標之策,要取得徹底的勝利還任重道遠;藥品回扣積弊很深,成因複雜,既有曆史的積澱,也有現實的原因,但是群眾利益無小事,更何況關係每個人生命質量的看病就醫,如果這次專項行動能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真正拉開從根本上革除醫療領域種種弊端的序幕,那麼就達到了我們的初衷。
撕開醫藥費用虛高黑幕
華東肖勁鬆查處了45起案件、涉案金額達800多萬元的泰州專項整治行動成功地落下了帷幕,社會的廣泛讚譽吸引了眾多記者。采訪歸來,有句話卻仍然“砰砰”震動著記者的耳膜。“過去怕飛機大炮,現在怕醫院學校。”教育和醫藥,這兩樣家家戶戶都離不開的東西,成為了老百姓越來越沉重的心理負擔。它成了一把達摩克利斯劍,隨時可能掉落下來,讓生活突然就陷入窘境。
我們的醫藥究竟怎麼了?
泰州行動,將鮮為人知的醫藥購銷領域的種種肮髒交易暴露在了陽光之下,醫藥費用虛高的這座冰山終於露出了崢嶸一角。
隨著45起案件的逐件梳理,隨著一批藥商的透露,隨著涉案人員的交代,一股湧動在藥品購銷中的暗流不斷明晰,藥品的高額利潤如何落入各個利益群體口袋的潛規則也逐漸清晰起來。藥商們把一種新藥打入醫院的流程,稱為“六步曲”。
第一步:攻下藥劑科長,拿到準入證。藥劑科長是藥品進入醫院的第一關,準入證就在他們的口袋。因此,藥劑科長是藥商們銀彈攻擊的重點對象。這次泰州行動涉及了各大醫院大部分的藥劑科長,查辦的45起案件中,藥劑科人員占到了80%。
至於如何攀上這些“大爺”的,藥商們則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藥商郝某和泰興市人民醫院藥劑科長常錦榮的結緣就頗有戲劇性。他是在1995年處理一次醫療事故中與常科長認識的,從此吃飯、打牌,彼此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誼。情誼的結交,當然是有目的的。隨著行賄數額的斷攀升,郝某的銷售額從最初的幾萬元一路飆升,2002年已經達到了好幾百萬。
第二步:拉攏與試用新藥相關的處室主任。請他們吃幾頓飯,跳幾回舞,再有已經算是自己人的藥劑科長在旁邊敲敲邊鼓,就能得到一份讓藥商滿意的新藥試用報告,既而在醫院專事批準進藥的藥事委員會上提出用藥申請。
第三步:買通藥事委員會或藥品招標評標委員會的重要成員。藥商在這個環節往往以讚助學術活動、外出學術交流等方式使委員們滿意。采訪中,有位醫生向記者透露,這些都屬於美差,出差無須帶錢,最後還能帶些錢回來。其中的貓膩,不言而喻。各醫院普遍設立的藥品招標製度已經形同虛設。
第四步:疏通各個相關環節。藥品回扣在醫院已是公開的秘密。因此每一個關節,都可以雁過拔毛,各謀其利。藥房的采購、庫管是必須買通的,不然他們可以在藥品用完時故意不通知藥商,或借口倉庫沒地方而拒絕你經銷的藥品進入。就連醫院的門衛,也不可小覷。藥商姚某裝了藥的車開到薑堰市人民醫院的門口,就是跨不進那個門檻,用煙酒禮物敬了“門神”,才順利進了大門。
第五步:和有處方權的醫生拉關係。這是關鍵的一步,用藥量的多少直接體現了藥商的利潤。為了讓醫生多開藥,藥商們可以給10%到20%的回扣,這種回扣的學名叫“處方費”。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用藥量,藥商們聘請了所謂的“醫藥代表”。這些人的工作地點就是醫院。泰州市人民醫院院長徐洪濤對此隻能苦笑:盡管牆上貼有“禁止醫藥代表進入醫院”的警示標語,但那些“醫藥代表”就像趕不走的蒼蠅,每天每時,遊蕩在醫院的各個科室,最多時達到上百人。他們的職責就是督促醫生開自己推薦的藥。
在處方費的誘惑下,個別醫生離救死扶傷的職業要求越來越遠,昧著良心盡開“大處方”,那些無害也無益、卻價格昂貴的藥大量夾雜在藥方裏。“大處方”越多,他們就發得越快。泰州某醫院一名科室主任就是依靠回扣住別墅,買小車,花天酒地、聲色犬馬的。此次泰州市人民醫院第一批收繳的113萬餘元,就屬於這類回扣款。
第六步:統方費。給醫生“處方費”當然要有根據。藥商郝某就遇到了一件尷尬的事情。泰興市一名醫生在收取回扣時居然弄虛作假,明明是開了200支的阿莫西林,居然虛報成1200支。為了讓藥品使用量能夠準確地反饋回來,藥商在藥房指定專人,每個月準確統計各個醫生詳細的用藥情況。給統計人員的這筆費用就是“統方費”。這筆開支占了藥品利潤的2%左右。
“六步曲”裏,藥商散出去的僅僅是給個人的回扣,這在業內,統稱暗扣。隨著暗扣的盛行,各個藥商也各自形成了勢力範圍,哪些醫院進哪些藥進多少,都會達成各自的默契。一旦失去狀態的平衡,文爭武鬥紛至遝來。去年,泰州市人民醫院停用了某種使用量過大的藥品,就發生過一起某藥商因此猜忌其他藥商拆台而導致的傷人事件。
同時,每一種藥品讓利給醫院的空間也是很大的,一般情況下,醫院藥品進價是國家核準價的70%。藥商給予醫院的這個折扣就是“明扣”。而藥品最終的售價則可以在核準價的基礎上再上浮10%到15%。可見“明扣”已成為目前“以藥養醫”體製下的醫院產生利潤的主要途徑。泰州市人民醫院每年的藥品收入有9000多萬,占據醫院總收入的半壁江山。一些規模小一點的醫院的藥品收入甚至占到70%到80%。“以藥養醫”下的醫院幾乎成了賣藥的商鋪,而本屬天職的“醫療診斷”卻退居次席。
藥商不敢得罪醫院這位菩薩,同樣醫院也會在利潤的追逐下和藥商和諧共處,甚至完成某些交易。泰興市人民醫院在2002年初欲購一輛高級商務車。他們找來藥商郝某,雙方達成協議。醫院同意讓郝某經銷的四種藥品不經招標直接進入醫院,並且把藥價的折扣再提高10%,郝某把精挑細選的一輛價值37.8萬元的別克商務車也開進了醫院。
不管是明扣還是暗扣,最終都包含在藥品的價格中。因此,藥品的定價就頗有講究了。藥品一般分為廣普藥、新藥和進口藥。進口藥管理嚴格,沒什麼油水可撈,廣普藥利潤很薄,而新藥則開辟了利潤追逐的新天地。藥商郝某,在藥品銷售行業摸爬滾打了10多年,對藥品定價如何實現頗為稔熟。他透露,有些藥廠隻是將傳統產品改個名字,換個包裝,便成為了一種“新藥”。藥品成分並沒有多少改變,價格卻已成倍地上翻。
此次泰州行動中,檢察幹警繳獲的藥商的賬本讓人觸目驚心:某種普通的抗生素新藥,國家核準定價36元。但其出廠價,即藥商從藥廠的進價隻有3元多,隻是定價的10%。藥商以核準價的70%賣給醫院,最終的零售價還可在核準價上上浮10%左右。所以最終賣到患者手裏已經達到39元。直接組織指揮這場專項鬥爭的泰州市人民檢察院反貪局劉金華局長,麵對與毒品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的藥品高額利潤,直斥醫療衛生領域存在著一個巨大的黑洞。
馬克思的經典理論已經告訴我們,為了300%的利潤,有些人可以殺人放火、傷天害理。巨額的利潤把藥廠、藥商、醫院和其他相關人員糾集在了一起,共同組成了一個利益共同體。而藥商則是其中的“散財童子”,將藥品的利潤進行“巧妙”的分配。而為這些巨額利潤埋單的就是患者。
至於高昂的醫藥費用和名目繁多的回扣之間孰因孰果,恐怕就是剪不斷、理還亂的“雞生蛋”“蛋生雞”的關係了。但有一點是明確的,所有這些潛規則、這些虛高現象,根子出在“以藥養醫”的經營模式上,出在醫療衛生的完全市場化上。
人的生命健康權是首要的基本人權。醫療衛生是一項公共事業,關乎保護公眾生命健康。它的盲目市場化,隻能引來更多的社會問題。現今,“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惡性循環正日益突出。
當老百姓把“醫院學校”比做戰亂年代的“飛機大炮”時,我們就不得不審視我們的社會究竟發生了什麼問題。泰州行動讓我們意識到了問題的所在,盡管解決問題尚漫漫長路,但關愛生命健康的人文精神終將在醫藥衛生領域閃耀開來。